家𥚃還有米嗎? - 從米想到方格子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前幾天突然發現家裡的米吃完了,平時通常會上網預購好幾包產地直送台東好米,這次疏忽沒有先行增購,生米一顆不剩,只好趕快上網補購,當天只好改為吃麵。

今年七月我寫了「內心對話實錄 - 方格子一年記」,很多文友對我鼓勵有加,增添了許多持續寫作的動力。我體會到寫作是一場馬拉松,既然當初為了興趣而寫,單憑這份純粹的初心就不能輕易言退。

為了讓這場漫長過程順心愉快,我發展出一套自我寫作紀律,幾個月下來小有心得。

其實說起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有點像吃飯前先存一些生米以備所需的概念。

我現在發佈新文章之前,先要確認我的米糧還有存貨,「內容作品管理」內至少已有一兩篇文章初具雛形,只要繼續醞釀修正,遲早可以發佈。

寫作靈感匱乏,擔心沒有材料可寫,這大概是普世作者的共同心魔。

在方格子練筆以來,不管在路上行走,跟友人聊天,或者在家看Netflix,有時靈感不期而至,我養成習慣趕快用手機備忘錄記下要點,免得瞬間忘記。有時開車突然靈感來襲,當場不方便輸入文字,等待紅燈時就對著手機講幾句話錄音記錄。

不過,靈感就算收集了一籮筐,也不盡然完全合用。

有些靈感只是一句蠻有意思的文字,孤零零幾個字不足以成文,有些靈感冒出來的時候還算有趣,沉澱之後就會覺得形諸文字並不合宜,這樣的靈感只能暫擱在備忘錄,也許以後另有用處。

至於那些有潛力可以發展成形的靈感,等待閒暇時間就可以從手機備忘錄或錄音檔轉移到方格子「內容作品管理」進行孵化。

孵化時間可長可短。

比如說此刻,打開「內容作品管理」,已見兩篇文章停留在孵化階段,一篇寫了幾百字,另一篇寫了第一段文字而已。

我有空會回訪一下「內容作品管理」,這篇添一點新內容,那篇寫幾段新文字,也許再增加一篇文章為新靈感起個頭。

眼見庫存量逐漸增加,心中就不會有「下一篇寫什麼」的困擾,因為下一篇文章已經在排隊等待中。

家中有米,方格子有存貨,身心得以安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青沙龍
16.4K會員
169內容數
維基百科資料顯示,「文青」原指喜愛藝術的青年,經由網路流傳,詞義逐漸模糊,成為自嘲用語。既是自嘲,何妨自嘲徹底一點,「熟齡文青」遂於2022年7月誕生。 只要是傳統「文青」喜歡的題材,比如說藝術、文藝、音樂、電影等等,文青沙龍都可能涉獵其間,歡迎舊雨新知加入沙龍,共品文青人生。
文青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本文敘述作者因疫情關係更換理髮店,意外發現百元剪髮店裡的理髮師擁有豐富人生故事,每次剪髮的十分鐘都像是一場小型脫口秀,讓作者感到療癒放鬆,從而成為忠實顧客的經驗分享。
Thumbnail
2025/04/16
本文敘述作者因疫情關係更換理髮店,意外發現百元剪髮店裡的理髮師擁有豐富人生故事,每次剪髮的十分鐘都像是一場小型脫口秀,讓作者感到療癒放鬆,從而成為忠實顧客的經驗分享。
Thumbnail
2025/03/18
文章探討快樂的本質,並以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少比較、少計較」的觀點以及作者自身經驗,說明如何擺脫不快樂。作者藉由自身在職場的瓶頸以及最終的自我覺醒,闡述知足與正面思考的重要,並以一位總是面帶笑容的運動課同學為例,強調快樂來自於內心的選擇與放下。
Thumbnail
2025/03/18
文章探討快樂的本質,並以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少比較、少計較」的觀點以及作者自身經驗,說明如何擺脫不快樂。作者藉由自身在職場的瓶頸以及最終的自我覺醒,闡述知足與正面思考的重要,並以一位總是面帶笑容的運動課同學為例,強調快樂來自於內心的選擇與放下。
Thumbnail
2025/02/19
香氣,或者更廣義來說,氣味,很難用文字形容,然而只要聞過一次,很難不在記憶中存留,以後再聞到同樣的氣息,內存記憶通常可以瞬間觸發。 幼年記憶好像是一段段未經剪輯的影片,這些斷斷續續的模糊畫面時而會浮現腦海,最初的記憶到底是幾歲留下來的,我並不太確定,不過我清楚記得其中有個畫面帶著一陣陣濃郁的香氣。
Thumbnail
2025/02/19
香氣,或者更廣義來說,氣味,很難用文字形容,然而只要聞過一次,很難不在記憶中存留,以後再聞到同樣的氣息,內存記憶通常可以瞬間觸發。 幼年記憶好像是一段段未經剪輯的影片,這些斷斷續續的模糊畫面時而會浮現腦海,最初的記憶到底是幾歲留下來的,我並不太確定,不過我清楚記得其中有個畫面帶著一陣陣濃郁的香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很久沒吃蛋了/偶爾還是會想念蛋的味道/ 這股想念,在意識上既然無法以身體實踐,那就將之訴諸文字吧。 一整天,我在腦海裡咀嚼著過去荷包蛋在嘴裡化開的記憶,一面翻找字庫的絲線盒,試圖編織出與味蕾相同記憶的花色。
Thumbnail
很久沒吃蛋了/偶爾還是會想念蛋的味道/ 這股想念,在意識上既然無法以身體實踐,那就將之訴諸文字吧。 一整天,我在腦海裡咀嚼著過去荷包蛋在嘴裡化開的記憶,一面翻找字庫的絲線盒,試圖編織出與味蕾相同記憶的花色。
Thumbnail
6/7 溫水煮青蛙 前陣子為了記錄飲食習慣,開始下筆。陸續居然寫了五十篇,看到數字很有成就感。每天也可以看到某些好朋友閱畢後,給個愛心,深受鼓舞。 有時候寫著寫著也會茫然,題材就是飲食習慣,越是敘述越是乏善可陳。真的記錄起來,才發現食材逐漸千篇一律,像是掉入時間的怪圈中,其實走滿五十天後
Thumbnail
6/7 溫水煮青蛙 前陣子為了記錄飲食習慣,開始下筆。陸續居然寫了五十篇,看到數字很有成就感。每天也可以看到某些好朋友閱畢後,給個愛心,深受鼓舞。 有時候寫著寫著也會茫然,題材就是飲食習慣,越是敘述越是乏善可陳。真的記錄起來,才發現食材逐漸千篇一律,像是掉入時間的怪圈中,其實走滿五十天後
Thumbnail
是這樣的,前一陣子我發了一篇「累積、堆疊、日復一日」 ,有讀者提到說想知道我是如何堅持寫作的。 這問題很有意思,因為他用的詞是「堅持」。 這讓我想起,什麼情況下你會用「堅持」。我的意思是說,光問題本身就很有意思,因為我目前的情況完全不適合「堅持」這樣的描述,但的確有段時間是這樣的。 這讓我想分析一下
Thumbnail
是這樣的,前一陣子我發了一篇「累積、堆疊、日復一日」 ,有讀者提到說想知道我是如何堅持寫作的。 這問題很有意思,因為他用的詞是「堅持」。 這讓我想起,什麼情況下你會用「堅持」。我的意思是說,光問題本身就很有意思,因為我目前的情況完全不適合「堅持」這樣的描述,但的確有段時間是這樣的。 這讓我想分析一下
Thumbnail
每個人剛開始都是白米飯, 雖然出自不同原生家庭,在不一樣的地方學習成長。 成年後,隨著經歷過的事, 在人生大鍋中開始加料, 每加一項都是一個生命的積累。
Thumbnail
每個人剛開始都是白米飯, 雖然出自不同原生家庭,在不一樣的地方學習成長。 成年後,隨著經歷過的事, 在人生大鍋中開始加料, 每加一項都是一個生命的積累。
Thumbnail
有點糟糕,書寫計畫才進行到第四天,就不知道要寫什麼了;是因為生活太貧乏了嗎?還是,實在是最近一直在抱怨一些事情,覺得自己不能再寫這些東西了。 恩,那就來說一下昨天煮飯時的小心得。 昨天中午煮了一道炒烏龍麵。 食材有:松阪豬肉絲、花枝丸、魚板、毛豆、高麗菜、香菇絲、金勾蝦。首先,加入一點油熱鍋,再把豬
Thumbnail
有點糟糕,書寫計畫才進行到第四天,就不知道要寫什麼了;是因為生活太貧乏了嗎?還是,實在是最近一直在抱怨一些事情,覺得自己不能再寫這些東西了。 恩,那就來說一下昨天煮飯時的小心得。 昨天中午煮了一道炒烏龍麵。 食材有:松阪豬肉絲、花枝丸、魚板、毛豆、高麗菜、香菇絲、金勾蝦。首先,加入一點油熱鍋,再把豬
Thumbnail
想想今天已經是雙十國慶連假的最後一天了,但是人還是那麼地傭懶.... 午睡方醒,不自覺已近黃昏時分;話說回來~先前提到過的、家中的『庫存』還留著一些吶,所以用不著想、今天的晚飯果然又是拉麵來著;但是配菜又該如何是好呢? 此時、腦海中閃過了一個畫面!? 風風火火地、驅車前往大賣場去收集食材;叉燒肉、
Thumbnail
想想今天已經是雙十國慶連假的最後一天了,但是人還是那麼地傭懶.... 午睡方醒,不自覺已近黃昏時分;話說回來~先前提到過的、家中的『庫存』還留著一些吶,所以用不著想、今天的晚飯果然又是拉麵來著;但是配菜又該如何是好呢? 此時、腦海中閃過了一個畫面!? 風風火火地、驅車前往大賣場去收集食材;叉燒肉、
Thumbnail
【Day141|2021年3月17日,星期三】 今天起床之後,去了市場結果發現豆皮都賣完了,於是我們決定今天先不煮,而改吃外食,接著就去咖啡廳邊喝拿鐵邊剪片囉! 寫到這邊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不曉得大家會不會覺得我們每天都一直用筆電不會膩或是不會厭煩嗎?其實只要把我們想成每天都在追劇或都在看電影會比
Thumbnail
【Day141|2021年3月17日,星期三】 今天起床之後,去了市場結果發現豆皮都賣完了,於是我們決定今天先不煮,而改吃外食,接著就去咖啡廳邊喝拿鐵邊剪片囉! 寫到這邊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不曉得大家會不會覺得我們每天都一直用筆電不會膩或是不會厭煩嗎?其實只要把我們想成每天都在追劇或都在看電影會比
Thumbnail
現在的生活太便利了,隨手可得的東西太多,本來擁有的東西都會被遺忘。不妨回家翻找一下所有的食物,能夠馬上煮掉吃掉的就快點吃掉吧,不要浪費了!
Thumbnail
現在的生活太便利了,隨手可得的東西太多,本來擁有的東西都會被遺忘。不妨回家翻找一下所有的食物,能夠馬上煮掉吃掉的就快點吃掉吧,不要浪費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