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焦慮

九日-avatar-img
發佈於白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面對疑似進入失智前期的長輩,主要照顧者的焦慮,可能遠大於長輩本身。

 

衛教師在幫一位重聽的奶奶做常規的簡易智能測驗,開始測驗前,例行性的詢問奶奶有沒有失智病史,一旁的女兒幫忙答道:「我們趕時間,可不可以今天不要做,她沒有失智。」

「她沒有嗎?她不是有在看神經內科?」

「沒有吧!你們神內的醫師有開失智的藥給她嗎?」

「要看醫師有沒有跟您說有失智的狀況。」

「應該沒有,她是來看中風的。她車禍腦傷後復原得不錯,最近都可以自己出門買東西了,她沒有失智。」女兒再強調了一次,彷彿說媽媽失智是很嚴重的誤解。

「沒關係,腦傷後剛出院沒多久,我們還是評估一下好了。」

奶奶不知是因為重聽還是真的比較遲緩,很多問題都要重覆很多次才聽得懂,女兒覺得衛教師的問法不清楚,或是聲音太遠,奶奶會誤解或聽不到,反覆打斷衛教師,重覆衛教師的問題,或是一直提示母親答案選項,到最後衛教師乾脆問一次問題再請女兒轉述一次。

「奶奶,一百元用掉七塊,剩下多少?」衛教師問。

「三塊。」奶奶想了一下回答。

「你這樣問她聽不懂啦!媽,你有一百塊,去菜市場買了七塊錢的青菜,還剩多少錢?」

「三塊。」奶奶想了一下又答。

女兒提高音調:「怎麼會是三塊呢?」

衛教師想打圓場:「沒關係。」通常這樣的評估,長輩答錯時,我們並不會特別糾正她,有時候會讓長輩覺得自己答錯了很難堪,正常執行方式就是繼續問下一個項目就好。

但女兒似乎不敢相信媽媽怎麼答不出這樣的算術,不能這樣就算了:「等一下,來,媽媽,如果你有一百塊,請人家去菜市場,幫你買13塊的豆子,你還剩多少塊?」

看來實在有點太難,老奶奶杵在那邊不知道怎麼回答女兒。

女兒看起來有點沮喪,此時平常熟識的護理師路過,詢問女兒,奶奶是不是有失智的狀況。女兒的聲音小了些:「可能有一點點失智吧!」

評估結束後,衛教師告訴女兒,奶奶的評估分數比去年少了七分,大幅退步,建議要再帶奶奶去神經內科的門診作完整的失智評估,看有沒有失智的可能,同時也說可能因為重聽和剛腦傷痊癒不久,才會有這樣的評估結果。

女兒吶吶地說:「對啊!你們這樣子問,她根本聽不懂你們的意思,她最近都很好,在家裡都很穩定。」


奶奶是不是真的退化了,不得而知,但這次的評估溝通並不順利,衛教師的問題奶奶確實大多有聽沒有懂;照顧者的焦慮不斷地打斷評估,增加奶奶的緊張,兩者都沒有得到化解;也讓我看到為什麼在以前在高齡醫學科訓練時,很多課程一直要強調有效的評估方式,為什麼高齡衛教師要經過反覆的教育訓練和溝通練習,只有這樣,在現場,才能妥善處理病人認知障礙對題目的理解和照護者現場的焦慮,讓評估盡量做到最貼近病患的真實現況。

此外,照顧者對失智這個名詞的抗拒和焦慮也不少見,門診很多認知功能已經明顯退化的長輩,照顧者常常覺得這是正常老化或老了本來就這樣,這不是失智,而拒絕進一步檢查和評估,常常會延遲長輩的診斷。這個個案的女兒,雖然有一樣的焦慮,但她很清楚怎麼跟母親溝通,所以在她眼裡,母親溝通和理解良好,不像有失智的問題,直到算術問題怎麼反覆解釋提示媽媽都算錯時,她才露出難以置信的挫折感。其實在做評估時,家人是不應該介入提示的和自行解釋衍生問題意思的,如果遇到這樣焦急想要讓個案答對的家人,應該要提醒她們這樣會影響評估準確性,並讓家人理解評估分數低不代表失智,只是提醒我們個案的認知能力可能有下降,需要進一步去評估造成下降的原因。高齡醫療溝通:醫療、照護者、病人,都很重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九日的文字廚房
61會員
242內容數
因為重拾幽默感而倍感欣慰的愛吃鬼。 希望文字除了散播歡樂散播愛之外,還可以散播健康與故事。 努力朝醫師斜槓小說家持續邁進! 出版作品: 菜醫師,借過一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131287
九日的文字廚房的其他內容
2025/02/27
離開醫學中心一年半了,嚴格來說,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我都待過,也守過醫學中心和地區醫院的急診、顧過各層級醫院的病房和加護病房。 一直很納悶,這些年來台灣醫院越蓋越多,怎麼就醫等床越排越久,急診爆滿年年嚴重,這些問題本來在疫情前就很嚴重,結果剛好因為疫情大家減少去大醫院就醫緩解下來
2025/02/27
離開醫學中心一年半了,嚴格來說,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我都待過,也守過醫學中心和地區醫院的急診、顧過各層級醫院的病房和加護病房。 一直很納悶,這些年來台灣醫院越蓋越多,怎麼就醫等床越排越久,急診爆滿年年嚴重,這些問題本來在疫情前就很嚴重,結果剛好因為疫情大家減少去大醫院就醫緩解下來
2025/02/03
居家感覺就是一連串的妥協和保護傘,一盞一盞撐住最低的底線,走訪個案,總會有一些健康狀況低到不能再低,又努力想要維持尊嚴的老人,當我們覺得甚麼是好,反覆衛教時,不知道失智的腦海中,可以記得多少。當我們萬分擔心,反覆叮囑著身邊或他鄉的子女時,感受到他們的無奈多於感覺有幫助,被打擾多於被關懷,絕大多數都是
2025/02/03
居家感覺就是一連串的妥協和保護傘,一盞一盞撐住最低的底線,走訪個案,總會有一些健康狀況低到不能再低,又努力想要維持尊嚴的老人,當我們覺得甚麼是好,反覆衛教時,不知道失智的腦海中,可以記得多少。當我們萬分擔心,反覆叮囑著身邊或他鄉的子女時,感受到他們的無奈多於感覺有幫助,被打擾多於被關懷,絕大多數都是
2024/06/23
下午看到同科先進傳這張照片到群組,百感交集,原來九日已經變成人才羅織困難科醫師,而且還是少數前15%新鮮的肝。 晚上在看到臉書ICU醫師陳志金前輩又分享了一次,20年SARS之後,並沒有真的讓大家不敢走胸腔科,雖然胸腔科醫師平均五十幾歲,超過一半都是SARS前的人口
Thumbnail
2024/06/23
下午看到同科先進傳這張照片到群組,百感交集,原來九日已經變成人才羅織困難科醫師,而且還是少數前15%新鮮的肝。 晚上在看到臉書ICU醫師陳志金前輩又分享了一次,20年SARS之後,並沒有真的讓大家不敢走胸腔科,雖然胸腔科醫師平均五十幾歲,超過一半都是SARS前的人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放學後回家的某一天,發現家人正問著奶奶為什麼要把吃的東西放在衣櫥裡....開始掀起了,奶奶失智的過程,幾乎家裏所有人被奶奶失智行為搞的很疲累,在這之前,我們對失智症狀,一知半解,不懂什麼原因怎麼會這樣,但家人還是盡心盡責的照顧奶奶,爺爺最辛苦的,看到的失智的老伴,忽然不認識他,想必他的心是有多難
Thumbnail
放學後回家的某一天,發現家人正問著奶奶為什麼要把吃的東西放在衣櫥裡....開始掀起了,奶奶失智的過程,幾乎家裏所有人被奶奶失智行為搞的很疲累,在這之前,我們對失智症狀,一知半解,不懂什麼原因怎麼會這樣,但家人還是盡心盡責的照顧奶奶,爺爺最辛苦的,看到的失智的老伴,忽然不認識他,想必他的心是有多難
Thumbnail
「心理師,醫生說我媽失智了,這怎麼可能呢?她到現在還每天唸我之前去美國沒讓她跟的事情,時間一到就吵著要吃飯,失智的人怎麼可能這麼精明!」年前母親突然變得精神恍惚,嚇得她趕緊帶媽媽去看醫生,後來媽媽的狀況逐漸穩定,她一時半刻接受不了醫師的診斷,難以面對高齡七十歲的老媽媽大腦已經退化的事實。
Thumbnail
「心理師,醫生說我媽失智了,這怎麼可能呢?她到現在還每天唸我之前去美國沒讓她跟的事情,時間一到就吵著要吃飯,失智的人怎麼可能這麼精明!」年前母親突然變得精神恍惚,嚇得她趕緊帶媽媽去看醫生,後來媽媽的狀況逐漸穩定,她一時半刻接受不了醫師的診斷,難以面對高齡七十歲的老媽媽大腦已經退化的事實。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Thumbnail
生為家裡最小的小孩,父母生我生的不算早,雖有哥哥、姊姊,但因為年紀差距的關係,哥哥早早就到了美國發展,姊姊也有了自己的家庭,而整個家,日常只剩下我、父親、母親與祖母。 我的父親對於許多同輩的人來說,也許可以當他們爸爸的爸爸了,祖母當時已經90多歲,記得最後幾年,她一直受著失智症困擾,時常說家裡鬧鬼,
Thumbnail
生為家裡最小的小孩,父母生我生的不算早,雖有哥哥、姊姊,但因為年紀差距的關係,哥哥早早就到了美國發展,姊姊也有了自己的家庭,而整個家,日常只剩下我、父親、母親與祖母。 我的父親對於許多同輩的人來說,也許可以當他們爸爸的爸爸了,祖母當時已經90多歲,記得最後幾年,她一直受著失智症困擾,時常說家裡鬧鬼,
Thumbnail
 透過影片我們大致可以知道什麼是失智症,這在現代來說,對每個家庭,包括孩子而言,都是很重要的課題。因為高齡化社會的關係,每個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失智的機率就愈高,幾乎可以說,在這個時代,每個家庭都會有一到二位高齡的長輩可能會罹患失智。 這部感人的電影不只是敘述小女孩跟外婆的情感,同時也讓大家跟著蘿米一
Thumbnail
 透過影片我們大致可以知道什麼是失智症,這在現代來說,對每個家庭,包括孩子而言,都是很重要的課題。因為高齡化社會的關係,每個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失智的機率就愈高,幾乎可以說,在這個時代,每個家庭都會有一到二位高齡的長輩可能會罹患失智。 這部感人的電影不只是敘述小女孩跟外婆的情感,同時也讓大家跟著蘿米一
Thumbnail
從我跟阿嬤平日的互動,我時常覺得阿嬤在某些時候其實沒有失智;確切的說,我是在一個神智清楚的老人談天說笑......
Thumbnail
從我跟阿嬤平日的互動,我時常覺得阿嬤在某些時候其實沒有失智;確切的說,我是在一個神智清楚的老人談天說笑......
Thumbnail
每次跟親戚談到照顧這件事的時候,每次都會讓我感覺跟他們活在一個沒有交集的世界,而最終都會淪為「該做而沒有做」的是非辨證。似乎我們對於照顧這件事,是可以轉讓跟交易的
Thumbnail
每次跟親戚談到照顧這件事的時候,每次都會讓我感覺跟他們活在一個沒有交集的世界,而最終都會淪為「該做而沒有做」的是非辨證。似乎我們對於照顧這件事,是可以轉讓跟交易的
Thumbnail
從事臨床工作近二十年,衡鑑過上萬名長者的臨床心理師,   從只看見「個案的脫序行為」,到看見「個案是完整的人」。   他用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長輩,為肩負照護壓力與情緒包袱的家屬,指出一條更有效、更有人性的照護之路。  
Thumbnail
從事臨床工作近二十年,衡鑑過上萬名長者的臨床心理師,   從只看見「個案的脫序行為」,到看見「個案是完整的人」。   他用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長輩,為肩負照護壓力與情緒包袱的家屬,指出一條更有效、更有人性的照護之路。  
Thumbnail
曾經有位家屬經常去參加失智症的課程,也讀了很多失智症相關書籍,帶了自己的母親來作檢查,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每次用書上的測驗問母親的時候,母親都說不會或是忘了,而在醫院卻又都可以正確完成?
Thumbnail
曾經有位家屬經常去參加失智症的課程,也讀了很多失智症相關書籍,帶了自己的母親來作檢查,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每次用書上的測驗問母親的時候,母親都說不會或是忘了,而在醫院卻又都可以正確完成?
Thumbnail
各位想像一下你小時候,如果隔天要考試了,今天晚上還在打電動或是看電視,父母親會做什麼事呢?讓你繼續玩繼續看,還是...,大部分的父母親應該會一直叫去念書,直到你起身去書房拿起書本才停下來吧!他們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叫呢?是他們忘記了,還是擔心呢?
Thumbnail
各位想像一下你小時候,如果隔天要考試了,今天晚上還在打電動或是看電視,父母親會做什麼事呢?讓你繼續玩繼續看,還是...,大部分的父母親應該會一直叫去念書,直到你起身去書房拿起書本才停下來吧!他們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叫呢?是他們忘記了,還是擔心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