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老去,讓他們做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心理師,醫生說我媽失智了,這怎麼可能呢?她到現在還每天唸我之前去美國沒讓她跟的事情,時間一到就吵著要吃飯,失智的人怎麼可能這麼精明!」年前母親突然變得精神恍惚,嚇得她趕緊帶媽媽去看醫生,後來媽媽的狀況逐漸穩定,她一時半刻接受不了醫師的診斷,難以面對高齡七十歲的老媽媽大腦已經退化的事實,與母親鬥嘴多年,她心目中母親是如此「精明」,怎麼可能跟失智扯上關係!

只記得過去重要的記憶,很難記得新的事情,逐漸失去判斷時間的能力,只記得該吃飯睡覺,身體愈來愈多毛病,難以忍受生理上的飢餓與疼痛,壓抑與忍耐力下降,常出口抱怨東抱怨西,這些都是老化的現象,如果身心老化的程度遠大於實際年齡,就會懷疑有失智的可能。

仔細想想,老化的現象其實就是認知功能退化到像孩子,但我們能包容小孩子記不得事情、不會判斷時間、只在乎吃東西、時間到就需要睡覺、有需求就提出來、難過就抱怨,可是當自己父母慢慢變成「老小孩」,卻讓我們難以接受,造成許多照顧與相處上的困難。

對小孩子來說,父母就像是山或海般的存在,他們堅強、似乎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父母的強大對有些人來說慈愛關懷的正向經驗,對另一些人來說可能是恐怖壓倒性的存在。當父母退化成老小孩,我們大概會有三種心理歷程

第一、全能父母的幻滅與失落:儘管我們已經步入中年,早已獨立,過往強大的父母還是存在心裡的角落成為我們的支持,而當精明的老媽媽變得迷糊,堅強的老父親變得虛弱,第一時間我們往往無法覺察父母形象幻滅帶給自己的失落,表現出來的行為可能是高估父母的健康狀況,持續對父母有過高的要求和期待,難以同理父母的困難與疼痛,我們不想失去心中強大的父母,但是忽略了眼前的父母也是一個有血有肉需要關懷的「人」。

第二、長大的責任與壓力:溫柔體貼的幼教老師在母親罹癌之後,一直抽不出時間陪媽媽去醫院,深入討論之後她才發現原來自己不想看到母親脆弱的樣子,對於即將到來的孤獨與責任感到恐懼。很多時候我們腦海裡的想像比現實還恐怖,如果我們被嚇得選擇逃避,幻想反而無法消退,經過晤談裡的心理準備和演練,當她真正陪伴母親之後,才發現一切並沒有那麼絕望。

第三、放不下的議題:對某些有著童年創傷的人來說,比別人多了一種難以消化的心理歷程,父母的老化等於宣告他們「等不到道歉」,親子間「已無望和解」,有時候這是一種災難化的想像,需要靠實際接觸來紓解。

更多時候,這可能是事實,影集「良醫墨菲」(the good doctor)裡的主角肖恩是一個高功能自閉患者,儘管憑著實力當上外科醫師,得到許多人的理解與肯定,卻無法得到自己父母的接納,臨終的老父親仍用「幼稚、任性」來形容他,人生的遺憾莫過於至親的人卻不如陌生人。

有創傷經驗或心理困擾的父母,他們的症狀與議題會隨著老化而加重,「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這本書裡描述了有依賴、潑冷水、自戀、控制、自毀、恐懼等特質或議題的父母,列舉許多子女照顧上的困境,建議一些好的做法,包括「增加同理」、「適當的界線」、「適切的協助」,是一本很好的心理書籍。

這三項建議聽起來簡單,在我的晤談經驗裡,許多成人子女,包括我自己,要做到都不容易。我們需要走過前面說到的三種心理歷程,接受全能父母的幻滅、承擔自己長大的責任、放下親子間的遺憾

經過歷練與調整,那些適應得比較好的人,都有某些觀念上的改變,像是:

第一、重新真實地認識父母,體認到父母也是「人」,有自己的缺點和侷限。精明的母親也會生病,脆弱時也會想尋求安全感,人性許多特質可以共存而不相斥。如此一來,才能同理父母的感受,不會過份高估或低估父母的健康與能力,給予適切的幫助。

第二、接納父母的「選擇」,讓父母做自己。很多時候最大的痛苦來自於企圖「改善」父母,單親的兒子希望母親走出被丈夫外遇拋棄的陰影,姊代母職的長女希望母親有智慧不要盲目付出,把別人的成長議題背在自己身上,注定無法實現。如果能體認到這點,把關注拉回自己身上,好好照顧自己,在父母面前做自己,也接受父母有他們自己的課題和選擇,那麼與父母相處起來,挫折感會少很多。

「老化」代表不斷地「失去」,要消化失去的感受是不容易的,我們都在老化這條路上,父母只是走在我們前面而已。我們常說小孩子可以帶給父母許多學習,其實陪伴年老父母的經驗也會帶給成年子女許多體悟。願你我能在歲月的流逝中,學會成全對方,完滿自己。


初刊於良醫健康網 2020/03/02

歡迎追蹤

FB: https://www.facebook.com/female.psycho

IG: @PSYFORFEMAL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的沙龍
54會員
42內容數
很多人來晤談室處理關於職場的困擾,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大家在心理治療之後,自己在職場上的領悟與改變,如果能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過了!
2024/11/01
她努力從傷害她極深的婚姻裡離開,大家很容易將離婚的責任推給「母親」,忽視她身為妻子的痛苦,放大作為母親選擇「離開家/離開孩子」的失職,而身為罪魁禍首的出軌丈夫,不管多不負責任,總是可以因為盡到一些父親的責任就被輕易原諒,她從來不後悔選擇離婚,讓她感到後悔的是沒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去跟孩子相處。
Thumbnail
2024/11/01
她努力從傷害她極深的婚姻裡離開,大家很容易將離婚的責任推給「母親」,忽視她身為妻子的痛苦,放大作為母親選擇「離開家/離開孩子」的失職,而身為罪魁禍首的出軌丈夫,不管多不負責任,總是可以因為盡到一些父親的責任就被輕易原諒,她從來不後悔選擇離婚,讓她感到後悔的是沒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去跟孩子相處。
Thumbnail
2024/04/22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2024/04/22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2023/08/02
當我們太渴望得到母親的認同,或是不能接受失去母親的痛苦時,我們就會嚴格地「扮演媽媽」,沒有經過消化,也沒有融合自己的個人特質,我們成為母親的分身,以求永遠把母親留在心裡,此時的「扮演媽媽」是一種心理防衛,用來抵抗親子關係裡的痛苦,這種扮演會將個人的心理議題延續到下一代。
Thumbnail
2023/08/02
當我們太渴望得到母親的認同,或是不能接受失去母親的痛苦時,我們就會嚴格地「扮演媽媽」,沒有經過消化,也沒有融合自己的個人特質,我們成為母親的分身,以求永遠把母親留在心裡,此時的「扮演媽媽」是一種心理防衛,用來抵抗親子關係裡的痛苦,這種扮演會將個人的心理議題延續到下一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年近30了,不知道這個年齡層的大多數人,會不會突然有種深刻的感受─ 父母真的老了。 他們什麼時候開始衰退了呢? 會不會什麼時候,他們就會倒下來了呢? 希望他們可以平安健康又快樂。 但,我也深刻明白,只要是人類、在自然界的一環、共存於這個宇宙,總是會面對到「衰弱」的議題,無法逃避。
Thumbnail
年近30了,不知道這個年齡層的大多數人,會不會突然有種深刻的感受─ 父母真的老了。 他們什麼時候開始衰退了呢? 會不會什麼時候,他們就會倒下來了呢? 希望他們可以平安健康又快樂。 但,我也深刻明白,只要是人類、在自然界的一環、共存於這個宇宙,總是會面對到「衰弱」的議題,無法逃避。
Thumbnail
「心理師,醫生說我媽失智了,這怎麼可能呢?她到現在還每天唸我之前去美國沒讓她跟的事情,時間一到就吵著要吃飯,失智的人怎麼可能這麼精明!」年前母親突然變得精神恍惚,嚇得她趕緊帶媽媽去看醫生,後來媽媽的狀況逐漸穩定,她一時半刻接受不了醫師的診斷,難以面對高齡七十歲的老媽媽大腦已經退化的事實。
Thumbnail
「心理師,醫生說我媽失智了,這怎麼可能呢?她到現在還每天唸我之前去美國沒讓她跟的事情,時間一到就吵著要吃飯,失智的人怎麼可能這麼精明!」年前母親突然變得精神恍惚,嚇得她趕緊帶媽媽去看醫生,後來媽媽的狀況逐漸穩定,她一時半刻接受不了醫師的診斷,難以面對高齡七十歲的老媽媽大腦已經退化的事實。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Thumbnail
你的父母可能一直以來都難相處,到了老年變本加厲;也可能因為疾病或喪偶,到了老年才變得難相處、難溝通。不論如何,成年子女都必須理解到:父母老後只會格外抗拒改變,因為那會摧毀他們終生的自我防衛機制。
Thumbnail
你的父母可能一直以來都難相處,到了老年變本加厲;也可能因為疾病或喪偶,到了老年才變得難相處、難溝通。不論如何,成年子女都必須理解到:父母老後只會格外抗拒改變,因為那會摧毀他們終生的自我防衛機制。
Thumbnail
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只能花更多心思、力氣去應對,試著同理對方,也退一步想想辦法解決問題,或許在這過程中,也默默培養我們長出別人沒有的堅韌與智慧,又或許是人生要我們更有彈性、更柔軟的考驗。甚至這樣的觀念與想法不只能運用在父母身上,適用於面對各種不同情緒的人們,也能自我檢視,自我成長。
Thumbnail
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只能花更多心思、力氣去應對,試著同理對方,也退一步想想辦法解決問題,或許在這過程中,也默默培養我們長出別人沒有的堅韌與智慧,又或許是人生要我們更有彈性、更柔軟的考驗。甚至這樣的觀念與想法不只能運用在父母身上,適用於面對各種不同情緒的人們,也能自我檢視,自我成長。
Thumbnail
原來,面對父母的老去,要練習的不是戰鬥,而是臣服。臣服歲月的兇殘,臣服這世間很多事都無法如願。 我以為人生中途要處理的是自己的中年危機,沒想到迎面撞上來的,是父母的老年危機。 人生中途,我們以為看盡世事,沒想到,最困難的,才剛剛開始。
Thumbnail
原來,面對父母的老去,要練習的不是戰鬥,而是臣服。臣服歲月的兇殘,臣服這世間很多事都無法如願。 我以為人生中途要處理的是自己的中年危機,沒想到迎面撞上來的,是父母的老年危機。 人生中途,我們以為看盡世事,沒想到,最困難的,才剛剛開始。
Thumbnail
罹患失智症的老人會不會是在假裝?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女兒這麼辛苦?難道老了就可以任性?老了就可以拖累晚輩?然後呼了老人家好多耳光!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因為疫情不得不宅在家的生活,還喘得過氣嗎?   家政夫記得,某天早晨叫醒孩子們準備
Thumbnail
罹患失智症的老人會不會是在假裝?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女兒這麼辛苦?難道老了就可以任性?老了就可以拖累晚輩?然後呼了老人家好多耳光!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因為疫情不得不宅在家的生活,還喘得過氣嗎?   家政夫記得,某天早晨叫醒孩子們準備
Thumbnail
人生的路,前進。腦的思考,前進。有的時候,想往回走,卻已經看不見來時的路口。女人,思考自己將近半百的人生。在這個時候,可以記錄最真實的自己。可以最誠實的面對自己的選擇與現在的人生和自己。 Imagine something, do something...   <成長> 記憶裡,在母親發病前,有著
Thumbnail
人生的路,前進。腦的思考,前進。有的時候,想往回走,卻已經看不見來時的路口。女人,思考自己將近半百的人生。在這個時候,可以記錄最真實的自己。可以最誠實的面對自己的選擇與現在的人生和自己。 Imagine something, do something...   <成長> 記憶裡,在母親發病前,有著
Thumbnail
從事臨床工作近二十年,衡鑑過上萬名長者的臨床心理師,   從只看見「個案的脫序行為」,到看見「個案是完整的人」。   他用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長輩,為肩負照護壓力與情緒包袱的家屬,指出一條更有效、更有人性的照護之路。  
Thumbnail
從事臨床工作近二十年,衡鑑過上萬名長者的臨床心理師,   從只看見「個案的脫序行為」,到看見「個案是完整的人」。   他用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長輩,為肩負照護壓力與情緒包袱的家屬,指出一條更有效、更有人性的照護之路。  
Thumbnail
失智,當父母清醒時刻,知道自己記不起來,生活無法自理時,會感到痛苦。身為兒女或照護者,不管父母是清醒或在迷霧裡,都在學習如何鼓起勇氣,去面對父母的不安與自身的沉重……
Thumbnail
失智,當父母清醒時刻,知道自己記不起來,生活無法自理時,會感到痛苦。身為兒女或照護者,不管父母是清醒或在迷霧裡,都在學習如何鼓起勇氣,去面對父母的不安與自身的沉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