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造Z、α世代的「團隊領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期待,能給你一些力量
  • 作為領袖,究竟要承擔什麼
  • 現在的新一代都在想什麼
  • 新一代的領袖該如何育成
raw-image

𖤐本篇會透過,我在「工作現場」的實務經驗來分享

|我的工作

我是一個「人才培育」工作者

透過「使命感啟發、自我探索、生涯規劃」等

幫助人才可以在組織中發揮其優勢


目前獨立工作,承接來自各組織團隊

關於人才培育上的服務(例:培訓規劃、工作坊、講座、顧問服務)

raw-image

|我的業主

本文分享的「工作現場」

是我與一個跨國基金會的合作

針對其內部青年設計『領袖培訓』課程


該基金會在全球設有超過50個據點

服務世界100多個地區

基金會中央的管理層,是我主要的窗口


他們的運營,因應龐大的人數與國際化的業務

已發展的相當健全,當然培育系統也早有建立

raw-image

|為什麼還需要我?

在和管理者們初談時,我了解到

他們希望可以培育新一代的青年領袖

深知這是推動組織變革、創新的要角


但過往的體制略顯僵化

以及內部耆老級人物

做事方式和新世代不一定合拍

造成新世代的投入意願降低

raw-image

|Z、α世代長什麼樣子

屬於數位原生世代的Z世代

在很多「前輩」眼裡,簡直就像妖魔鬼怪


他們有更多元的資訊,因受到衝擊後

所產生的內在對話也變多

常讓人覺得「太有想法」

而緊接在Z世代之後的α世代

則更重視「個人化」

包含看重自我價值的展現、有個性的品牌...等


這是一群存在「高變動因子」的世代

該如何讓其黏著在團隊,成為各個雇主必須重視的問題


Photo by司馬(IG:our.appearance_)

Photo by司馬(IG:our.appearance_)

|領袖,是什麼樣的存在

團隊領袖需要更大「承擔責任&扛著風險」

(當然每個職員也是,這裡是基於「比較值」)


他絕對「不需要」是團隊中技術最出色的人

因為專業職&管理職是一樣重要的

但領袖的職責

使他需要承受比職員更大的壓力

所以領袖的續留、黏著在組織的意願

包含篩選機制會更加嚴謹

raw-image

Z&α世代加入領袖行列,是遲早的事情

而他們的黏著度高低

他是否能看見自己的價值被組織珍視

並擁有舞台展現息息相關

這是他們的「內在驅動力」


然而十分弔詭

過往慣行教育下所養成的社會現象

讓人們到如今,即便知道要重視自己,卻不了解自己的價值何在

這也是Z&α世代正在面臨的困境

畢竟他們是由,X、Y甚至更早的嬰兒潮世代養育大的


raw-image

|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份」

比起談論職涯,我更喜歡幫助人才

聚焦在「生涯」的角度

去思考什麼是自我實現

因為人生很長,不是只有工作

所有事情都是互相帶動影響的

需要學會看一個整體,而非單個區塊


raw-image

當你今天是雇主角色

你願意協助人才看懂這份工作、這個角色

在他人生中是什麼位置

以及他的潛力在哪?能如何實現自我?

甚至一定程度上協助他探索自己(例:給予內部輪調的機會)


人才的付出與產能一定會讓你驚訝

而不適合的人,也不需要再耗費心神勸離


raw-image

為該基金會設計「領袖培訓課」的第一步

我邀請其中40位,20~35歲青年

和他們進行每人1.5小時的深度訪談


聽TA(Target Audience目標受眾)
的聲音比什麼都重要
raw-image

過去我在設計領域,學到最寶貴的一課便在此

(註:高中/大學我的專科是廣告、產品設計)


我們在開發一個新產品

花最多的時間可能不是畫設計圖

是田調、研究使用者行為、市售競品的需求缺口

老師也總是會挑戰我們,市場到底有沒有這個需要

受眾的聲音,一定是所有服務的基礎
raw-image

訪談裡,我和TA談對基金會運作的改善洞見

也談他對基金會的盼望、服務流程的調整

但更多的

我和他們談論「他自己」
你期待自己可以在社會發揮什麼影響力?
你認為自己是否還有未被開發的潛力?
你是否清楚認識自我的價值?


受訪者的回饋

受訪者的回饋

訪談中一位受訪者說到:

我以為今天只會問我「你覺得基金會怎麼樣怎麼樣...結果竟然聊了這麼多『我』」!

結束後還特地傳了訊息給我的甲方


關於訪談的訣竅跟技巧,如果你有興趣
之後也會放在我專題《商業思維 系列》分享
這樣的技巧,也可以增加你在與人對話時的深度唷!


raw-image

|知人善任 是組織運作的基底&關鍵

「必須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

這樣的正確,不僅僅是人才擁有什麼學歷專業

還包含那些履歷表寫不出來的軟實力、潛力


那些看不到的,就是我在協助挖掘的
raw-image

如果你想更了解

我是如何協助個人、雇主完成人才培育

可以免費申辦「方格子Vocus」帳號追蹤我

學習更多商管/業務知識,可以到我帳號的「商業思維系列」閱覽


想與我交流,點選IG連結: 23some_on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家打卡的沙龍
13會員
24內容數
以馬內利源自希伯來文音譯,是聖經中「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
在家打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30
每隔一段時間瞄到自己的文字 都會有種「尷尬感」飄出來 所以很少回去看以前寫的字 但今天在看到半年前的手機備忘錄時 卻在尷尬中帶著由衷欣慰&感動 (對!尷尬好像是必須的🌝) - 備忘錄裡(2024/06/06)
Thumbnail
2025/01/30
每隔一段時間瞄到自己的文字 都會有種「尷尬感」飄出來 所以很少回去看以前寫的字 但今天在看到半年前的手機備忘錄時 卻在尷尬中帶著由衷欣慰&感動 (對!尷尬好像是必須的🌝) - 備忘錄裡(2024/06/06)
Thumbnail
2024/05/15
期待,能給你一些力量 你的焦慮從哪裡萌芽 是什麼讓你記憶中的自己不再一樣 面對焦慮,可以試試以下步驟
Thumbnail
2024/05/15
期待,能給你一些力量 你的焦慮從哪裡萌芽 是什麼讓你記憶中的自己不再一樣 面對焦慮,可以試試以下步驟
Thumbnail
2024/05/15
不知道怎麼歸類的一篇 未來我有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也能遇到「請他吃生魚片的人」
Thumbnail
2024/05/15
不知道怎麼歸類的一篇 未來我有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也能遇到「請他吃生魚片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一位從事房仲工作後轉向教育訓練的個人故事,探討了他的動機以及對教育訓練的看法。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一位從事房仲工作後轉向教育訓練的個人故事,探討了他的動機以及對教育訓練的看法。
Thumbnail
夏日豐沛的滋養,盛產畢業生的季節同時也是迎來大學新生。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和社會/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考量的方方面面以及如何取得平衡是每個人都各自有抱有期待的理想狀態,筆者認為找到自己的初衷、足夠的瞭解自己,評量核心價值、定義自己,是最被忽略但卻是最重要的事之一。
Thumbnail
夏日豐沛的滋養,盛產畢業生的季節同時也是迎來大學新生。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和社會/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考量的方方面面以及如何取得平衡是每個人都各自有抱有期待的理想狀態,筆者認為找到自己的初衷、足夠的瞭解自己,評量核心價值、定義自己,是最被忽略但卻是最重要的事之一。
Thumbnail
探討逆境領導和成長型思維的兩天課程,從中看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好的企業文化和好的老師。賦予了我們很多啟發。
Thumbnail
探討逆境領導和成長型思維的兩天課程,從中看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好的企業文化和好的老師。賦予了我們很多啟發。
Thumbnail
我因為有參與新創投資,所以很常被政府單位、學校和各大加速器邀請擔任創業導師,也稱為業師。中間看到一些場景,也讓我對於業師這個角色有點反思,希望可以帶給創業者或者是正在幫助創業者的業師們一些參考。 好比說,在創業簡報比賽或募資路演(pitch)這個場景,常常是創業者和業師們首先產生火花的地方。我
Thumbnail
我因為有參與新創投資,所以很常被政府單位、學校和各大加速器邀請擔任創業導師,也稱為業師。中間看到一些場景,也讓我對於業師這個角色有點反思,希望可以帶給創業者或者是正在幫助創業者的業師們一些參考。 好比說,在創業簡報比賽或募資路演(pitch)這個場景,常常是創業者和業師們首先產生火花的地方。我
Thumbnail
去年六月,小翠從大學畢業,經過幾次面試之後,成功找到了心儀的工作。踏入職場對她而言是人生中一大里程碑。然而,時光匆匆,已經過去了半年多。雖然在公司的工作流程已經熟悉,但在這競爭激烈的時代,持續自我提升卻顯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去年六月,小翠從大學畢業,經過幾次面試之後,成功找到了心儀的工作。踏入職場對她而言是人生中一大里程碑。然而,時光匆匆,已經過去了半年多。雖然在公司的工作流程已經熟悉,但在這競爭激烈的時代,持續自我提升卻顯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擔任碩專班班代,不是因為我是班上最「幼齒」的,而是在去年報到時「自願」擔任班代的同學卻在開學後就休學了,以致班代從缺。而我原先多少有點意願,因為班上同學的年齡多半與家父相近,抱持著服務長輩的心態,於是便自告奮勇地接下了班代一職。而班代的樂趣往往不在課業上(例如能夠最新拿到講義),而在於從這個
Thumbnail
擔任碩專班班代,不是因為我是班上最「幼齒」的,而是在去年報到時「自願」擔任班代的同學卻在開學後就休學了,以致班代從缺。而我原先多少有點意願,因為班上同學的年齡多半與家父相近,抱持著服務長輩的心態,於是便自告奮勇地接下了班代一職。而班代的樂趣往往不在課業上(例如能夠最新拿到講義),而在於從這個
Thumbnail
這次跨界溝通力的講座解答了許多我兩年前創業以來心中盤旋不去的疑惑,因為我是大學畢業後就創業,而身邊的同事大多是四十歲左右,在職場當中已有將近二十年的經驗,因此如何使他們願意聽我說話、相信我作為 CEO 的決斷,是非常大的挑戰。   在講座當中,老師對於能夠取得信任的溝通方法做了非常的細膩的拆分,
Thumbnail
這次跨界溝通力的講座解答了許多我兩年前創業以來心中盤旋不去的疑惑,因為我是大學畢業後就創業,而身邊的同事大多是四十歲左右,在職場當中已有將近二十年的經驗,因此如何使他們願意聽我說話、相信我作為 CEO 的決斷,是非常大的挑戰。   在講座當中,老師對於能夠取得信任的溝通方法做了非常的細膩的拆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