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心態,接受「錯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一百七十多年前,產婦死亡率極高,主因是因為產褥熱,這是一種細菌感染,但在當時醫學尚未了解這原因,一直到匈牙利一位醫師-塞麥爾維斯,觀察到當時醫師們,在為產婦接生時,沒有先洗手,因此讓六個產婦就有一位死亡的感染率!他提出時,受到當時醫師的打壓,認為是誣告所有的醫師,最後導致他後半輩子在精神病院抑鬱而終⋯直到他去世後,19世紀後期才受到重視。

科學的演進,往往來自當時人們認為是最不可能的答案,而我們所選擇的,會是像古老守舊派一樣燒毀一切,還是會想去驗證這說法是否正確?

我們從故事來探討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點,「我們是否願意創造讓孩子覺得安全的提問環境?」如果我們能重視每一個提出的問題,每一個提出的想法,讓大家知道在這空間裡,沒有任何一個問題是「蠢」問題,如此,我們才能引導出敢提出疑問的孩子,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勇敢的去想像並建構未來。

而在教學環境中,請不要擔心出錯,全球Thinkers50名列第一的管理大師艾美.艾德蒙森研究時,得到了反直覺的結論,「越優秀的醫療團隊,錯誤率越高」,這出乎我們意料之外,不是應該錯越少越優秀嗎?她發現,優秀的團隊實際上並沒有犯更多錯,但他們更願意回報錯誤。她把這種公開談論失敗、敢於求助、經常思考如何發現與預防新錯誤的組織氛圍,稱為「心理安全感」,這與我們傳統的教育現場,對於學生出錯就予以斥責,是否剛好得到反效果?

我回想起最開始的故事,如果能早點創造出「心理安全感」的環境,那七十幾年間的孕婦,就可以少死很多人啊!而教育現場或家庭中,或許可以讓更多的孩子勇敢的優秀!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清單革命介紹了清單的重要性。用清單可以有效減少犯錯的機會,如醫院的插管檢查表將簡單的行為做成確認清單,成功降低感染率並節省醫療支出。航空業也善用清單確保飛行安全。
本書的內容就是介紹關於失敗這件事,失敗固然可恨,有的失敗不該發生,也有的失敗是一定會發生,書中告訴我們如何分辨失敗的種類,在認識失敗的種類之後,我們就不會對所有失敗卻步,反倒是樂見某些失敗出現,這些都是提供我們學習的機會,當然也有的失敗是不可以讓它出現的,我們也要學習如何將這些失敗降到最低。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在我生命中最素昧平生的重要他人就是我的醫生了,有時他會基於專業的考量給我一些建議,最記得我們有過極大爭執的一次就是在產後餵母乳這件事,他提醒我一定要餵,原因是我在孕期他評估我需要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必要性,那小孩在我腹中勢必也吸收到了,倘若我不餵母乳,孩子會有戒斷症狀,他認為要逐漸遞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專業人員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面臨的挑戰。作者以醫療人員和社工為例,探討了他們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的責任和困境。這篇文章強調了對專業人員的尊重和理解,並呼籲人們以更寬容的態度看待這些工作。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我們在職場上,免不了需要與他人一起形成團隊,透過團隊合作的方式來達成目標,那什麼樣的因素影響團隊運作的績效呢?是團隊組成的成員?還是團隊的領導?還是有其他的因素影響團隊的運作?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提及了一個故事,一位哈佛大學的博士生Amy Edm
訂下了無產兆催生入院的日期,主因是每次產檢時醫師都會輕輕帶過一句孩子的頭圍偏大,雖然說現在的孩子幾乎都偏大(畢竟有那麼多保健食品),但對自然產來說,超越生長曲線太多總歸不是一件「醫療行為」樂見的事。 特別把醫療行為用引號標示起來,是因為總也有那麼另外一套說法——你的身體不會製造出你生不出來的小孩。
Thumbnail
 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求別人,不批評別人,對於看不慣的事務,若是我們沒有建設性或可行的意見同時也幫不上忙的,就不會浪費心神去抱怨,因為抱怨不只於事無補,更重要的是會耗損我們的精力與熱情。
Thumbnail
嬰兒不適合戴口罩, 如果進出公共場所或醫院, 我會建議讓嬰兒戴防護罩或是推車的雨遮(注意空氣流通), 防止其他人的口沫接觸, 而如果去托嬰中心,就是想辦法讓孩子抵抗力增強, 千萬別讓完全無法口語表達的嬰兒戴上口罩, 如此一來只會增加風險而已喔!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清單革命介紹了清單的重要性。用清單可以有效減少犯錯的機會,如醫院的插管檢查表將簡單的行為做成確認清單,成功降低感染率並節省醫療支出。航空業也善用清單確保飛行安全。
本書的內容就是介紹關於失敗這件事,失敗固然可恨,有的失敗不該發生,也有的失敗是一定會發生,書中告訴我們如何分辨失敗的種類,在認識失敗的種類之後,我們就不會對所有失敗卻步,反倒是樂見某些失敗出現,這些都是提供我們學習的機會,當然也有的失敗是不可以讓它出現的,我們也要學習如何將這些失敗降到最低。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在我生命中最素昧平生的重要他人就是我的醫生了,有時他會基於專業的考量給我一些建議,最記得我們有過極大爭執的一次就是在產後餵母乳這件事,他提醒我一定要餵,原因是我在孕期他評估我需要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必要性,那小孩在我腹中勢必也吸收到了,倘若我不餵母乳,孩子會有戒斷症狀,他認為要逐漸遞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專業人員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面臨的挑戰。作者以醫療人員和社工為例,探討了他們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的責任和困境。這篇文章強調了對專業人員的尊重和理解,並呼籲人們以更寬容的態度看待這些工作。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我們在職場上,免不了需要與他人一起形成團隊,透過團隊合作的方式來達成目標,那什麼樣的因素影響團隊運作的績效呢?是團隊組成的成員?還是團隊的領導?還是有其他的因素影響團隊的運作?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提及了一個故事,一位哈佛大學的博士生Amy Edm
訂下了無產兆催生入院的日期,主因是每次產檢時醫師都會輕輕帶過一句孩子的頭圍偏大,雖然說現在的孩子幾乎都偏大(畢竟有那麼多保健食品),但對自然產來說,超越生長曲線太多總歸不是一件「醫療行為」樂見的事。 特別把醫療行為用引號標示起來,是因為總也有那麼另外一套說法——你的身體不會製造出你生不出來的小孩。
Thumbnail
 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求別人,不批評別人,對於看不慣的事務,若是我們沒有建設性或可行的意見同時也幫不上忙的,就不會浪費心神去抱怨,因為抱怨不只於事無補,更重要的是會耗損我們的精力與熱情。
Thumbnail
嬰兒不適合戴口罩, 如果進出公共場所或醫院, 我會建議讓嬰兒戴防護罩或是推車的雨遮(注意空氣流通), 防止其他人的口沫接觸, 而如果去托嬰中心,就是想辦法讓孩子抵抗力增強, 千萬別讓完全無法口語表達的嬰兒戴上口罩, 如此一來只會增加風險而已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