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事情會被放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聽podcast時

聽到彭建文老師的職場冰淇淋

訪談孫治華老師的講師之路

有興趣的可以聽聽看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YubJITfO2irofHuLdv83P?si=u05Sen64RFmKt6CTIdwwUg

聽完就想到這個標題

這個標題其實在蠻久之前就發生在我身上

108-109年時非常沈迷在水晶相關的事物上

追了不少直播

當然也繳了不少學費

也會去網路上找尋相關的資訊

當時甚至有起心動念想考認證

後來

因為資金問題

而慢慢淡出

也就是那個時候讓我有感

當你關注某些事物時

它在你的生活中會被放大

尤其AI跟大數據產業的崛起

這種感受又更明顯

就好像在看一張全景圖

鳥瞰時沒什麼

當你想看清楚某個景象會把它給拉近

只為了看的更清楚更仔細一樣

至於要拉多近

就取決於你想看的多仔細了

而聽完兩位老師的分享

又感受到當時那種沈迷的感覺

也分享三點個人經驗

raw-image

第一是投資自己

今天孫老師有提到T型人跟I型人

講到深度跟廣度的問題

這也跟個人興趣與習慣有關

對許多事情都有興趣

都想去瞭解一下就比較偏向T型人

我算是這一類型的

但是

我又每項都只有知道皮毛

連表層都還不算

就需要更多的時間跟精神來投資自己

但是精神有限、知識無窮

該投資什麼呢?

還是要取決於自己的興趣

做有興趣的事才比較有動力

在這些事情上面取得一些成績或成就

就能夠加大動力

我自己在退伍的近半年來

投資了不少實體及線上課程

都是選有興趣的課程

像職能、TTQS、講師培訓、數據分析、問題解決、簡報製作等

上起來就能夠比較專注


第二是投入學習

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

也必須要身心靈都投入

身體投入容易

只要有到上課現場或上線就好

心理要投入就必須訓練了

人的專注力其實是會分散的

有時會飄走

有能有意識的拉回到課程上

靈就更飄忽了

有點像磁場

像音頻

跟當下學習的頻率能不能接軌

如果能夠持續完成小的成就

這種頻率會越接近

但是當你的心開始飄了

頻率也會越來越不對

那這個項目可能就要思考適不適合繼續了

當初退輔會的職訓課程

我選擇了大數據班

上課後才發現

都是在學習寫程式

像JAVA、SQL、Android 、Python …

跟原本想像的數據分析有很大的落差

這些課程必較偏數據科學家

所以

心跟靈就慢慢的飄了

近期又完訓的課程是商業數據分析

學習的是Excel、Power BI、VBA等

就必較符合我對數據分析的想像

從函數到樞紐

從樞紐到圖像

所以學習上就比較專注

也比較有效

只是在VBA那部分就又稍微飄了⋯⋯😂😂


第三是投射成果

就像投影機打開時

如果沒有資料輸入

那就只是一道燈光

你輸入源提供什麼資料

它就會投射什麼出來

“Garbage in, garbage out”

另外

接受投射的載體也有很大的關係

載體是光潔的平面

投射出來的效果就會比較好

載體是不平整的

投射出來的效果當然就很差

學習的環境跟你要投射的環境是否雷同

就是這個載體了

環境相近就好比是光潔的平面

環境有差異就好比不平整的

差異越大越不平

這也是學習移轉中所提到的類化

如果學習之後都沒有去使用

那這台投影機就等於沒開機了

avatar-img
27會員
109內容數
學而有用,學以致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培訓很重要的Input是人 上一篇有提到可以依照公司不同的關注面項 使用矩陣來做區隔 今天來簡單試試幾個矩陣 還有矩陣與矩陣之間結合的狀況 第一個還是聰明與努力 這邊的努力比較偏向會不會自己動手執行 以此來分出主管、幕僚、小卒或退場 第二個是艾森豪矩陣或時間矩陣 以事情的重要性與急
訓練要花費很多資源 包含人力、物力、財力、空間、時間… 但是資源卻是有限的 以公司立場,投入成本就應該有所收穫 可能是正向的提升,如利潤 或者是負向的減低,如不良率   但是訓練投入的成本 卻不是這麼容易可以看到成果 尤其是不景氣的時候 要降低成本 首先想到就是人事成本
訓練是很花資源的一件事 需要很多地方的配合才能達到訓練的預期成效 下面就時間跟對象來做說明 時間區分送訓前、中、後 對象則分為組織、辦訓單位及個人
學習要移轉,前提是什麼?.....Ans:學習要有效 移轉分為訓練投入-訓練產出-移轉條件三個部分 針對這個現象,接下來會就選、訓、育、用、留這五件事來跟大家分享如何增加移轉的CP值。
最近聽了一堂學習移轉的課程 所以把之前找的文獻又拿出來複習一下 當初老師指導的時候有說 學習要能移轉 前提是學習要有成效 而學習的成效最有名的理論是 Kirkpatrick的「反應、學習、行為、結果」四層次評鑑模式 在這次課程中聽到 沒有行為層次展現的學習 都是無效的學習
培訓很重要的Input是人 上一篇有提到可以依照公司不同的關注面項 使用矩陣來做區隔 今天來簡單試試幾個矩陣 還有矩陣與矩陣之間結合的狀況 第一個還是聰明與努力 這邊的努力比較偏向會不會自己動手執行 以此來分出主管、幕僚、小卒或退場 第二個是艾森豪矩陣或時間矩陣 以事情的重要性與急
訓練要花費很多資源 包含人力、物力、財力、空間、時間… 但是資源卻是有限的 以公司立場,投入成本就應該有所收穫 可能是正向的提升,如利潤 或者是負向的減低,如不良率   但是訓練投入的成本 卻不是這麼容易可以看到成果 尤其是不景氣的時候 要降低成本 首先想到就是人事成本
訓練是很花資源的一件事 需要很多地方的配合才能達到訓練的預期成效 下面就時間跟對象來做說明 時間區分送訓前、中、後 對象則分為組織、辦訓單位及個人
學習要移轉,前提是什麼?.....Ans:學習要有效 移轉分為訓練投入-訓練產出-移轉條件三個部分 針對這個現象,接下來會就選、訓、育、用、留這五件事來跟大家分享如何增加移轉的CP值。
最近聽了一堂學習移轉的課程 所以把之前找的文獻又拿出來複習一下 當初老師指導的時候有說 學習要能移轉 前提是學習要有成效 而學習的成效最有名的理論是 Kirkpatrick的「反應、學習、行為、結果」四層次評鑑模式 在這次課程中聽到 沒有行為層次展現的學習 都是無效的學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記得2024年2月時,我對我的職涯怎麼走下一步,當時線上與金龍教授聊聊,金龍說到,我特別印象深刻:「職位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目的,你應該要想的,是博士畢業十年後你想做到什麼事情,以及哪裡可以提供你做這個事情的環境。」讓我更加確定了持續在UCLA做生成資料科學的研究是與我十年後想做的事情一致的方向。
Thumbnail
在師大的品茗課轉眼間來到第二期 雖說每期課程大綱大同小異, 也都有暖男譚鴻元老師、和相當有個性又有點搞笑的Jacky張家齊老師, 其中我輩理科人會很愛的,肯定是來自桃園茶改場的陳俊良老師! 他總能從科學觀點來解析茶葉品評,破解我卡在嘴裡說不出口的各種「為什麼?」 這期主題是我很愛的蜜香茶系列
Thumbnail
小明和小華坐在咖啡店裡,小華正在向小明分享她最近的愛好。 小華興奮地說道:「你知道嗎?我最近開始學習烹飪了!我發現在廚房裡做菜真的很有趣,而且可以讓我忘卻所有的煩惱,全心投入到烹飪的過程中。」 小明聽了很感興趣,笑著問道:「為什麼會突然對烹飪產生興趣呢?」
Thumbnail
不知道是否有人也跟我一樣愛思考和探究,從小事像今天過得如何?明天要幹嘛?,到大事像未來要怎麼走?我是誰?那個過程或許會持續一段時間甚至很耗能,但是我很喜歡那種問題被解決的成就感,也很喜歡學習新知識和發現新想法的瞬間。
Thumbnail
從六、七年前的哲學讀書會開始一起讀書、一起討論,慢慢走向經濟思辨教育。這件神奇的事,究竟是怎麼來的? 還記得小編曾經在上課前的電梯裡遇上同學,順口問了看起來是好爸爸的國峰,「為什麼能在這個時間點來參加讀書會?」(迷之音:因為他是公司老闆啊!沒在公司上班……) 有眼不識泰山的小編,殊不知眼前的同學
Thumbnail
從早上六點的起床開始,我就迫不及待地等待了這一刻,因為今天是我有幸被邀請參加「職場冰淇淋」Podcast節目的訪談日子。身為一個運動科學博士生與私人教練,我對於職場管理和領導技巧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希望能夠從中汲取更多的啟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實現夢想,作者分享了他在潛能開發課程中的心得和體悟。從個人成長和擁有正確的心態出發,分享了改變自己的15個重點。
Thumbnail
在錄製第二集「心事有人知」的短暫休息時間,我和鄧惠文醫師傾訴了暢銷作家情節,因為自己離這個稱謂光環尚遠,心態上,難免格外孺慕,也異常飢渴。 鄧醫師說,「我跟妳講一個故事好不好?」這個故事,讓鄧醫師立馬擺脫了對於銷量的牽腸掛肚,從此釋懷。
#NLP #保險 #業務 #銷售 #徐承庚 接近年底了,有許多學生在問我:老師,你的課程值得上嗎? 平常我很少推廣我的課程,都是願者上鉤居多 今天就來發一個學員課後的成績與改變的見證吧~ 01:02 怎麼會想要來上課?NLP保險會員班/NLP專業執行師證照班/NLP高階執行師證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記得2024年2月時,我對我的職涯怎麼走下一步,當時線上與金龍教授聊聊,金龍說到,我特別印象深刻:「職位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目的,你應該要想的,是博士畢業十年後你想做到什麼事情,以及哪裡可以提供你做這個事情的環境。」讓我更加確定了持續在UCLA做生成資料科學的研究是與我十年後想做的事情一致的方向。
Thumbnail
在師大的品茗課轉眼間來到第二期 雖說每期課程大綱大同小異, 也都有暖男譚鴻元老師、和相當有個性又有點搞笑的Jacky張家齊老師, 其中我輩理科人會很愛的,肯定是來自桃園茶改場的陳俊良老師! 他總能從科學觀點來解析茶葉品評,破解我卡在嘴裡說不出口的各種「為什麼?」 這期主題是我很愛的蜜香茶系列
Thumbnail
小明和小華坐在咖啡店裡,小華正在向小明分享她最近的愛好。 小華興奮地說道:「你知道嗎?我最近開始學習烹飪了!我發現在廚房裡做菜真的很有趣,而且可以讓我忘卻所有的煩惱,全心投入到烹飪的過程中。」 小明聽了很感興趣,笑著問道:「為什麼會突然對烹飪產生興趣呢?」
Thumbnail
不知道是否有人也跟我一樣愛思考和探究,從小事像今天過得如何?明天要幹嘛?,到大事像未來要怎麼走?我是誰?那個過程或許會持續一段時間甚至很耗能,但是我很喜歡那種問題被解決的成就感,也很喜歡學習新知識和發現新想法的瞬間。
Thumbnail
從六、七年前的哲學讀書會開始一起讀書、一起討論,慢慢走向經濟思辨教育。這件神奇的事,究竟是怎麼來的? 還記得小編曾經在上課前的電梯裡遇上同學,順口問了看起來是好爸爸的國峰,「為什麼能在這個時間點來參加讀書會?」(迷之音:因為他是公司老闆啊!沒在公司上班……) 有眼不識泰山的小編,殊不知眼前的同學
Thumbnail
從早上六點的起床開始,我就迫不及待地等待了這一刻,因為今天是我有幸被邀請參加「職場冰淇淋」Podcast節目的訪談日子。身為一個運動科學博士生與私人教練,我對於職場管理和領導技巧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希望能夠從中汲取更多的啟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實現夢想,作者分享了他在潛能開發課程中的心得和體悟。從個人成長和擁有正確的心態出發,分享了改變自己的15個重點。
Thumbnail
在錄製第二集「心事有人知」的短暫休息時間,我和鄧惠文醫師傾訴了暢銷作家情節,因為自己離這個稱謂光環尚遠,心態上,難免格外孺慕,也異常飢渴。 鄧醫師說,「我跟妳講一個故事好不好?」這個故事,讓鄧醫師立馬擺脫了對於銷量的牽腸掛肚,從此釋懷。
#NLP #保險 #業務 #銷售 #徐承庚 接近年底了,有許多學生在問我:老師,你的課程值得上嗎? 平常我很少推廣我的課程,都是願者上鉤居多 今天就來發一個學員課後的成績與改變的見證吧~ 01:02 怎麼會想要來上課?NLP保險會員班/NLP專業執行師證照班/NLP高階執行師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