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自己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一切都是從心裡的畫面開始,所以如果你有直覺和嚮往,請好好珍惜它。」——《一隅有花 Withering Calendar》


昨天把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追完了,這部戲真的好強大,我在好多角色中都看到自己的影子⋯(以下有雷慎入)


不管是聽話的乖女兒、太負責任的職員、永遠把孩子需求擺在自己之前的媽媽、努力追求夢想而執著考試的考生,再到最後總是優先關照他人而生病的護理師。每個人生病的原因,不見得是經歷了什麼大風大浪,有時候只因壓力的累積、再加上情緒的堆疊,就成了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們都站在臨界點。站在夢想與現實交界處的秉曦,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徘徊在焦慮與穩定交界處的裕贊,找到方法讓自己不再生病;在憂鬱期和正常期之間擺盪的我,有一個能比憂鬱更快來到我身邊的人。

我們的生活,都穿梭在日與夜之間,我們都是往返正常和反常之間的邊境之民。」——《精神病房也能迎來清晨》


好喜歡最後一集的這段話,整部戲也不停用隱喻在暗示著同樣的事情:「我們都是往返正常與反常之間的邊境之民。」如同身體會生病一般,心,也會生病。精神疾病隨時有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這並不奇怪、也不丟臉,更不是犯罪,就只是生病而已。


「你好勇敢,可以這樣揭露自己。」從我開始公開講自己的故事以來,我常聽見這樣的回應。但我想說我有的其實不是勇敢,而是滿滿的愛。疼愛我的家人、始終用濾鏡看我的朋友,以及喜歡閱讀我垃圾話的你們,因為愛,讓我無所畏懼。


是的我曾有憂鬱症,現在同時也是助人者,不過沒有人是自願生病的,我也不曾傷害過任何人(除了我自己QQ)。我喜歡現在這個不在意他人眼光、活在自己世界也不影響他人,真實又坦蕩的自己。願,這世界對精神疾病多一些理解、少一點歧視。


但,不管這世界為何,我們都能先喜歡自己。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以下地方找我互動聊天喔!

您的任何互動都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臉書PM



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來<幸福魔法團體>共學,一起練習喜歡自己,邁向幸福~⁣
我喜歡把學習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幸福對我而言不再是名詞,而是動詞,是去活出來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那麼可能你也罹患了「日常慣性炎」。看似擁有很多,卻無法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敘事治療帶我打開不同的視野,讓我不再專注於眼前的黑暗,而是選擇去看見多元又彩色的世界。
那一次次的談話,我聽懂了他們的痛苦與掙扎、難受與委屈,陪伴他們漸漸找回喜歡的自己、長出自我認同後的喜悅與滿足,就等同於我參與了許多他們的生命。而這樣的陪伴與見證,對他們來說既珍貴又美麗,也同時帶給他們力量。⁣ ⁣
大腦神經元是有可塑性的,只要願意持續練習,一定可以看到改變與變化,找一個適合又安全的環境,可以在裡面有很多練習機會與矯正性的情緒經驗。簡單說,當我常常被人溫柔與溫暖的對待,自然也很容易給出外界溫暖的回應。
曾體會過這個社會的善意與惡意,我不夠強大到阻擋那些惡的發生,但我可以成為那個先給出善意的人,讓世界多一些溫暖與光。
過去在困境中,我最常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可以為我自己做的是什麼?」當外在環境暫時無法改變,我還可以為自己努力的是什麼?
那麼可能你也罹患了「日常慣性炎」。看似擁有很多,卻無法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敘事治療帶我打開不同的視野,讓我不再專注於眼前的黑暗,而是選擇去看見多元又彩色的世界。
那一次次的談話,我聽懂了他們的痛苦與掙扎、難受與委屈,陪伴他們漸漸找回喜歡的自己、長出自我認同後的喜悅與滿足,就等同於我參與了許多他們的生命。而這樣的陪伴與見證,對他們來說既珍貴又美麗,也同時帶給他們力量。⁣ ⁣
大腦神經元是有可塑性的,只要願意持續練習,一定可以看到改變與變化,找一個適合又安全的環境,可以在裡面有很多練習機會與矯正性的情緒經驗。簡單說,當我常常被人溫柔與溫暖的對待,自然也很容易給出外界溫暖的回應。
曾體會過這個社會的善意與惡意,我不夠強大到阻擋那些惡的發生,但我可以成為那個先給出善意的人,讓世界多一些溫暖與光。
過去在困境中,我最常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可以為我自己做的是什麼?」當外在環境暫時無法改變,我還可以為自己努力的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要愛自己!」 這句話對於失去快樂、不知道何為快樂的人來說是虛無飄渺的,如果我們知道如何愛自己,我們又怎麼會掉進憂鬱、焦慮的黑洞而無法自拔呢?   曾經陷入憂鬱的我,看過醫生,離開校園,逃離了會令我負面的場所,而後認識新朋友、開始一段感情、進入新職場,只要我變得負面、焦慮、不在發自內心的快樂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以下分享的三部韓劇(有劇透)是我近期看完最有感觸,也最呼應自己的狀態,所以有感這個標題。 你總是處處替人著想? 以他人需求為優先嗎? 總是被說溫柔善良的你, 又被自己放在哪裡呢?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當我看到女主角如此溫暖包容卻過勞時,被診斷出「憂鬱症」的那一刻好似同理
Thumbnail
他們說我聰明,但我也喜歡笨笨的自己。 他們說我可愛,但我也喜歡不那麼可愛的自己。 他們說我體貼,但我也喜歡以自己為主、不考慮別人時的自己。 他們說我親切,但我也喜歡當自己不受尊重時,表達自己時的嚴肅。 他們說我誠實,但我也喜歡保留一些自己不讓人看見。 我謝謝他們給的讚美,但我也喜歡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面對精神困擾時的心路歷程,藉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故事,呈現了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影響。文章探討了心理健康被忽略的現象,並提出了善待自己、尋求幫助的觀點。
Thumbnail
至今仍記憶猶新的,是那個可以自己安慰自己的「蝴蝶擁抱」,在不安與難過時深呼吸穩定情緒,並且雙手交替給自己拍拍肩膀,雖然乍聽之下有點悲傷,但對想訴苦、尋求安慰卻無人可尋的人來說,不失為一個陪伴自己的方式 隨著年紀增長,漸漸能體會那句「想要別人愛你之前請先學會愛自己」
Thumbnail
「你要愛自己!」 這句話對於失去快樂、不知道何為快樂的人來說是虛無飄渺的,如果我們知道如何愛自己,我們又怎麼會掉進憂鬱、焦慮的黑洞而無法自拔呢?   曾經陷入憂鬱的我,看過醫生,離開校園,逃離了會令我負面的場所,而後認識新朋友、開始一段感情、進入新職場,只要我變得負面、焦慮、不在發自內心的快樂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以下分享的三部韓劇(有劇透)是我近期看完最有感觸,也最呼應自己的狀態,所以有感這個標題。 你總是處處替人著想? 以他人需求為優先嗎? 總是被說溫柔善良的你, 又被自己放在哪裡呢?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當我看到女主角如此溫暖包容卻過勞時,被診斷出「憂鬱症」的那一刻好似同理
Thumbnail
他們說我聰明,但我也喜歡笨笨的自己。 他們說我可愛,但我也喜歡不那麼可愛的自己。 他們說我體貼,但我也喜歡以自己為主、不考慮別人時的自己。 他們說我親切,但我也喜歡當自己不受尊重時,表達自己時的嚴肅。 他們說我誠實,但我也喜歡保留一些自己不讓人看見。 我謝謝他們給的讚美,但我也喜歡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面對精神困擾時的心路歷程,藉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故事,呈現了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影響。文章探討了心理健康被忽略的現象,並提出了善待自己、尋求幫助的觀點。
Thumbnail
至今仍記憶猶新的,是那個可以自己安慰自己的「蝴蝶擁抱」,在不安與難過時深呼吸穩定情緒,並且雙手交替給自己拍拍肩膀,雖然乍聽之下有點悲傷,但對想訴苦、尋求安慰卻無人可尋的人來說,不失為一個陪伴自己的方式 隨著年紀增長,漸漸能體會那句「想要別人愛你之前請先學會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