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不知不覺把文章寫得落落長,使得讀者抓不到重點,看得一頭霧水。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我會教孩子一個將文章化繁為簡的四字咒語「換句話說」。在寫作說明文或議論文時,「換句話說」可以放置在主要論述那一段的結尾,發揮意想不到的功能。尤其是在處理圖表題中的數字時,運用「換句話說」來解讀數字還能發揮吸睛的效果!
文章,是作者透過文字和讀者之間的溝通管道,管道越是暢通,讀者越能夠貼近讀者的思維與心靈,產生共鳴。
不過,孩子常不知不覺把文章寫得落落長,使得讀者抓不到重點,看得一頭霧水。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我會教孩子一個將文章化繁為簡的四字咒語--
在寫作說明文或議論文時,「換句話說」可以放置在主要論述那一段的結尾,發揮三大功能:
「換句話說」最初階的功能是幫一個段落加上小小的總結,為讀者釐清重點所在。隨便從我以前寫的文章中找一段為例:
心理學當中,有一個稱之為確認偏誤(Comfirmation bias)的現象。簡單來說,人們會不自覺地尋找能夠支持自己成見的資訊或記憶,更進一步強化自己的成見,而選擇性忽略不支持成見的資訊或記憶。比方說:假設你心裡已認定「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屁孩」,你會對於聽聞到的各種年輕人脫序行徑特別留意,再次確認自己的認定,「對嘛,我就說現代的年輕人都是沒用的屁孩!」不過,也許在你身邊,有更多認真務實、奮發向上的年輕人,因為不符合你的成見,卻被你給忽視--這,就是確認偏誤。(文章連結)
讀者讀後,可能一時之間抓不到重點。這時,不妨加上一句話:
換句話說:你只看到你想看的!
一句話言簡易賅揪出重點,是不是更好理解?再舉一個學生作品中的一段為例:
一位綠島的觀光業者殺了一條即將滅絕的龍王鯛,被發現後還堅決否認,堅稱是七年前的照片。但卻被網友發現照片裡的拖鞋是二○一五年的新款,因此揭發他的惡行。為什麼這起事件會如此重要?因為龍王鯛的主食是貝類,當龍王鯛減少,貝類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會大量繁殖,破壞食物鏈而造成生態失衡,影響魚類的生存。如果最後人類無魚可吃,自然會缺乏應有的營養而自食惡果。
閱讀理解力沒那麼好的讀者可能看得頭昏腦脹。所以,可以加上一句話:
換句話說:受害的不只是一隻龍王鯛,而是整個海洋生態!
除了小結,「換句話說」還可以製造對比的效果,凸顯你想強調的主題。我最近帶孩子探討的手機成癮問題,有孩子在文章中根據我提供的圖表發表看法:
國小四到六年級沉迷於手機的學童,每週花29.4個小時玩手遊;到國中後,成長為33.1個小時。因此,我認為家有四到六年級小朋友的家長,要密切注意孩子使用手機的行為,並且定出嚴格的使用規範。
寫到這裡,看似完整,但如果再加上「換句話說」,為讀者展示「不聽作者言」的下場,效果更強烈。如:
換句話說:你現在不管孩子,等他升上國中後,手機成癮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你就算想管也管不動,使用手機的時間不減反增!
這麼一來,充分利用讀者「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心態,預示最壞結果,帶來震撼。
不只是展示負面效果,也可以呈現正面效果。班上有一個孩子以她的表妹為例:
我表妹中年級的時候,想要玩手機時,只要跟爸爸撒撒嬌,爸爸就會給她手機玩,也沒限制時間。直到她現在高年級了,玩手機已經玩到上癮,自從被爸爸發現她刷爸爸的信用卡買了上萬元的寶物和點數後,才開始禁止她玩手遊。但現在已經來不及了,她只要沒拿到手機,就會大哭大鬧或威脅父母--這都是父母放任過頭的下場。
寫完這個負面的案例後,再利用「換句話說」告訴讀者父母該怎麼做,會更加具體。如:
換句話說:假如表妹的爸媽從她中年級開始嚴格規定使用手機的時間,並協助她養成習慣,現在就不會出現這些難以收拾的家庭紛爭了。
經由「換句話說」產生的對比效果,是不是讓主題更加清晰明瞭呢?
好處還不只如此,近幾年在學測國寫和會考作文中常見的圖表題,運用「換句話說」來解讀數字還能發揮吸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