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子彈筆記方法已經有四、五年餘了,要說這方法讓我成為時間管理大師......絕對沒有。不過,讓我更清楚自己究竟過了什麼樣的生活、有沒有往自己更理想的樣子前進,子彈筆記確實有著很大的助益。
加上今年讓我很有感的一件事,更加促使我完成這篇文章:不要畏懼分享經驗。
亞洲的教育與環境使我們都滿畏懼分享的,不過我後來想想,其實大家比較畏懼的應該是分享專業與知識。害怕講錯、害怕被糾正,加上分享知識確實有著事先查核的義務。
但分享經驗就不太一樣了,畢竟經驗並沒有對錯,每個人遇到事情的狀況也不盡相同。不要過於小看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一切,或許一個隨意的分享,就會在不經意間幫助到世界上的某個人。
最一開始,我只有在正職工作上使用子彈筆記方法,且只使用到key,連個future log都沒有。約莫前年開始,才大量參考網路上的setup,開始年度規劃,並尋找與試用各式各樣的版型。
2022年一整年我使用得很愉快,但是整件事從2023年年初有了轉變。由於年初開始新的正職工作,待在家中的時間大幅度減少,所以就算我每個月都有認真規劃版型,實際上卻沒有填入任何文字和紀錄。不難分析失敗的理由是我把筆記本留在家中,沒有時間紀錄的緣故。
相對的,正職工作的筆記本沒有畫任何版型,但我每周仍然使用子彈筆記方法,穩穩地保持工作進度。
這期間,我也考慮過轉變成電子紀錄(我本來就是電子與手寫的混合使用者),但我其實不會每天都開電腦,而且也排斥在手機上進行長時間打字,所以使用電子紀錄生活的失敗率超高,幾乎是維持一兩天就會立刻斷掉的程度。
最終,我設計了一~九月的版型,但實際上只填寫了一~三月。根據這一年的使用狀況,我判斷自己仍然會使用子彈筆記,但必須大幅度改變版型。
不過在進入2024年的設計之前,先來看看我自己喜歡的2023年頁面吧~
這是2022年開始,一路延續下來的每月版型,用來紀錄自己的每日習慣與工作時數。
左頁左邊的打勾處會寫上每天固定要做的事,有完成就會打一個勾;
左頁右邊的數字則是番茄時鐘數;
右頁為該月份的每日工作分配。
從照片上可以看到滿空的,因為年初轉換了工作型態,所以今年沿用的話就必須重新改良了。
幾頁自己喜歡的頁面,對不會畫畫的手殘人士而言這已經是極限了ORZ
最後一張貼了蕾絲紙的地方,本來預想是會貼一下當月的精選照片......但就,沒有然後ry
在開始設計新年度的子彈筆記之前,我認真感受與思考了一下這一年的變化。
人的方法與點子都不會是新的,但整體而言,人類會碰到的問題是一樣的──如同一開始的前言,這正是為什麼分享是件很寶貴的事,利用人的共通性,了解他人如何解決問題,進而找到屬於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
這一年我遇到很多新的挑戰,我沒有急著去找解決方法,而是先感受我究竟遇到什麼問題,以我現有的知識和經驗會如何處理。等到自己找出一個模式後,再去找前人歸納出的辦法,會更能夠理解且改成適合自己的方式。
例如,我去年準備了一個頁面,打算每個月看三部電影和兩本書。最終我只堅持到五月,後面就一片空白了。這頁每月視聽表會失敗,是因為每個月觀看的頻率本來就是有高有低:問題來了,我一開始的設計理念的確是想要看出自己的觀看頻率,可是找到頻率真的很重要嗎?
難道我知道自己哪個月看得多、哪個月看得少,就能改善自己的視聽習慣嗎?
實際上我對自己的期待應該是累積一定的視聽量,那麼這個月看得多、下個月看得少,其實並不算是一個「問題」,只要最終的總量有達到我自己的期許就好了。
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其他頁面上,我自以為找了個可以解決問題的頁面,實際上我沒搞懂自己想解決什麼問題。
基於我對自己有了這一點認識,我明白自己並不那麼適合每月、每周紀錄,也不適合功能過於細緻的頁面,而是必須盡可能整合(=懶人模式)、採用年度紀錄等形式。至於每個月的setup,就進一步簡化為平日工作的模式:僅採用key及tracker來追蹤事件避免拖延症,不要再搞些花里胡哨的設計。
今年很多版型使用了這位的設計,推薦:JashiiCorrin
雖然不曉得Then&Again在這裡怎麼翻譯比較好......總之我拿來取代了年度目標的功能。
我的年度目標往往沒那麼明確,更像是期許。因為我沒有要參賽、沒有要鑑定自己的技能能力、沒有一定要達成什麼成就,這往往導致我有很多想做的事,但為其設計一堆小項目,我卻沒有動力去完成。
但認真思考我每一年過去,難道真的就沒有任何改變嗎?好像又不是這樣。
所以我打算在中間那一排寫下我比較重視的人生項目,去比較年初跟年末有什麼樣的變化。例如:我可能在年初的時候很在意自己的身材,但是我在年末的時候會更在意嗎?在意的話我有沒有達成變化呢?還是身材對我而言已經不重要了?
在沒有非得達成什麼具體成就的情況下,觀察我對人生的目標有何變化似乎更有意義一點。
100件2024要完成的事情,我做了Dutch door的形式。
但是跟原參考不太一樣,這頁我預期要混和:願望清單、想做的事、該做的事、做不做都可以的事、突然想到的事,通通都寫在這裡。
主要是我也沒有那麼在乎我是不是做到了一百件事,但我要是把上面的清單分得那麼細緻,我光寫都嫌煩。相對的,通通放在一起反而讓我充滿去達成的動力(我有清理待辦事項的毛病ry),每個月也可以翻到這裡,挑幾件感覺可以做的事做看看。
目前已經先寫上25件事,剩下的會一邊度過今年一邊填上,也可能會反過來覺得自己達成一件事後再紀錄上去。
如果到了年末發現,有些事一開始就寫了卻沒有達成,或許就代表這件事該從我人生踢除了,它沒有我想像得那麼重要。相對的,那些達成的事項就表示我的2024並沒有那麼空虛。
從原參考影片看見這個版型時深受震驚,也是令我反思我不需要執著於每個月必須做多少事的關鍵。
這個版型的目標是2024年的20件要重複做24次的事。(好像繞口令ry)
左頁的下方就是20件事,每件事每完成一次就會在上面的框框裡塗一個格子,形成圖表。
右頁則具體紀錄這20件事的24次為何,它可以延伸應用為:看了哪24部電影、24本書等等,我覺得很適合用來紀錄我有預期要重複做,但不要給自己一個月必須做幾次的壓力的事情。
如果覺得最近很有動力想做,那就多做幾次;如果覺得最近太忙不想做,那就不要做。
分享一下我在這邊預期會紀錄的事情,但我目前沒有寫滿,一樣是陸續填上:
右頁請忽略,那是很個人的紀錄不便分享XD
左頁的When I did last,是前年開始用了之後非常喜歡的方式。
它可以用來紀錄你上一次做某件事的時候,而這件事沒有固定頻率,很難用tracker去紀錄。好比說:上一次換飲用水濾芯、備份檔案、做頭髮、做指甲等等,時間間距長短不一的事情,都可以統合在這裡。
要是沒有這一頁我可能真的永遠不會記得換濾芯ry
用來紀錄每天身體狀況、心情、甚至是經期的頁面。
這一頁進行了擴張,前年與去年都只有紀錄心情而已,後來覺得一併紀錄身體狀況是必要的。
因為這兩年紀錄下來,我發現數據真的是個好東西:根據統計,我其實沒有自己想像得那麼憂鬱、也沒有自己想像得身體那麼差。
就像批評的人總是比較大聲,人對自己的想像也總是負面大於正面。
我確實是一個容易抑鬱的人,但認認真真紀錄兩年後,我真的沒辦法對著數字結果繼續這麼形容自己(?)我非常感激自己的紀錄,所以今年也會繼續好好使用這個頁面。
這一頁推薦給所有覺得自己不快樂的你。
重要且必要但越來越簡潔的Future log!
頁面拆成一半,上半就是原本Future log的功能,寫一些大概知道幾月要做但還不是很肯定確切日期的事;
下半則是高光時刻,把每個月覺得開心或幸福的小事寫在這邊。
是的,我再次做了頁面結合,因為我就不想拆成那麼多頁。加上過去幾年下來,我很確定自己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空間預留。
至於沒有寫上該月份的小月曆,是因為我知道自己的習慣是電子與手寫混合,重要會議與約會我都直接寫到電子月曆上了,我在這裡辛苦寫或貼月曆根本沒有實際用途,所以就不浪費這個時間了。
以上就是去年檢視與明年設計了,實際效果如何還是得看落實狀況,不過子彈筆記的好處一直都是隨時都能調整,不是嗎?
老話一句,我真的字不好看、還不會畫畫,版面設計得到處看別人分享,就是個普通的子彈筆記使用者。但透過個人分享,希望能讓更多人接觸這套方法,讓我們都能朝理想的生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