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自我介紹或填寫興趣時,會提到自己喜歡電影、閱讀、開車、旅行⋯
自從開學之後發現班上的同學都很優秀。從他們搜集資料、文獻跟整理報告,也在聊天互動中才發現他們連閱讀跟學習都很有方法。
尤其是同住的室友,常回到寢室後看到他還在閱讀,沒事也常在圖書館。這讓我對自己認為的興趣是閱讀有了不同的認知。
期末前的一堂課,自己被老師邀請出去演練,被問及興趣時,我發現自己自動的刪除了閱讀的項目,一直到晚上放學後,我才開始回想自己怎麼了。
原來,我過去自覺的閱讀是讀自己有興趣的書,也像消遣一樣,無聊或有特定喜歡的作者或偏好。而隨著念碩班還要閱讀很多教材、文獻,自己好像就沒那麼享受閱讀了,也覺得相較於其它同學的閱讀習慣,自己應該稱不上閱讀是興趣了😅
學期結束後第二天睡得較晚,起來時室友已經在讀書了,我整理一下東西,真的是準備捲鋪蓋回家了。
回程的路上,想想真是沒比較沒傷害,一比較就開始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認真呀,吧啦~吧啦的⋯
今天在看著自己,也趁有空檔開車回台北看看媽媽,路上我似乎有不同的看見。
原來不是我不認真,是同學們太優秀,雖身處其中自己會有壓力,但相對也會有動力。
也許真的需要將自己投入群體,才會看見與他人的差異,但接下來是我接納著自己與他人是有差異的。
回想起薩提爾女士說:人們在同質中感受到支持與陪伴,在差異中彼此學習成長。
當我自己感到接納自己與他人的差異時,頓時感到自己又充滿能量。這時,我感到自己的獨特性是不需要與他人相比較的。
而這個世界也是因為每個人的差異、獨特,而變得如此的豐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