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完美主義還是完美病 | 先求有再求好,從今天起更接近完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五年前收到姊姊送的水藍色精裝日誌,封面簡約印著燙銀 LESS is MORE 字體,心想這麼美絕不能辜負它。結果到現在,完美病不僅讓我「一字無成」,更讓我錯過了與自我對話的時光。


除了日誌,我的完美主義也體現在簡報上,像是字型和字體是否一致、標題和內文是否對齊、排版是否閱讀舒適、內文是否簡潔、色調是否統一⋯⋯ 之類的細節,我有難以妥協的偏執。


或許你有留意到,上述我用了兩個不同的詞彙:完美病 vs 完美主義。


為了區分同時具積極和消極含義的完美主義,在這我以 完美病 來表示「具負面意義的完美主義」,而以 完美主義 表示「具正面意義的完美主義」。而我也想進一步定義兩者的差異:完美病是一種「先求好再求有」的迷思,而完美主義一種「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


完美主義:漸進追求,不斷優化

所謂「先求有再求好」的完美主義,借鏡《精實創業》裡的 MVP( Minimun Viable Product)概念說明,指的是最小可行性產品。顧名思義,完美主義無須等到產品「全部到位」,而是優先推出「最小可行性產品」進行市場驗證,再不斷優化。例如產品是掃地機器人,那麼無須等到機器人成形,一台陽春版的掃地機即可先試水溫,如此,即可用最小成本獲得實際反饋後再從中優化,以避免時間、人力、資金的大量浪費。

然而我的簡報偏執,也是基於完美主義的心態:先完善簡報架構和內容再投入時間優化視覺,以加深觀眾的印象。但若時間有限,美化的部分將視情況捨棄,畢竟簡報的本質是將內容有效傳遞給觀眾,美觀只是額外加分。



完美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相較於完美主義,完美病使人陷入「先求好再求有」的困境。《拖延心理學》指出:

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對犯錯非常在意⋯⋯往往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期許。

因此這種不切實際的高標準,反而加深了他們害怕失敗的恐懼而產生拖延現象,成為阻礙前進的絆腳石。

如同我那本精裝日誌,因為過於執著「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反而強化了我「害怕做不好」的恐懼,最終導致「什麼都沒做」的結局。然而日誌若換成其他待辦事項,像是接案、創業、改造房間、經營社群、製作一首歌,或完成一支影片⋯⋯ 那麼完美病要承擔的後果不僅僅是一字無成,而是一事無成了。



完美病,然後呢?

若《精實創業》的警示是避免將時間、金錢和人力投入錯的方向,那麼我想《拖延心理學》想提醒的是:拖延雖表面上看似毫無損失,但實際上因拖延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和自我批判,已是一場精神浩劫。更甚者,停滯不前本身就像夢遊者站在時間輸送帶上,腦袋不斷回放過去立下的願望,然而待願望隨著時間淡忘後,又再次立下新年新希望。這樣的循環,彷彿夢遊者站在時間輸送帶上,一邊羨慕他人的成就,一邊卻毫無建樹地苟活。



一桌滿漢全席
無法略過備料、調味、擺盤而憑空誕生
雖然用好的廚具能讓料理過程更順手
但菜餚是否美味還是取決於掌廚的功夫
因此刀子不用買最好的
鍋子也可以先用平價版的
若過程不小心出錯了
沒關係,我們再做一次

如之前文章 在巴黎的那幾天 所述
那些我們欣賞的人
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成功
而是他們如何一次又一次的
披荊斬棘,放膽去做
完美是個虛構的概念
沒有所謂「等到完美的那一天」
只有「從今天起更接近完美」
先求有,再求好
完美主義是一種追求進步的心態
而所有的卓越都始於不完美
只有做出行動
我們才有接近完美的機會



和這篇有關,你可能會想看

在巴黎的那幾天 | 生命中相遇的每個人,就如藝術作品與你的關係

avatar-img
68會員
46內容數
如果你除了文章也想看一些日常的我,那就加入沙龍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ee 的思想角落 的其他內容
我有兩套個人管理系統,一個是手機用的 Google Calendar,一個是放電腦裡的自製年度計劃表。Google Calendar 負責較瑣碎或即時的行程,自製年度計劃表則是記較長遠的規劃和已完成的事項。 如此自律非與生俱來。自製表的原創,其實是出自一位我曾經非常著迷的對象;一個很有抱負且在學術
我們和衣服的關係反應了 一見鍾情 和 日久生情 這兩種愛情狀態。 看看你衣櫃裡那堆少穿的衣服就知道了(當然不包括穿不下的),那些衣服當初會買的原因,或許是因為衝動、便宜,或單純被 model 的造型吸引,結果買回去穿沒幾次,不是發現款式不實穿,就是發現風格根本不適合自己,於是這類一見鐘情的衣服,有
成為大人的分水嶺,就是當你意識到,恣意妄為再也不是特權。 我印象很深刻,小時候還不到五歲的我,因為當時父母不讓我買一台遙控馬拉松玩具,而在百貨公司裡賴著不走還大哭大鬧。那台玩具在當時的時空背景還是 Windows 95 時,很常在電視上打廣告,我想,那價格肯定是不便宜。但我最終還是得到它了,難怪我
1. 工作的慣性 捨不得睡,爬不起來,滑壘打卡,無限加班。辦公桌上有一台傾斜的天秤,左邊秤的是工作,右邊是秤的是理想收入水平。 刻薄的薪水維持它一如往常的小氣,而體重卻是沒在客氣的。為什麼?對自己大方的不是薪水,而是肚子上的肥肉。於是忌口又忌酒的你驚覺,上班已受夠各種委屈,難不成下班還要對自己
曾經有個朋友說,他最近對出遊這件事感到興趣缺缺,我問為什麼,他說因為實際到那些 IG 的熱門景點後,發現現實和圖片根本不一樣,感到大失所望。咦?怎麼聽起來有點像,風景它創了一個交友軟體帳號,但修圖修太大,遭到網友認不出來。 21 世紀的網路住民,總習慣在下決定前像個虔誠信徒般,上求評價下問推薦
那天我一睡醒,發現我躺在冰冷的磁磚地板上,身旁被散落的錢包、鑰匙和隨地扔的衣物們包圍,不說還以為前晚房間遭了小偷。我觀察鏡子裡的自己,殘妝、亂髮和膝蓋附近的幾處瘀青,思考著:「如果爛醉是一種貨幣,那人們會用它來買什麼?」 交易1. 買好幾個零的生意 一般來說,這裡應是個吃飯的地方,但很奇怪,
我有兩套個人管理系統,一個是手機用的 Google Calendar,一個是放電腦裡的自製年度計劃表。Google Calendar 負責較瑣碎或即時的行程,自製年度計劃表則是記較長遠的規劃和已完成的事項。 如此自律非與生俱來。自製表的原創,其實是出自一位我曾經非常著迷的對象;一個很有抱負且在學術
我們和衣服的關係反應了 一見鍾情 和 日久生情 這兩種愛情狀態。 看看你衣櫃裡那堆少穿的衣服就知道了(當然不包括穿不下的),那些衣服當初會買的原因,或許是因為衝動、便宜,或單純被 model 的造型吸引,結果買回去穿沒幾次,不是發現款式不實穿,就是發現風格根本不適合自己,於是這類一見鐘情的衣服,有
成為大人的分水嶺,就是當你意識到,恣意妄為再也不是特權。 我印象很深刻,小時候還不到五歲的我,因為當時父母不讓我買一台遙控馬拉松玩具,而在百貨公司裡賴著不走還大哭大鬧。那台玩具在當時的時空背景還是 Windows 95 時,很常在電視上打廣告,我想,那價格肯定是不便宜。但我最終還是得到它了,難怪我
1. 工作的慣性 捨不得睡,爬不起來,滑壘打卡,無限加班。辦公桌上有一台傾斜的天秤,左邊秤的是工作,右邊是秤的是理想收入水平。 刻薄的薪水維持它一如往常的小氣,而體重卻是沒在客氣的。為什麼?對自己大方的不是薪水,而是肚子上的肥肉。於是忌口又忌酒的你驚覺,上班已受夠各種委屈,難不成下班還要對自己
曾經有個朋友說,他最近對出遊這件事感到興趣缺缺,我問為什麼,他說因為實際到那些 IG 的熱門景點後,發現現實和圖片根本不一樣,感到大失所望。咦?怎麼聽起來有點像,風景它創了一個交友軟體帳號,但修圖修太大,遭到網友認不出來。 21 世紀的網路住民,總習慣在下決定前像個虔誠信徒般,上求評價下問推薦
那天我一睡醒,發現我躺在冰冷的磁磚地板上,身旁被散落的錢包、鑰匙和隨地扔的衣物們包圍,不說還以為前晚房間遭了小偷。我觀察鏡子裡的自己,殘妝、亂髮和膝蓋附近的幾處瘀青,思考著:「如果爛醉是一種貨幣,那人們會用它來買什麼?」 交易1. 買好幾個零的生意 一般來說,這裡應是個吃飯的地方,但很奇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從欣賞藝術的「殘缺之美」到自身處世追求完美的轉變歷程,以及透過閱讀《隱性潛能》理解侘寂哲學後,如何接納自身完美主義,並選擇「完成」取代「完美」,最終勇敢嘗試和冒險。
Thumbnail
有時候,玩遊戲,想要快樂與放鬆卻沒有達成效果,反而被「效率」和「完美」的過度減少了快樂 我的經驗告訴我,適當降低標準或放棄效率,能帶來更真實的快樂,下面想舉幾個例子 1 舉例來說,當時我玩《摩爾莊園》手遊時,這款遊戲有每日成長數值進度的上限,一開始,我總是把每一天的成長數值最大化,為了快速提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位老師在面對學生的霸凌行為和自身完美主義的反思。從對學生的深切關愛到內心的失望,作者揭示了情感和理智之間的拉扯。通過自身的經歷,她學會瞭如何平等看待每個孩子,並明白對他們的期許不該成為壓力的來源。這對教師和家長來說,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生命課題。
Thumbnail
追求完美無瑕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的目標。 真正的完美並不僅僅在於外表的光鮮,更在於內在的細節和品質。 這次將帶領讀者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注重自身行為的細節、對他人的細節關注以及語言的藝術高情商的回應,來逐步打造出一個更加完美無瑕的自己。
Thumbnail
我想了解如何與完美主義者共處,沒想到卻幫到了我自己,了解自己為什麼總在某些時候裹足不前充滿壓力了! 🔖 #完美主義是____ 讓不完美的自己成為完美;過著防禦模式人生、對身邊的人隱藏每項缺陷、缺點與短處。 作者是研究完美主義的心理與行為科學教授,對完美主義下了一個當頭棒喝的定義,完美
Thumbnail
完美主義者最大的痛苦就是拿不合理的單一標準來看待自己的行為表現,沒有意識到生活裡本身就有許多意外會讓行為無法達到自身的期待,而不完美主義者同樣會採取積極行動,但不把完美當成理所當然的結果。
Thumbnail
完美的人生,不是擁有一切 而是在人生的「不完美」與「不圓滿」中學會去「珍惜所擁有」的 並且去「寬容」人生的不完美或者不圓滿 樹上的果子成熟了就要掉落 月亮圓了就要轉為月缺 我們都要允許自己是不完美 這樣才不會有過度的焦慮跟樂觀心態出現
Thumbnail
五年前收到姊姊送的水藍色精裝日誌,封面簡約印著燙銀 LESS is MORE 字體,心想這麼美絕不能辜負它。結果到現在,完美病不僅讓我「一字無成」,更讓我錯過了與自我對話的時光。 除了日誌,我的完美主義也體現在簡報上,像是字型和字體是否一致、標題和內文是否對齊、排版是否閱讀舒適、內文是否簡潔、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從欣賞藝術的「殘缺之美」到自身處世追求完美的轉變歷程,以及透過閱讀《隱性潛能》理解侘寂哲學後,如何接納自身完美主義,並選擇「完成」取代「完美」,最終勇敢嘗試和冒險。
Thumbnail
有時候,玩遊戲,想要快樂與放鬆卻沒有達成效果,反而被「效率」和「完美」的過度減少了快樂 我的經驗告訴我,適當降低標準或放棄效率,能帶來更真實的快樂,下面想舉幾個例子 1 舉例來說,當時我玩《摩爾莊園》手遊時,這款遊戲有每日成長數值進度的上限,一開始,我總是把每一天的成長數值最大化,為了快速提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位老師在面對學生的霸凌行為和自身完美主義的反思。從對學生的深切關愛到內心的失望,作者揭示了情感和理智之間的拉扯。通過自身的經歷,她學會瞭如何平等看待每個孩子,並明白對他們的期許不該成為壓力的來源。這對教師和家長來說,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生命課題。
Thumbnail
追求完美無瑕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的目標。 真正的完美並不僅僅在於外表的光鮮,更在於內在的細節和品質。 這次將帶領讀者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注重自身行為的細節、對他人的細節關注以及語言的藝術高情商的回應,來逐步打造出一個更加完美無瑕的自己。
Thumbnail
我想了解如何與完美主義者共處,沒想到卻幫到了我自己,了解自己為什麼總在某些時候裹足不前充滿壓力了! 🔖 #完美主義是____ 讓不完美的自己成為完美;過著防禦模式人生、對身邊的人隱藏每項缺陷、缺點與短處。 作者是研究完美主義的心理與行為科學教授,對完美主義下了一個當頭棒喝的定義,完美
Thumbnail
完美主義者最大的痛苦就是拿不合理的單一標準來看待自己的行為表現,沒有意識到生活裡本身就有許多意外會讓行為無法達到自身的期待,而不完美主義者同樣會採取積極行動,但不把完美當成理所當然的結果。
Thumbnail
完美的人生,不是擁有一切 而是在人生的「不完美」與「不圓滿」中學會去「珍惜所擁有」的 並且去「寬容」人生的不完美或者不圓滿 樹上的果子成熟了就要掉落 月亮圓了就要轉為月缺 我們都要允許自己是不完美 這樣才不會有過度的焦慮跟樂觀心態出現
Thumbnail
五年前收到姊姊送的水藍色精裝日誌,封面簡約印著燙銀 LESS is MORE 字體,心想這麼美絕不能辜負它。結果到現在,完美病不僅讓我「一字無成」,更讓我錯過了與自我對話的時光。 除了日誌,我的完美主義也體現在簡報上,像是字型和字體是否一致、標題和內文是否對齊、排版是否閱讀舒適、內文是否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