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和同情心大不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昨天的小團體大家一起練習「同理心」非常好玩,從演戲之中體驗個案的立場、觀點、心境和邏輯,再轉換成輔導員的視角,依據不同的角色給予 「同理心」 ,剛開始看 「同理心」這三個字,大部分的人會覺得相對容易,但實際進入輔導歷程中,那些自身的價值觀、習性.、想法,難免會有和個案的三觀有衝突,例如說:面對一個家暴孩子的家長,你要怎麼同理他?他對待孩子的行為是電視劇導演都編不太下去的劇情,你的價值觀是阿德勒的正向教養,但坐在你面前的個案對你說阿德勒是三小的時候,你還能有 「同理心」嗎?又或者是一個打電動打到半夜三點的高中孩子,對於父母的管教視若無睹,父母、孩子分別出現在你面前,面對這三個角色又要怎麼分別 「同理心」 呢?

最大的重點就在於 「我能同理你的感受,但不同意你的做法」這樣的精神,在晤談過程中,自身覺察能力很重要,能夠分辨出我現在是引導者的角色說話,還是我在說自身的想法?而「同理心」 和「同情心」也很容易混淆,當個案哭哭啼啼的說自己在職場上被霸凌,那一齣又一齣的受害者心境,若引導者沒有小心覺察,很容易讓 「同情心」站出來一起為個案貼上(阿~對阿~~你真的好可憐,你是個弱者)的標籤,又或者一個在婚姻裡疲憊不堪的女人,有個媽寶老公加上一位難搞的婆婆,她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忙家事帶小孩,於是她覺得自己是婚姻墳墓裡的活屍,她想要離開墳墓變成人,這時候「同情心」主導輔導員時候,可能會不小心把離婚兩個字脫口而出,但這位(活屍)真正想要的可能只要搬出婆婆家,與老公建立自己的家庭。

「同情心」比較像是個案的故事勾起了引導者過去雷同的經驗或感受, 產生了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實質上對個案沒有什麼幫助,無法讓他看見自己的資源在哪,而「同理心」沒有小我的成見,能理解對方的難處,依著個案的腳步在重重的困難裡面,開箱找到本自俱足的資源,或是一起討論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今天上的「婚姻問題與輔導」感想就是,婚姻從來就不是公主與王子從此過著幸福的日子,公主期待王子的焦點永遠都在她身上,但這樣小孩沒有人顧阿,而王子永遠只想要玩(打)耍(電動),髒碗沒有人洗阿。老師也提醒大家,男人和女人的腦袋大不相同,想要有幸福的婚姻,就需要先理解彼此的差異,學習如何與自己本質有差異的人一起生活、一起經歷人生各種故事。這讓我想起薩提爾女士說的:我們因相似而連結,因相異而成長。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陪伴者的沙龍
1會員
6內容數
陪伴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02
快要10年的感情,在別人眼光中,我們是這麼的美好,有頂大的光環,百萬年薪讓我們享受高品質生活,個性溫良的彼此沒有重大衝突過,小吵小鬧也少的用十跟手指頭數都還數不完呢!沒有經濟問題、沒有三角習題彷彿這就可以被歸類成童話故事:從此王子與公主快樂得在一起......
Thumbnail
2023/12/02
快要10年的感情,在別人眼光中,我們是這麼的美好,有頂大的光環,百萬年薪讓我們享受高品質生活,個性溫良的彼此沒有重大衝突過,小吵小鬧也少的用十跟手指頭數都還數不完呢!沒有經濟問題、沒有三角習題彷彿這就可以被歸類成童話故事:從此王子與公主快樂得在一起......
Thumbnail
2023/11/28
當你抽到第一張卡,看著這個沒有眉毛留著鼻涕的孩子,對我說這就是妳啊~~妳覺得他好可憐,沒有人要沒有人疼.........
Thumbnail
2023/11/28
當你抽到第一張卡,看著這個沒有眉毛留著鼻涕的孩子,對我說這就是妳啊~~妳覺得他好可憐,沒有人要沒有人疼.........
Thumbnail
2023/11/12
從九月報名這堂培訓課程開始就很期待十一月份的到來,之前玩過POY牌卡,就很希望能運用像這樣的藝術工具來陪伴來訪者。 工作坊的氛圍整個很有趣也很療癒,但我喜歡POY卡的地方是它融進了心理學的工具,讓我們不只在工作坊中得到啟發,並且也幫助我們在生活中落實這些在課程中的新發現,生命可以一點一滴地涵容更多
Thumbnail
2023/11/12
從九月報名這堂培訓課程開始就很期待十一月份的到來,之前玩過POY牌卡,就很希望能運用像這樣的藝術工具來陪伴來訪者。 工作坊的氛圍整個很有趣也很療癒,但我喜歡POY卡的地方是它融進了心理學的工具,讓我們不只在工作坊中得到啟發,並且也幫助我們在生活中落實這些在課程中的新發現,生命可以一點一滴地涵容更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同理與同情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同理是理解並感受他人的情感,而同情則是對他人的困境表示憐憫。簡單的安慰話語往往無法真正幫助對方脫離困境,反而需要用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並陪伴其情感,才能提供真正的支持。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同理與同情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同理是理解並感受他人的情感,而同情則是對他人的困境表示憐憫。簡單的安慰話語往往無法真正幫助對方脫離困境,反而需要用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並陪伴其情感,才能提供真正的支持。
Thumbnail
同情與關愛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不論是朋友、家人,還是陌生人,他們的困難與需求都可能在某個瞬間引起我們的注意,激發我們內心的同情與關愛。幫助他人,這一看似簡單的行動,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帶給我們自己莫大的改變與成長。 同理心的養成 當我們幫助他人時,我們需要理解他們的
Thumbnail
同情與關愛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不論是朋友、家人,還是陌生人,他們的困難與需求都可能在某個瞬間引起我們的注意,激發我們內心的同情與關愛。幫助他人,這一看似簡單的行動,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帶給我們自己莫大的改變與成長。 同理心的養成 當我們幫助他人時,我們需要理解他們的
Thumbnail
有朋友貼了一篇文章出來,說到她身邊有些人無論碰到再大的困難,還是凡事堅持自己來,非常堅強又獨立。我在留言中回應了:「以前, 我最早上的團體成長班, 老師說過幾次: "讓人家幫忙 也是一種能力", 真的, 從此以後, 我才發現, 有人永遠只幫別人, 不讓人家幫忙, 我對她的感覺是: 我很生氣。」  
Thumbnail
有朋友貼了一篇文章出來,說到她身邊有些人無論碰到再大的困難,還是凡事堅持自己來,非常堅強又獨立。我在留言中回應了:「以前, 我最早上的團體成長班, 老師說過幾次: "讓人家幫忙 也是一種能力", 真的, 從此以後, 我才發現, 有人永遠只幫別人, 不讓人家幫忙, 我對她的感覺是: 我很生氣。」  
Thumbnail
面對與家人的衝突,你總是選擇退縮或逃避嗎?你想學習新的應對衝突的方式,卻始終找不到方向嗎?歡迎4/25(四)早上10:00-12:00來聽我們的生命故事喔~看這些年來我們是如何把敘事治療的精神與方法應用在生活中,在面臨與家人的衝突時,如何翻譯對方看似指責的語言,將衝突由大化小,活出更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面對與家人的衝突,你總是選擇退縮或逃避嗎?你想學習新的應對衝突的方式,卻始終找不到方向嗎?歡迎4/25(四)早上10:00-12:00來聽我們的生命故事喔~看這些年來我們是如何把敘事治療的精神與方法應用在生活中,在面臨與家人的衝突時,如何翻譯對方看似指責的語言,將衝突由大化小,活出更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當我們面對令人沮喪的情況時,有時候「算了」不僅僅是對自己說的話,更是在學會放下和釋懷,接受失望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得到更多的力量和平靜。
Thumbnail
當我們面對令人沮喪的情況時,有時候「算了」不僅僅是對自己說的話,更是在學會放下和釋懷,接受失望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得到更多的力量和平靜。
Thumbnail
        妳在生活中見過有人這樣嗎?希望家人聽自己的話,於是,就用嚴格的態度、高級的標準對待另一半,也照樣如此對待小孩。當家人沒達到標準,就表達生氣、憤怒,讓別人難受。妳見過嗎?
Thumbnail
        妳在生活中見過有人這樣嗎?希望家人聽自己的話,於是,就用嚴格的態度、高級的標準對待另一半,也照樣如此對待小孩。當家人沒達到標準,就表達生氣、憤怒,讓別人難受。妳見過嗎?
Thumbnail
你是一個善良且溫柔的靈魂,總不忍傷害他人一絲一毫,而選擇獨自承受,也正因如此,你才會走上靈性的道路。 並藉由療癒自己、改變自己,轉變了家庭的舊有模式,為家人帶來和諧與愛的能量,累積了許多福報。 在一個家庭裡,每個人都是重要的,都會互相影響,但我們要覺察自己是為他人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Thumbnail
你是一個善良且溫柔的靈魂,總不忍傷害他人一絲一毫,而選擇獨自承受,也正因如此,你才會走上靈性的道路。 並藉由療癒自己、改變自己,轉變了家庭的舊有模式,為家人帶來和諧與愛的能量,累積了許多福報。 在一個家庭裡,每個人都是重要的,都會互相影響,但我們要覺察自己是為他人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Thumbnail
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如果我理解了傷害我的人,我就會同情他,就會強迫自己原諒他,所以我不願意理解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盡然。
Thumbnail
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如果我理解了傷害我的人,我就會同情他,就會強迫自己原諒他,所以我不願意理解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盡然。
Thumbnail
昨天的小團體大家一起練習「同理心」非常好玩,從演戲之中體驗個案的立場、觀點、心境和邏輯,再轉換成輔導員的視角,依據不同的角色給予 「同理心」 ,剛開始看 「同理心」這三個字,大部分的人會覺得相對容易,但實際進入輔導歷程中,那些自身的價值觀、習性.、想法,難免會有和個案的三觀有衝突,例如說:面對一個家
Thumbnail
昨天的小團體大家一起練習「同理心」非常好玩,從演戲之中體驗個案的立場、觀點、心境和邏輯,再轉換成輔導員的視角,依據不同的角色給予 「同理心」 ,剛開始看 「同理心」這三個字,大部分的人會覺得相對容易,但實際進入輔導歷程中,那些自身的價值觀、習性.、想法,難免會有和個案的三觀有衝突,例如說:面對一個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