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期望、成就要注意什麼?幸福的技巧《設計幸福》

2024/01/3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本書作者是保羅.多倫(Paul Dolan),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心理與行為科學系教授

以下介紹書中提到觀念,以及我想到的一些心得

⬛規劃

幸福包含愉悅與目標,兩者缺一不可,持續幸福的關鍵在於注意力能量的分配及重分配:我們要找到方法來延長愉悅和目標感,同時趁早防範痛苦和空虛感

例如未將失業視為重大人生事件的失業者 VS 把失業視為重大人生事件的人,後者前一年經歷的痛苦程度,比前者強一倍

假想情況會如何發展,會帶來壓力和緊張,與其費心煩惱可能發生或不可能發生的事,不如把注意力投入在謀畫更美好的未來

大多數的活動和計畫**,只要堅持下去,最終都會充滿愉悅和意義,儘管在某些時刻,愉悅和目標之間會有所取捨,可是隨著時間經過,兩者通常會同時增長**

這讓我想到的是寫文章這件事情,一開始寫的時候可能會比較慢和不熟練,但人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長期下來,熟練感也會提高,日後也有更多素材使用,而在難度上可以使用舒適圈邊緣/伸展區的方法,過難的時候降低難度,感到簡單提高一些

書中還提到,對於有截止日期的案子,可以把案子細分為數等分,並平均設定每部分的完成期限,或是也可請他人替自己規畫時程安排

而在做學校報告的時候,有些報告是要花一個學期那種的,這時候可以將報告拆成幾個目標,看起來就比較不會那麼難做,另外我有做過一些小組報告,我們小組內也會設置各自的死線,確保進度比較容易完成;然後我還有做過一些課程,會跟教授約討論時間,這時也可以督促自己在討論之前要完成一些進度出來,才不會都沒有東西可以討論

⬛成就和期望

不管成就如何,想辦法去關注正面的成就。

擁有期望能製造生活上的目標感,少了期望就感受不到目標,因此對自己有適度的期許,較能促進幸福感,但同時也要注意到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高,建議在努力實現自己設定的某個目標,也要同時能在其中感受到愉悅和目標感

相較於那些難以確定成敗的承諾(例如追求財富或名望),較易掌握成敗的目標(例如維持身體健康),後者較容易會帶來更多正面情緒,這並不代表那些難以掌控的目標就是不切實際的慾望,如果你可以接受失敗,即使無法達成目標,也較能夠恢復情緒

這也讓我想到「更快樂」這本書中提到類似概念,擁有目標是提供給自己一個方向,而目標的作用是讓人沉浸於每個當下,不把目標當作目的(指望完成目標能帶來快樂),而將目標看成手段(追求目標的過程能為我們增添樂趣)

而在「越平靜越有生產力」書中則提到,可在一天結束之後,寫下每日成就日記,然後去對比先前預先規劃內容,反思自己有多投入,以及是否達成先前規劃,或是在一個週或一個月也可以如此劑型紀錄

⬛技巧

書中還提到一些技巧:

  1. 購買經驗購物之間的區別不一定總是一清二楚,例如作者有買跑車,是為了駕駛這輛跑車的體驗感,對它擁有許多美好回憶
  2. 建議不過度注意金錢,作者和他人共同研究發現,雖然窮人比有錢人更常思考錢的問題,可是有錢人更容易因為跟錢有關的負面思緒,反而覺得自己過得不幸福
  3. 「已經走了八成的路程」或「還剩下八成的路要走」VS「已經走了二成的路程」或「還剩下二成的路程要走」,後者更能產生動力。使用小數定律,可以增加抵達終點的機會
  4. 做比較無趣的事情時,例如排隊時,建議聆聽音樂來獲得愉悅感,或者看書獲得目標感
  5. 把煩惱區分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讓自己不再擔心不可控制的煩惱
  6. 我們常擔心尚未發生的事,有時也擔心一些已經發生的事,但相對來說我們很少擔憂當下發生的事,因此作者會問自己:「現在有什麼好擔心的嗎?」,作者答案常常是「沒有」,所以會覺得自己更快樂些
  7. 如果捐款時,能夠明確了解捐款用途和幫助到誰,會感到更加幸福,而回想先前溫暖的舉動,也可以增進當下的幸福感

我認為上述技巧就可以讓大家依照自身情況做選擇

例如我買一樣東西之前,可以去思考這個東西是否能在人生中帶來長期正向體驗和用途,同時也評估他的價格和成本,像是買一條圍巾能讓我在冬天比較不會冷,提高體驗程度,而在外觀就可以少考慮一些

而在通勤時,也可以依照自己精神狀態做調整,例如我在精神充足時就可以用看電子書或寫文章或打報告,有時候也會回想上課學習內容,而在比較沒精神時,可以練習正念等

而例如寫文章這件事情,我認為也有所謂幫助的效果,讓讀者在閱讀時,能有所感觸和思考、獲得知識、得到方法等,就有發揮出價值了

93會員
136內容數
小豆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