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6項成長體悟

2024/02/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Unsplash

圖片來源:Unsplash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在國中時超期待滿14歲的那天,因為可以領身分證,對我來說像是拿到證明自己長大的獎章一樣。當升上高中後又開始期待生日蛋糕上插滿18根蠟燭,變成言正明順的成年人,幻想穿著高中制服手持身分證去便利商店買酒(笑)。這些想法現在看來有點幼稚就是了,但當時可浪漫地認為是大事。

距離20歲已經10年有餘(倒吸一口氣),如果以台灣女性平均壽命83歲來看,不出意外的話已經過了1/3的人生,與以前建構在理想中大人的生活樣態有一段現實中的差距。不過我相信人生的齒輪是可以滾動調整的,且每個時期想法是流動的,回顧過去生活有變好就會期待未來也正在變好的路上(樂觀派)。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打工仔也沒有優秀的經歷,沒有想教育任何人的意思。想把在心裡升起「如果早點知道就好了」的想法記錄下來,也許過幾年後又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1.時間是最珍貴的資源

這是工作幾年後的體悟。抱怨對問題無濟於事,把花在抱怨上的時間轉換成解決的效率後,當問題消除了,心情也變得比較平靜,事後也會感謝自己沒有發洩幼稚的情緒。
時間稍縱即逝,一天天很長,但一年年卻很短。每天的積累在時間的複利累積下會有不少的收穫。

2.沒有付出是理所當然的

即使是家人間也是。我們時常將身邊最親近的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忽略對方同樣也有被體諒和被理解的需求。感激自己所擁有的,心思就不會集中在想要其他東西或更多東西。感激能滋生出寬容—當你感激某個人,就比較不會對他失望。同樣地,無設限的付出也是沒必要的。感受好與不好都由接收的那方判斷,很多時候自己認定的「對你好」都是一種自我感動。

3.人的交流是一種「價值交換」

恩熙俊在他一支影片裡被問到怎麼樣成為人緣很好的人,他的回答令我印象很深刻,大意要先將自己變成「有價值的人」,先把自己做好讓吸引力法則發揮功效。
在社會的磨練下體悟到「善良與真誠」的重要性,今天幫別人一點,未來也會有不錯的回報。在工作上吃點小虧但能換到更好的合作品質;調整溝通的方式可推進工作的效率,以退為進我都覺得是利大於弊。我認為價值不是只有金錢地位上的交換,情緒價值也算一種。像之前的《過得還不錯的一年》裡的第二條快樂真理:自己快樂也會吸引到快樂的vibe。

另外在工作上的體悟是,老闆付薪水換到等價的勞務回報。用心地完成工作但對責任感的量要懂得節制,為了工作投入所有的心力和時間不會讓你更快樂。

4.認識自己需要刻意地持續練習

我在快接近30歲時才比較能掌握自己的節奏,以前總覺得自己內在很虛,現在感受到靈魂扎根了。過去的我總是「想太多」,怕惹別人不開心、怕讓長輩失望、怕自己犯錯(實際上犯錯天沒塌下來),事後驗證對方其實沒有想到或是有這樣的想法,都是自己嚇自己。況且別人的選擇和想法是對方要自行負責的,我能負責的就是自己的行為。重要的是不要與別人比較,減少內耗會輕鬆得多。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修行,必須要有意識地反思練習。

5.沒有人真的是瘋子

這句出自《致富心態》,雖原意是用在投資理財不過在生活上我覺得也很受用。(這也是投資心法讓我覺得迷人的地方)每個人的出生經歷背景各異,看待同個事件會有五花八門不同的想法,可以不認同但練習接受不同的聲音比無條件否決更有智慧。

同理心會讓我們用更溫柔的方式看待事情也會更能理解每個人的不易。

6.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我算是固執的人,以前只有對或錯極與極的光譜,但當立場轉換時我能做出一樣的選擇嗎?即使是能力好的上司還是有機會做出錯誤的判斷,滿多時候沒有絕對的是與非,只能視當下的情勢做出最適合的判斷。

最好的方式是保持謙虛、開放的心態,我所知的相對宇宙無法計量的大如滄海一粟,對事物對人保有好奇心,吸取好與不好的經驗內化成能吸收成長的養分。


raw-image

平心而論,雖然我不喜歡上班,但在職場上的壓力與鍛鍊讓我成熟很多。即使學生時代知道了以上的道理但沒有時間的淬鍊也不會有反思的積累。

現在還是會有討厭自己的時候,但相比過去更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越是誠實的對待自己會活得越坦然,我認為這是我體會到「覺醒」的關鍵。像《我的大叔》裡面大叔鼓勵至安的「當你自己覺得沒什麼的時候,別人也會覺得沒什麼的。」




我們以為對自己凶狠才會變得堅強,其實珍惜自我才能得到力量。—《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歷程》











17會員
20內容數
慢慢摸索中,都是個人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