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實務】「評估」--區分類別的意義。以亞斯、過動、邊緣、複雜創傷為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區分類別就是給一個標籤

標籤是協助你理解複雜概念的先備知識。標籤不是簡化的意思,標籤化才是簡化。如:衣服的標籤可提醒你怎麼洗、怎麼烘,標籤不是衣服本身。沒有標籤你只好實驗才知道後續,搞不好明白前就洗壞了,也許衣服可以再買,但人際互動、情感關係很難這樣。

看了標籤,「利用衣服特性、怎麼穿搭」則是你可以決定的。


在區分各類別時,多數人使用「行為」的種類與持續時間,這是因為「行為客觀可判、可計量」。

如果你我不相識、初次見面,那麼「行為指標」確實比較可信。

如果是心理諮商,我們採用的是「評估」,這是由心理師本身作為工具,面對面談話,經由互動,收集各種資訊融會所得來的結果,評估項度不是用心理測驗,是彼此間的互動(情感交流),是隱形的,也因此評估是否熟練與心理師的資歷、經驗有很大相關。


底下是我的經驗,面對以下特質時,整理出其關鍵字(也就是「概念化」),供大家參考:(PS:讀者不一定完全理解是正常的,雖然只是字詞,但那是濃縮後的概念,類似波蜜果菜汁那樣,我給大家主成份但還有諸多次成分無法一次說明)


過動特質:「注意力不足」

神經系統先天問題,生理導致心理發展變化。

因注意力不足而被情緒帶著走,是為「情忙」,即使很簡單的事也會出現「知道但做不到」的現象。無法適應社會時會有次發症狀。


亞斯特質:「無法意識到情緒,即沒有情緒」

神經系統先天問題,生理導致心理發展變化,情緒體驗無法被接受、意識與辨識,情緒只是名詞,是謂「情盲」。因情盲影響,當事人發展不出喜好、任性,也無法使用「社交共識」,成長中等於需要重新建構在社會如何生活的自我實踐規則(僅適用他自己),因此與大眾格格不入。無法適應社會時會有次發症狀。


複雜性壓力創傷症:「無法應付生存危機與情緒」

無法應付生存危機與情緒,只好先切割並封存,先活下來,這種受傷未治癒的心理狀態是「創傷」,不處理可暫時生活,然日後閃避的警報系統會擴大範圍,導致生活處處是地雷,無法正常運作(其機制可想成,左手受傷就穿衣服蓋住且永遠不去動它,被傳染至左腳時也同樣處理…直到四肢都不能動時才驚覺不能不治療…此時次發症狀已經一堆了)。多數創傷來自兒童期(能力低)時發生。


邊緣性人格特質:「主人格未長成/破碎人格」

相對其他都有人的核心,邊緣性人格是「沒有核心」的意思,類似漫畫裡的概念:有核心才能聚集其他組織,有核心也可以變形但無損他的本質。

核心是融合認知思考、情緒體驗並操作身體的「人格」集合體,才能成長,有喜好、組織、接受與給予、耐受、主見、決策,累積出「自己的特色——這個人就是這樣」。

邊緣性人格在成長時因創傷及匱乏無法累積出人格,因此生活受自己/他人情緒波動、被說服的變動性很大,等於無法操控自己的意思,沒有核心,身、情、理都各行其事。


以上的都能用「情緒、情感」串連,最終出現「情緒障礙」的行為及身心症狀,因此後端行為都很類似,也容易判斷錯誤。

評估類別很重要,因為欠缺的不同,治療方式自然就不同。同時這也給當事人一個「正確照顧自己」的概念,欠缺什麼就該補什麼讓自己完整,千萬不要只說「我不想要痛苦,給什麼都好」,這只是治標不治本。

感冒也是症狀的綜合統稱,都會發燒流鼻水,但原因並不同,給的治療藥物也不同。感冒會好不是因為藥,那只是暫緩症狀,重要的是增強自身免疫系統才對。
avatar-img
316會員
224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整理個人生命故事」是認識自己的一個方式,藉由整理過去,知道自己經歷了什麼,並以什麼觀點在看自己經歷的事。
要處理的東西太多時 我通常都會問「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情緒辨識:感覺、確認、指出 讓案主專注、強化「他的感受」使其突顯 最終有個命名與位置,並討論情緒背後的意義 情緒詮釋:替無法講述感受的案主說出他的複雜情感 情緒經驗不是一個詞,是一段情境下的情感,以譬喻、隱喻或文學說出
大腦對於「心靈」超過能承受的痛苦(失去連結、巨大失落、羞辱、暴力、性侵),會採取封印、失憶、解離的方式,讓大腦無所覺,避免精神崩潰,確保自己繼續存活。假裝沒這回事的期間,心靈傷口依然無助、驚嚇、自卑、討好,只靠潛意識盲目找尋依靠和拯救,卻可能活得扭曲、處境更糟。如果此時有能理解與接住情緒的重要他人,
案主(父親)即將與小二男孩親子視訊會談(孩子被安置,因疫情無法碰面),兩人都是省話一哥「很不會聊天」,之前見面兩人還可以膩在一起看電視各說各話,現在視訊只能對話,恐怕到時候只有乾瞪眼...。 我幫他上課的任務是在親子會面前加強親子互動技巧,受限於視訊,我(助人者/心理師/親職講師)該怎麼做呢?
「整理個人生命故事」是認識自己的一個方式,藉由整理過去,知道自己經歷了什麼,並以什麼觀點在看自己經歷的事。
要處理的東西太多時 我通常都會問「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情緒辨識:感覺、確認、指出 讓案主專注、強化「他的感受」使其突顯 最終有個命名與位置,並討論情緒背後的意義 情緒詮釋:替無法講述感受的案主說出他的複雜情感 情緒經驗不是一個詞,是一段情境下的情感,以譬喻、隱喻或文學說出
大腦對於「心靈」超過能承受的痛苦(失去連結、巨大失落、羞辱、暴力、性侵),會採取封印、失憶、解離的方式,讓大腦無所覺,避免精神崩潰,確保自己繼續存活。假裝沒這回事的期間,心靈傷口依然無助、驚嚇、自卑、討好,只靠潛意識盲目找尋依靠和拯救,卻可能活得扭曲、處境更糟。如果此時有能理解與接住情緒的重要他人,
案主(父親)即將與小二男孩親子視訊會談(孩子被安置,因疫情無法碰面),兩人都是省話一哥「很不會聊天」,之前見面兩人還可以膩在一起看電視各說各話,現在視訊只能對話,恐怕到時候只有乾瞪眼...。 我幫他上課的任務是在親子會面前加強親子互動技巧,受限於視訊,我(助人者/心理師/親職講師)該怎麼做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數位筆記管理中,標籤混亂是一個常見問題,尤其是當出現許多重複標籤時。例如,“#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管理”,“#旅行”和“#旅遊”,“#啟發”和“#啟示”這些類似的標籤會導致分類繁複而臃腫,長期下來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Thumbnail
承繼上一篇我所提到的劇本,我今天意識到「標籤」,其實就是一個簡化版、濃縮版的劇本 什麼是標籤? 像 MBTI、XX症、XX學校畢業的,都是一個標籤 他的詞彙很短,但背後蘊含了大量的價值觀 (應該說,蘊含了大量言談者所「認為」的價值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很多諮商所面試都會考實務演練,說實在的,要準備也不困難, 尤其是對本來就是本科系的同學來說,這應該是熟悉不過的技能了。 但技術演練其實對於非科系的同學來看是很可怕的,可怕的原因有幾個, 第一,你要一對一跟個案面對面,聽他說著一長串你很難消化的句子; 第二,聽很難消化就算了,你還需要逼自己
心理師跨領域學習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以及晤談技巧,從事心理領域的人士必須花時間學習新的領域語言和技巧,以備面對不同的個案挑戰。
Thumbnail
作者用常見的生活模式為底,分享所見所聞,提供自己對於這些情況的建議。詞彙的使用跟實力培養絕對是需要時間的,也非常需要靠別人的作品來當作自己的養分來源,多閱讀別人的書籍、文字、而且是有意識的學習,然後再加上實踐,相信慢慢就能寫出吸引人的文字、甚至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Thumbnail
標籤是協助你理解複雜概念的先備知識。標籤不是簡化的意思,標籤化才是簡化。如:衣服的標籤可提醒你怎麼洗、怎麼烘,標籤不是衣服本身。沒有標籤你只好實驗才知道後續,搞不好明白前就洗壞了,也許衣服可以再買,但人際互動、情感關係很難這樣。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數位筆記管理中,標籤混亂是一個常見問題,尤其是當出現許多重複標籤時。例如,“#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管理”,“#旅行”和“#旅遊”,“#啟發”和“#啟示”這些類似的標籤會導致分類繁複而臃腫,長期下來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Thumbnail
承繼上一篇我所提到的劇本,我今天意識到「標籤」,其實就是一個簡化版、濃縮版的劇本 什麼是標籤? 像 MBTI、XX症、XX學校畢業的,都是一個標籤 他的詞彙很短,但背後蘊含了大量的價值觀 (應該說,蘊含了大量言談者所「認為」的價值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很多諮商所面試都會考實務演練,說實在的,要準備也不困難, 尤其是對本來就是本科系的同學來說,這應該是熟悉不過的技能了。 但技術演練其實對於非科系的同學來看是很可怕的,可怕的原因有幾個, 第一,你要一對一跟個案面對面,聽他說著一長串你很難消化的句子; 第二,聽很難消化就算了,你還需要逼自己
心理師跨領域學習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以及晤談技巧,從事心理領域的人士必須花時間學習新的領域語言和技巧,以備面對不同的個案挑戰。
Thumbnail
作者用常見的生活模式為底,分享所見所聞,提供自己對於這些情況的建議。詞彙的使用跟實力培養絕對是需要時間的,也非常需要靠別人的作品來當作自己的養分來源,多閱讀別人的書籍、文字、而且是有意識的學習,然後再加上實踐,相信慢慢就能寫出吸引人的文字、甚至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Thumbnail
標籤是協助你理解複雜概念的先備知識。標籤不是簡化的意思,標籤化才是簡化。如:衣服的標籤可提醒你怎麼洗、怎麼烘,標籤不是衣服本身。沒有標籤你只好實驗才知道後續,搞不好明白前就洗壞了,也許衣服可以再買,但人際互動、情感關係很難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