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療遇|代謝拖延的焦慮;從依附類型探討溝通的惡性循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4-29

2024-29


「你的恐懼大多不是真實的…

看到你已經擁有各種資源,

也可以繼續尋求各種資源,

去開拓事件的正向意義~


那是多有趣、多美好的事啊~

你可以試著幫自己建立這樣的正向信念。

你可以做到的,相信自己!

當你願意動起來,資源也隨之運轉~」


/


閱讀政論需要穩定的心


今天好像終於比較沒什麼要寫的…部分原因是週五到了,明天又有家族聚會,所以某些拖延的事務必需要有個進度。


但還是乖乖寫了作品獨白…畢竟狀態好的時候,的確可以連結到這樣的內在訊息…。


怎麼說呢?恐懼真的很難搞,因為他會讓身心進入凍結狀態,只要一旦想面對事情,就會再次飄過恐懼感,以及各種做不好可能遭遇的謾罵(小劇場)…然後就逃去逛網路,繼續逃避現實。😂


先逃再說沒有不好,問題是拖延久了,壓力、自責和恐懼也會更大,那真的就很不好受…畢竟早晚還是得面對啊。


處理事情本身已經是個挑戰,又要消化關係衝突的情緒…。比如,之前我與家人吵架的導火線是政治,所以,即使我們已經說好不談政治,但每當我看到新的澄清證據時,都會忍不住回頭思考先前的談話…「他為什麼會相信那個說法?這代表他傾向什麼觀點?如果他看到這個資訊會相信或質疑?如果他的價值觀是XXX,那我要怎麼辦?」


其實我是堅持不跟異溫層討論政治,因為我知道自己邏輯和口才不好,而且我自己也是那種「一旦有了特定傾向,就極難改變」的極端類型。


無論每個人重視的議題是什麼,一定都勾到心中最柔軟、最在意的一塊。所以,一般人聊政治比較難就事論事(我是指真的查證多方資料的那種),而是用深層的情緒或立場在互動。


那麼,不談政治真的就不傷感情嗎?也不一定。畢竟,政治的確關乎生活各個面向,而且 #政治價值觀也反映我們自己是怎樣的人、來自怎樣的背景(比如最近關於私立大學補助的爭論,可以從正反方去看相對剝奪感與就學的基本權益)。


所以我未解決的創傷持續受到刺激。比如我在看政論時,可能想到之前的對話與衝突,然後我的心就會刺痛,無論是感到被攻擊、被懷疑,或是感到對方對不同政黨、政策或族群的批評情緒…。


因為我對情緒比較敏感,也比較容易吸收情緒,所以當我只能聽而難以回應時,我就像悶燒鍋一樣快憋死😂…。我會自動想去同理他人…會想去相信他人的想法都有故事…但有時光是這樣遠遠不夠,我也好希望能去溝通、去澄清、去取得認同…但這太難了。😮‍💨


於是還是只能先設定界線、照顧自己;這對關係也好。


/


從依附類型看溝通的惡性循環~小追與阿逃


政治立場只是關係的一個面向,其他面向也都會有價值觀的差異。理想上當然是希望就事論事、開誠布公地討論與協商,但現實上要面對自己的內在衝突、他人的內在衝突、以及關係的衝突—— #光是釐清這三種衝突就夠累人了。


差異越大,磨合也越大,過程中難免會傷人,也難免會受傷;然後很容易又進入自責與指責的惡性循環…。


這跟EFT情緒取向關係諮商有關聯,因為從依附需求著手,可以看到焦慮傾向與逃避傾向的人很容易誤解對方、漏接對方。


所以溝通的第一階段是要辨識溝通的「惡性循環」,以下整理最簡單的兩輪互動:


1.焦慮傾向的人(小追)表面生氣指責😡,但他心底是很需要被傾聽同理、被重視認可🥺。


2.但是,逃避傾向的人(阿逃)可能收到「被指責」的訊息,然後他會傾向避開這種不舒服的情緒,希望大家可以冷靜想清楚再說。


3.可惜,小追可能收到「冷淡、疏離」的訊息,於是心中的受傷和委屈更擴大💔!但他也不習慣直接表達脆弱或需求,反而可能用更強烈的方式希望對方理解(表面看來可能像強勢的情緒勒索…但內心其實是脆弱的…)。


4.於是阿逃會感到莫名其妙、難以溝通,心中的不滿逐漸升高…可能因此更不願意表達(反正說什麼都錯、越講越糟,不如閉嘴🫥)、直接走人或封鎖、或者也開始指責對方…於是就變混戰了。


第二階段是重新釐清雙方的深層依附需求;其實雙方都沒有錯,只是錯過了雙方的依附訊息。


小追可以練習表達委屈、表達對於對方的期待,這樣就不用壓抑在心中。所以,小追同時也需要培養自我覺察和自我照顧的能力,才不會被情緒淹沒。


阿逃也會理解到,原來小追不是要指責他、也不是在無理取鬧,反而是很重視這段關係,希望透過溝通可以拉近彼此。當他讀懂小追真正的需求,就比較容易放下心防,進而說出內心的想法、承認自己也有需求。


人們因應關係的模式之所以不同,有先後天的因素,可能還要納入複雜性創傷等影響(比如兼具高焦慮、高逃避的混亂依附傾向)。好消息是,這些都可以經由後天學習來適度改善,通往既親密又自在的關係品質。


理想上,當雙方都能安心、自在地表達自我,並回應對方的需求,才能通往溝通的第三階段,也就是就事論事的部分…。


每當談事情勾起情緒時,雙方都更有能力覺察自己、清楚表達、好好回應,那麼就可以 #保持情緒腦的平靜,以理性腦處理事情了~可喜可賀!(參考《原來,婚姻可以不靠忍耐來維持》)


即使修復關係、修復自我的過程會遇到一些挑戰,本質上是費時、費力、甚至費錢的事;但 #愛畢竟是值得投入一生的事,愛會帶來更大的、超乎想像的回報。


以上,我應該是在自我鼓勵吧?今天又是感謝高我講大道理的一天?!感謝自己學習這些心理學理論與技巧,練習看清楚自己處於怎樣的漩渦,至少就比較能穩住自己的情緒…吧?


祝福大家~歡迎幫我按讚、留言、轉貼,感謝支持!✨


#活動預告

【自我與家庭的蹺蹺板】(2/14線上公益畫聚)

https://reurl.cc/VNYGbR


【新年校準之願景曼陀羅】(2/17線上公益畫聚)


2024/2/2週五


––


🏳️‍🌈夜希的談心空間🏳️‍🌈

~涵容陰影,常懷希望~


|藝術療遇|牌卡諮詢|催眠陪伴|

|雙性戀真人書|

https://linktr.ee/live_enligh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夜希的談心空間的沙龍
15會員
104內容數
藝術連結內在與外在世界,協助遇見自己,啟動自我療癒。夜希從2013年開始接觸表達藝術,2021年完成直觀式歷程繪畫專訓,開始分享創作札記。創作沒有真正完成的一刻;它會跟著生命旅程而發展,融入日常生活的靈感與煩惱,直到最後時刻我們才會知道:到此一遊,留下什麼,帶走什麼。
2024/03/31
如果無法說服自己相信希望,就不要用力勉強吧。此刻就是覺得疲累茫然悲傷,那就陪伴自己好好悲傷吧,這也是一種愛;這就是愛了。
Thumbnail
2024/03/31
如果無法說服自己相信希望,就不要用力勉強吧。此刻就是覺得疲累茫然悲傷,那就陪伴自己好好悲傷吧,這也是一種愛;這就是愛了。
Thumbnail
2024/03/30
學習知識是一回事,用生命把知識消化與內化,那又是另一回事。一切往外的努力,都必須同時向內——穩定的身心能量是一切的基礎。
Thumbnail
2024/03/30
學習知識是一回事,用生命把知識消化與內化,那又是另一回事。一切往外的努力,都必須同時向內——穩定的身心能量是一切的基礎。
Thumbnail
2024/03/26
也許人永遠沒有真正準備好的時候…但是至少, 我想要盡我所能去努力,這也是為了我自己。
Thumbnail
2024/03/26
也許人永遠沒有真正準備好的時候…但是至少, 我想要盡我所能去努力,這也是為了我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別讓擔心、恐懼和焦慮,耗盡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Thumbnail
別讓擔心、恐懼和焦慮,耗盡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Thumbnail
為什麼是我?如何停止焦慮打開行動人生?
Thumbnail
為什麼是我?如何停止焦慮打開行動人生?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
Thumbnail
「即使害怕,依然努力表達需求、依然努力去回應對方」,那種因愛而生的不安與勇氣,都讓我覺得很感動。
Thumbnail
「即使害怕,依然努力表達需求、依然努力去回應對方」,那種因愛而生的不安與勇氣,都讓我覺得很感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