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68):仁與恕,一以貫之—一個是核心概念,一個是認知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裡仁第四)。

raw-image


一次給學生講學,孔子直呼曾參說,『曾參呀!我的學問一以貫之!』孔子這話既像打算傳授曾子自己的為學精要,等著曾子發問是什麼『一以貫之』?又像是向曾子求證,自己的學問是否是一以貫之?

 

曾子回答說,『在下明白!』不僅肯定老師的學問是一以貫之,而且知曉孔子的學問以什麼『一以貫之』。所以,不再多問。孔子也就沒有必要再多言。兩人似乎心有靈犀,心領神會。

 

但其餘學生不明白,又不好意思當面問孔子,可能怕丟醜。這種情況很常見,學習差的學生寧願向學霸請教,也不願向老師請教,怕被老師認為不聰明或不認真聽課,甚至挨老師的訓斥。孔子下課出門後,其它同學就圍過來問曾子,老師剛才講的是什麼意思呀?曾子就解釋道,『老師的學問,歸根結底,一以貫之就是忠恕而已!』。

 

這是孔子對自己的學說非常重要的一個闡述。

 

首先,孔子自認為自己的學說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東西。除這句話外,孔子還說過類似的話。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衛靈公第十五)。孔子告訴子貢,不要以為他的知識通過多學而得來的,不是這樣,而是有個東西貫穿起來的。言下之意,有些知識不是通過向他人學習,而是按照一個原理或方法通過思考體悟出來的。

 

其次,這個『一以貫之』的東西,曾子體會是『忠』和『恕』。那孔子自己是不是這樣認為的呢?可以說,曾子的認識差不離。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衛靈公第十五)。

 

子貢向孔子請教,是否有一個字可以終身踐行的呢?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子貢這個問題等於問孔子,是否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你的學問,孔子自認為是恕,恕就是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見,曾子理解『恕』是孔子的『一以貫之』沒錯。『恕』就是用自己的心推想別人的心。

 

冉雍也曾向孔子請教仁,孔子對他的回答中也包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顏淵第十二)。

 

眾所公認,『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概念,『裡仁為美』(裡仁第四)。『仁』是內在的,『仁』的內涵是『愛人』(顏淵第十二),而『忠孝悌』是『仁』的外顯,是對『仁』施行,但分個輕重。曾子理解『忠』是孔子的『一以貫之』,雖然有些表面,也不全面,但也差不離。可能曾子更重視或強調『忠』。

 

這裡有個問題,『忠恕』或『仁恕』是兩個概念,應當是『二以貫之』,不應當是『一以貫之』。古人對此也很疑惑,眾說紛紜,但都不能自圓其說。

 

『仁』和『恕』分別是兩個範疇的東西。任何一個學說或體系的建立都需要有基本概念或核心的概念和認知方法。『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概念,其它的概念都可以通過『仁』推演而來;而『恕』則是孔子構建其學說的認知方法。即通過『恕』這種體悟的方式來推演擴展其理論體系。如孔子自言,他的認識並不都是通過學習而得到的,而是通過『恕』這種方法體悟到的。我不想這樣,他人也一定不會想這樣;我想這樣,他人也一定想這樣。這樣,個人的體悟就具有了普遍性。孔子就是這樣通過獲取一些前人的知識再加上自己的體悟建立自己的學說的。孔子所謂『仁恕』,一個是核心概念,一個是方法,都是『一以貫之』。

 

這就與發源於西方的科學體系不同,科學體系的建立是通過歸納或邏輯推理而擴展的。通過觀察大量的經驗而歸納總結出規律,或者通過基本的概念,前提條件或假設以形式邏輯來推理。

 

顯然,科學理論和體系更可靠,更能經得住實踐的考驗並不斷得到發展。而通過個人的體悟而推演出來的,就不那麼可靠。

 

另外,從子貢所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可以看出『恕』不僅是孔子的認知方法,也是孔子的實踐方法。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現在被認為是一條道德上的金科玉律,現代仍然適用;甚至被上升到蘊含『人人平等』的概念。其實不然,關鍵在於『己所不欲』的是什麼?按照這個公式,如果自己不願意得到自由,不願意被他人平等對待,那也不願意讓他人得到自由,讓他人受到平等對待,也是成立的。事實上,孔子並不想被他人平等對待,不想學生或下屬對自己不忠不順服,想讓學生放棄自我,依附自己;自己也願意在君主面前放棄自我,並沒有萌發出權利平等的思想。所以,這個公式並非絕對正確和普適,關鍵還是在於『己所不欲』和『己所欲』是什麼?

 

2020年2月24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7會員
334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良好的觀察理解,培養出優秀的同理心。
Thumbnail
良好的觀察理解,培養出優秀的同理心。
Thumbnail
如何從片段侷限的資訊中推理探究事物全貌。
Thumbnail
如何從片段侷限的資訊中推理探究事物全貌。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