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投資週報-2024.02.04(合併號)

2024/02/06閱讀時間約 3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圖片來源:Midjourney繪製

圖片來源:Midjourney繪製

「邏輯投資」專欄每月分享至少 4 篇個人研究心得與觀念分享(含週報),目的是作為投資領域之學術研究與知識交流,未有推介股票之意圖與行為,亦未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內容絕無任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也未有招收會員或開設群組,請讀者務必詳閱「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內容不建議作為投資行為之最終依據,投資前請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專欄訂閱費用每月 129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分享投資知識與市場觀點,歡迎訂閱支持。請記得「追蹤」本專欄及「邏輯投資」臉書粉專、IG,作者將不定期分享更多市場觀點與產業看法。


※ 近期發布文章



※ 主動投資四部曲之一-主動投資人的覺悟

本周的週報就讓我們從Howard Marks「投資最重要的事」開始探討一些關於「主動投資」的觀念吧!

下圖引用自書中「找出便宜標的」這個章節的內容,作者提到建立投資組合的要素包括:

  1. 建立一份潛力投資標的的清單。
  2. 估計潛力投資標的的真實價值。
  3. 對目前價格與真實價值做比較。
  4. 了解每項投資標的的風險與納入投資組合的影響。
raw-image


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這應該是很容易體會的流程,但若你看不懂,不妨參考書中的流程,按不同階段思考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以確保自己的投資決策是理性務實的。

但不得不說,這四個過程也是主動投資者會面臨到的困難與挑戰,每一步都很不容易,與被動投資者不同,後者需要的是持有指數型ETF進行長期投資,不額外考慮總體經濟環境、大盤漲跌、個股與產業變化,把一切交給對於指數持續成長的信仰當中,並透過持有不同的指數ETF有效分散風險。

我其實一直都強調「被動投資」是合理的投資策略,這樣的投資策略能帶給被動投資人接近大盤長期平均的報酬率,從過去來看,其長期平均報酬率確實穩定超越無數市場參與者。

但若你想成為主動投資人,你就註定「必須想得更多」、「想得更遠」、「學得更多」、「學得更廣」。

在上述書中介紹的投資過程當中,你會發現作為主動的價值投資者,你必須具備「篩選有潛力的股票」、「估算合理價值」、「比較價值與目標」、「衡量風險」、「評估風險對投資組合影響」等多種能力,這註定不是一個輕鬆愉快的旅程,而是漫無止盡的學習與挫折道路。

「不經一番寒徹骨 焉得梅花撲鼻香」,有意思的是,正是因為上述主動投資的困難、挫折與挑戰,才會讓投資得到的超額報酬,更顯珍貴,並帶給參與者更大的成就感,驅動持續學習及前進的動能。

如果你是市場新手,希望這段文字能先為你做好心理建設,主動投資本來就註定是一條困難的道路,衷心希望你能跨越這道檻,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與步調,若真的遭遇挫折,也不要灰心,至少希望你能繼續留在市場當中,即便是轉為被動投資者也沒有不好,因為我們追求的是長期穩定的資產累積,重點是不要中斷投資,不要對投資灰心。



※ 主動投資四部曲之二-散戶等於魯蛇?

投資圈有一些很常見的觀點:

  • 散戶打不贏法人
  • 散戶只會取得落後資訊
  • 散戶應該投資指數ETF或存股就好
  • 散戶不具備選股能力

這種「偏見」也引導多數市場參與者早早放棄以基本面分析為主的選股投資策略,所以就像圖中呈現的上市櫃公司法說會影片,可以觀察到即使影片已上架一個多月,其真實觀看次數僅148次。

假設觀看的人都是散戶(因法人或專業投資人多半會選擇直接到法說會現場與公司交流,或是另外安排時間私訪公司),那代表全台灣有超過1,000萬不重複開戶的證券投資人,其中只有不到150人看過這家公司的法說會資訊…

此外我們也可以觀察「台灣證券交易所」這個YouTube頻道,上面有無數公司的法說會影片以及免費的投資與證券分析講座,但它的訂閱次數也只有1.59萬次,還遠不如許多投資網紅的個人頻道。

raw-image


P.S. 經過我前一週發文推廣後,訂閱次數上升至1.64萬次,台灣證券交易所是否考慮找我業配或代言呢?😂


如果你是主動投資人,看到這種現象你應該要感到開心,因為這種現象暗示主動投資人其實擁有不少潛在機會,許多流動性較差、法人沒有關注、媒體也不感興趣的冷門股,如果願意多花點時間去認識它,理解公司未來發展策略,聽聽董事長或總經理介紹產品藍圖與訂單狀況,是有可能發掘到不錯機會的。


那具體怎麼操作呢?

以圖片中的第一化成控股公司IKKA-KY為例,我自己是利用搭公車上班的時間,收看整場法說會的公司介紹與問答環節,看完後我們可以很快地抓到幾個重點,例如:

  • EPB電子駐車系統帶來的長線增長機會
  • 車用產品營收比重增加
  • TOTO產品高毛利率
  • 虧損部門剝離
  • 營收展望
  • 新廠進度

接下來就能大致根據這些資訊評估公司未來業績是否成長,進而研判目前股價的合理性與投資上檔空間。如果覺得這是「明珠蒙塵」,就可以再深入研究,或先買入基本的觀察倉位持續追蹤。

當然不是說每一次看法說會影片都能挖到寶,但這些花費的時間與努力也不會白費,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會認識到經營者的特質、公司發展理念、產業結構、集團戰略、景氣循環等,這對於未來要深入研究不同產業與公司,會帶來不小幫助。

台灣這個市場乍看難度很高,籌碼面主導股價走向,但像是營建股或冷門股,這些領域其實仍有著「做苦工換報酬」的可能性,如果你只想輕鬆投資,這類隱藏機會自然與你無緣,但若你喜歡學習、想認識更多公司並體驗挖寶的樂趣,不妨多觀看法說會影片,可以從自己有興趣的公司或產業開始看,相信你會有所收穫。



※ 主動投資四部曲之三-電視劇「繁花」的啟示:不懼失敗,做好準備,才能迎向成功

大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首部電視劇「繁花」,改編自小說家金宇澄的同名小說,並由知名演員胡歌飾演主角阿寶,背景設定在1990年代的上海,講述改革開放初期於上海黃河路發家的商人阿寶的故事。年輕的阿寶憑著改革開放的浪潮以及個人努力,成為商界新星,但真正的考驗才正要開始。

目前這部電視劇還沒有在台灣上映,不過其中有一句對白倒是深得我心。

紐約的帝國大廈曉得吧?從底下跑到屋頂要一個鐘頭,從樓頂跳下來只要八點八秒。這就是股票,想從股票上賺錢,先要學會輸。
圖片來源:電視劇「繁花」劇照

圖片來源:電視劇「繁花」劇照


這句話我覺得有兩個層次的含意:

  • 未慮勝,先慮敗:

投資之前應該要做足準備、深思熟慮,並考量到潛在風險,才能在危機出現時不會一次畢業。

在股市當中,「輸」是很常見的,但必須要能挺過來直到贏得最終勝利為止,所以即使行情順風順水,也要考慮到最壞情形發生時,自己的備案為何;又或者進場投資前,即使自己很有把握,也要考慮到看錯、公司說謊或系統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不必想著玩一把大的拚一夕致富,因為夜路走多是有可能碰到鬼的。


  • 失敗為成功之母:

投資人要學會珍惜並把握每一次「失敗」的經驗。

我看過許多投資人只因幾次失敗,就完全放棄投資這條路,其實非常可惜。

成功的投資人一定都經歷過失敗,但差別在於他們會從失敗中記取教訓,不斷檢討、學習,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模式;然而一朝被蛇咬就遠離投資的人,其實無形中等同放棄未來成長與蛻變的可能性。


我知道在投資圈有許多人喜歡將投資成功者用「倖存者偏差」一筆帶過,他們最喜歡舉的例子是:

如果投資這麼好做,那為什麼只出現一個巴菲特?

但巴菲特確實只有一個,不代表全世界只剩下他一位成功的投資人,在我成立專欄與臉書粉專後,我開始接觸到各個領域的成功投資者,他們絕非憑著幸運而致富,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不多,但不論時勢為何,總是有人能趁勢而起,或是明哲保身,這些人不是萬中選一的英雄,但他們依然耀眼,你可以一廂情願地認為他們只是幸運,但無形中你也喪失比肩他們的所有可能性了,不是嗎?


※ 主動投資四部曲之四-關注「自己」

圖片來源:梗圖產生器

圖片來源:梗圖產生器


最近在研究某檔股票,並到該個股的相關討論區查找相關資訊,但因該個股股價不斷下跌,於是討論區滿滿的「負能量」,例如:

管理層無能,以後再也不買○○○的股票
媽的垃圾公司!
我今天改行當空軍啦!X的!這麼爛,我要空它一輩子!
只會講利多,說的比做的多,失望

看得出這檔股票的投資者已經「由愛生恨」,當初有多期待,現在就有多失望。

然而翻遍討論區,你看不到任何一個人願意反省自己當初的投資決策是否出問題,也沒有人重新去思考「買進」與「賣出」的理由是否出現不一致,另外也看不到任何關於公司基本面與前景的合理討論,任由情緒主導決策。

當然討論區的狀況不等於真實情形,但卻值得引以為鑑,我認為其中關鍵在於投資主體。

投資人的觀念要產生「質變」,重點在於投資人是否能將關注的「主體」從股票、公司或股價,轉到自己身上,因為做決策的自己,才是投資旅程中的重點。

以下舉幾個投資關注主體轉變的例子:

  • 「這家公司好爛」→「為什麼我當時沒有注意到這家公司的基本面不如預期?」
  • 「管理層只會空口說白話」→「當時為什麼我會完全相信管理層的說法?」
  • 「股價一直跌!」→「為什麼當時我看好,現在股價跌就看壞?」
  • 「垃圾公司」→「這麼多家公司,為什麼我慧眼獨具這麼會挑垃圾?」
  • 「賣掉囉」→「賣掉的理由合理嗎?為什麼不再看好了?」

上述這種思考方式乍看很「自虐」,但確實有必要,我們再換個例子!

  • 試問你買車的時候會不會去試乘或做研究?
  • 你買屋的時候是否會了解建商風評、地段、配備、價格合理性?
  • 交屋的時候是否會認真驗屋?甚至找專門的公司幫你檢查屋況呢?

如果你過去做這些決策,你都會嚴肅以待,積極思考與比較,那為何做投資決定時,你卻選擇跟著情緒或市場消息走,放棄自己做決定的機會與能力呢?

如果我們能成功翻轉投資關注的重點,開始重視自己扮演的決策角色,學習思考投資邏輯並檢討投資錯誤,我們才有進步的可能性,也才有值得挑戰的目標,當然投資績效不可能因此而一夕暴漲,但唯有先找回自己的投資主動權與責任心,才有重新建立有效投資模式的機會。

有些老一輩的人認為股市就像賭場,但我覺得是某些人選擇讓自己當個賭徒,只想追求一時快感一時爽。

圖片來源:梗圖產生器

圖片來源:梗圖產生器



※ 降息是否會造成股市大跌?其實「降息原因」更關鍵

股乾爹分析整理1984年至今10次「首次降息」後S&P500指數在1個月、3個月、6個月及12個月後的回報率並根據「降息原因」的差異探討不同降息情境的市場反應。


其中1984年、1989年、1995年降息的情境跟現在比較像,主要是通膨得到緩解,聯準會有空間降息來讓「利率正常化」,從首次降息後12個月的表現來看,其實股市反應都很正面。


參考上述數據,評估當前美國的經濟與通膨前景。

  • 通膨前景探討:

根據下圖克里夫蘭聯儲的CPI預測,1、2月核心CPI 仍維持下降趨勢。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另外根據 Truflation數據,近期通膨率也出現明顯下降,顯示通膨仍呈現持續放緩的趨勢。

資料來源:Truflation

資料來源:Truflation


  • 經濟前景探討:

根據美國最新公布的1月ISM製造業指數49.1,49.1,優於預期值47.2及前值47.1。

另外細項當中的新訂單指數為52.5(前值47),客戶端存貨指數為43.7(前值48.1),顯示訂單增加,庫存下降,反映製造業的復甦。

另外除了失業率維持低位水準外,初次申請失業救濟金的平均人數也維持在低水位,消費支出增長也維持穩定。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綜合上述資訊,再加上AI驅動的新技術與新需求,經濟端呈現的仍是溫和復甦的穩健前景。

綜合上述資訊,考量聯準會已經釋出今年預計降息的確定信號,立場上已傾向進行「預防性降息」,儘管鮑威爾在FOMC會後記者會表達3月不太可能討論降息的看法,但這只是對市場的降息預期時間點進行微調;若再對照前述美國經濟復甦的前景,「邏輯投資」預期比較有可能走的是「利率正常化」的降息路線,股市表現仍可期待,今年空手可能不是一個太好的主意。



※ AI已成為「全村的希望」,不跟上會留下遺憾,但參與方式需要認真思考

伺服器大廠美超微($SMCI)2Q24 財報發布,打敗公司1月18日自行提高的業績指引,營收 36.6億元,YoY +103%,高於原本指引的 36~36.5 億;調整後 EPS 為 5.59 美元,高於原本指引的 5.4~5.55 美元,當日財報發布後,盤後股價大漲約 +10%,今年至今股價已翻倍,成為新一代妖股。

raw-image


另外美國主要雲端業者也都已經發布財報,2024年資本支出展望相當正面,且都將AI視為主要投資項目,包括:

  • Meta: 上修2024年資本支出,從300-350億美元調增至300-370億美元,公司計畫到2024年底擁有約35萬個來自Nvidia「H100」處理器,若再加上其他供應商,Meta總共累積約60萬個H100的算力。另外公司已著手同步進行自主開發,希望在持續佈署算力同時,也能降低晶片採購的支出與對特定業者的依賴。
  • Google:公司第4季資本支出已激增45%至110億美元,創數年來新高,並預測今(2024)年資本支出仍將顯著高於去年。另外為了撙節成本,第一季遣散費用將達到7億美元。
  • Amazon:預期2024年資本支出將增加,主要用於投資雲端基礎建設,支援 AWS 業務的發展,並包括生成式AI的應用。
  • Microsoft:預期本季營運支出將大幅季增至158-159億美元,高於上一季154億美元,動能來自雲端與AI投資,並預測資本支出將「顯著增加」。


根據這些資訊與市場反應,可以推測市場已經完成對於AI伺服器需求展望懷疑立場的整理,並正視AI伺服器與算力增長的產業趨勢,在這個狀況下,高機率2024年「AI」仍會是市場主流,建議讀者要適度參與AI題材,否則今年要打敗大盤的難度會更高。

另外短期AI伺服器仍對通用伺服器的採購帶來排擠作用,但長期來看,AI帶來的算力、存儲等需求,仍會撬動晶圓代工、先進製程、先進封裝、通用伺服器、記憶體、散熱等方面的各種需求,部分概念股市場尚未充分反應此一趨勢,是一個可以思考的切入點。

另外對應記憶體、先進製程、先進封裝的設備概念股,也有評價提升的空間,也是可以考慮研究的另一面向。

總之,「邏輯投資」認為AI伺服器相關概念股正在刺激市場翻轉評價,AI題材還是要適度參與,否則要打敗大盤,難度真的不低。



※ 成也疫情,敗也疫情-該投資輝瑞嗎?

成也疫情,敗也疫情。

輝瑞的股價跌到比疫情前2019年時期還低,且跌至2020年疫情爆發時的「恐慌水準」,原因在於公司股價一度因Covid-19疫情而大漲,但疫情趨緩後,疫苗需求不斷減少,導致公司喪失成長性,甚至引發衰退擔憂;同時輝瑞開發減肥藥失利,將廣大市場拱手讓人,也讓投資人喪失信心。

raw-image


當然輝瑞沒有坐以待斃,2023年公司啟動430億美元的收購計畫,收購對象是Seagen,這是一家ADC藥物的領先開發商,這類藥物的設計目的是殺死癌細胞並保護健康細胞。


關於ADC藥物,我們在專欄文章關於台耀的介紹中有寫過,讀者想了解的話不妨參考。


目前輝瑞的股價對照歷史本益比區間來看並不貴,殖利率也不差,但市場對於公司營運方向的判斷其實更為重要,市場認為公司未來會成長,評價就會提升,反之就是現在的狀況。

參考公司自身預測,2024年調整後EPS在 2.05 美元至 2.25 美元之間,預估本益比約12-13倍,我認為評價是偏低的,我個人會考慮進場投資,但過程中還是要去觀察這到底是一艘「慢速郵輪」,還是根本已經變成一艘破洞的沈船?

資料來源:財報狗

資料來源:財報狗



※ 「本多終勝」是他的良藥,但可能是你的毒藥

最近看到有投資達人說要每天加碼00882(中信中國高股息),買到賺錢為止,我相信他做得到,就算最終造成嚴重虧損,他也一定賠得起,但對於向他學習或仿效他投資方式的投資人能否達到共同目標,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下圖是對比VOO、0050的同期比較,這兩檔美國跟台灣的指數型ETF還有正報酬31%、10%的表現,然而00882從上市至今總報酬率為-22%。

raw-image


對於有龐大資產或豐厚收入的投資人來說,00882的資產佔比可能不高,影響有限,然而對一般散戶來說,如果投資00882的部位達到20%甚至更多,那相當於這三年來這筆投資對整體部位帶來的損失是-4.4%,如果整體投資部位是500萬元,那這筆投資相當於賠了22萬元。

乍看還好,但同樣的錢拿去投資VOO,反而是倒賺31萬,投資0050則是賺進10萬元,同樣的時間軸,迎來完全相反的結局。

除了有比較,有傷害之外,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賠了22萬元相當於好幾個月的薪水蒸發,怎麼可能會不痛呢?

如果再看00882與0050今年至今的股價表現,00882的投資人此刻的心情恐怕如墜深淵,因為與0050相比,今年至今的報酬率又相差超過10個百分點,也就是這兩匹賽馬的差距還在擴大。

raw-image


這裡值得思考的是,如果你學習的對象,他示範給你或教導你的是「本多終勝」這樣的策略,當你要仿效他的時候,你該思考的不是這個策略本身的有效性或邏輯性,而是你跟他是否具有相同的經濟條件,若你跟他差異懸殊,面臨的生活負荷與心理壓力大相逕庭,那你又如何能夠成功複製他的策略呢?

策略只是投資過程的一部份,別忘了投資的主體是「人」,不同的人就算操作同一套策略,結果也可能大不相同,所以如果你真的要向認同的投資達人學習,請務必先分析清楚自己與對方的條件差異,特別是「經濟條件」,這項差異會讓很多事情變得非常不一樣。

「本多終勝」對他是良藥或沒有有影響的安慰劑,但對你來說,可能是「毒藥」。



※ 特斯拉的電動車帝國要垮台了嗎?

最近市場瀰漫對於電動車或特斯拉(Tesla)的悲觀論點,緣起於 Hertz 租車公司宣布出售 2 萬台電動租賃車,並將以傳統內燃機汽車取代。

有網路」評論者認為「電動車泡沫正在破滅,要探討這件事情,首先我們先釐清 Hertz 的立場,他們出售純電出租車的主要出於下列三項原因:

  • 電動車租車利潤較低
  • 電動車損壞維修成本較高
  • 車輛殘值低於預期

上述原因是可以理解的,Hertz 當初購買電動車的價格偏高,現在車價快速下滑(這跟特斯拉不斷擴張產量及調降車價有關),影響車輛殘值;同時電動車租賃的利潤率也不如預期,維修成本又更貴,在商言商自然必須縮編電動車隊規模,降低對於公司利潤的負面影響。

然而 Hertz 調整經營策略,就代表電動車需求只是曇花一現嗎?

這個推論顯然過了頭。實際上一家公司、產品或者某個產業高速成長,中間過程必定會出現「調整期」,這個時間點增長將放緩甚至出現短期衰退,但只要步調調整好,環境條件到位後,就有可能迎來第二波甚至第三波成長。

raw-image

要理解電動車的前景,我們先來檢視電動車需求目前無法有效攀升的原因,也就是消費者抱持觀望立場的因素,包括:

  1. 充電設施不夠普及
  2. 充電速度不夠快
  3. 充電規格混亂
  4. 社區無法或不願開放安裝充電樁
  5. 電動車價格偏高
  6. 里程焦慮
  7. 電池能量遞減
  8. 燃油車規格與功能提升
  9. 損壞維修成本較高

其中充電樁規格在美國已經開始進行整合,規格混亂問題將逐漸改善。

至於充電樁的普及度、充電速度、社區安裝充電樁的方便性等問題,未來也一定會越來越好,同樣的,電動車價格、里程焦慮、電池能量衰退、維修成本高等問題,也會隨著生產規模與技術提升而獲得改善。

換句話說,上述問題並非完全無法克服,所以當充電變得更加方便、普及,車輛價格下降之後,電動車與燃油車的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差距將再次縮短,並帶動潛在需求浮現,所以「邏輯投資」仍樂觀地認為電動車的成長應該是「時間問題」,而不是跟燃油車之間的「選擇題」。

不過這裡還存在一個變數,就是各國政府對於電動車推展的態度,特別是川普及其背後的共和黨並不這麼認同電動車補貼與環保政策,若川普真的當選美國總統,那想要迎接電動車的全新榮景,恐怕又得再多等上一會兒了。



※ 從4Q23國泰房地產指數談投資展望

國泰房地產指數25日公布最新統計,全國 4Q23 房市開價、議價率及成交價皆維持穩定,而銷售率及成交量皆大幅成長,房市表現偏熱。

資料來源:國泰建設《國泰房地產指數》

資料來源:國泰建設《國泰房地產指數》


國泰房地產指數主要是針對「預售及新屋物件」的調查,最新資料顯示 4Q23 的成交量明顯增加,而這也跟代銷龍頭海悅、愛山林的月營收增長趨勢,以及我自己這幾個月基於投資房地產實際跑案場的觀察相符。

資料來源:國泰建設《國泰房地產指數》

資料來源:國泰建設《國泰房地產指數》


值得一提的是 4Q23 各區域的推案量也有所增加,這跟政府限期開工,企圖增加房市供給的政策有關,然而媒體也報導提到 3Q23 有多達 1.9 萬戶建物展期開工,代表建商有意識地降低推案,減少供給,形成拉扯,現在建商開始趁著房市回暖進行推案,供給會在接下來3至5年內不斷開出,但房市需求的力度能否延續,則有待觀察。

資料來源:國泰建設《國泰房地產指數》

資料來源:國泰建設《國泰房地產指數》


對於營建股來說,近一到二年內我仍偏多看待,原因在於前兩年預售狀況穩定、遞延完工認列、半導體與政府建設激勵、美台經濟復甦、聯準會降息預期帶動台幣走強、營建與人力成本回穩、新青安房貸政策刺激、開放移工、超額儲蓄強勁等因素影響,但今年要密切觀察新推案案件的銷售狀況,還是那句老話,不要只看「總銷數字」選股,也不要一廂情願根據想像中的EPS追高股價。

對營造工程族群來說,半導體資本支出放緩但未來有回升空間,AI帶動半導體產業成長,以及缺工與建案開出,讓營造廠有更多「挑案」機會,加上營造成本趨穩,應該有機會看到毛利率與營收雙雙增長,並帶動股利配發增加及股價評價面提升,中期偏多看待。

至於代銷或仲介業者,變數比較多,還是要看房地產的景氣而定,但今年的展望應該是偏樂觀的。

另外我還在觀察,有某些房地產網紅先前一直強調「量縮下跌」、「量先價行」,完全無視台灣、美國呈現相反的狀況,現在 4Q23 房市成交量大幅季增,到底會不會務實地調整觀點,還是為了特定目的堅持「看空」立場呢?

這也是我一直談到的「引導者偏誤」,在投資領域當中,你需要的不是雜訊,更不是信仰,在價值觀方面,你可以有你的政治正確,但要拿真金白銀去投資,還是要學習順勢而為或逆向思考才行。

資料來源:國泰建設《國泰房地產指數》

資料來源:國泰建設《國泰房地產指數》

歡迎付費訂閱解鎖更多價值內容
本篇內容共 14143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邏輯投資-發掘投資機會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邏輯投資」發掘潛力股、營建股、定存股與冷門股,分享投資觀念、市場觀察與潛在風險,歡迎訂閱作者的投資專欄,每個月只要一個便當錢(99元)就能支持作者持續發掘投資機會,降低「韭菜率」,跨越投資痛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