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金庸的活死人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金庸的武俠小說為全球華人製造了一種奇特的文化記憶。郭靖、黃蓉、令狐沖、任我行、韋小寶、岳不群、張無忌、喬峰等,都成了讓我們溫習華人心靈某些基礎結構的「原型性」人物;而倚天屠龍、華山論劍、葵花寶典、乾坤大挪移等,更是在強化華人才能深刻體會的某些文化符碼。

 

 緣於這樣的「記憶」,而使一個人來到蘇州的六和塔下,很自然地想起陳家洛和乾隆在塔上的飯局,還有紅花會和清軍在塔裡的廝殺;走進雲貴苗疆,苗族公主任盈盈、擅長放蠱的藍鳳凰、東方不敗和令狐沖等很自然地浮現腦海;上了終南山,也不禁想要折入密林,去探訪小龍女和楊過朝夕相處的「活死人墓」。

 

 「活死人墓」,就跟金庸的其他語彙般,具有讓人過目難忘的魅力。根據金庸的「說法」,一代人傑王重陽,在抗金失利後,憤而出家,自稱「活死人」,在終南山擴建了一座古墓,住在裡面,不肯出墓門一步,意思是「雖生猶死,不願與金賊共居於青天之下」。後來,他將這座「活死人墓」讓給了林朝英,林朝英創立古墓派,她對門下弟子的遺訓是「在這活死人墓中住過的人,誰也不許下終南山一步」,而且必須「摒除喜怒哀樂之情」。雖然李莫愁和小龍女先後都違背了教規,但「活死人」是什麼意思,而且很不好「當」,《神鵰俠侶》的看官想必都明白。

 

 在《神雕俠侶》名滿天下後,總有人會「按圖索驥」,為小說尋找現實的藍本。不久前看到一則報導說,二○○四年在陝西戶縣召開的「重陽文化與旅遊發展研討會」上,有專家指出,位於戶縣祖庵鎮的重陽宮,就是全真派祖師王重陽早年修道和遺蛻之所,而「活死人墓」就在距重陽宮四、五里路的成道宮中,如今還有墓堆,前面還有碑石上刻著「活死人墓」幾個字。據記載,王重陽早期曾經在「活死人墓」中修煉兩年,還寫了一首《活死人墓贈甯伯功》七絕詩云云。也不知這是否就是金庸「活死人墓」的真實藍本。但我想重要的不是「墓」,而是「活死人」。

 

 我倒是在清人葉廷琯的《鷗波漁話》裡看過一則〈活死人〉,大意是說某富家子弟得了癆疾,群醫束手,他遂買了數十種醫書,將自己關在一個房間裡,不與外界通聲息,衣服飲食均由家人擺在門下小洞。他也自稱「活死人」,默坐室中,倦則臥,醒則閱醫書,如此過了三年,一日破門而出,不僅癆疾全消,豐肌澤顏,而且醫理大通,竟成了遠近馳名的神醫。

 

 長年居住在古墓中,摒除喜怒哀樂之情,不與外界通聲息,自個兒默默苦練神功,有朝一日出墓,美貌與武功立刻驚動天下的小龍女,似乎比較像這種意涵的「活死人」。那不只是雖生猶死而已,還有在孤絕的情境中砥礪自我的積極意思。其實,王重陽也是這樣的「活死人」。在這個意涵裡,「活死人」指的其實是人生的某個特殊階段。

 

 為了光大金庸「武學」,我想再引進「活死人」的另一個意涵,它來自遙遠的非洲。非洲的某些土著認為,當一個人肉體死亡後,並不是馬上變成精靈或鬼,他還有一個特殊的過渡階段──依然活在活人的記憶裡;他的親友、甚至世人仍不時在回憶、談論他生前的種種,他「雖死猶生」,處於這個階段的「人」就叫做「活死人」(living dead)。只有還記得他、還在談論他的人也都(肉體)死了,那才是他「真正的死亡」,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從這個世界消失。

 

 就這個意涵來說,住過「活死人墓」的王重陽、林朝英等人,也都是金庸所營造《神鵰俠侶》那個世界裡的「活死人」,因為他們雖然作古多年,但他們的傳奇依然被那個時空中的江湖人物所談論、所緬懷。而連小龍女、楊過,還有郭靖、黃蓉、令狐沖、陳家洛、張無忌、任盈盈等,也都是另一種「活死人」,因為他們也依然被處於這個時空的、做為讀者的我們所談論、所緬懷(其實,這也是所有傑出小說家共通的地方)。

 

 所以,對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來說,金庸就好比他筆下的王重陽,而他的武俠小說如同他所興建的一座宏偉、虛擬實境的「活死人墓」。因為,它讓我們對曾經出現在墓中的人物產生了記憶,並不斷地加以談論、緬懷。

 

歡迎光臨刊登我所有文章的個人網站

https://ycwang-world.com/


avatar-img
934會員
478內容數
分享個人生命中有趣、有意義的各種閱歷及所思所感,讓讀者在心靈的饗宴中,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樣貌,做個感性與理性齊備,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現代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溢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願意相信,一個人的靈魂並非來自過去某個「特殊個別靈魂」的延續或轉世,而是來自既往「集體靈魂」的分香傳承。   夜已深沈,窗外的雨聲未歇,我們的談興方濃,談的是靈魂問題。一個女士忽然問我:「你相信靈魂存在嗎?」 「我相信。」誰不希望靈魂存在呢?但我的答案似乎讓她感到有點意外,也許她認為我是
獨特的工作,唯一的人生,無人能和你競爭,也無從和別人比較,你要做的只是傾聽自我,發現和實現你更多的內在本質,讓你「更像你自己」。   一本精緻的詩集,一個醫師朋友所送。近百首的新詩,是他十年來的心血結晶。印量三百本,自費出版,只送給親朋好友。 他並不是什麼知名的詩人,但可是一位有名的外科醫
如果我們能像看電影般以類似「全知」的觀點來看待身邊的人,曉得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不久就會因車禍而慘死,自己的父親幾年後就會因心肌梗塞而猝死…,而我們又無法改變這樣的命運時,那唯一可做的也許是趁「大家還活著」的短暫而美好的時光裡,彼此好好珍惜,好好相愛吧。
沒錯,「人生是不斷追尋與發現的過程」,但我們不能只專注在如何發現與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應該多花點時間去思考「如何被發現」,讓人家發現你的優點,特別是能得到貴人的賞識與提攜,那比自己悶著頭苦幹,不僅事半功倍,甚至還能帶你進入原先意想不到的境界。
我們也許可以說,在人類社會裡,既不是「柔弱勝剛強」,也不是「堅硬勝柔軟」;而是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需要柔軟,在另一些情況下,則需要剛強。而更進一步說,我們做人要柔軟,要有一顆溫柔的心,懂得體諒、包容別人;做事則要剛強,要有不變的信念和毅力。這應該也是一種「外柔內剛」吧?
每隔一段時間,我會來到我心靈圖書館的悲傷檔案室,盤點我有過的悲傷。然後像圖書館整理它的藏書般,我仔細清理、裝幀、分類、歸檔我的悲傷,雖然規格不一,顏色有別,但在細心整理後,終於讓它們有了一種讓我感到滿意的秩序。 就像聖托馬斯所說:「美是秩序的光彩。」我將我的悲傷納入秩序,因而發現它們的多彩與美麗。
  我願意相信,一個人的靈魂並非來自過去某個「特殊個別靈魂」的延續或轉世,而是來自既往「集體靈魂」的分香傳承。   夜已深沈,窗外的雨聲未歇,我們的談興方濃,談的是靈魂問題。一個女士忽然問我:「你相信靈魂存在嗎?」 「我相信。」誰不希望靈魂存在呢?但我的答案似乎讓她感到有點意外,也許她認為我是
獨特的工作,唯一的人生,無人能和你競爭,也無從和別人比較,你要做的只是傾聽自我,發現和實現你更多的內在本質,讓你「更像你自己」。   一本精緻的詩集,一個醫師朋友所送。近百首的新詩,是他十年來的心血結晶。印量三百本,自費出版,只送給親朋好友。 他並不是什麼知名的詩人,但可是一位有名的外科醫
如果我們能像看電影般以類似「全知」的觀點來看待身邊的人,曉得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不久就會因車禍而慘死,自己的父親幾年後就會因心肌梗塞而猝死…,而我們又無法改變這樣的命運時,那唯一可做的也許是趁「大家還活著」的短暫而美好的時光裡,彼此好好珍惜,好好相愛吧。
沒錯,「人生是不斷追尋與發現的過程」,但我們不能只專注在如何發現與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應該多花點時間去思考「如何被發現」,讓人家發現你的優點,特別是能得到貴人的賞識與提攜,那比自己悶著頭苦幹,不僅事半功倍,甚至還能帶你進入原先意想不到的境界。
我們也許可以說,在人類社會裡,既不是「柔弱勝剛強」,也不是「堅硬勝柔軟」;而是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需要柔軟,在另一些情況下,則需要剛強。而更進一步說,我們做人要柔軟,要有一顆溫柔的心,懂得體諒、包容別人;做事則要剛強,要有不變的信念和毅力。這應該也是一種「外柔內剛」吧?
每隔一段時間,我會來到我心靈圖書館的悲傷檔案室,盤點我有過的悲傷。然後像圖書館整理它的藏書般,我仔細清理、裝幀、分類、歸檔我的悲傷,雖然規格不一,顏色有別,但在細心整理後,終於讓它們有了一種讓我感到滿意的秩序。 就像聖托馬斯所說:「美是秩序的光彩。」我將我的悲傷納入秩序,因而發現它們的多彩與美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從征服山嶽到與山林共存,重新學習與自然相處的省思。本文探討《走進布農的山》一書,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從征服到傾聽,從仰望到平視,學習布農族人與山林共生的智慧。
Thumbnail
在川越不僅能欣賞到古老的建築,還有很多神社可以參拜,這天恰逢初三,在喜多院寺廟裡舉辦一場「達摩市集」,在這裡能買到各式各樣的達摩,民眾也可以在這一天攜帶許願過的達摩來焚燒,除去舊年的晦氣,來迎接新的一年。
Thumbnail
為什麼要學 PHPUnit?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聊到了「還沒開始單元測試的你一定很忙」,同時也鼓勵大家「一個人就能開始測試」。那麼接下來就要進入更實際的操作層面,帶你走進 PHP 最常見的測試框架 —— PHPUnit。
Thumbnail
喜愛藝術卻不瞭解箇中奧妙?推薦你這本《世界名畫鑑賞入門》,帶你走進101幅世界名畫,從文藝復興到近現代,認識經典畫作背後的故事與創作技法,細細品味藝術之美。文章選取《雅典學院》、《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自由女神領導人民》及《印象‧日出》四幅名畫,深入淺出地介紹其創作背景、藝術特色及意涵。
Thumbnail
 金庸的武俠小說為全球華人製造了一種奇特的文化記憶。郭靖、黃蓉、令狐沖、任我行、韋小寶、岳不群、張無忌、喬峰等,都成了讓我們溫習華人心靈某些基礎結構的「原型性」人物;而倚天屠龍、華山論劍、葵花寶典、乾坤大挪移等,更是在強化華人才能深刻體會的某些文化符碼。    緣於這樣的「記憶」,而使一個人來到
Thumbnail
IB 教育也有必修課?到底有多難讀? 相較於台灣普通高中學科全拿的現象,IB 的必修課題盡可能回歸「思考」本質。從三項國際文憑必修:TOK, CAS & EE,談談自由的學術風氣還有什麼必要的元素存在。
Thumbnail
今年的勞動節「五月一號」,我和v長跑十四年的感情故事在這一天畫下了滿是瘡疤的逗號,像江郎才盡的作家,萬般無奈下畫了逗點,卻不知道哪一天,這位作家,會突然想起,他有篇寫得轟轟烈烈,銘心刻骨的草稿,還在他的桌上,哪天他隨意翻翻他的書桌,想起還有篇故事未完成。
Thumbnail
《造假新聞》記錄德國明鏡周刊專題報導欄目造假事件,本書作者Juan Moreno詳細敘述了自己被指派與事件主角Claas Relotius合寫一份專題報導,卻在採訪寫作的過程中發現新聞內容有問題,進而逐步揭露Claas Relotius長期造假的過程。
Thumbnail
瞧,那裡有好多雙寶寶的眼睛,正帶著疑惑的神情,看著台上發生的一切,這是我在寶寶劇場現場所看到的,原本,以為或許會沒有機會可以參與到,因為第一次看見人尹合作社舉辦這場活動的時候,孩子還沒有滿一歲。
Thumbnail
十三年後的今天,當我再次在走進衛道中學的瞬間,我想起了97年2月,在寒冬中第七屆人社營重聚的溫暖。 我是第七屆人社營的成員(聽說今年),那個夏天的學術經驗對一個十六、十七歲的青少年來說充滿熱血與希望,我們能感受到包容,更由此看見了自己的夢想。 過了十幾年後的今天,回首這段從人社營走進人社世界的日子,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從征服山嶽到與山林共存,重新學習與自然相處的省思。本文探討《走進布農的山》一書,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從征服到傾聽,從仰望到平視,學習布農族人與山林共生的智慧。
Thumbnail
在川越不僅能欣賞到古老的建築,還有很多神社可以參拜,這天恰逢初三,在喜多院寺廟裡舉辦一場「達摩市集」,在這裡能買到各式各樣的達摩,民眾也可以在這一天攜帶許願過的達摩來焚燒,除去舊年的晦氣,來迎接新的一年。
Thumbnail
為什麼要學 PHPUnit?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聊到了「還沒開始單元測試的你一定很忙」,同時也鼓勵大家「一個人就能開始測試」。那麼接下來就要進入更實際的操作層面,帶你走進 PHP 最常見的測試框架 —— PHPUnit。
Thumbnail
喜愛藝術卻不瞭解箇中奧妙?推薦你這本《世界名畫鑑賞入門》,帶你走進101幅世界名畫,從文藝復興到近現代,認識經典畫作背後的故事與創作技法,細細品味藝術之美。文章選取《雅典學院》、《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自由女神領導人民》及《印象‧日出》四幅名畫,深入淺出地介紹其創作背景、藝術特色及意涵。
Thumbnail
 金庸的武俠小說為全球華人製造了一種奇特的文化記憶。郭靖、黃蓉、令狐沖、任我行、韋小寶、岳不群、張無忌、喬峰等,都成了讓我們溫習華人心靈某些基礎結構的「原型性」人物;而倚天屠龍、華山論劍、葵花寶典、乾坤大挪移等,更是在強化華人才能深刻體會的某些文化符碼。    緣於這樣的「記憶」,而使一個人來到
Thumbnail
IB 教育也有必修課?到底有多難讀? 相較於台灣普通高中學科全拿的現象,IB 的必修課題盡可能回歸「思考」本質。從三項國際文憑必修:TOK, CAS & EE,談談自由的學術風氣還有什麼必要的元素存在。
Thumbnail
今年的勞動節「五月一號」,我和v長跑十四年的感情故事在這一天畫下了滿是瘡疤的逗號,像江郎才盡的作家,萬般無奈下畫了逗點,卻不知道哪一天,這位作家,會突然想起,他有篇寫得轟轟烈烈,銘心刻骨的草稿,還在他的桌上,哪天他隨意翻翻他的書桌,想起還有篇故事未完成。
Thumbnail
《造假新聞》記錄德國明鏡周刊專題報導欄目造假事件,本書作者Juan Moreno詳細敘述了自己被指派與事件主角Claas Relotius合寫一份專題報導,卻在採訪寫作的過程中發現新聞內容有問題,進而逐步揭露Claas Relotius長期造假的過程。
Thumbnail
瞧,那裡有好多雙寶寶的眼睛,正帶著疑惑的神情,看著台上發生的一切,這是我在寶寶劇場現場所看到的,原本,以為或許會沒有機會可以參與到,因為第一次看見人尹合作社舉辦這場活動的時候,孩子還沒有滿一歲。
Thumbnail
十三年後的今天,當我再次在走進衛道中學的瞬間,我想起了97年2月,在寒冬中第七屆人社營重聚的溫暖。 我是第七屆人社營的成員(聽說今年),那個夏天的學術經驗對一個十六、十七歲的青少年來說充滿熱血與希望,我們能感受到包容,更由此看見了自己的夢想。 過了十幾年後的今天,回首這段從人社營走進人社世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