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教書生涯,開過無數次訓導會議,我發現香港教師只用兩個角度評估學生——成績和操行。
學業成績,因為有絕對標準,以此來判斷學生好壞,是捨難取易。因此,在google搜尋「學生獎勵計劃」或者「學校龍虎榜」,幾乎清一色是學業成就,或者代表學校作賽得獎的學生名字。
至於操行方面,不幸地,老師一般只會看準時上課、專心聽講、交齊功課而已。
沒有談過「愛」,沒有提及「幫助別人」,沒有鼓勵「勇敢」,沒有引導你「好奇」。
成績好又守規矩的,簡直夢寐以求。通常還會代表學校作賽得獎,在校內擔任風紀隊長、社長,是人人喜歡的寵兒。正因為他們形象一直健康正面,當有學生告訴你受他們欺負時,你一般會覺得難以置信。偏偏,我見過不只一次,最可怕的欺凌出自於這些同學。
成績一般,或成績不好,但仍算守規矩的,最容易受老師忽視。無他,學生沒有突出表現,又沒甚麼教人擔心,淹沒於班級之中,是人之常情,但對師生關係而言不理想。再者,老師傾向不給這些學生A等操行,沒有人能解釋原因。他們的脆弱沒有人看見,難受也不敢,或者不懂表達。突然傷害自己的,往往是這些孩子。
有一年,一個母親緊張兮兮地來學校找我——給我看孩子寫的遺書。信中提及幾個欺負他的人,都是風紀隊長、考全級頭三名、校際朗誦節冠軍。家長說,他發現遺書後,孩子哭着問:
「是不是我死了,他們就會受到懲罰?」
多麼心痛的問題。
第二天,我跟訓導主任報告這件事。主任皺一下眉頭,說:「不會吧!XX和YY平日乖得很呢!」又說到有危險的學生之名字時,主任問了一個問題:「沒聽過這個學生啊,他平常表現如何的?會不會是誤會?」
至於成績不好,又總是一副懶洋洋姿態的,最教老師頭痛了。老師會嘗試從學生歸因:他們的家長太縱容、他心地不好、他有ADHD… …我甚少看到老師會檢討自己與這些學生相處的方法。即使是打電話給家長,甚至親師會面,也是「投訴」居多,好像很少會想辦法去「幫助」學生。
以前,鄰班有個學生是著名的「壞份子」,頑皮得每個小息都要向訓導主任報到,記缺點小過比他交功課更頻密。同事說得有過動症,但沒有收到報告。的確,我覺得他不太會控制自己的衝動,但有些時候,我會見到他閃過一絲後悔,只是錯事不做也不了,所以才乾脆跟成人頂撞下去。
有一次農曆新年前,全級同學參與寫書法活動。這個學生,當然是要隔離到一張遠遠的桌子。當我播起音樂,把文房四寶端到他面前,他竟然專心致志地寫起揮春來。
我坐在他面前,流了一滴眼淚。
下課後,我以訓導身分打電話給他家長。當他母親劈頭第一句就問:「我要上班的,你們可不可以不要再打來投訴我兒子?」我説:「X太太,XX今天在書法活動中很專心,我希望你可以在回家後,告訴他這件事。還有,他的字也寫得很好,請你在這方面也讚一讚他。」
我聽到她說的「謝謝」,是從哽咽中擠出來的。
自此之後,學生仍然頑皮,仍然搗蛋。但看到我時,他會跑過來,問我可不可以再打電話給媽媽。
教「好學生」,是老師的福氣,「教好」學生,是老師的責任。
本篇實屬以偏蓋全,如果你不是這種老師,我為你和你的學生高興。
歡迎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