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瘋茶會
十
同樣﹐英語用者又慣於使用這樣的一個問句﹕
mw: 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is word?
mw 可以說是 ML 的翻版﹐假設了一個語言中的每一個字都神妙地具有某個特定的本質性的意義 (在這裡﹐「意義」是個語言學概念)。這個假設同樣來自英語的語言習慣。這個字是什麼意思 (意義)﹖
一個字或詞可以有很多意思 (意義)﹐就看它用在哪裡或看你如何用它。
卡羅借愛麗絲與瘋茶會會友的對話提出一個觀點 —— 字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就看語言用者如何用它 —— 這是貫串《愛麗絲》的另一個重要母題。
切記帽匠對愛麗絲的評語﹕「在你本來是一樣的」。
mw 沒有錯﹐但可能誤導。
mw 必須放在一個脈絡中才有意義。通常﹐當我們碰到書本上一個不認識的字或聽文言文老師在授課中說出口的某個不認識的字時﹐我們便會使用類似 mw 的句子提問。
換句話說﹐如果 mw 是指某個特定的字在某個特定的語境中使用是什麼意思﹐mw 是沒有問題的。
這實在不是什麼艱深奧妙的理論﹐但不知什麼原因﹐以尋根問底為事業的哲學家﹐尤其是廿世紀前的傳統哲學家 (神學家則一如既往﹐以不變應萬變﹗)﹐往往不察日常用語有日常用語的規範﹐從日常脈絡中將日常用語抽出來﹐放在一個非日常的脈絡中﹐譬如形而上的脈絡﹐後果可想而知。
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 口中的江湖郎中及馬克思的抄襲對象黑格爾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的形而上概念「絕對」就是一個上好例證。日常用語中的「絕對」其實並不那麼絕對﹐通常是十分十分肯定的意思﹐在黑格爾的幻想中﹐「絕對」變成一個扭曲了的上帝﹐美其名為歷史現實的辯證或理性的發展﹐而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上帝 (= 絕對) 的體現。馬克思的唯物辯證目的論則取待了黑格爾的形而上目的論﹐以共產主義天堂取待了絕對 (= 上帝)。
日常語言哲學的觀點並不深奧﹐但很多理論家卻拒絕聽課﹐因為一旦聽課後﹐所有驚世駭俗的大理論都或許會在陽光下煙消雲散﹗
__________
-| 再往下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