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對自己說故事」的習慣,以建立心智模型

2024/03/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現代社會,我們早已經習慣一心多用,同時多工運作,不管在辦公室裡,或高速公路上,我們坐在椅子上一邊滑手機、一邊與旁人交談,這種事每分每秒都在發生。NASA心理研究人員Stephen Casner研究數十起重大空難事件後發現:「這種亂七八糟的局面(空難),百分之百是我們人類自己的問題。一開始,人類有創意、有彈性、懂得解決問題,電腦則大多數時候都很呆,只適合監視機械式、重複性的工作。然後我們讓笨笨的電腦在天上飛,又讓原本能寫小說、想出科學理論、開飛機的人類,像是一盆盆植物,整天坐在電腦螢幕前看著會發光的點。專心原本就難,這年頭要專心更難。」

做事要專心,是我們從小就被不斷告知的,但目前的情況是,隨著人類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越多,我們越難以集中注意力,隨時都有干擾我們專注的事物出現,過往是電話,現在則是手機隨時跑出的提示畫面,告訴你某一位朋友又在IG上貼了一張新的照片了。Charles Duhigg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也提出:懂得管理注意力、習慣建立清楚心智模型的人,一般成績較好,賺比較多錢。心智模型,是在有意無意間腦海中進行各項情況的模擬演練,這將會形成大腦思考的鷹架。心智模型清楚的人會詳細想今天接下來要做的事,因此更能選擇哪些事要注意,哪些事可以忽略。簡單而言,清楚心智模型的人會不斷針對不同的情節,在腦海中進行演練,以便異常現象發生的時候,大腦要知道如何反應。

我們應該如何養成心智模型呢?Duhigg在書中提出:任何人都能養成建立心智模型的習慣,只要隨時隨地把周遭的事當成故事告訴自己,就會更知道注意力該擺在哪裡。所有如果我們想讓自己工作時更注意小細節,就要養成「想像」的習慣,仔細想想自己坐在辦公桌前會看到什麼、要做些什麼。如此一來,當現實偏離心中的想像,我們就會更容易注意到不一樣的小地方。當資訊爆量,同時在我們身邊一直不斷湧現時,心智模型給了大腦一個清楚的思考架構,讓我們知道注意力該擺在哪裡,進而做出決策,而不只是手忙腳亂的回應。

Duhigg這段對於心智模型如何養成的陳述非常有趣:如果想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不被一天之中一定會冒出來的電子郵件或有人跑來講話干擾,弄得應接不暇,請養成對「自己說故事」的習慣。如果我們在心中告訴自己目前正在發生什麼事,老闆突然拋問題,或是突然出現緊急郵件,只有一分鐘可以回應,大腦的聚光燈老早就把光線照在該照的東西上,可以不慌不忙。

我認為Duhigg是要強調,我們可以透過掌控自己注意力來提高生產力要,而注意力提高的秘訣就是在心中建構好由自己當家作主的心智模型。他在書中引用力澳洲航空澳航32航班的重大空中意外事件的故事,來說明心智模型的重要性。這部飛機原本計劃從新加坡飛雪梨,在空中遭遇嚴重的引擎故障返回新加坡安全降落。這班飛機是號稱史上毀損最嚴重還安全降落的空中巴士A380,無數的機師後來在駕駛模擬器上,重現這部飛機當時所遭遇的情境,但無人能過關安全降落。這部飛機機長Richard Champion de Crespigny告訴Duhigg:「動腦這件事無法外包出去。電腦會出錯,檢查表總有疏漏,然而什麼東西都可以當機,人不能當機。我們得做很多決策,自己決定注意力要放在哪裡。關鍵在於強迫自己思考,開始思考後,就成功一半。」

這句話給我很大的衝擊,坦白講動腦是件很辛苦的事情,我們都希望可以輕鬆的了解一件事或做出決策。因此,我們會希望講動腦這件事情「外包」給專家或是Chat GPT,但這是對的嗎?那些事情可以委託,而那些事情仍是需要依賴自己的思考呢?值得我好好想想!

圖片來源: Dall.E 生成

圖片來源: Dall.E 生成



8會員
17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