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爸的教養思塾】溫和堅定的誤用與迷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從2010年開始推動以阿德勒心理學為核心的幸福教養,至今已有14年,「溫和且堅定的態度、自然或合理的後果」為我們主要的練習方向。

到後來「正向教養」引進台灣,無論是書名或課程,處處可見「溫和且堅定」這五個字。

原本我很開心,因為表示有愈來愈多的父母,可以在教養的歷程中,運用「溫和且堅定」來培養孩子自立的性格、建立親子共好的關係。

但在和很多努力學習正向教養的父母對話後,卻發現有不少人誤解了溫和堅定的涵意,以致於誤用或陷入迷思。

結果不但和自立、共好背道而馳,父母也因為「我那麼努力,為什麼沒有效果」而感到挫敗,甚至放棄正向教養。

我想透過我自己練習的經驗,以及和許多家庭對話的案例,分享大家可能會遇到的陷阱,也歡迎夥伴們留言你在練習時遭遇到的疑惑。

▍溫和「且」堅定,不是溫和「或」堅定

這五個字當中最難的,不是溫和、也不是堅定,而是「且」,也就是「同時」:溫和同時堅定

多數的父母都可以將溫和、堅定分開做到(後面會分享到這兩個詞的迷思),但要同時做到,就需要刻意練習。

「真溫和」代表我們對於自己內在的情緒感受、身體感覺、頭腦感知有充分的認識,可以即時辨識冒出來的張力,不因外在的狀況而打亂了內在的穩定。

「真堅定」代表我們清楚知道自己的「界線」,並且帶著社群情懷考量自己、他人和情境的需要,願意使用我訊息、回映式傾聽、非暴力溝通和自己、和他人對話。

當我們學會「真溫和」與「真堅定」時,我們就能自然而然地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同時溫和且堅定。

那什麼是「假溫和」或「假堅定」呢?

▍溫和的威脅

父母最常見的誤用,就是表面看似溫柔、實質卻隱藏著要孩子聽話照做的「溫和的威脅」。

「今天很冷喔!要不要穿外套呀?」父母第一次都會語氣溫和的詢問,但內在其實並沒有「不穿外套」的選項。

孩子當然會發現父母的企圖,為了滿足自我作主的需要,孩子不是在意天氣冷不冷,而是穿外套就「輸了」,所以可想而知的就會回答「我不要!」

父母會依據自身的修為,再溫和的「說服」1~5次,但孩子哪裡是省油的燈呢?要比堅持,孩子可是強者,於是繼續「我不要!」

此時挺不住的父母就會原形畢露、火冒三丈的「命令」孩子把外套穿起來。

而在正向教養迷路的父母,就會改採「溫和的威脅」了。

「你不穿外套,待會就會咳嗽、流鼻水、打噴涕喔!」

「你不穿外套,生病就不能出去玩囉!就不能吃冰囉!」

「你不穿外套,我就不能帶你出門喔!」

忽略了正向教養的目標,是培養孩子「自立的性格」。

但父母也不是故意的,畢竟沒有人希望孩子生病,而且孩子生病,苦的不只是孩子,父母也需要放下手中的工作來照顧孩子。

因此理性知道身體是孩子的課題,應該要讓孩子自主選擇穿不穿外套,卻不由自主的期待孩子聽話照做。

外套只是最表面的例子,舉凡食、衣、住、行、育、樂⋯⋯各面向,我們都不難發現「溫和的威脅」存在。

此時要練習和使用的是「正言溝通」,透過「我訊息」和「非暴力溝通」的架構,清楚表達出父母內在的擔憂和可能造成的影響。

並且釐清自己的界線:孩子真的有選擇的空間嗎?

如果有,就尊重孩子的選擇,並且培伴孩子面對自然結果。

如果沒有,就不需要使用「問句」,而是請求孩子的合作,請孩子將外套穿上。

▍堅定的反覆

很多父母會誤以為堅定就是「黑臉」,就是要扳著臉孔說不。

事實不然。

還有父母會隨著自己心情的高低起伏,而改變堅定的界線。

心情好,界線範圍就大,孩子說什麼、做什麼、要求什麼都可以。

心情差,界線範圍就縮小,孩子說什麼、做什麼、要求什麼都不行。

如此反覆的堅定,會造成孩子的無所適從,只好練就一身「看臉色」的功力,不是依據自己的需要而為人處事,而是因為他人的反應來判斷該做什麼。

在成長的過程,或許還會被外人(師長)認為是好學生、乖小孩,卻離真實的自己愈來愈遙遠,長大後需要花很長的時間重新尋找「我是誰?」

avatar-img
55會員
21內容數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2006年擔任全職奶爸;2010年學習阿德勒心理學;2012年成立可能親子團;2014年成立可能非學校;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帶領夥伴學習與實踐阿德勒幸福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綠豆爸-趙介亭 的其他內容
影片中的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衝突,帶出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之重要性,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提供了教育者另一個思考方向。文章訴諸於身為教師或父母者,覺察自己的自卑感及優越目標,並發展出『正言溝通』的方式,以降低與學生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我們對於孩子教育的底線是快樂,目標是幸福,過程是與自己同在,最終更好地成為自己。
因為自立共好很困難,所以需要勇氣(Courage),而勇氣除了自己內發生成之外,也需要來自於外在的力量,從英文字可以更明顯地看出來,把賦予(En)加上勇氣(Courage),成為Encourage,翻譯成中文就是「鼓勵」。
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往往是氣餒的孩子。一個最需要被鼓勵的孩子,往往是最少得到鼓勵的孩子。
這就是我們常談的「家庭價值系統」,家庭價值系統並沒有對錯,但若和「孩子的發展」、以及「群體的狀態」相衝突時,就很容易引發親子的對抗。
對一位十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所接收到的,往往就是「對事『也』對人」,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壞的,孩子會認為「我是壞的」,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不好的,孩子會認為「我是不好的」。
影片中的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衝突,帶出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之重要性,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提供了教育者另一個思考方向。文章訴諸於身為教師或父母者,覺察自己的自卑感及優越目標,並發展出『正言溝通』的方式,以降低與學生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我們對於孩子教育的底線是快樂,目標是幸福,過程是與自己同在,最終更好地成為自己。
因為自立共好很困難,所以需要勇氣(Courage),而勇氣除了自己內發生成之外,也需要來自於外在的力量,從英文字可以更明顯地看出來,把賦予(En)加上勇氣(Courage),成為Encourage,翻譯成中文就是「鼓勵」。
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往往是氣餒的孩子。一個最需要被鼓勵的孩子,往往是最少得到鼓勵的孩子。
這就是我們常談的「家庭價值系統」,家庭價值系統並沒有對錯,但若和「孩子的發展」、以及「群體的狀態」相衝突時,就很容易引發親子的對抗。
對一位十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所接收到的,往往就是「對事『也』對人」,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壞的,孩子會認為「我是壞的」,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不好的,孩子會認為「我是不好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蓄積能量,找回由谷底反彈的快樂,走出上揚的幸福曲線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打造你要的人生>這本書由歐普拉和哈佛幸福學教授亞瑟共同完成,分享幸福的實踐和體悟,並提供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幸福的方法。這篇文章著重在幸福的關鍵、幸福三要素以及幸福的關鍵,並邀請讀者共同參與幸福魔法團體,活出幸福人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前幾年,因為對於心理學強大的興趣,因此認真的閱讀了許多相關書籍,更完整的在線上上完了哈佛及耶魯大學開的「正向心理學」及「幸福的科學」課程,其中的一些心得,決定好好整理在這邊。 記得在上耶魯大學的「幸福的科學」時,第一堂課的回家作業就是要完成一份非常嚴謹的心理測驗,從中會得出每個人不同的性格或可以解
Thumbnail
冷靜是智慧的門戶,勤勞是成功的種籽; 感恩是幸福的泉源,懺悔是改過的妙方。
Thumbnail
本指導手冊記錄了克服憂慮、提升幸福感的原則和技巧,面對憂慮的真相、分析憂慮的基本技巧、在被擊垮之前改變憂慮的習慣、培養平安快樂心的方法、以及遠離免受批評的憂慮等內容。透過實際方法和原則,讓讀者能夠提升心靈韌性,對抗憂慮,獲得屬於自己的幸福。
Thumbnail
成長型心態 🌿認為人的智力,能力是可以改變的 🌿挑戰自我,不害怕出包犯錯 🌿很快從挫折中走出 選擇成為 #成長型心態 的人,人生也許會比較快樂與輕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蓄積能量,找回由谷底反彈的快樂,走出上揚的幸福曲線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打造你要的人生>這本書由歐普拉和哈佛幸福學教授亞瑟共同完成,分享幸福的實踐和體悟,並提供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幸福的方法。這篇文章著重在幸福的關鍵、幸福三要素以及幸福的關鍵,並邀請讀者共同參與幸福魔法團體,活出幸福人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前幾年,因為對於心理學強大的興趣,因此認真的閱讀了許多相關書籍,更完整的在線上上完了哈佛及耶魯大學開的「正向心理學」及「幸福的科學」課程,其中的一些心得,決定好好整理在這邊。 記得在上耶魯大學的「幸福的科學」時,第一堂課的回家作業就是要完成一份非常嚴謹的心理測驗,從中會得出每個人不同的性格或可以解
Thumbnail
冷靜是智慧的門戶,勤勞是成功的種籽; 感恩是幸福的泉源,懺悔是改過的妙方。
Thumbnail
本指導手冊記錄了克服憂慮、提升幸福感的原則和技巧,面對憂慮的真相、分析憂慮的基本技巧、在被擊垮之前改變憂慮的習慣、培養平安快樂心的方法、以及遠離免受批評的憂慮等內容。透過實際方法和原則,讓讀者能夠提升心靈韌性,對抗憂慮,獲得屬於自己的幸福。
Thumbnail
成長型心態 🌿認為人的智力,能力是可以改變的 🌿挑戰自我,不害怕出包犯錯 🌿很快從挫折中走出 選擇成為 #成長型心態 的人,人生也許會比較快樂與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