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發現,有憂鬱傾向的人比起常人更容易發怒或是產生敵意,尤其會以言語及行動表達他們的憤怒,有時是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憤怒,就像每天早上,我只能用手機打文章,因為我的頭總是昏昏脹脹,很怕一起床一個踉蹌會發生什麼意外。
閱讀了《1分鐘掌控情緒微心理》剛好看到某一篇內容敘述,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氣,大多都是不該生的氣,作者將其分為四類:一、別人在無意間的情況下讓你生氣;二、在不得已的狀況下,犯下的錯誤;三、根本是雞毛蒜皮的瑣事;四、不真實的流言不值得生氣。而生病是歸在第二類。可是弔詭的是,我們認知上曉得「不該」為此生氣、但我們很難阻止情緒的產生,我們能做的,是在察覺情緒來了,然後降低它的強度。
當我聽到噪音(尤其是施工與不規律的按鍵盤聲響)我立刻可以感覺心中的煩躁感,如果聲音持續,我的怒氣指數會不斷飆高,我曾經因為鄰居夫妻每天發生口角、狂罵孩子導致小孩每天哭號最後我直接打113、也曾因為家裡附近的公共設施因為急著完工讓市長有政績在週日午後發出超過150分貝的噪音而打市民專線,老實說,有時候我覺得不合理的不是我,而是這個荒誕的世界。
然而,這個世界不會因為我的敏感而改變,所以這些年來,我真的也找到一些在感到盛怒時克服的方式:
一、先提醒自己閉嘴。在生氣時說的話當是傷人的,儘管我知道自己可以說出很多對自己有利的內容,但我還是會選擇先安靜聽,事後用傳訊息或寫紙條的方式,思緒整理過後也會比較平靜。
二、離開現場。如果是因為人引發我的怒氣,我會告訴對方我現在需要離開多久,尤其是對我的孩子,我知道他會很怕媽媽不見,所以我會很具體告訴他,我要去哪裡、去多久、做什麼、幾點的時候他就會看到我,如果期間他需要我都可以打電話找到我。
三、去洗頭髮。這招對我非常奏效,因為女生洗頭時一定會跟服務人員聊天,而對方其實就是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可以盡情傾吐你的不滿,與自己生活完全不會有交集的人說說發生的事,離開時不僅頭髮整理好了,情緒垃圾也倒完了,整個人會有煥然一新的感覺。
四、寫下來。用文字書寫時大腦會再經過一次整理與思考,可以更深刻觀察自己的地雷在哪,有助於你更清楚自己的界限,也能發現對方的觸發點。
躁鬱症患者也好、情緒控管能力較差人的也罷,找到各樣可以幫助自己心靈平靜的方法,漸漸會經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才不會一天天在自己的小宇宙爆炸,很難,但不要停止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