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與成長:tough love的影響和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幾年前開始接觸以社會教育為主要核心的青少年培育工作時,對於團隊課程培訓講師面對一群幾十個甚至幾百個青少年時,表現出來的嚴厲態度,我一開始有點不以為然。時間久了,大概是到第二年,經過十幾次觀課之後,發現嚴厲態度包括罵人的方式、揶揄的口氣、嚴肅的表情,都是培訓課程的「香料」。

課程內容本身如果是食材,經過不同講師的運用烹煮之後,能將「香料」運用恰當,就能讓參與者感受團隊凝聚的力量。半調子的團隊講師如果胡亂調味,或者整體參與者根本不喜歡加任何香料,都會讓參與課程者倒足味口。

如果你是五六年級的中年人,最直接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國中階段經歷升學考試時,導師建立一種激勵讀書考好每一科考試的方式,就是少一分打一下的規則之下用鞭子打手心。或者,你還記得訓導主任或教官在校門站崗,如果頭髮、裙子、褲子長度不對,就會請你到旁邊,聽他訓話一番才肯放你走。

或者你聽過日本的師徒制,或看過電影中武打練習的過程,師父一定會用很嚴厲的態度斥責或羞辱徒弟。而這種吃苦當吃補的訓練過程,徒弟總是要忍耐好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才有辦法媳婦熬成婆。

這種所謂的tough love, 《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報導中解釋:以嚴厲或不帶感情的方式(比如通過紀律訓練)表達的愛或關愛,尤其是為了促進對方培養負責任的行為。如果發生在家庭中,只要小孩不打電話給113,或是長大後PTSD看心理醫生,應該也不會有人知道發生什麼事。但如果是發生在公共空間如學校或教育機構,就容易引發爭議。

Netflix有二部紀錄片《地獄改造營:青春夢魘紀實》、《誰叫你不乖:青少年矯正計畫內幕揭秘》就是在描述在美國成立的教育機構,用極度強硬的方式教養青少年參與者,接近早期臺灣軍隊中的訓練方式,管束學生的過程甚至比監獄裡還可怕,導致青少年心靈受創。據《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報導,近幾年接二連三地有畢業校友因為藥物過量和自殺等原因離開人世,死亡人數已超過百人。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跟家人分享重點內容後,二個小孩、我和外子回憶起家中曾經發生的tough love現象,一家四口笑到翻掉。我們現在能笑看那段日子的痛苦記憶,能視為輕如羽毛的過往雲煙,最重要的基礎是因為我們是家人。

讓二個小孩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大人總認為看太久手機或平板會傷眼睛,而關掉家裡無線網路或是把平板藏起來,是一種tough love的表現。在我和外子還沒下班回家前,二個小孩以十幾歲小學生的力氣,居然合力徒手搬動一個原木櫃子,試圖將櫃子後面無線網路開關打開,卻因為櫃子實在太重,整個櫃子差一點倒下。

而兒子為了找到藏起來的平板,把家裡所有櫃子、書桌、衣櫃的抽屜全都翻遍,整個客廳和房間滿地衣物,看起來就像遭小偷的犯罪現場,大人只好拖著下班疲憊的身體,邊罵邊整理。

有些小孩的個性,就是沒辦法接受tough love。他們會極力的反抗,用言語頂嘴,用肢體砸壞東西,甚至暴力對待親人的方式反擊,更有可能不小心接觸壞朋友,成為幫派或毒品的受害者。

Netflix的這二部紀錄片主是就是描述教養機構利用父母的擔心和焦慮,付出白花花的銀子,據報是一個月美金三千到五千(折合新台幣十幾萬),讓機構人員強行將十幾歲的小孩帶走,在近乎虐待人的機構中,一待就是一年以上。

我回想當時二個小孩的叛逆期狀況,如果有一個機構出現對我洗腦,宣稱可以感化我的小孩,讓他們好好上學讀書。

或許我會買單。

但幸好,當時沒有出現這種機構。

我永遠記得,當時在辦公室坐在我旁邊的同事,在我教養情緒最低潮的時候,她只跟我說一句話:「你就多看一些書吧!」

我把她的話聽進心裡。認真把圖書館教養類書櫃上的書看了大半,還報名參與各種教養的論壇、課程、講座,甚至每週請假到「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上課。更誇張的是我跟同事朋友講家中小孩的狀況時,只要他們說他們的親戚小孩也有類似的狀況時,我還主動聯絡朋友的那幾位親戚,就像陌生拜訪一樣,透過聊天瞭解彼此的想法,研究解決之道。

在觀看《誰叫你不乖:青少年矯正計畫內幕揭秘》時,紀錄片裡的家長事隔多年後在鏡頭前訴說內心懊悔痛苦的過程,一方面覺得鼻酸,一方面覺得還好當時我們決定改變我們自己,而不是決定把孩子交給別人試圖改變他們。

該改變的人,永遠是自己!

avatar-img
16會員
102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頻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語言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探討了為什麼孩子需要學習英文以及英文的重要性。
青少年對於夢境的熱衷,在大多數情況下,夢境中的情感和遭遇是不會主動分享的,但對於夢境中的內容卻會樂意描述。這篇文章探討了夢境和現實之間的連結,以及作者個人的夢境經驗和成長過程。
臺灣英文教育從小學起源,但是英文學習程度始終未達到普遍性的提昇,考試成績雖有提升卻仍然低於理想水平。本文檢討這樣的問題所在並提供自學心態的建議。
在規劃2024年紐西蘭家庭旅遊時,女兒想要去一趟山林步道,但家人起初對此困惑。然後文章描述了女兒為什麼執意要走一段步道的原因,並介紹了規劃的地點和步道的狀況。最後描述了全家在步道上的體驗和觀感。
以教育孩子理財觀念為主要內容,提到紅包文化之說,作為家長對兒童進行財務教育的思考焦點。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過去三年每年會徵選新北市的高職學生參與一項為期一年的培訓計畫,目的是讓高職生「有自信地」在國際舞臺展現才能。對於家長選擇高職的原因和培養自信的做法進行了詳細探討。
語言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探討了為什麼孩子需要學習英文以及英文的重要性。
青少年對於夢境的熱衷,在大多數情況下,夢境中的情感和遭遇是不會主動分享的,但對於夢境中的內容卻會樂意描述。這篇文章探討了夢境和現實之間的連結,以及作者個人的夢境經驗和成長過程。
臺灣英文教育從小學起源,但是英文學習程度始終未達到普遍性的提昇,考試成績雖有提升卻仍然低於理想水平。本文檢討這樣的問題所在並提供自學心態的建議。
在規劃2024年紐西蘭家庭旅遊時,女兒想要去一趟山林步道,但家人起初對此困惑。然後文章描述了女兒為什麼執意要走一段步道的原因,並介紹了規劃的地點和步道的狀況。最後描述了全家在步道上的體驗和觀感。
以教育孩子理財觀念為主要內容,提到紅包文化之說,作為家長對兒童進行財務教育的思考焦點。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過去三年每年會徵選新北市的高職學生參與一項為期一年的培訓計畫,目的是讓高職生「有自信地」在國際舞臺展現才能。對於家長選擇高職的原因和培養自信的做法進行了詳細探討。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到底該怎麼做呢? 看多看久了孩子的問題行為,有時候容易忽略孩子原來的優勢,即使看到好的行為也覺得理所當然,但是如果可以放大這種「理所當然」,才有機會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也減少需要不斷提醒甚至罵人的辛苦,一起來看看怎麼做吧。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可是如果遇到霸凌,身邊的大人要怎麼察覺到呢?以下分享孩子被霸凌可能的情緒反應。
你先要是個人,才是學生!先學會「做人」,再來「做學問」。 一個人品格的養成是家庭,在外的表現就是彰顯你這個人的家教。 很多行為我已經糾正多次,可惜你們不以為意。 曾經發現同學相互打巴掌,實在無法接受。 相信愛著你們的父母一定也無法接受,當下制止,並告知雙方父母,明白表達要有分寸,但是同學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當一個人擁有快樂、順利的求學時光與童年,這之中所帶來的幸福感,是能受惠終生的珍貴寶藏。
愛的教育,鐵的紀律 前言 晨起看到視頻在討論"愛的教育"。 上網蒐尋「愛的教育」,討論的不少,為什麼?因為許多家長採行所謂「愛的教育」後,造成了許多怪異的現象,我們用「愛且尊重」來對待孩子,結果孩子卻「不自愛也不自重」,而家長對此結果既不能接受卻又束手無策。網路上有許多的案例,我們且舉兩則試著
Thumbnail
霸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語言來教導孩子?
Thumbnail
霸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語言來教導孩子?
Thumbnail
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到底該怎麼做呢? 看多看久了孩子的問題行為,有時候容易忽略孩子原來的優勢,即使看到好的行為也覺得理所當然,但是如果可以放大這種「理所當然」,才有機會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也減少需要不斷提醒甚至罵人的辛苦,一起來看看怎麼做吧。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可是如果遇到霸凌,身邊的大人要怎麼察覺到呢?以下分享孩子被霸凌可能的情緒反應。
你先要是個人,才是學生!先學會「做人」,再來「做學問」。 一個人品格的養成是家庭,在外的表現就是彰顯你這個人的家教。 很多行為我已經糾正多次,可惜你們不以為意。 曾經發現同學相互打巴掌,實在無法接受。 相信愛著你們的父母一定也無法接受,當下制止,並告知雙方父母,明白表達要有分寸,但是同學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當一個人擁有快樂、順利的求學時光與童年,這之中所帶來的幸福感,是能受惠終生的珍貴寶藏。
愛的教育,鐵的紀律 前言 晨起看到視頻在討論"愛的教育"。 上網蒐尋「愛的教育」,討論的不少,為什麼?因為許多家長採行所謂「愛的教育」後,造成了許多怪異的現象,我們用「愛且尊重」來對待孩子,結果孩子卻「不自愛也不自重」,而家長對此結果既不能接受卻又束手無策。網路上有許多的案例,我們且舉兩則試著
Thumbnail
霸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語言來教導孩子?
Thumbnail
霸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解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姿態和語言來教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