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敏捷宣言
(1) 個人與互動 重於 流程與工具
(2) 可用的產品 重於 詳盡的文檔
(3) 與客戶合作 重於 合約的協商
(4) 回應變化 重於 遵循計畫
2. 敏捷思維 之「個人與互動 重於 流程與工具」
(1) 組成跨職能團隊,建立高效的協作環境
(2) 共同制定願景,釐清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3) 定義成功,並以成果數據為指標
(4) 授權 PO 管理需求,以創造價值為使命
(5) 以用戶為師,探索最對的需求
(6) 依據商業價值,決定需求優先順序
3. 敏捷思維 之「可用的產品 重於 詳盡的文檔」
(1) Left 剩餘需求
(2) Error 錯誤數量
(3) Adjust 需求增減
(4) Done 交付數量
4. 敏捷思維 之「可用的產品 重於 詳盡的文檔」
(1) 一個案子,多次交付
(2) 一次交付,包含多個迭代
(3) 每個迭代都視為一個專案
(4) 每個迭代都要產出實際成果
(5) 用實證數據觀察進度
(6) 用文檔記錄實際成果
5. 敏捷思維 之「與客戶合作 重於 合約的協商」
(1) 成功 = 改變用戶行為 = 有成果 ( Outcome ) = 價值
(2) 確保成功的方法不是全做完,而是做完後有人會用、想用
(3) 甲方指派專責的 Product Owner,並以「創造價值」的心態管理需求
(4) 敏捷合約重點
A. 成效型合約 優於 人力合約 優於 固定總價合約
B. 用共同探索需求,取代傳統的需求訪談
C. 執行過程中,用每個迭代的成品萃取出的回饋,修正原本想像的需求
D. 用文件記錄結果,而不是規劃未來
6. 梳理交付計畫的 4 個需求:
(1) 望 - 站在用戶視角,盤點必經步驟
(2) 聞 - 廣納各方聲音,列出各種需求
(3) 問 - 權衡輕重緩急,排出優先順序
(4) 切 - 考量資源限制,訂定交付範圍
7. 敏捷思維 之「回應變化 重於 遵循計畫」
(1) 不論計畫多精美,用戶用不到的部分,都是浪費
(2) 先把問題轉化成機會點,再發想需求
(3) 透過「用戶故事」描述需求,建立溝通的共同語言,根據用戶對成品的反饋,演化產品
(4) 訂定有意義的里程碑,管理技術性和商業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