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幽默》談成就自我以幽默他人作為手段

2024/03/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林語堂先生(1895 -1976)是第一位將英文「Humor」翻譯為「幽默」的人,林先生也正是某次在學校演講說了:「紳士的講演,應當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的人。林先生對幽默的詮釋為:「幽默不是滑稽、諷刺,它的出發點,是對人類富有同情心說出來的話,也不失它的溫柔忠厚的本質,但它在揭穿虛偽和矛盾。」幽默讓人會心一笑,但不是被嘲諷的笑,而是具有同理心、讓人感到溫暖的笑;幽默的笑,暗示了事物的本質並且平息了矛盾。


  幽默如何平息矛盾?難道幽默也是種「解構」嗎?一種「存在」與「缺在」之間的東西?若說事情都有一體兩面,那麼在各種的不愉快之中,必然也包含著「笑點」;不愉快不是問題本身帶來的,而是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而產生的。因此,一位幽默的人首先懂得自嘲,從對自身不愉快的自我解嘲開始,開始建立同理他人,進而揭穿虛偽與矛盾的可能。


  幽默如何在矛盾之間?我們如何感覺到幽默?幽默是某種似曾相似又與眾不同的感覺;具有某種跳脫既有思考、意想不到的感覺。幽默多少與「創意」有關,或者說有創意的人通常都具有幽默的特質。創意不一定是創造某種東西,只要是讓人感到「似曾相似又與眾不同」就可以是創意。因此,藝術、文學可以是創意,評論、相聲、脫口秀也可以是創意。問題在於,幽默為何重要?若說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快樂,那麼是否創意的目的也是追求快樂?而什麼是快樂的創意呢?


  快樂包含著幽默,快樂的事情有很多,而幽默是其中一種,但幽默有何獨特之處呢?當我們說幽默時,似乎是偏向一種稱讚,不同於無俚頭的搞笑,幽默如同字面上「寂靜無聲」的意思,事前是沒有任何徵兆的,也許是在某的尷尬、嚴肅的場合,此時天外飛來一筆幽默,便能瞬間化解彼此的歧見。而在幽默中共享的歡樂時刻,進而有了能夠在此基礎之上建立共識的可能。


  工作、生活中包含著快樂,如果工作又能創造快樂,是否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喜劇演員、脫口秀演員、相聲演員等是否都有更快樂的人生?或者說聽得懂脫口秀、看得懂喜劇、能夠開懷大笑的觀眾才更擁有快樂的人生?身為帶給大家歡樂的工作者,本身便必須「相信」具有為他人帶來歡樂的能力,相信觀眾都願意將時間、金錢賭注在短則幾分鐘的表演,而獲得那不期而遇的快樂。


  表演者除了自娛娛人之外,經由表演前彼此的討論、分享,達到可能掌握觀眾笑點的開關。畢竟每位觀眾的笑點、理解、領悟都有所不同,如同當我們聽到笑話時,有些人會反映搞笑、幽默、金排球、金猴球、XD、XDDDDDD等反應,不同的年齡、職業、學識的觀眾,都讓同一則笑話有不同的詮釋的可能。


  多數的工作都是創造數字而不是創造快樂,在創造快樂之前,必須先去理解觀眾的生活,什麼是觀眾所切身關切的東西?這樣說出來的笑點才能夠讓人心有靈犀。因此,演員在創造快樂之前,必須先創造、同理觀眾的不愉快,在觀眾的不愉快與快樂的矛盾之中;那種既想獲得,又不想付出的矛盾之中,這樣創造的快樂,才是感同身受、進而讓人感到溫暖的快樂。


  我們都是自己人生的演員,自娛娛人的演員。能夠將快樂帶給多數人的工作可遇不可求,但是人生也不是為了快樂而快樂,很多笑話,聽過了笑過了也就過了。真正留下痕跡的東西,不會是笑聲,而是在面對嚴肅的話題,我們能夠藉由幽默,讓更多人理解嚴肅話題的內涵。因此,各行各業,各種知識、能力的交流,都需要幽默作為影響力的媒介,讓改變藉由幽默得以實現。例如:老師可以幽默的將嚴肅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寓教於樂;公務員不只是死板板的抱著法條依法行政,而能夠更有溫度的、幽默的、有感的同理民眾的問題。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中說:「現實+夢想+幽默=智慧」,若說夢想讓現實有了方向性,幽默便是調整方向的指北針。如何在真實的生活環境下,抱持著今天比昨天更美好的希望,靠得便是幽默,幽默糾正了我們對於夢想的追求,讓現實與夢想有了交會的可能、讓現實與夢想的過程中留下了痕跡。

2018/9/23

3會員
522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