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而為人,「深於世故」不好,「不通世故」也不佳!到底做人應該如何掌握世故的分寸呢?
《每天懂一點人生哲理》的作者章岩認為,凡事過與不及都不好,我們可以效仿古人「圓融而不圓滑,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作法。
先前讀過章岩老師所寫的《每天懂一點人情世故》,主要內容是從《菜根譚》中,學習做人做事的智慧。最近老師出了新書《每天懂一點人生哲理》,一樣是以《菜根譚》為基礎,內容核心是,搭配歷史故事解讀,討論人生哲理。
書中分為10個章節,起於修身,終於齊家。而在修身之中,塔妮雅認為,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最重要的事情。
閱讀《每天懂一點人生哲理》時,我才得知,驍勇善戰的張飛,竟然不是死於戰場,而是被手下的兩名小將殺死的!
話說,張飛聽聞關羽被孫權害死,因為太過傷心,所以經常飲酒。但他喝醉後,總是怒氣勃發,還有個鞭打將士的壞習慣。
後來他和劉備,決定要率兵攻打孫權,為關羽報仇,並下令要求屬下,要在三天內,造出大量的白旗白甲,讓三軍為關羽掛孝。
負責的兩名小將,覺得時間太趕,希望張飛能多寬限幾天,結果張飛大怒,還將兩人綁在樹上,各鞭打50下。
兩名手下心想,若是任務無法在期限內完成,自己的人頭肯定不保,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趁張飛喝醉熟睡之時,先把他的腦袋給砍了!
一代梟雄,就這樣隕落了!由此可見,控制自己脾氣,有多麼的的重要!
了解了情緒失控的下場,讓我們再來看看相反的例子~楚莊王。
一次,春秋時期的楚莊王,宴請文武百官。在大家酒性正濃的時候,蠟燭突然熄滅,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偷偷調戲楚莊王最寵愛的妃子。
妃子不知道是何人為之,但她在黑暗之中,將這人的帽纓扯下,並告知楚莊王,希望大王為她主持公道。
但楚莊王並沒有因此大怒,反而覺得,大家可能只是因為酒後,不小心失禮,怎能因此,讓大家掃興,還讓大臣顏面盡失呢?
於是,楚莊王在燈尚未點亮之前,命令大家都扯斷帽纓,一起喝個痛快!所以,當蠟燭重新點亮的時候,完全看不出,到底是誰調戲妃子?
三年後,楚國與晉國爆發戰爭。有一位將軍,總是奮勇爭先,士兵們也士氣大振,讓楚國取得空前的勝利。
事後,楚莊王問這位將軍,之前自己並沒有特別厚待他,為何如此拼殺呢?而當他要給這位將軍賞賜時,這位將軍拒絕了,並承認那次宴會上,就是他的帽纓被扯斷!
由於楚莊王當初沒有追究,寬容了他的罪過,所以將軍抱著必死的決心上戰場,以報答楚莊王的恩情。
楚莊王之所以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就是因為他的寬容。我們若能克服自身的急躁性格,修煉出包容的氣度,相信必然也能趨吉避凶!
❤️控制情緒的六種方法
既然情緒控制這麼的重要,那麼,當自己的情緒,快要失控時,該怎麼辦呢?《每天懂一點人生哲理》書中,提出了六個控制自己情緒的方法。
試著轉移話題和注意力,不要一直盯著讓自己情緒變化的事情。比如閱讀、聽音樂、運動、看電影等。
2.情緒宣洩法
情緒總是悶在心裡,有礙健康。因此,我們可以透過運動、找朋友聊聊、讓自己大哭一場,讓心中不平的情緒,得以抒發。
3.環境更換法
都說換個環境,就能換個心情。不如讓自己到一個全新的環境,暫時離開讓自己情緒不佳的人事物。
讓自己多想想正面積極的事情,暗示自己,未來是光明有希望的。這點,我覺得《3分鐘未來日記》可以幫得上忙!
5.言語克制法
作者建議我們,當情緒快失控時,可以默念或警告自己:「多想想後果!」、「不要糊塗!」。或是在案頭上,放上「冷靜」、「制怒」等座右銘。
將壓抑、煩躁的情緒,昇華為人生的動力。轉而將這些經歷,投身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讓自己的能力更佳提升!
控制情緒的能力,無疑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在這條修煉的道路上,我們可以從歷史故事中汲取智慧,學習如何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冷靜與包容。
無論是借鑒楚莊王的寬容,還是避免張飛的衝動,這些經驗皆教導我們,情緒的掌控,將助我們在生活中走得更遠,迎接更多的可能性。
《菜根譚》原文中說道:「心體便是天體,一念之喜,景星慶雲;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風甘露;一念之嚴,烈日秋霜。何者少得?只要隨起隨滅,廓然無礙,便與太虛同體。」
意思是,人的情緒,就像天氣一樣多變。如果能夠修煉到,像廣大宇宙一樣,毫無阻礙的境界,那麽,無論什麼樣的天氣變化和情緒波動,不會成為我們的障礙了!
最後,願大家能在《每天懂一點人生哲理》一書中,汲取更多《菜根譚》的智慧,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本文有 贈書活動 ,詳見 塔妮雅的異想世界 粉絲頁)
#塔妮雅閱讀
#2025年第7本
@遠流出版
《每天懂一點人生哲理》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dreamstore.info/3J1EH
塔妮雅的閱讀沙龍:https://vocus.cc/salon/tanja_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