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一位失戀者的留言,ta說:“……我反復回想這些經歷,卻也好奇,我如此痛苦,那提出分手的人呢?他們也會過得不好嗎?如果分手者只會快樂,不是很不公平嗎?”
確實,人們更多關注被分手者的心境和反應,對於分手者的研究相對來說少許多。
在各類影視中,分手者也往往被簡單地描繪成“殘忍”、“忘恩負義”的人。
但事實上,分手者也會採取不同的方式,這些方式也會對ta們產生負面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分手對雙方的影響、不同的分手方式,以及如果要分手,應該如何用適當的方式結束關係。
提起分手場景,許多人第一反應是:兩個人面對面坐在咖啡廳裡,一方說:“我們分手吧”。
但根據心理學家Leslie Baxter的研究,比起直接地表達分手意願與說出分手原因,許多時候人們會試圖用間接的方式分手,來回避和對方談論分手。
心理學家們綜合人們的分手方式,總結出以下5種策略(Baxter, 1982; Banks et al., 1987):
a. 公開策略
公開談論策略是最直接的策略。分手者會直接地表達分手意願,並且公開討論他們為什麼分手,而不會掩藏自己分手的原因。
b. 關係降級策略
降級策略是一種較為和緩的分手方式。
分手者不會直接提出分手,而是提出讓這段關係“降降溫”,比如“我們先冷靜一下”、“我們先做朋友吧”。
有些使用該策略的人,會等著關係冷卻下來後再提出確定的分手,或是指望冷卻後雙方默認已經分手;但也有些人是希望在關係降溫後,還能慢慢地回暖。
因此,不管分手者背後是哪種動機,在被分手的人看來,降級策略都為“重新開始關係”保留了一絲希望。
c. 積極口吻策略
使用積極口吻策略的分手者,會在分手過程中表現得非常照顧對方情緒。
他們期望在明確分手的同時,盡可能地降低雙方衝突的可能性,或是試圖減少對對方的傷害。
常見採用的方法有嘗試共情,像是“你一定很難過吧”,或者用自責的方式來試圖降低對方的愧疚,類似“是我的錯”、“你太好了,是我配不上你”(Banks et al., 1987)。
d. 不告而別策略
分手者不會告訴伴侶自己想分手,而是用刻意疏遠、人間蒸發、拒絕交流等方式表達自己的分手意願。
被分手者往往要過一陣子才模模糊糊地意識到自己被分手了。
e. 操縱策略
操縱策略指的是分手者通過種種手段,來迫使對方提出分手,或讓對方主動遠離。
比如有人會用“被動攻擊”的方式,通過做惡劣的事情來逼迫對方提出分手,像是故意吵架等等。
也有些人會試圖讓協力廠商介入,讓協力廠商代自己傳達想分手的意願。比如,讓共同好友有意無意地提起:“我聽說XXX想和你分手?”
分手者採用哪種分手方式,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面對不一樣的伴侶,分手策略也會不同。
那麼,哪些因素會影響到人們的分手策略呢?
1. 對方直接提出分手,可能說明你們曾經很親密
分手者採用哪種策略,與和伴侶的親密度有關。越是親密,越是會直接、坦誠地表明分手意圖,比如採用公開策略和積極口吻策略。
這可能是因為親密度越高,兩人越是願意自我暴露、傾訴自己的想法。
並且,憑藉曾經的親密帶來的瞭解,分手者確信自己的話會帶來對方什麼樣的反應,並不害怕被分手者突然失控。
親密度不夠的情侶會更傾向於採用不告而別的分手策略,避免產生可能的衝突。因此,如果你們是坦誠、直接地分手的,相信你們至少曾經離彼此很近。
2. 你們共同認識的人越多,ta越會在乎你的感受
研究發現,伴侶們社會關係的重疊度越高,分手者越會考慮到被分手者的感受,採用照顧到對方情緒的分手策略,比如積極口吻策略和關係降級策略等等(banks et al., 1987)。
這可能是分手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社會形象,盡可能避免被共同認識的人指責為“殘忍”。分手者會擔心兩人如果不歡而散,傳出去並不好聽。
此外,共同認識的人越多,分手者也越不可能不告而別。
因為分手者明白被分手者可以有許多途徑找到自己,突然消失並不現實,還有可能因為被分手者發動共同好友找人而導致尷尬。
3. Ta選擇哪種分手方式,也取決於ta認為分手是誰的錯
對分手原因的歸因,也會影響到人們採取的分手策略。
越是認為被分手方要為關係惡化負責(比如對方出軌),越是會採取公開對峙的方式,直截了當地指出分手是被分手者的責任,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而如果認為關係之所以結束,主要是由於外部因素造成的(比如工作變動),那麼分手者會更珍惜兩人之間的關係,會傾向於給將來關係的複合留一點希望,並會用更積極、友善的方式談論分手。
4. 依戀類型會影響到我們的分手方式
在依戀類型中,“焦慮被棄”程度較高的人,即使想要分手,也會對“失去一段關係”感到恐懼,因此會盡可能地拖延分手。
或者就算主動提出了名義上的分手,也很難真的切斷和前任的關係。他們會傾向於採用“關係降級”和“積極口吻”的策略,希望能和對方可以繼續做朋友,甚至保留複合的可能。
而“回避親密”程度較高的人,會在分手的時候傾向於避免和被分手者接觸。他們更有可能使用“不告而別”或“操縱”的分手策略。
比如,他們可能會忽然疏遠你、指望你提出分手,或只是在手機上簡單告知分手意圖,並且避免接下來見面。
安全型依戀者則更傾向于直接和伴侶表達分手的意圖。安全型依戀者會更積極地看待親密關係中的種種變化,包括分手。
他們認為即使這段關係結束,他們依然有機會、也有能力與他人進入下一段關係,所以分手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分手本身不單單會對被分手者產生影響,也會對分手者產生或積極或負面的影響。
研究發現,分手者同樣會經歷害怕、憤怒、傷心、困惑等負面情緒。而且,與被分手者不同的是,分手者會有一種混雜了快樂與內疚的複雜心情(Perilloux & Buss, 2008)。
不過,分手方式的不同,對分手雙方造成的影響也不一樣。
1. 直接談論分手 vs 回避談論分手
和人們的想像不同,公開策略給被分手者帶來的心理壓力是最小的,被分手者的憤怒感也比經歷了不告而別的人要更低。
而且,直接談論分手也給雙方自我提升的機會,去瞭解關係解體中具體的問題,也許會發現還有修復關係的可能性;而如果確實沒有辦法挽回,雙方的分享與回饋都能説明他們提升自我認識、改善自我。
相反,如果分手者拒絕就分手進行交流,例如使用不告而別或操縱的做法,雖然會讓自己更舒服,卻會對被分手的那一方產生較大傷害。
當人們經歷伴侶的不告而別時,ta們可能會不斷猜測是什麼導致對方的離開,無法自控地想著和分手有關的事,想停也停不下來,試圖去找到被分手的理由,這會使ta們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釋懷。
此外,如果分手者回避告知分手的原因,或者說得不清不楚,那麼被分手的人忍不住反復追問真正的理由,甚至會傾向於覺得這次分手並不認真,還有複合的可能,就更難對這段關係放手。
2. 分手時照顧對方的情緒 vs 分手時只顧著自己
有些人在分手時會使用積極口吻或關係降級的策略,來照顧對方的情緒。但這麼做對雙方來說,都可能造成更多傷害。
研究發現,如果提出分手的一方主動地進行自我責備,試圖理解和考慮對方的感受,則會在分手之後,更容易感到抑鬱,更少地感到“如釋重負”。
而被分手的一方對這個方式的感受也比較複雜。
有部分被分手者會覺得分手者的好意很“虛偽”,進而對分手者感到更加的不滿。
有的被分手者感到,分手者使用的那些客套的話語,只是表面上的尊重和安撫,實際上降低了彼此的親密感。
也有被分手者會感激分手者的體貼,會更願意在這段親密關係結束後繼續與對方成為朋友。然而這未必是好事,因為被分手者可能也會因此更長久地無法釋懷。
相反,如果提出分手的人多考慮自己的需求,比如直接講出分手的意願和真實原因,也許在當下被分手者會感到更受傷,但這種受傷感也能幫助ta更快從關係中走出來。
事實上,分手不是只有一瞬間的事,分手是一個過程。所以我們不單要考慮好分手時得怎麼做,也得想想分手之前與分手之後該如何度過。
1. 分手之前,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不要分手
婚姻諮詢師Lesli Doares羅列了幾個問題,來幫助人們判斷自己是否確實需要分手(Kim,2016):
我是否過於情緒化地看待關係中的問題?有些問題是否並沒有那麼嚴重?我是否是將自己的責任推給伴侶承擔,比如寄希望於用Ta來滿足我的所有需求?我們是否在關係中依然各自成長?還是止步不前伴侶是讓我變得更好,還是削弱了我的力量?如果我分手,我會比現在更痛苦嗎?如果我有個孩子,我是否會讓Ta也呆在這樣的關係裡?
如果對上面的問題,你的回答有多個“不”的話,或許你就可以考慮分手了。注意,一旦下定決心分手,就不要拖延說出你的決定。
如果關係中的問題讓你痛苦而且沒有改變,那麼你拖得再久,這段關係遲早也會結束。拖下去只是增加自己的痛苦,也阻礙了對方早點尋找更合適的伴侶。
2. 分手過程中:表現得友善、坦率且真誠
除非有安全上的顧慮,不然儘量選擇面對面說。短信的傳遞雖然快捷,但是可能會漏掉對方非語言的資訊。
直接地說明分手意願與分手原因,直白不代表粗魯,你可以選擇平和、友善的方式表達你的想法。
注意分手的過程一定不要拖拉。如果你不想給對方無謂的希望,就不要含糊其辭,明確地表示要分手。
如果你希望能和對方做朋友,你可以提出,但是也要理解對方可能會拒絕。
而如果對方提出希望能和你繼續做朋友,但你並不希望這樣,也不要為了安慰對方而選擇接受,這同樣也不利於你們雙方的自我恢復。
3.分手之後:建立合理邊界
分手之後,你需要立刻停止和對方做任何伴侶會做的事情。比如一起購物、看電影、用餐等等。
你需要重新定義和適應和對方的邊界,可能剛開始你覺得兩人距離變得比普通朋友還要遙遠,但這是必須的。
不要因為愧疚而去主動地聯絡對方或者關心對方,更不要有“懷舊的性(nostalgia sex)”——因為懷念對方而在分手後與對方上床等等。
對你的前任保持耐心,理解對方可能會有情緒反應:憤怒、悲傷、抑鬱等等。但是不要因為感到愧疚而縱容對方越界。
不存在不造成傷害的分手,但如果你已經決定離開ta,把分手給彼此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才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今日互動
你最討厭哪種分手方式?
你覺得分手時說清楚對你來說重要嗎?
來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