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愛的練習曲 Ch.13】放下那些「都是你的投射」的一人心理學論述!以新角度檢視關係的失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足夠好的性,為修復和整合提供了普遍的效用。想要達到此目的,伴侶雙方都必須具有能夠交流愛、關心和慾望的能力。」(Zeitner, 2012)

你多久沒有在長期的關係裡,想過自己想要些什麼、自己能給對方什麼、對方有沒有回應到自己的需要了?

不怕關係吵吵鬧鬧,只怕一切變得習以為常!吵完沒有所以然,鬧完啥也沒改變,二人都沒有反思與察省「彼此之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而作出調整。

因此,我引用精神分析師 Richard Zeitner 的這句話,並不是重複古典精神分析把「性」視為根本的論調,倒是指出「性」之所以能夠成為關係的保養劑,甚者令關係錦上添花,其先決條件是在於伴侶(不論是否已經結婚、也不論異性同性、是否同居)之間能否去愛、去關心、去慾望彼此。換言之,他們有沒有在永續照顧與經營他們的「彼此之間」。

一種檢視關係的新角度:直線因果→水平動態

過去我們是怎樣檢視一段關係的破裂的?順著時間走,坐看錯誤何時冒現!

一開始人們因著生理或心理的吸引,對對方產生興趣,而且高度理想化(idealize)了對方,所以我們不只放大對方各方面的好、忽略壞的部份,更投射(project)了許多我們以為對方有的特質到他(她)身上,即我們把自己幻想著對方總能滿足自己的慾望都腦補起來,活在浪漫的泡泡裡。

然而,粉紅泡泡終究會被戳破。隨時間推移,我們必然會看見對方更為真實的樣子,那些沒有被滿足的幻想與慾望,也迫使我們發現對方並沒有我們想的那般完美。當然,對方也可能這樣看待我們。

大家都很清楚,理想化越大,失望往往就越大,並埋下了分手的伏筆,待哪天痛苦像屋頂的積雪般塌下來,我們便往往拋出一句「當初算我瞎了狗眼!早就應該知道我們是不適合的!」。若是二人逐漸貼近本來面目,但彼此仍能接受與相處,就會來到所謂的磨合期,抱怨與修正、調整與接受,都在這階段長期上演。

現在,讓我們換一個檢視關係的視角!從順著時間走,改為反過來思考(假設)許多關係在一開始(至少頭一年)其實已經找到一個「彼此之間」的平衡 [註1],由理想化或投射之類所造成的問題其實早已消退,因此我們可以改為去問:

  • 是什麼讓這個原有的「平衡」開始變得「失衡」呢?
  • 原本平衡中「有效」的關係模式是因為何種原因而「失效」的呢?

掰掰「個人完整」的標準答案

你可能會問,改用這個水平動態視角(為何平衡?何故失效?)跟以往的直線因果視角(關係的失敗在於現實與缺點的浮現),最大的差別是什麼。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我們先懸置今天主流兩性心理學,以及雞湯文學般來來去去都實際上差不多的 Youtubers 或 Podcasters 論調:

  • 「收起你的投射,你的伴侶沒有要當滿足你的父母」
  • 「成熟的愛情就是先愛自己,先成為安全型依附的人」
  • 「除非你成為獨立的人,否則你不會找到真正的愛」
  • 「另一半就是你的陰影,沒有和陰影和解就只會找到同樣的伴侶!」

這些論調並非沒有道理,而是只在「個人」層面去思考──上面四句耳熟能詳的句子,其實都在說「個人缺點」在關係中隨時間呈現,才致使問題出現──卻忽略了這是一段「關係」,是二人「彼此之間」的代誌

因此,當大家說「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的關係早晚會出事,在於二人都有各自的焦慮、投射、陰影、不安全感(即不夠「完整」)的時候,我們已一再暗示「唯有」安全型依戀的人才能夠得到成熟和夠好的愛。

那顯然,這種調論並沒有考慮到狀態好的非安全型依戀人士,也能夠以他們的方式去交流愛、關心和慾望,還彷彿把這些能力都視為安全型依戀的人才獨有。

有人傾向逃避,有人願意去追,即使二人都很焦慮,但如果二人都能夠在某種「互動模式」中得到滿足,其實他們的「彼此之間」就有一個有效的平衡存在。

這種千百種人相互搭配出的千萬種關係景緻,不才是社會的真實面嗎?

我們不是都落在「健康—病態」光譜上的某個位置上嗎,即佛洛伊德說的,每個人都是某種精神官能症患者?

我們何時變得拿著一種《DSM》(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看誰沒有診斷、用XX派理論看誰沒有投射/夠安全型/夠完整,彷彿小學生一般在找「標準答案」般才能夠談戀愛?

換言之,我們懸置「健康」的定義,以及「健康」與「好的關係」的必然關連,因為在「二人」的「關係」角度,我們無法只從個人角度去問問題(當然如果能同時考量兩人的個人層面是有幫助的),卻要從二人相互構成的、獨一無二的「彼此之間」的平衡中去著手

許多「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的組合其實能夠自成一國,享受一段長時間的浪漫。原因在於,他們各自投射出自己的理想與慾望、也在對方身上捕捉到所互補的功能、也知道在關係中要有一些付出和照顧、有合意的性關係等等,如此,即使他們(在心理學家面前)人格或情緒不夠成熟,但此系統仍能在最低度以上滿足二人的關係需求,「彼此之間」的意識與潛意識層面也就得到平衡。

向關係問出新的問題

而在「彼此之間」失衡或失效的時候,如果我們先放下缺點或陰影那一套,就會用上別的問題切入角度:

  • 這個平衡被什麼衝擊到了?
  • 它之前的有效性是如何成立的?
  • 失效是由於哪一方功能異動了、並影響到另一方也必須從平衡中移開了?
  • 環境中哪個變化在意識及潛意識層面,震撼了原本有效及平衡的「之間」結構?

同理,心理學家們都不樂見的「自戀型—討好型」的共依存(Codependent)組合,也可以在愛與痛的邊緣繼續享受柔情,端看他們之間的有效平衡是如何化做失效失衡的,我將在下一篇以此做例子。

有時候,確實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只要不出太大身心問題、沒有家暴虐待、欺詐或重大事故而需要即時介入與中斷,兩個人的關係,往往自有他們的「舞步」。但當二人突然變得不斷踩到對方的腳,並來到諮商室裡頭,我們就有機會去探索當中發生了什麼動力的改變,二人又願意為彼此之間重新建構些什麼。

【愛的練習曲 Ch.1-6】是以佛洛姆「愛的藝術」作為我的臨床思考延伸,以此為基底,【愛的練習曲 Ch.7-12】則藉用流行曲的歌詞力量,分析一對戀人從相識、相愛、相恨、相別,到找到第二春的中年心態(歌曲為麥浚龍及謝安琪合唱之〈羅生門〉及系列專輯《the album part one》的七首歌),勾勒出每一階段中人們的複雜心態。
而包含本篇及後面的【愛的練習曲 Ch.13-18】,會回到當代精神分析的理論及臨床層面,看如何為伴侶或婚姻關係中的問題,找出新的切入點與解方
最後,再次提醒我的讀者,如2023年底【終將結束的書寫(上)】裡說的,這一刻我已確定「以2024年底作為暫停更新方格子的付費專題」的心態,繼續書寫【愛的練習曲】和【心理師不筆記】。而【終將結束的書寫(下)】將於近月內公告,擬出「沙龍」未來方向,並讓讀者知道我2024年以後的書寫計劃。

註1:「彼此之間」是我為書寫目的採用的詞,取自 Richard Zeitner 的「自體二元組」(selfdyad),這個概念又取材於自體心理學的「自體客體」(selfobject)概念,又得益於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的當代精神分析對二人關係的思考。


※ 記得「給心+分享+留言」,及追蹤我的 FBIGThreads │若有心理諮商需求與相關疑問,可電郵至【psy.couch.harris@gmail.com】

※ 我的首作《願你,永恆少年》已於 2023 年時報出版,誠心推介你去翻閱!也歡迎到專題【守望的麥田】看我的創作心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的沙龍
1.3K會員
180內容數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2024/12/01
伴侶關係是一種複雜的結合,涉及意識與潛意識的多重因素。文章探討了浪漫、情慾與依戀之間的聯繫,以及性在伴侶關係中的重要角色和挑戰。性不僅是身體的聯結,更反映了內心的需求與潛意識的矛盾。透過瞭解性意識的衝突及自體情慾的自我實現,伴侶可以更好地建立持久的關係。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持續經營彼此的愛情。
Thumbnail
2024/12/01
伴侶關係是一種複雜的結合,涉及意識與潛意識的多重因素。文章探討了浪漫、情慾與依戀之間的聯繫,以及性在伴侶關係中的重要角色和挑戰。性不僅是身體的聯結,更反映了內心的需求與潛意識的矛盾。透過瞭解性意識的衝突及自體情慾的自我實現,伴侶可以更好地建立持久的關係。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持續經營彼此的愛情。
Thumbnail
2024/11/01
這篇文章探討了愛情中的三角關係,分別為浪漫吸引、情慾和依戀,並分析它們如何在一段關係中形成有效的平衡。透過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角度,作者探討了不同愛情型態的特徵,以及家庭背景如何影響伴侶之間的互動與連結。文章指出成熟的愛情需要滿足激情、親密與承諾,並強調這三者的相互依存關係。
Thumbnail
2024/11/01
這篇文章探討了愛情中的三角關係,分別為浪漫吸引、情慾和依戀,並分析它們如何在一段關係中形成有效的平衡。透過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角度,作者探討了不同愛情型態的特徵,以及家庭背景如何影響伴侶之間的互動與連結。文章指出成熟的愛情需要滿足激情、親密與承諾,並強調這三者的相互依存關係。
Thumbnail
2024/10/01
本篇文章探討二人長期親密關係的動態變化,從莎士比亞的詩句引入,深入分析影響關係的內部和外部因素,包括依戀風格、環境變遷與人生階段的影響。透過模擬伴侶,揭示互動模式的轉變可能導致關係失衡,並探討在面臨挑戰時,伴侶應如何重建安全感與依賴關係,以維護健康的親密連結。
Thumbnail
2024/10/01
本篇文章探討二人長期親密關係的動態變化,從莎士比亞的詩句引入,深入分析影響關係的內部和外部因素,包括依戀風格、環境變遷與人生階段的影響。透過模擬伴侶,揭示互動模式的轉變可能導致關係失衡,並探討在面臨挑戰時,伴侶應如何重建安全感與依賴關係,以維護健康的親密連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兩性關係中的共依存和自戀問題,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出發,關注了兩個人之間的平衡怎樣或怎麼被打破了,以及可能的解決方式。另外,文章也強調了多元的問題回應方式,希望讀者可以重新檢視當初吸引兩人的平衡是如何構成的,並以轉化的方式重拾吸引的動力。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兩性關係中的共依存和自戀問題,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出發,關注了兩個人之間的平衡怎樣或怎麼被打破了,以及可能的解決方式。另外,文章也強調了多元的問題回應方式,希望讀者可以重新檢視當初吸引兩人的平衡是如何構成的,並以轉化的方式重拾吸引的動力。
Thumbnail
在戀愛中對於自我的迷失,但同時也發現了更多真正的自己。從過去的經歷中汲取智慧,希望在未來的愛情中能夠更加理性和投入。與我一起,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在愛情中找到自己。
Thumbnail
在戀愛中對於自我的迷失,但同時也發現了更多真正的自己。從過去的經歷中汲取智慧,希望在未來的愛情中能夠更加理性和投入。與我一起,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在愛情中找到自己。
Thumbnail
「現在,讓我們換一個檢視關係的視角!從順著時間走,改為反過來思考(假設)許多關係在一開始(至少頭一年)其實已經找到一個「彼此之間」的平衡 [註1],由理想化或投射之類所造成的問題其實早已消退,因此我們可以改為去問:   是什麼讓這個原有的「平衡」開始變得「失衡」呢? 原本平衡中「有效」的關係模
Thumbnail
「現在,讓我們換一個檢視關係的視角!從順著時間走,改為反過來思考(假設)許多關係在一開始(至少頭一年)其實已經找到一個「彼此之間」的平衡 [註1],由理想化或投射之類所造成的問題其實早已消退,因此我們可以改為去問:   是什麼讓這個原有的「平衡」開始變得「失衡」呢? 原本平衡中「有效」的關係模
Thumbnail
現代人為何越來越難以談及感情?本文深入探討速食感情的問題,以及男女溝通風格的差異。我們將學習為專一尋找快樂,並理解彼此的溝通方式。積極的愛意表達是彼此關係的訴求。在愛情中,瞭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才能遇到真正的愛。這份愛是值得發展的。
Thumbnail
現代人為何越來越難以談及感情?本文深入探討速食感情的問題,以及男女溝通風格的差異。我們將學習為專一尋找快樂,並理解彼此的溝通方式。積極的愛意表達是彼此關係的訴求。在愛情中,瞭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才能遇到真正的愛。這份愛是值得發展的。
Thumbnail
引言 戀愛,這個從古至今讓無數人魂牽夢縈的話題,不論是在詩詞歌賦還是現代文學中,總是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然而,戀愛中的情侶問題卻往往令人頭疼。 當面臨愛情中的種種困境時,我們該如何反應?是選擇冷靜理智,還是隨心所欲? 在這篇文章中,將探討戀愛中的情侶問題,並對理智腦與戀愛腦的反應進行解析。
Thumbnail
引言 戀愛,這個從古至今讓無數人魂牽夢縈的話題,不論是在詩詞歌賦還是現代文學中,總是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然而,戀愛中的情侶問題卻往往令人頭疼。 當面臨愛情中的種種困境時,我們該如何反應?是選擇冷靜理智,還是隨心所欲? 在這篇文章中,將探討戀愛中的情侶問題,並對理智腦與戀愛腦的反應進行解析。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性關係在關係中的重要性,並提供了新的檢視關係破裂的角度。藉由精神分析師 Richard Zeitner 的觀點,引導讀者以彼此之間的平衡與失衡為出發點,重新檢視關係中的問題。作者以豐富例子和分析探討了不同類型的關係,並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性關係在關係中的重要性,並提供了新的檢視關係破裂的角度。藉由精神分析師 Richard Zeitner 的觀點,引導讀者以彼此之間的平衡與失衡為出發點,重新檢視關係中的問題。作者以豐富例子和分析探討了不同類型的關係,並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這篇文章藉由小説《聊天記錄》探討關於情感關係的多種可能性,討論了一對一關係和開放式關係、不同人數之間的平衡和溝通、喜歡和愛的區別,以及當下社會對多元愛情觀的迷失和追尋等話題。最後,我們能否同時愛著很多人的觀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藉由小説《聊天記錄》探討關於情感關係的多種可能性,討論了一對一關係和開放式關係、不同人數之間的平衡和溝通、喜歡和愛的區別,以及當下社會對多元愛情觀的迷失和追尋等話題。最後,我們能否同時愛著很多人的觀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