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格曾說,手裡拿著錘子的人,世界就像是釘子一樣。要治療鐵鎚人症狀,就要擁有許多跨領域技能,才能避免認知錯誤。而《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蒐集了52個「心理工具」,包含古典思考模式與當代心理學知識,每個篇章大概都只有4頁,不多,但都能打破一些內心的迷思。
比如「反生產力」,我們用了很多要來增加生產力,節省時間跟金錢的東西,在加入所有相關成本後,可能變成「反生產力」,就如PPT簡報發明的用意,是為了讓我們可以簡要報告,但在加入製作、學習、設計與修改簡報時間後,反而變成了「反生產力軟體」,所以當下次要在生活中加入某些「生產力用品」時,可以先思考,它帶來的是生產,還是反生產力。
書中也引用巴菲特的問題:「你寧願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情人,但世人都覺得你爛到不行;或寧願自己是最爛的情人,但世人都覺得你很棒?」來說明,請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如果不是名人,那不需要太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可以用友好且淡定的從容,婉拒外界的讚賞與批評。
另外,史鐸金定律說明人生有90%都是狗屎,有很多不重要,沒有也不會怎樣的東西,不過這個定律不是因此肯定人生就是狗屎,而是說明,人生有價值的東西很少,所以要把時間花在追尋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上。狗屎就是狗屎,投資就是投資,如果你沒辦法分辨某個事物是不是狗屎,那它就是狗屎。
其他像是
你不配你擁有的成功,也許只是出生在對的地方。
你能改變自己,但改變不了其他人。
我們常因輕率,或是對無法回答,甚至是不感興趣的議題高談闊論,所以其實沒有意見,你會過得更好。
減量閱讀,但要加倍精細。
《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是一本很特別的書,告訴讀者很多「不需要的事」,有點像《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不告訴你成功的方法,而是跟你說怎樣才會有失敗的人生。第一次閱讀《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的時候,會覺得很多內容帶刺(從我擷取的內容應該就可以感受到),讀起來有點不舒適,神奇的是,再看第二次後,竟然覺得講得蠻有道理的,突破許多思維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