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今本張炎《詞源》上卷非張炎所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談今本張炎《詞源》上卷非張炎所著


嘉慶庚午(十五年,1810),藏書家秦恩複(1760~1843)於出版所謂的張炎《詞源》二卷本,於跋文內指出:『別有《詞源》二卷,上卷研究聲律,探本窮微。下卷自音譜至雜論十五篇,附以楊守齋《作詞五要》,計有六目。元明收藏家均未著錄。《陳眉公秘笈》只載半卷,誤以為《樂府指迷》。又以陸輔之《詞旨》為《樂府指迷》之下卷。至本朝雲間姚氏,又易名為沈伯時,承訛襲謬,愈傳而愈失其真。此帙從元人舊鈔謄寫,誤者塗乙之,錯者刊正之,其不能臆改者,姑仍之,庶與山中白雲相輔而行。』


對於歷來問世的張炎的《詞源》版本略說明之。表示,其現在所出版的張炎《詞源》二卷本,即我們現在所通行的版本,『上卷研究聲律,探本窮微。下卷自音譜至雜論十五篇,附以楊守齋作詞五要,計有六目』,這個版本是而是由秦恩複此人,『從元人舊鈔謄寫』,至於這個“舊鈔”,是不是真是出自“元人”,我們目前完全無考,都只能說,是聽由秦恩複此人的自說自話,會不會是明代鈔本,或清人鈔本,又,秦恩複是如何知道必為“元人舊鈔”,總之,除了因為他也沒有說明為何是元人舊鈔,看似似秦恩複自己的心證以外,完全沒有任何真憑實證。而這個秦恩複的張炎的《詞源》版本,和歷來版本不同之處,即是它塞入了上卷,專“研究聲律”,即有關宋代俗樂調(或稱燕樂)的聲律,而其下卷則明代的版本即己有之,疑點較少,只不過,一如秦恩複所考,明代的《詞源》的『陳眉公秘笈只載半卷,誤以為樂府指迷。又以陸輔之詞旨為樂府指迷之下卷。』而至清初的《詞源》版本又是『本朝雲間姚氏,又易名為沈伯時,承訛襲謬,愈傳而愈失其真。』



如此看來,所謂張炎的《詞源》自其出世之初,先是書名不對,且還加入了元人陸輔之的《詞旨》做為下卷。清初版本也是作者名字不對。這些問題,就靠了秦恩複的片言之下,就被後世照本宣科,一致認為今通行的秦恩複的張炎的《詞源》版本即為張炎原著。


按,從此書的下卷首有原序一篇,則看來,下卷或即為張炎本人的著作。但上卷就可疑了。如果此二卷版本真是出自張炎,則為何其原序會寫在下卷之首,而不是歷史上所有著作者的通例,一致都是應寫在上卷之首,即,此書之首。故明顯看出,此為一湊合的版本,下卷即使是張炎的《詞源》的原文,上卷以編排體例來看,亦非是,則上卷的作者實為可疑,而非出自與下卷一起成書的文卷。


則此上卷究竟是何出,實也無任何證據可考。只能說,是秦恩複自已找來一個不知所出的鈔本,拼湊成其二卷本的張炎的《詞源》,而忘了作偽時,應把下卷的原序改置上卷之首,而自露了破綻。但該不知所出的上卷內所述者,實亦多與宋代俗樂聲律符合,故亦當為南宋、元或明代對宋代俗樂調有研究的文人所撰寫的,而並非南宋張炎親筆的著作。

(刘有恒:中国古代音乐史辨正(甲集)(2019))


avatar-img
11會員
33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時能找到最早的《雲州大儒俠》版本,是1983年版,連非布袋戲迷也認識的⋯⋯ 2024.1.24
參考資料 凡例﹕外文書名或學刊名用黑體字表示,文章名用斜體字表示﹔中文書名用黑體,學刊用黑體方括弧 (【】) 表示,文章用單角括弧 (〈〉)表示。 期刊後的數位為期號。 凡頁數置於引用文獻最末處。緊隨作者名的方括弧內,如僅有一個年份如「陳耀南1980」即該書的出版年份及內文用的參考版本﹔如有兩個年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管寧傳最後附錄了兩名高士:張臶加減看,胡孔明可是農場文常客,不要錯過。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六 其實現代「語義」一詞並不適用於前節對中國語的觀察,因為中國語語法所關心的語義幾乎僅僅是字義而矣。現在讓我們按此進一步的觀察來探究一下中國語的表達能力問題。關於中國語的表達能力,香港的陳耀南先生於1980年寫了一本有趣的小書,名為《中國語文通論》。這本只有一百多頁的小
《傷寒雜病論》經後世整理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傷寒論》貴為四大經典之一,可見其學術地位。 其中張仲景首創的六經辯證,還有許多方劑一直沿用至今,療效甚好。 幾年前第一次接觸《傷寒論》看到張仲景作的序,很是鎮靜心痛,原來他還有這樣的經驗。 「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
Thumbnail
家歆按:這是我第一本書《楚辭九章集釋》的〈自序〉,張貼在這裡,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本書依王逸本次序分為九章,各章均先校字,次注解,後釋義。校字以四部叢刊之明覆宋刊本為底本,參以洪興祖、朱熹及近人校補,擇其正確者,寫於譌字之下,並以括弧標明。注解採古今之注,並間及東瀛學者岡松辰之《楚辭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時能找到最早的《雲州大儒俠》版本,是1983年版,連非布袋戲迷也認識的⋯⋯ 2024.1.24
參考資料 凡例﹕外文書名或學刊名用黑體字表示,文章名用斜體字表示﹔中文書名用黑體,學刊用黑體方括弧 (【】) 表示,文章用單角括弧 (〈〉)表示。 期刊後的數位為期號。 凡頁數置於引用文獻最末處。緊隨作者名的方括弧內,如僅有一個年份如「陳耀南1980」即該書的出版年份及內文用的參考版本﹔如有兩個年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管寧傳最後附錄了兩名高士:張臶加減看,胡孔明可是農場文常客,不要錯過。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六 其實現代「語義」一詞並不適用於前節對中國語的觀察,因為中國語語法所關心的語義幾乎僅僅是字義而矣。現在讓我們按此進一步的觀察來探究一下中國語的表達能力問題。關於中國語的表達能力,香港的陳耀南先生於1980年寫了一本有趣的小書,名為《中國語文通論》。這本只有一百多頁的小
《傷寒雜病論》經後世整理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傷寒論》貴為四大經典之一,可見其學術地位。 其中張仲景首創的六經辯證,還有許多方劑一直沿用至今,療效甚好。 幾年前第一次接觸《傷寒論》看到張仲景作的序,很是鎮靜心痛,原來他還有這樣的經驗。 「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
Thumbnail
家歆按:這是我第一本書《楚辭九章集釋》的〈自序〉,張貼在這裡,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本書依王逸本次序分為九章,各章均先校字,次注解,後釋義。校字以四部叢刊之明覆宋刊本為底本,參以洪興祖、朱熹及近人校補,擇其正確者,寫於譌字之下,並以括弧標明。注解採古今之注,並間及東瀛學者岡松辰之《楚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