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置的傳說(二):杞人,他們說不要在意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錯置的傳說(二):杞人,他們說不要在意〉2024-07-12

 

  杞人不是那個牧羊人,但他看得見羊、看得見遠方的狼;看得見天空、看得見理所當然裡存在的疑慮。那顆星星移動的角度好像怪怪的,或者換句話說,我們可能快要完蛋了。

 

  鄰人擔心他過於憂愁,告訴他天是氣體、星辰只是其中有光亮的部分,「就算掉下來,也不會砸傷人」。杞人垂頭看向地面,又問地面塌陷怎麼辦?鄰人回答地底塞滿了土,不會塌陷。

 

 

   他們說不要在意,他們說不要什麼事都在意。他們的意思是那些你在乎的事情都不重要,但你不能這麼說,「你不能把別人想得那麼壞」,他們說。

 

  你還是能說那些事情,因為有那些譬如言論自由之類的種種,但還是最好不要,或至少說的時候不要影響到別人,不要讓別人產生負面情緒,也不能讓別人感覺你有負面情緒。但這絕對不是要你不能講話,絕對是可以讓你講話的(你被包容、你被允許、你被放行),「不要把別人想得那麼壞」,你就忍耐一點。

 

 

  多數時候,你有問題是因為你想太多;其他時候,則是因為你想得不夠。沒有人被同意存在於「原來還有另一種想事情的方法」的空間,你就不要想那些就好了,讓它過去、看過就算了、聽過就算了、想過就算了、待過就算了。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對假裝你對世界沒有感覺、去假裝你對一切沒有意見,去假裝你就是一只行屍走肉,直到你成功為止,學會敷衍身邊的人、學會敷衍世界、學會敷衍你自己。「假裝多好」歌詞的前一句是:「我只想不被打擾」。

 

 

  請放心,一定不會有解決的辦法的。所以請停止那種「世界可以變得更好的觀看視角」,停止去指出那些「有違和」之處,停止去「感覺怪怪的」,停止思辨,因為那聽起來叫做「怪罪」、聽起來叫做「抱怨」。「強者是不會抱怨環境的」,為什麼?因為他找到辦法獨善其身,便不再考慮其他有同樣困境的人。

 

  雖然乍看之下那不是同一件事情,個人的努力和結構性的處境不該混為一談。但對所謂「殘酷的社會」而言,你所說的處境通通只是藉口,既然勵志故事可以存在,既然拉霸機能有人中獎,你就可以變得跟其他人一樣,或至少,在不一樣的地方,受到同樣程度的責備和懲罰。

 

 

  「可是你說的不符合科學啊!」杞人大聲疾呼,他看過地層下陷、見過隕石流星。他看過權力導致腐敗、見識過高壓統治的恐怖。他知道有些不義的事情在世界各地發生,見證了無處不在的歧視言論。已經到處都有狼在吃羊,甚至吃牛、吃大象。「狼來了!」他喊。「天要塌下來了!」他喊。

 

 

  「社會沒有那麼壞」,你知道,不能把什麼問題都歸咎給制度、不能把什麼問題都歸咎給環境、不能把什麼問題都歸咎給別人。所謂的機率,就是雖然很有可能是這樣,但也有可能會是那樣。閉上眼睛就不會看到那些。明白嗎?其實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問題。閉上耳朵、閉上鼻子,你也可以不聞不聽。他們說不要什麼都在意,他們說你最好什麼都不要在意。

 

 

  杞人,杞人,鄰人一邊搖著你的肩膀,真誠的「我是為你好」的表情:天其實不會塌下來,他們說。只要你別再抬頭。但這裡明明是杞國,為什麼杞人只有我?




前篇:

〈錯置的傳說(一):沙人,與失敗的相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5會員
876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Thumbnail
2024/12/31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Thumbnail
2024/12/30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2024/12/30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2024/12/29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024/12/29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人心與太陽一樣,都是需要小心對待的存在。這篇文章談論瞭如何在這個充滿善惡的世界中保護自己,並對人性的邪惡進行了探討。
Thumbnail
人心與太陽一樣,都是需要小心對待的存在。這篇文章談論瞭如何在這個充滿善惡的世界中保護自己,並對人性的邪惡進行了探討。
Thumbnail
人是模仿的動物,需要謹慎學習,才不會學壞。
Thumbnail
人是模仿的動物,需要謹慎學習,才不會學壞。
Thumbnail
重點不在對方做了什麼人群認為該死的舉動,是不管如何他的死有你一份。
Thumbnail
重點不在對方做了什麼人群認為該死的舉動,是不管如何他的死有你一份。
Thumbnail
每次都拿自己內向這件事出來擋,是不是快變成一種不負責的藉口?有可能是或不是。 人被生出來如果是為了用別人的標準開始度過一整個人生,那還是別把人生出來了! 我猜想應該不可能是因為這樣。 每個家庭都有其複雜的故事,沒想到我們家的也是。
Thumbnail
每次都拿自己內向這件事出來擋,是不是快變成一種不負責的藉口?有可能是或不是。 人被生出來如果是為了用別人的標準開始度過一整個人生,那還是別把人生出來了! 我猜想應該不可能是因為這樣。 每個家庭都有其複雜的故事,沒想到我們家的也是。
Thumbnail
自欺是人類心靈的一部分,是對現實選擇性忽視的表現。通過選擇性忽視,我們選擇相信虛假事物來滿足內心需求。這種自欺對自由的懦弱回應,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薩特認為,自欺只是一種延遲面對現實的痛苦,會加劇內心衝突,讓人更加困惑和痛苦。唯有自己能決定要做哪些事,自欺只會讓人遠離真相,遠離真正存在。
Thumbnail
自欺是人類心靈的一部分,是對現實選擇性忽視的表現。通過選擇性忽視,我們選擇相信虛假事物來滿足內心需求。這種自欺對自由的懦弱回應,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薩特認為,自欺只是一種延遲面對現實的痛苦,會加劇內心衝突,讓人更加困惑和痛苦。唯有自己能決定要做哪些事,自欺只會讓人遠離真相,遠離真正存在。
Thumbnail
走入人群與人接觸,「人」,就開始扮成一種角色。
Thumbnail
走入人群與人接觸,「人」,就開始扮成一種角色。
Thumbnail
生而為人的命運之途,或甚文明與自然之間的選擇,只有如此絕對的二元對立嗎?我們看似溫柔、實則暴力地擇善棄惡──假裝世界永遠是公平的,假裝灰色並不存在,相信天秤兩端永恆的矛盾終能化解,相信愛是真的能戰勝一切。
Thumbnail
生而為人的命運之途,或甚文明與自然之間的選擇,只有如此絕對的二元對立嗎?我們看似溫柔、實則暴力地擇善棄惡──假裝世界永遠是公平的,假裝灰色並不存在,相信天秤兩端永恆的矛盾終能化解,相信愛是真的能戰勝一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