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電腦繪圖,都是人工智慧!【2023/2/12~2/1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回想高中時,社團美宣長告訴社員怎樣提升自己的繪畫實力......


「你就動手畫、不停畫,當你能徒手畫出穩定、線直、各種視角下的立方體時,你便知道如何在腦海中擺放物體、如何用手描繪出腦海所想......」


「因為萬物都由幾何所構成,學會畫方塊,是一切的原點。」



當時懵懂的我,記不住社課教的藝用解剖學,只記得放空時多了件瑣事可做,即使如此也畫滿了課本角落。我終究把畫圖當成單純消遣,看著職業繪師動筆畫出一幅幅細緻精美的作品,想像他們一路走來背後的觀摩、練習、修改......是如何龐大的累積。


2023/2/12,知名作家吳淡如發布了,她學習電腦繪圖創作的第一張作品。

網友詢問作畫工具,她回答 Discord,原來是透過 Midjourney 生成的圖像。吳淡如坦然認為學習新工具,才能跟上時代,卻引發眾多網友吐槽。網友認為利用 AI 技術生成與利用繪圖軟體電繪,是不同概念不應混淆,我聯想到長輩操作 3C 產品時,也會向我求教怎麼操作、偶爾也誤解一些功能的使用。


因為剛接觸,說清楚就行了吧?


但我太理想化了,網友對吳淡如的指導顯然不像我教長輩用 3C 產品那樣順利,吳淡如感受到「酸民的誣賴」、「斷章取義」,發文抨擊「不懂中文的人」「不要動不動來批評老人家」,接連便是什麼封鎖、什麼提告之類,引得衆人都鼓譟起來,FB 內外充滿快活的空氣,再發篇文一竿子打翻整條船:


「正式公告:以後凡事用 AI 電腦繪圖,都會加上 AI 兩個字。

AI 就是人工智慧,你現在用的所有軟體,都有人工智慧。」



......儘管我認為繪師用的是 Adobe Illustrator,而非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原本只是長輩跟隨潮流的嘗試,由於 AI 本身模糊地帶,被摻入那些一時半刻無解的爭議,對著作權的輕忽 ? 對創作者的漠視 ? 對晚輩的倚老賣老 ? 當然還有兩種不同創作方式被混為一談的憤慨。


回想課堂上專注盯著黑板、手卻無意識地在課本空白角落畫方塊的歲月。畫錯了拿橡皮擦塗改太麻煩,乾脆用鉛筆細細划過書頁、下次加點力道、再下一次加深筆跡,最後再用原子筆覆蓋,同一處可以練四次。那是一點也不青春的過程,青春該像麥香廣告在校園飛奔、像每年全國高中生大合唱畢業歌那樣,無論中間多少切換最後都會大家搭肩一起唱,但練畫這方面,尋求的是自己的認可,感到不滿足的,最終也僅有自己。


現在有人說 AI 生成圖片很辛苦,因為要練習下 prompt、要測試提示詞。然後一位名人出來開示,說凡是電腦皆為人工智慧,雖然電繪在 1980 年代隨著個人電腦一起出現,還是應該被歸類在 2022 下半年才出現、開放大眾使用的人工智慧藝術喔 !


因此可以理解那些繪圖愛好者的不滿,即便我算是 2022/9 就開始接觸 SD 這個大坑,繪師們在繪畫這項技藝上的鑽研,或許光投入的時間便是我的好幾倍,更別提我 AI 技術方面毫無基礎,頂多稱得上是一位使用者。


幾天後 YouTuber Joeman 發文澄清,認為吳淡如應該是當初用字不夠準確,才引發網友誤會。女星陶晶瑩也發布了幾張自己嘗試 AI 生成的作品,表示自己不太會下指令,寫提示詞的確沒有很容易。而當事人也在 2/16 發文道歉,表示會分清楚 AI 生成技術,並認為活得夠老,能見證世界變化,是很幸運的事情。


正因有興趣、主動嘗試才會出錯,旁人應給予肯定並說明,總不能要求長輩只能活在過去吧 ? 這件小插曲溫和落幕,卻也提升了 AI 圖像生成的曝光度,現在不只是相關領域,平常有看新聞的平民百姓,都認知到電腦有能力自己畫圖了。



更多藝術家會出現...... 還是......?


" 題目 : 櫻花貓少女。你喜歡就送給你。"

" 題目 : 櫻花貓少女。你喜歡就送給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sh的沙龍
3會員
49內容數
記錄我在 2022 年 9 月之後使用 AI 生成圖像的嘗試。 這個主題總有一天會沒東西好寫,那就走一步算一步吧...…
Bs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既然 BiliBili 上分享的 LoRA 號稱可一鍵生成漫畫,我決定只寫 prompt 來引導 AI 生成漫畫頁,直到足以拼湊一段劇情為止,再來計算總共生成多少張、又從中採用多少張。
Thumbnail
2025/04/29
既然 BiliBili 上分享的 LoRA 號稱可一鍵生成漫畫,我決定只寫 prompt 來引導 AI 生成漫畫頁,直到足以拼湊一段劇情為止,再來計算總共生成多少張、又從中採用多少張。
Thumbnail
2025/04/22
或許舊作品消滅與 AI 生成風潮,只是證實內心對圖像價值的質疑。諷刺的是,我竟因為懶得開 SD 、漫無目的上網而看到新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4/22
或許舊作品消滅與 AI 生成風潮,只是證實內心對圖像價值的質疑。諷刺的是,我竟因為懶得開 SD 、漫無目的上網而看到新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4/15
測過 ChatGPT 寫提示的效果,我再無懸念,自己目前的流程問題開張 Google sheet 便能解決,用不著 AI。
Thumbnail
2025/04/15
測過 ChatGPT 寫提示的效果,我再無懸念,自己目前的流程問題開張 Google sheet 便能解決,用不著 AI。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放一點圖證明我會畫畫 其實我一直很想放出來講一點自己對滿版圖的心得(?)
Thumbnail
放一點圖證明我會畫畫 其實我一直很想放出來講一點自己對滿版圖的心得(?)
Thumbnail
瞭解如何在手機上用筆作畫,體驗一筆一畫間逐步生成畫作的樂趣,雖然不及AI繪圖逼真、炫麗無比,但手繪也別有一番趣味。
Thumbnail
瞭解如何在手機上用筆作畫,體驗一筆一畫間逐步生成畫作的樂趣,雖然不及AI繪圖逼真、炫麗無比,但手繪也別有一番趣味。
Thumbnail
畫圖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溝通」,不需要有比較心態
Thumbnail
畫圖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溝通」,不需要有比較心態
Thumbnail
我心想「天啊,我一個連火柴人的不會畫的傢伙,居然可以用幾行字就弄出這種程度的圖!」 我的AI繪圖學習之旅,今天剛好滿一年,想來貼幾張圖回顧一下自己學習的進步幅度。
Thumbnail
我心想「天啊,我一個連火柴人的不會畫的傢伙,居然可以用幾行字就弄出這種程度的圖!」 我的AI繪圖學習之旅,今天剛好滿一年,想來貼幾張圖回顧一下自己學習的進步幅度。
Thumbnail
(點文字可以看到原繪師發布的推文圖片,是參照畫的練習圖) 下午培訓營的老師加開了線上畫圖,線上看別人畫圖一度看到忘記動筆,就好像看哀居短影片裡的人畫圖一樣,很讓人著迷。但別忘了,唯有自己動筆,才會是你的。腦袋、眼睛和手部肌肉才會記得,你畫出每一筆的感覺。 不斷試錯,擦掉重來,反覆練習。 偶爾還
Thumbnail
(點文字可以看到原繪師發布的推文圖片,是參照畫的練習圖) 下午培訓營的老師加開了線上畫圖,線上看別人畫圖一度看到忘記動筆,就好像看哀居短影片裡的人畫圖一樣,很讓人著迷。但別忘了,唯有自己動筆,才會是你的。腦袋、眼睛和手部肌肉才會記得,你畫出每一筆的感覺。 不斷試錯,擦掉重來,反覆練習。 偶爾還
Thumbnail
靈感?! 點選 [開始創作] ,盯著螢幕上顯示著創作平台(方格子)的空白畫面,寫著大大的提示詞『請你輸入標題、開始創作你的精彩內容...』 大腦中心傳達指令,請手指十兄弟進行輸出行為『打字』。十兄弟接受命令後,每個指尖協作分工敲打著 Laptop的鍵盤按鍵。 輸出的文字內容,就這樣不斷反覆『打
Thumbnail
靈感?! 點選 [開始創作] ,盯著螢幕上顯示著創作平台(方格子)的空白畫面,寫著大大的提示詞『請你輸入標題、開始創作你的精彩內容...』 大腦中心傳達指令,請手指十兄弟進行輸出行為『打字』。十兄弟接受命令後,每個指尖協作分工敲打著 Laptop的鍵盤按鍵。 輸出的文字內容,就這樣不斷反覆『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