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因為一個工作沒有做好,所以一直耿耿於懷。
隔天是假日,我依然對於昨天的事情謹記在心,不斷擔心著是否會丟了工作。
雖然不至於難以專注,但偶爾想起時,還是會一直反覆著當下的情節,這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反芻(Rumination)」。
---
反芻性思考,是一種負面思考模式,容易讓人們不斷專注在回想不愉快的情節,進而對自身感受產生負向的想法,最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沉浸在其中無法自拔。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思考模式,也與憂鬱症的程度有關聯,也就是說,越是習慣耽溺在反芻性思考的人,越容易深陷在「認為自己不好」的想法中。
在傳統老一輩的人眼裡,大概就是「想太多」、「鑽牛角尖」。
那天,老毛病又犯的我,突然一個決定走進健身房,踩了三十分鐘的飛輪以後,突然整個人清醒很多。
心裡不知怎麼搞的,隱隱約約浮現了一個聲音,他問我:「你會在手裡一直握著冰塊嗎?」
我心想:「當然不會,冰塊那麼冰,握久會痛,而且我皮膚過敏還會發癢呢!」
在我回答完以後,好像就明白了什麼。
前一刻的我,就像是在手裡不斷握著冰塊,覺得冰塊很冷、令人感到不舒服,卻又不願意放下的人。
---
我走出健身房一個人緩步在街道上,一邊想著自己不願意放下的原因究竟為何呢?
後來我知道,原來是我害怕。害怕自己一旦放下了,就會失去什麼。
我怕自己如果沒有抱持戒心,一不小心就會失去工作機會;我害怕日子過得太愜意,卻忘了要幫自己做好任何意外的準備;我怕失去工作,就會又要重找工作,也可能很難再找到理想的機會;我怕沒有反省,就會一再犯相同的錯誤。
因此我緊抓的冰塊,就像是一種懲罰,沒有讓事情盡善盡美;也是一種提醒,告訴自己要訓練修養,要把每一個工作盡可能再做更好。
當我看清自己的內在以後,就突然意識到,自己其實有點過度放大問題了。因為那個犯錯,也不是做了什麼違法的事情,更不是天理難容的犯罪,只是口氣不好,情緒調節上的問題而已。
在想明白以後,我終於停止了延續兩天的反芻性思考。
---
即使還有許多可以更好的地方,但也終於停止自我批判。雖然不是盡善盡美,但從這次機會也不斷提醒自己,發脾氣前要再多深呼吸、忍耐一下,以免下一次又是好幾天的輾轉難眠。
那塊冰塊,似乎就這樣融化了。
後來我想著:「一定也有許多人,和我一樣習慣反芻性思考,如同握著冰塊那樣折磨自我。」所以我寫了這篇文章。
我想說的,不是要大家立刻把冰塊丟掉。
而是可以試著去覺察:自己手中正握著一塊會讓你難受的冰塊。
能不能從這些痛苦中,去看見自己
1.為什麼要一直握著它?
2.它帶給你的意義是什麼?
3.如果不握著會有什麼可怕的事情嗎?
4.假如放下來的話,可能會有什麼感受呢?
5.你願意試著多看見冰塊帶給你的正向或負向影響嗎?
---
假如我們都能練習看見手上正握著的冰塊,也許有些緊抓不放的肌肉或心結,就有機會悄悄被打開吧!
要立刻丟掉當然沒有這麼容易,否則就不會一直緊握著了,對吧?
很多時候,覺察就是改變的開始。
哪怕只是一小步,都可能造成後面一連串的蝴蝶效應。
因為有時候,意識到那塊冰塊,才是最困難的地方。
畢竟要面對內心的恐懼與黑暗,有多麼不容易。
往內探詢,才是最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