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一定很能吃辣!你一定這樣認為吧!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四川人,我卻是裡面的異類,不擅長吃辣的我從記事起,每次出去吃席(四川人聚餐的說法)筷子旁邊總會放一碗白開水,我需要把大部分麻辣油膩的川菜都用水涮洗後才能入口。所以小時候對麻辣我是真的害怕,因此水煮系列的菜都是到了我很大的時候才有記憶,第一次有明確記憶吃到水煮牛肉還不是在四川,而是在北京。
雖然我沒有繼承四川愛吃辣的特點,但絕對繼承了四川愛吃這個特點,是一個典型的「好吃嘴兒」,因此到北京唸書後就常常邀約著同樣愛吃的同學,三不五時去外面的餐廳聚餐,四川話叫「打牙祭」。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集全國各地的口味,川菜尤其多,北京大大小小的川菜館遍佈各個大街甚至小巷:「水煮魚」「烤魚」「成都小吃」「麻辣燙」「火鍋」。。。。。。數不勝數,因此要在北京吃上一頓麻辣川菜是非常容易的。
還記得一個冬日的傍晚,北京的寒風呼呼吹,我跟大學好友弦子、小紅,三人擠著公交車到了北京北三環附近,三人不約而同的一隻手捏著羽絨服的領口,一隻手拉著羽絨服帽子,踉踉蹌蹌的走進一家川菜小館,菜單貼在牆上,用那種油亮亮的廣告布,四個角用繩子隨便一綁掛在牆上,因為中間沒有固定,小館進進出出的人流時不時掀起厚重的門簾(北方冬天很冷通常會用像棉被一樣的門簾,因此非常厚重),每一次被掀開北風就往裡灌,牆上菜單就會被吹的中間鼓鼓,讓看菜單點菜也變的不那麼容易。看我們三個學生樣的女生看了半天也沒下單,老闆娘有點急了過去對我們說:要不要試試水煮牛肉,是我們店最受歡迎的菜,我給你門多加一些豆芽,你們三個小姑娘也不用點多了,就這麼一道菜,再來兩個不辣的菜像:糖醋蓮白、番茄炒蛋,應該就夠夠的。(哈哈,番茄炒蛋是四川菜嗎?一般北方的小館子也會兼具北方特色售賣北方人最愛吃的家常菜)
「喔,好啊!」我們仨呢異口同聲。上菜很快,我們正開心的聊著天,水煮牛肉就上桌了,老闆娘一邊故作誇張好讓旁人給讓出一條道一邊小心翼翼,我們立刻為餐桌讓出一個最中間最重要的位子,套用現在流行話:C位給這道水煮牛肉。
「滋、滋、滋」上菜的同時就聽到水煮牛冒著這個油炸的聲音,同時還有一陣濃郁的混合了蔥蒜味的麻辣香味,然後我們就看到了暗紅而厚實的牛肉片飄在閃閃亮亮的紅油上,最上面的辣椒麵混合著花椒面、其他香料呈現出被油炸後的褐紅,不同層次的紅又被青翠色的香菜、蔥花點綴,立刻激發了身體的整個味覺,讓我不禁嚥下口水,眼珠子都快掉在那碗水煮牛裡了。三人趕緊伸筷子夾上一口:好滑嫩呀好吃!我大叫一聲,三個小姑娘滿足而笑,趕緊吃,牛肉因為裹滿了麻辣滋味加上特別的處理,入口細膩、順滑、有滋有味。
現在回想起來那當時嚐到美味還是記憶猶新,嘴裡還會冒口水呢。後來大學畢業,在北京的租屋處,弦子、小紅,我們又相約吃水煮牛,這次不是去外面吃,而是自己做,生為重慶人的弦子其實是我們仨兒最會做辣菜的,這次由她掌勺,事先弦子早跟她媽媽好好請教了做法,但剛畢業的我們都是做菜的小白,她一邊摸索著怎麼下刀切牛肉,一邊看請教媽媽後做的小抄:「先醃肉,我媽說這水煮牛最關鍵就是牛肉要嫩」,我幫她打下手,遞上各種調味料試探著問:「要先放鹽嗎?」
「不,等哈都,我看一下哈,要先放油。」弦子用她的重慶話回覆,我趕緊遞上油。
「再把鹽、醬油、澱粉遞給我」「澱粉要幫我用水化開」「蒜苗幫我切成一段段的、芹菜也是」「豆芽先燙一下」。。。
七腳八手,我們忙了快一個小時,終於吃上了這道自己做的水煮牛肉,味道怎麼樣呢?哈哈,說實話味道我不太記得了,但應該不難吃,也沒有餐廳吃到的好吃,但從那以後我就特別愛做水煮牛肉這道菜,我想對於我來說這道菜不僅僅是味美,還有在北京求學時與朋友們相處的美好時光。
離第一次在北京吃到水煮牛肉已經過了二十多年了,這些年我在不同的地方生活,做過無數次的水煮牛肉,對於這道口味鮮明的川菜已經摸索了一套嫻熟而家常的做法,云禾廚房水煮牛肉做法:
第一步:牛肉的處理
牛肉一定要選擇脂肪較少的牛裡脊部位,把大塊的牛裡脊改刀分切成5cm*5cm面積的長條,再切成0.2cm左右厚的片狀。牛肉片先放一大勺炒菜用植物油均勻攪拌,再放醬油、鹽、白胡椒粉、花椒粉、辣椒粉、水澱粉(用水把澱粉化開),醃製牛肉至少半小時。
第二步:水煮醬汁製作
鍋中熱油,先下蔥、薑、蒜爆香,再下郫縣豆瓣醬翻炒出香味,這時候我會再加我自制的辣椒醬(用辣椒、香料、鹽發酵而成),全部炒香加入高湯煮,加醬油、鹽、糖、醋調味,注意糖和醋的用量要輕,吃不出來明顯的酸味、甜味就剛剛好。煮開後,把醃製好的牛肉片一片一片輕輕放入,小火煮到牛肉熟立刻關火起鍋。
第三步:畫龍點睛
這道菜可以加配菜也可以不加,全看自己的喜好,配菜部分這裡就省略,若要加配菜可稍微汆燙後鋪底即可。出鍋入碗的水煮牛,最後一定要再最上面撒上粗粗的花椒粉、乾辣椒粉、蒜泥、蔥白碎,然後熱油,待油溫升到180度以上,趁熱潑上,再來點新鮮的香菜碎,紅綠相間、滋味搭配,這樣一道完整的水煮牛肉才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