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 三刀流》課程筆記+心得整理 Week 1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 本系列內容為 UX 三刀流 2024 春季班 課程進度內容
  2. 本篇依據自身當下手抄筆記再次統整歸納為貼文
  3. 心得依照講義影片頁面順序
  4. 對課程有興趣者可參考


Week17:章節進度 3–7 運算式設計思考
筆記環節

1. 傳統設計思考的盲區

(1) 設計思考的本質 — — 「效率化」設計師的溝通

效率化:設計師「能力」能透過設計思考大提升

(2) 設計思考的偏誤:人(設計者本身)

不同設計者對議題理解掌握程度,決定設計產出品質

(3) 人類創意思考活動的「七步模型」by Alex Faickney Osborn

※腦力激盪前會做很多準備,而非一開始拿到便條紙就想
 a. 確認方向(Orientation)
 b. 準備(Preparation)
 c. 假設、分析(Hypotheses, Analysis)
 d. 構想(Ideation)
 e. 醞釀(Incubation)
 f. 綜合(Synthesis)
 g. 評價(Valuation)

(4) 設計思考的誤區:這看起來不像有問題

(照框架填內容 ≠ 做 UX)

raw-image

(5) 設計輔助資料的特性

即時、大量、可靠、完整、準確、可取用、可理解、相關

(6) 用「機器」來提供資料 — — 幫助設計決策思考

a. 機器可彌補人類能力上的劣勢。
ex.無法全年無休觀察使用者、受訪者無法不斷提供意見、人類無法多工/即時/記憶有限等

b. 但不代表人類取得資料沒有優勢
ex. 同理心能力(推理、想像、調節、協同、工具)

c. 用戶有時說和做的不同 — — 行為數據
 • 更客觀、大量、即時,助於推敲需求
 • 常見取得來源:第三方API、內建軟體收集、第三方追蹤、伺服器日誌、SNS數據、CRM系統、IoT、SDK

(7) UX+AI 設計師和資料科學家的合作

a. 將設計由主觀趨向於數據導向的科學與客觀

b. Frog Design:「數據科學和設計思維是一體的
└目的是「解決設計的問題」,不論出自質性研究收集主觀資料或是量化研究收集的客觀資料,資料本身並無好壞,關係到怎麼解讀才能助於理解問題


2. 運算式設計思考

(1) 為設計思考流程加上數據 

a. 傳統設計思考把設計流程透明化
└把「運算能力」加入(數據或資料科學感測技術為主)
 • 電腦視覺(Compouter Cognition)
 • 模型(Model)
 • 資料(Data)
 • 自動化工具(Automation)
 • 人機合作(Human Computer Cooperation)
 • 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2) 以<資料科學>補充及優化原有設計流程

a. 同理:訪談、問卷、觀察和焦點團體等
<網路登錄操作紀錄、下載使用數據、競品公開互動數據、聊天機器人、SNS資料背景>

b. 定義:主觀判斷目標族群
<模型判斷網站互動斷點、機器學習、集群分析定義典型使用者行為>

c. 創意思考:人為投票機制
<創意自動評分系統、視覺化呈現工具>

d. 原型:文字描述情境、建立設計原型
<生成式AI、測試行為資料發想、依照回饋建立個人化產品>

e. 測試:工作坊
<自動收集回饋、即時行為數據、全樣本分析>

運算式設計思考「並非」為了取代人類設計師,而是「幫助」人類設計師在設計思考過程擁有「更好的判斷問題能力」

(3) 實例

a. 聊天/對話機器人
└非結構、分次且持續收集用戶偏好,提高內容轉換率
└有時和機器人對話較無壓力

b. 觀察法+數據導向(埋code追蹤、系統日誌)
└更全面、時間更長、無遺漏的行為軌跡
└行為數據需重視「時間趨勢影響」

c. 數據軌跡(熱力圖、攝影機、視覺動態演算法)
└更客觀行為數據

(4) 產品自帶「自我優化」機制 — — 最大化客群胃納度

設計思考透過「迭代」優化;運算式設計思考將優化邏輯與產品本身「共生」。ex. Chatbot:不先細分受眾,而是「針對不同受眾做好相應準備」

(5) Top Down V.S. Bottom Up 思考

 a. Top Down — — 傳統 Persona 是設計師對受眾的「假設」
 b. Bottom Up — — 數據歸納、分類建立相同行為受眾族群

(6) 數據驅動的 Persona — — 行為比意見真實

用「客觀數據」來呈現更真實的目標族群表現

(7) 數據運算分類可能提供原本人工分類中的未知分類

(8) K-means 集群分析演算法:根據「RFM變量」細分客戶群

R=親近性(Recency),F=頻率(Frequency),M=消費力(Monetary)

(9) 傳統 A/B 測試僅能找出「相對優秀者」

數據導向 A/B 測試擁有多版本、動態、自動修正與優化等特色
└A/B 設計:更個人化機制

(10) [傳統]與<數據驅動>

UX 方法均為流程、迭代、優化思維
[觀察/研究]<期望結果/行為數據>
[人物誌/劇本法]<行為特徵分群>
[故事板]<資料概念情境互動模型>
[線框圖/草模]<適性化介面模型、原型>
[原型/驗證]<發布/驗證>

(11) 道本同源 — — UX+AI 都是「了解→解決→優化循環」

問題本質不在解決用了哪些(幾個)步驟,
而是「解決的思考是什麼樣的邏輯」

心得環節

UX+AI 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或許在轉變(或是說融合?)的過渡期有些被衝擊到的產業會有些負面的感受,但就像這堂課說的:「機器可以彌補人類劣勢,但不代表人類就沒有優勢。」和「運算式設計思考並非為了取代人類設計師,而是幫助人類設計師在設計思考過程擁有更好的判斷問題能力

我們能做的就是思考如何善用各自的優勢讓自己的設計去更有效率和效果地去解決問題。


第一季(北商共學課程)部份已結束,之後均為第二季(自學篇)

自學篇為 hahow 平台上架完整內容部份。


關於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ynn Li's
2會員
43內容數
產品設計|UX設計|設計思考 學習歷程,還有一些產品觀察跟讀書報告。
Lynn Li's的其他內容
2024/05/01
章節進度:3–8 使用性工程
Thumbnail
2024/05/01
章節進度:3–8 使用性工程
Thumbnail
2024/04/25
章節進度:1-8 使用者需求與研究分析
Thumbnail
2024/04/25
章節進度:1-8 使用者需求與研究分析
Thumbnail
2024/04/18
2024/04/18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流程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方法可以被用在許多地方,但說到底內容包含甚麼?怎麼用在 UX 設計,或是人生設計中?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設計思考的大原則 提倡瘋狂且跳脫常規的想法。 沒有壞點子。你永遠不知道一個好點子會從哪裡冒出來。 確保每個人都感到舒適、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依靠彼此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流程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方法可以被用在許多地方,但說到底內容包含甚麼?怎麼用在 UX 設計,或是人生設計中?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設計思考的大原則 提倡瘋狂且跳脫常規的想法。 沒有壞點子。你永遠不知道一個好點子會從哪裡冒出來。 確保每個人都感到舒適、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依靠彼此
Thumbnail
這篇要整理 UX領域中常見的研究方法。 方法很多,寫太長易獨性低,使用者體驗會很差XD, 所以分成上下兩篇,請見下回分解~ 本篇內容整理至edX UX Research 免費線上課程,
Thumbnail
這篇要整理 UX領域中常見的研究方法。 方法很多,寫太長易獨性低,使用者體驗會很差XD, 所以分成上下兩篇,請見下回分解~ 本篇內容整理至edX UX Research 免費線上課程,
Thumbnail
2022年底我在陪實戰營同學如火如荼的討論 Demoday ,他們即將要在一群產業專家以及資深產品人的面前介紹歷經十二週的學習與專案實作之後,他們對於線上教育產業的用戶研究洞察。 在討論的過程有許多大卡關的時刻,比方說洞察到的用戶困境與商業目標要怎麼連結起來,這兩個概念距離太遙遠了。 ​一位學員問我
Thumbnail
2022年底我在陪實戰營同學如火如荼的討論 Demoday ,他們即將要在一群產業專家以及資深產品人的面前介紹歷經十二週的學習與專案實作之後,他們對於線上教育產業的用戶研究洞察。 在討論的過程有許多大卡關的時刻,比方說洞察到的用戶困境與商業目標要怎麼連結起來,這兩個概念距離太遙遠了。 ​一位學員問我
Thumbnail
之前點評的學習者被訪談,他表達,他的框架設計有進步,很感謝他願意分享,這讓我體驗到:如何有效點評、以及如何點評他人,並讓被點評者保有自我思考。 很感謝速溶綜合研究所給予我擔任點評官之機會,這些體驗對我在課程設計或教育培訓中,有很大幫助。 以前在企業裡,在擔任教培人員,通常是:我梳理好流程,將流程交付
Thumbnail
之前點評的學習者被訪談,他表達,他的框架設計有進步,很感謝他願意分享,這讓我體驗到:如何有效點評、以及如何點評他人,並讓被點評者保有自我思考。 很感謝速溶綜合研究所給予我擔任點評官之機會,這些體驗對我在課程設計或教育培訓中,有很大幫助。 以前在企業裡,在擔任教培人員,通常是:我梳理好流程,將流程交付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如果您喜歡或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相關話題,歡迎追蹤本專欄。 正文開始↓ ( 15分鐘 貼上來 ><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如果您喜歡或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相關話題,歡迎追蹤本專欄。 正文開始↓ ( 15分鐘 貼上來 ><
Thumbnail
一個UX設計師在成長過程中,除了設計思維的提升外,對於細節的掌握也需要特別的注意,尤其交付Wireframe和UI Flow時。一個系統化的自查表可以避免許多曾犯的錯誤ㄧ再發生,減少設計稿來回次數,也不用再穿防彈衣跟開發技術人員討論了。
Thumbnail
一個UX設計師在成長過程中,除了設計思維的提升外,對於細節的掌握也需要特別的注意,尤其交付Wireframe和UI Flow時。一個系統化的自查表可以避免許多曾犯的錯誤ㄧ再發生,減少設計稿來回次數,也不用再穿防彈衣跟開發技術人員討論了。
Thumbnail
加入商業思維學院3個月,就能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在工作中。而6個月後參加產品經理學習營,還入圍Final Pitch拿到嘖嘖 Manny 老師的評審最愛獎,因此想和大家分享! 推薦給這些朋友: 持續在設計領域努力,最近卻有點茫然 對產品有熱情,卻找不到機會實 過去買線上課的糟糕經驗,導致現在購課都很猶豫
Thumbnail
加入商業思維學院3個月,就能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在工作中。而6個月後參加產品經理學習營,還入圍Final Pitch拿到嘖嘖 Manny 老師的評審最愛獎,因此想和大家分享! 推薦給這些朋友: 持續在設計領域努力,最近卻有點茫然 對產品有熱情,卻找不到機會實 過去買線上課的糟糕經驗,導致現在購課都很猶豫
Thumbnail
我是設計方面0經驗的新人,在這堂課上獲益良多 目前在Google UX Design課程上了一陣子,已經上到第五課 (持續努力中💪🏻) 想藉由發文寫下學習筆記,讓自己在整理內容的時候再次吸收! 後續會陸續寫下所學到的內容,歡迎各位一同交流🙌🏻😊 - 做為第一篇文章 想先分享第一堂課所提及
Thumbnail
我是設計方面0經驗的新人,在這堂課上獲益良多 目前在Google UX Design課程上了一陣子,已經上到第五課 (持續努力中💪🏻) 想藉由發文寫下學習筆記,讓自己在整理內容的時候再次吸收! 後續會陸續寫下所學到的內容,歡迎各位一同交流🙌🏻😊 - 做為第一篇文章 想先分享第一堂課所提及
Thumbnail
週六(1/23)下午很開心參與了日更狂人「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所號召的閉門課,她為了日更團的成員邀請了孫治華老師,重開一次內容創作的策略課程。 你可以能會以為這是一堂在教如何寫文章的課程,錯了,文章如何寫得好,不是這堂課的重點,這堂課真正的核心,是讓你井噴寫不完的題材。 課堂上的練習,從讀者角度出發
Thumbnail
週六(1/23)下午很開心參與了日更狂人「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所號召的閉門課,她為了日更團的成員邀請了孫治華老師,重開一次內容創作的策略課程。 你可以能會以為這是一堂在教如何寫文章的課程,錯了,文章如何寫得好,不是這堂課的重點,這堂課真正的核心,是讓你井噴寫不完的題材。 課堂上的練習,從讀者角度出發
Thumbnail
開學了。 走錯教室要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裝懂。 老師在台上翻著精美簡報,流暢的說著一個一個章節,都是聽得懂的中文句子和英文單字,但整個組裝起來好像不是很確定到底什麼意思。 這學期學乖了,想辦法讓電腦維持著高速網路連線狀態,假裝融入的同時快手google一下吧!
Thumbnail
開學了。 走錯教室要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裝懂。 老師在台上翻著精美簡報,流暢的說著一個一個章節,都是聽得懂的中文句子和英文單字,但整個組裝起來好像不是很確定到底什麼意思。 這學期學乖了,想辦法讓電腦維持著高速網路連線狀態,假裝融入的同時快手google一下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