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參與精障家庭支持中心的外督工作時,被問到針對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庭的外展工作,訪視時該注意的事項,以及如何與精障家屬更快建立關係?我整理了一些我的小方法,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的現場,但如果同為工作者的您覺得受用,或有什麼想法,歡迎回饋您的經驗想法,可以一起增補彼此經驗(但其實我可能累到不會回應喔)。
1.首先是以好奇來提問代替評估判斷,用故事來回應故事,讓對方感受到妳的明白。
2.辨識與理解家庭動力:每個家庭的動力不同,因此訪視時需要敏銳地觀察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支持系統,以及可能存在的壓力點。
2-1照顧者負荷及有沒有支持者。
2-2跟受照顧者間對未來目標、期待的差異。。
2-3跟受照顧者對疾病及生活的認識與想要的差異。
2-4家庭成員間對受照顧者認識與目標的差異。
2-5生病前的互動經驗感受及生病後的差異。
3.接地氣的語言及互動姿態。根據家庭成員的溝通風格和語言能力,調整訪視的語言及姿態,避免使用專業術語。
4.實際提供回應,不論再怎麼小:不只認識與評估,一開始就提供一些具體的小幫助,比如提供有關如何應對某些情況或難題的建議或資源,及後續跟進,或者可作使用之建議,或者符合其情況又是新的未想過之觀點。
5.從居家環境瞭解生活狀況及家庭動力:從擺設、書籍、照片瞭解其興趣喜好、家庭歷史或曾經的生活史;還有可能的生活習慣;物理空間如何影響到家人互動關係,或者家人間在生活上的差異。
6.傾聽他們的擔憂和需求,並主動反映說出你聽見的擔憂與需求,讓家屬感到你是真心關心他們,跟他們站在一起。
7.用自身語言及經驗(是我的話...)表現出對家庭壓力和挑戰的理解,承認他們在照顧有精神疾病經驗的家人時面臨的困難,肯認他們的付出,並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像是在我聽了這些照顧的歷程裡,我就感受得到妳是這一路上付出最大最辛苦的人。
8. 當照顧者對工作者有讓您有不舒服的評價時,請辨識一下,那可能是他過去的經驗投射,請不用入坑,又或者再跳開一些,那也許是他更深的期待,如果您有覺得那是好的建議,那就收下,如果讓您委曲了,那可以理性的懸置它而不用來評價自己也不用評價對方,您可以把力氣用來照顧自己的心情。
9.適時分享成功案例:適時分享其他家庭的經驗或什麼樣的正面轉變,讓家屬知道他們並不孤單,並且有可能通過支持和資源來改善情況。
10.不要將訪視僅視為一次性的任務,而應該建立起長期的支持關係,讓家屬知道你是持續可依賴的資源。
最後要說的是,即使已經努力了這些,也不代表情況就如我們所想的改變,然而,有時跟人跟家庭工作是比氣長,有時最後不是問題被改變了,而是這個家跟我們及外在社會有所連結,他們知道可以找誰「參詳」,這很少,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