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職涯心理發展:用智慧迎接衰退,從關係裡找到新力量的重啟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撰文/黃惠萱

 

「醫生啊!當老闆都希望把生意做大,現在我已經開第五家分店了,只要穩穩地做,錢就會進來。我的問題不是錢,以前我覺得人只要活到六十歲就好,現在我已經六十三了,我不知道接下去的日子我還要做什麼?」阿國聽從前妻的建議來掛身心科,醫生問他心裡有什麼煩惱或壓力,阿國這樣回答醫生。

阿國是員工眼中沈穩果決的老闆,家人心裡吃苦耐勞負責任的丈夫與老爸,某天獨自在家的他,在浴室滑倒,摔在地上暈了兩個多小時,後來逐漸清醒,自己爬起來打電話給助理,在助理陪同下入院檢查,雖然檢查結果身體無大恙,但阿國自此陷入低潮,吃不下也睡不好,還常說一些以前絕對不會從他嘴裡冒出來的喪氣話。


從高峰往下,迎向衰退,進入重啟期

面對衰退的選擇vs.找到新階段的人生意義


職涯發展跟人生階段是緊密相依的關係,當你的邁入中老年,身體需要更頻繁地進廠維修,迫使你養成保健身體的習慣,逼得你在工作上必須為自己有所保留,不能再賣命拼搏,除了身體拖你後腿,你甚至感覺到大腦也開始不聽你的話,你不再那麼敏銳、精準、有創意了,過去獲得成功與成就感的方式,看來已經行不通。

當眼前的路受阻,你是會用舊方式硬撐到底,還是能果斷轉換新方式呢?

此時你所處的生命階段,在家庭與親密關係裡,過去高度仰賴你的那些家人可能已經不在了,長輩已仙逝,晚輩又離巢,伴侶重心轉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沒有沈重的責任推著你去工作,沒有人永遠等著下班後跟你分享一天瑣事,過去支持你在職場上奮鬥的壓力與動力,在新的人生階段可能不復存在。

全球人口高齡化,退休年齡延後,放在過去早該退休的年紀,在現今可能還需要活躍於職場,得發揮創意尋找自己能貢獻生產力的一席之地;前幾個世紀我們無法活到這麼長,新時代帶來生存於世更長的時光,我們無法參考自己的上一代當作楷模,甚至不想要渡過跟父母一樣的晚年,那麼我們該怎麼在新時代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下半場?

上述就是邁入「職場重啟期」的處境與任務,你需要面對社會變遷的挑戰,以及身體衰老帶來的限制,同時適應邁入銀髮階段,重要他人逐漸離去的失落,在心理層面上接受「告別過去的成功」並找到「 人生下半場的動力」。


重啟期需要面對的挑戰


第一、留戀舊成功,悲觀看待衰退,認為放眼餘生皆是失敗


職涯下坡比你想像得早」這是哈佛商學院教授亞瑟・布魯克斯在他的著作《重啟人生》裡強調的概念,生理的衰退也許到老年階段才顯現,但我們引以為傲的專業能力卻可能撐不了那麼久,當衰退來臨時我們往往措手不及毫無準備,即便是各行各業的菁英也難逃此劫,跨不過這個坎的人們,常就此陷入低潮,悲觀地度過餘生。

亞瑟・布魯克斯書中提到,分析過去一百多年來的重要發明家與諾貝爾奬得主,可以發現他們的重大發明出現的年紀在20~39歲間穩定上升,過40歲以後開始下滑;金融專家的巔峰表現在36~40歲之間;而醫師的巔峰期約30幾歲,之後技術水準開始下降;以創意為主的創辦人大多在20~34歲間,開創的能力到了中年就大幅下降。

我們常以為那些在職場上獲得更多更高成就的人,會擁有更快樂更滿足的中老年生活,事實可能相反,有愈多成功事蹟,並將這些外在成就跟自己的自我概念與情感依附緊密結合的人,在面臨生理衰退、技能下降、創意流失時,反而比其他人更難適應,在他們的觀念裡,餘生只能帶著失敗苟延殘喘,導致抑鬱寡歡、社交退縮、性格大變,讓人不慎唏噓。


第二、可行目標皆已達成,缺乏動機與方向的人生下半場


整個社會與文化,對中壯年以前的人生有清晰的圖像與定義,照著既定軌道或達成具體目標,就可以獲得物質的回饋與群體的讚揚,挫折只在於我們想達成的目標有時超過我們能力所及,在理想與現實間要學習接受幻滅並持續努力,這是中壯年的生活型態。

在你接受自己的局限,努力完成所有可行目標,接下來呢?這就是大老闆阿國在跌倒之後,突然意識到的人生難題。跌倒讓他意識到自己不再擁有操不壞的金剛之軀,稍不注意可能就變成需要照料的脆弱老人,跌倒當下只能打給助理,讓他驚覺這幾年自己跟愛人及家人間漸行漸遠的關係。

當你背後沒有一定要養活的人,沒有非你不可的重擔,你為了什麼而繼續努力工作?當家庭或工作上的階段性任務已完成,沒有什麼理由逼你非要跟誰綁在一起不可,你想要什麼樣的人際關係,你決定好了嗎?你為這個關係投入多少呢?如果人生的下半場不再需要為別人而活,你想要怎麼過呢?


突破重啟期的瓶頸


重啟期是「到達巔峰以後的人生」,儘管你不願接受自己的努力只能發揮到如今的狀態就得被迫下滑,但人生就是如此。面對衰退,我們除了用否認事實,或認命地把餘生當成悲劇,還有什麼方法呢?


第一、用新方法迎接新挑戰,找到人生第二曲線


亞瑟・布魯克斯認為接受過去帶來成功的元素,在未來將不再有效,然後著手培養新強項與新技能,就是重啟期的解方。如果你過去累積的能力是幫助你成功的第一曲線,那麼進入重啟期的挑戰就是找新方法迎接新挑戰,以第二曲線接替第一曲線。

雖然有些認知功能會隨年齡下降,但有些能力較不受年齡影響,甚或是愈年長愈優秀,這就是第二曲線可以發展的方向,例如:年長者雖然較難提出創新的見解,也無法快速解決問題,但他們更擅長運用已知概念,善於詮釋他人想法,也更精於統整和歸納。

聽到年長者更擅長的認知能力,你會聯想到什麼?大部分人會想到傳承與教學,亞瑟・布魯克斯在書中舉了音樂家巴哈為例,他改造自己的人生,從音樂創新者變成教學大師,留下許多音樂學習的教科書。


第二、個人外在目標的盡頭,從「人際關係」裡找到開始


亞瑟・布魯克斯在書裡提到一項「內在目標」與「外在目標」的研究調查,前者是追求長遠關係帶來的滿足感,後者是賺大錢、擁有很多東西、獲得權力或出名,他們調查一百多名大學生,詢問他們的目標,並在一年後追蹤,結果顯示大家整體都能達成目標,但抱持內在目標的人,一年後過著更快樂的生活,抱持外在目標的人有更多負面情緒,像是羞愧跟恐懼,也更容易生病

我們的第一曲線往往追求外在目標,以有形的成就來定義成功,當想要跳到第二曲線,我們需要從愛出發,建立關係,分享智慧,當人際關係成為意義與滿足感的來源時,你會獲得與前半生不同的獎賞。


重啟期的核心意義:接納老化的自己,在關係裡活出意義


在接受療癒與自我沉澱時,阿國開始聽一些心靈療癒的podcast,後來愈聽愈有滋味,甚至想建立自己的頻道跟人分享經驗與想法,他邊學邊做,愈做愈有熱情,他改變了時間分配,挑選適當人才來管理自己的公司,從自己的企業裡退居幕後,僅保留核心的決定權,完成了他常常掛嘴邊卻遲遲無法執行的「半退休任務」,快樂地開始他「退而不休」的生活。

當阿國開啟網路新世界大門,開始熱衷於聆聽網路上各路人的想法與心情,他變得樂於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感受,過去的他認為工作以外的人際關係毫無意義,現在的他反倒能從對談中找到樂趣,重啟人生後的阿國,開始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去關心家人,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及子女們,建立真切而輕鬆的互動,讓彼此都在對方的人生裡有一席之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玫籽-avatar-img
2024/09/15
阿國從一位事業超忙的老闆 變身成為心靈療癒的podcast 這轉型的過程就像是從快節奏的搖滾樂,變成了柔和的輕音樂~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16
黃玫籽 好貼切的比喻👏
avatar-img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的沙龍
54會員
43內容數
我是心理師,也是作家。 在晤談室裡,我聆聽受苦者的內心故事,陪伴他們度過生命中的低落與痛苦,有時我會將療癒歷程中的共鳴和體悟書寫出來,希望讓那些沒能踏進晤談室的人,也可以從文字中獲得改變自我的靈感。
2025/04/11
職場負面情緒渲染的影響與因應之道,探討如何辨識健康與不健康的職場團體氛圍,並提供避免被負面情緒影響的策略,例如保持獨立思考、釐清情緒來源和建立心理界線。
Thumbnail
2025/04/11
職場負面情緒渲染的影響與因應之道,探討如何辨識健康與不健康的職場團體氛圍,並提供避免被負面情緒影響的策略,例如保持獨立思考、釐清情緒來源和建立心理界線。
Thumbnail
2024/07/19
本文討論晉升期帶來的挑戰,包括成功後的焦慮與罪惡感、失去照顧和支持的害怕,以及孤獨感帶來的挫折。同時提出突破晉升期瓶頸的建議,包括排除他人情緒毒素,開創分享風格以及將自己的好分享出去的核心意義。
Thumbnail
2024/07/19
本文討論晉升期帶來的挑戰,包括成功後的焦慮與罪惡感、失去照顧和支持的害怕,以及孤獨感帶來的挫折。同時提出突破晉升期瓶頸的建議,包括排除他人情緒毒素,開創分享風格以及將自己的好分享出去的核心意義。
Thumbnail
2024/05/23
本文探討梁勤由探索期進入定向期的過渡,如何挑戰與溝通主管、自我實現及競爭的問題。透過瞭解自己優劣勢、轉化職場關係,助於職涯成長。
Thumbnail
2024/05/23
本文探討梁勤由探索期進入定向期的過渡,如何挑戰與溝通主管、自我實現及競爭的問題。透過瞭解自己優劣勢、轉化職場關係,助於職涯成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不要逞強不要抗拒變老,平衡運用智慧跟體力,你會一直過得很好。
Thumbnail
不要逞強不要抗拒變老,平衡運用智慧跟體力,你會一直過得很好。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時間的淬鍊,有的人圓融了也成熟了,充滿著智慧的光,但有人卻是隨著年紀漸長,越發的尖銳,全身地雷難以相處...
Thumbnail
時間的淬鍊,有的人圓融了也成熟了,充滿著智慧的光,但有人卻是隨著年紀漸長,越發的尖銳,全身地雷難以相處...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