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職涯心理發展: 從探索期的新人進入百煉成鋼的定向期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離開探索期,進入定向期的徵兆

 「主管希望我升上來當小組長,幫忙帶新人助理,鍛鍊我的管理能力,但我更想參加專案,學更多產品知識,我想要之後自己獨立負責一個專案。」梁勤在晤談室裡苦惱地說,他覺得這是自己跟主管的意見分歧,想跟我討論該如何有效溝通;身為他的心理師,我關心的重點是:他現在處於職涯心理發展的哪個階段,發展的重點是什麼?需要提升哪些能力呢?

開始在專業學習上「挑食」,不再處於上位者給什麼就吸收什麼的狀態,所以跟主管間有更多意見不同之處需要溝通,其背後原因可能是梁勤個人職涯心理發展階段的變化,他已不再是處於探索期的新人,開始邁入定向擴充期。

如果你與主管或前輩的互動關係,從單向求助轉為雙向互助,甚至開始能獨當一面,例如:不再只是提問題,而是能有建設性的意見,甚至自己想到改善的方法等,恭喜你!這正是從探索期進入定向期的另一個改變。

進入職涯定向期,主動選擇自己想要投入心力加以擴充的方向

 當我們從學校踏入社會,起先會需要一段時間去探索與調整,思考如何將自己在學習階段的優勢和能力,轉化成符合公司乃至社會的專業,找到個人在大團體中可發展的舞台。

若你正處於探索期,會覺得自己很需要主管與前輩的指導或建議,也樂於在專業上做各種挑戰和學習,這個時期的你透過大量的觀察學習與親身經歷,在不斷的錯誤與嘗試中累積成功經驗,你逐漸找到自己在團體裡的施力點,學會以配合團隊運作的方式,來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

當你有了豐富的經驗,對手頭上的工作駕輕就熟,就有餘裕將個人獨特的創意與構想,加進原本的工作內容或流程中,若你能從這些自發投入的行動裡得到樂趣,甚至獲得環境的正向肯定,成就感會持續激發你的內在動機,引領你將源源不絕的精力投入特定的方向,這就是職涯定向期的起點。

邁入定向期的梁勤說:「我知道我可以把新人帶好,可是比起現在就開始做一些管理工作,我更想要學更多更有挑戰性的東西,這個產業我還有很多沒碰過的知識跟技術,未來我希望自己是因為技術而受到肯定!」比起照著前人的路把事情做好而受肯定,我更希望是自己的獨特的能力或創見被主管或公司看見並受到重用,這是進入定向期的人在職涯追求上的改變。

人們常言「選擇就是放棄」,當你開始確定自己的方向,就表示你的時間與精力安排開始有優先順序,準備對強項有更多投入;與此同時,你與同儕/同事的關係會逐漸轉變,原本是抱著向對方學習,或是彼此互相學習求進步,轉而更容易著眼於同儕與自己不同取向上的優勢,關係裡的「競爭」被放大,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受到干擾與挑戰,需要重新取得平衡。

定向擴充期需要面對的挑戰

第一、過於需要他人的肯定與認同,滯留在探索期,壓抑潛能與熱情。

當你對自己的工作內容掌握到一定程度,腦海中自然而然會浮現各種改良或擴充的念頭,就像種子得到充足的養分,自然會長出枝葉,藉此獲得更多的陽光。此時若你內心出現自我懷疑聲音,不斷自問「我這樣做對嗎?要是錯了怎麼辦?還是照老樣子吧?」這些內在語言就像一隻無形的手,硬生生把新長出的枝枒掐斷。

如果梁勤內心自我懷疑的聲音,勝過他的成長需求,他可能會放棄跟主管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去嘗試爭取主導專案的機會,反而把力氣拿來壓抑自己的渴望,說服自己順著主管的建議去做個小組長,因為這是被人肯定,相對安全的職涯發展。

第二、上位者/團體的期待與個人自我實現的需要,兩者間難以取得平衡。

有些人在定向期受到的阻礙不是「自我懷疑」聲音,而是「以他人利益為先」的習慣。團體的利益和個人的職涯發展需求,兩者通常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但當環境出現挑戰,需要打破既有的平衡,以找出更優的運作方式,此時接納與原本團體方向不同的個人創見非常重要,但革新的過程並不簡單。

技能成熟且開始產生個人創見的定向期員工,可說是團隊裡非常珍貴的人力資源,但人性裡不喜改變,害怕失敗的特質,在團體中會受到強化,成為個人自我實現以及團隊邁向革新的阻力。

得知梁勤拒絕主管的建議,執意想挑戰新工作內容時,有不少朋友和同事試圖勸退他,其中很多場談話令人很不舒服,彷彿梁勤是個只為自己籌謀,不顧他人利益的人。

這正是定向擴充期的挑戰,你能不能為了自己的需要,承受初期的誤解、以及尚未能被欣賞與需要的挫折,持續精進自己與上位者及團體成員溝通協商的能力,讓大家逐漸從你的角度,看到你眼前的遠景

很幸運地,因為某個大規模的專案人手不足,而梁勤能力相符且積極表態,他獲得了過去支援的機會,他透過實作累積了很多得來不易的經驗,這些珍貴的經驗有助於他未來的職涯發展。

第三、深陷於與他人的「競爭」中,阻礙學習、溝通與合作。

有一句台語諺語是「吃著碗裡,看著碗外」,這句話精準地描述定向期的人在團隊合作時可能會出現的心理困境。當你選擇了自己投入精力的方向,不管這個選擇是更符合團隊利益一些,或是更有利個人職涯發展一點,你總不可能把所有的好處都佔滿,有些人在低潮挫折時,特別容易被「和他人比較」這點折磨,「競爭」會分去他本該專注於眼前目標的心力

不管梁勤選擇當小組長,或是轉而成為專案負責人,一個有「競爭」議題的人,總會覺得自己沒選的那條路是如此光輝燦爛。若他做小組長,可能會羨慕專案績效亮眼時,負責人獲得的肯定與獎金;反過來說,若他身為專案負責人,可能感嘆小組長可以有下屬分憂解勞,不像自己要獨自承擔多數工作。

小小的感嘆或是無傷大雅的良性競爭沒什麼不好,但若競爭已經變質,開始影響你的專業判斷、改變你與他人的溝通意願或方式,甚至降低了你的工作表現,你就該練習把自己的專注力從關注他人轉回栽培自身了。

扭轉「向上」及「平行」關係,將阻力化為動力

我們都知道「良禽擇木而棲」,而擇木不只是讓自己進入一個好公司而已。邁入定向擴充期的你,最重要的事就是將職場中所有「向上」以及「平行」關係轉化成你可以吸收成長的養分

在向上關係中,你延續探索期的目標,將自己的專業運用在公司及上位者期待的任務上,同時逐漸加入你個人想要發展的優勢能力,你需要等待所有條件逐漸到位的時機,過程中忍受著誤解或是不被欣賞,但持續增加能力,不放棄表達和溝通,只要朝著你想要的職涯方向,正向或負向的結果都有助於你增進下一個職場心理階段的準備。

在平行關系裡,定向期的你常能快速敏銳地注意到同儕的強項,與其讓自己停留在羨慕或嫉妒的情緒漩渦,不如轉換你的思考角度:根據管理階層的觀點,確保任務裡的每個環節都由足夠優秀的人來負責,才是完美且高效率達成任務的重要因素,與其將你精力花在跟同儕競爭誰比較棒,不如花心思讓自己成為你理想位置上的最優選擇

當你了解自己的優劣勢,清楚自己未來的發展藍圖,在團體裡往你想學習的對象靠攏,像是有前瞻性的上司或優秀的同儕,透過觀察、協作、溝通、說服等方式,讓你們之間的工作互動,逐漸「轉化」成符合你期待的職涯成長方向,你就不需要被動地等待伯樂,而是積極地創造屬於自己的伯樂

 

本文刊於能力雜誌819期

 

很多人來晤談室處理關於職場的困擾,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大家在心理治療之後,自己在職場上的領悟與改變,如果能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過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