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葬、花葬與海葬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剛好工作休息時間,和義工朋友聊起樹葬。

我便提到從小就決定海葬,就決定不要在土地上立碑,不需要他人祭拜。

對於祭祀,我很少參與,也覺得麻煩。

活到今天,身邊沒有親人,就是一些義工朋友,聽到大家談論死亡,死後的歸處,我才發現自己,一直以來,沒有考慮過這些,因為很小的時候,就決定要海葬。

可能是受到電影的影響,覺得死後,這樣最乾脆的葬法,減少別人的負擔。

由於沒有後代,海葬更輕鬆。

可是,海葬的季節有限制,除非我能決定自己的生死。

我覺得海葬的世界比較廣闊,樹葬還會執著在一處的土地上。

但是,義工朋友說,現在禁止海葬了,如果真的禁止海葬,那我該怎麼辦?


Style : Oil painting

Style : Oil painting


AI生成文

樹葬、花葬和海葬是三種環保葬形式,旨在減少對土地的壓力並促進自然循環。

樹葬與花葬

樹葬和花葬的過程相似,主要區別在於埋葬後的植物種類。樹葬是在骨灰上種植樹木,而花葬則是在骨灰上種植花草。這些方式不設立墓碑,骨灰通常放入可分解的容器中,埋入土中,並在上方種植植物,以便於自然回歸。

海葬

海葬則是將火化後的骨灰裝入環保容器,拋撒於海中。此過程需要遵循特定的規定,如距離港口一定距離以避免污染。海葬被認為是最環保的選擇之一,因為它不佔用土地。

優缺點

這些環保葬形式的優點包括減少土地使用、降低喪葬費用以及促進環境永續。然而,缺點則包括對傳統祭祀方式的挑戰,以及對骨灰分解的科學疑慮。


樹葬和花葬的費用差異主要在於埋葬地點和所需的材料。

樹葬費用

樹葬通常在公墓內進行,需支付的費用包括: 火化費用:約3000至10000元。 樹葬穴位申請費用:一般為0至5000元,部分地區可能免費。 其他費用:如遺體接運、清洗等,根據需求而異。 由於政府對環保葬有補助措施,實際花費可能會更低,例如台北市的樹葬可免收火化費用。

花葬費用

花葬的流程與樹葬相似,但通常使用的容器較為簡單,如紙袋或可分解容器。花葬的主要費用也包括火化和穴位申請,整體花費與樹葬相當,但因為不需要昂貴的骨灰罐,可能會稍微便宜一些。 綜合來看,選擇環保葬形式(如樹葬或花葬)通常能省下數萬元的喪葬費用,相比傳統喪禮更具經濟效益。



海葬

海葬是一種環保葬形式,將火化後的骨灰拋撒於政府劃定的海域中,通常不設立墓碑或其他永久設施。這種方式符合現代人對於土地資源的節省需求,並且能夠讓逝者回歸自然。

申請流程

海葬的申請流程包括: 決定海葬時間:需考慮海象因素,通常在每年5月至9月進行。 辦理火葬:需要申請火化許可及骨灰再處理證明。 獲取海葬許可證:需提交身份證明、火化證明等文件。 出海手續:需向港務局及海巡署辦理出海手續.

費用

海葬的費用一般在2萬至5萬元之間,具體取決於喪儀規模和參與人數。若參加聯合海葬,費用可能會減免,甚至免費。

優缺點

海葬不僅節省土地資源,也減少了傳統喪葬所帶來的環境負擔。然而,由於缺乏固定的紀念場所,可能會影響家屬的祭祀方式。

申請海葬需要準備以下文件:

申請人身分證正、反面影本:若委託殯葬業者代辦,需附上委託書。 亡者火化證明:證明亡者已進行火化。 骨灰再處理證明書:顯示骨灰已經過適當處理。 申請人與亡者關係證明文件:例如戶籍謄本或其他法律文件以證明關係。 搭乘船舶之合法證明文件:如船票或其他相關文件。 這些文件的準備和提交是確保海葬過程合法且順利進行的關鍵步驟。

61會員
329內容數
AI創作療癒可以通過激發靈感、提高效率、個性化建議等方式,與現有的創作工具無縫整合,為藝術家帶來全新的創作體驗。未來,人機協作必將成為創作的主流趨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星心的AI創作療癒 的其他內容
從開始接觸AI,就一直看見有關AI法律的論述,當時是有看沒有懂,因為還沒有機會接觸到AI ,經過這幾個月的實作,充滿很多的疑問。 最後,我決定把AI的法律問題,就交給AI生成文來解答了。
我一直在思索AI跟創作療癒的結合,到底可以激盪出什麼樣的未來式,每每透過AI生成文,我就像是閱讀一篇精華文章,看到任何的可能性,覺得這會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不同專業的跨領域交會的光芒,在創作與療癒間融合。
負面情緒的成因,可以是內在的心理因素,也可能是外在的環境,所以,透過內在的覺察,或是外在環境的改變,都是最自然釋放負面情緒的方法。
以下就是AI生成圖文創作,也是我的療癒日常。 AI創作療癒的應用 AI技術正在為藝術療癒帶來新的可能性: 視覺療癒 透過生成式AI,將長者的畫作和照片進行風格化轉換,有助於治療師引導長者說出更多情感 音樂療癒 AI可以根據長者的情緒生成個性化的音樂,幫助他們紓壓
半年多來,人事的變遷,所引發的各種猜測。在第一時間,我感受到惡意的中傷,就選擇避開。 重回這裡,我安於花草的照顧,與人保持距離,相安無事。 最近,對我的各種謠言,耳語不斷,我不聽,不想,也不說,卻避免不了,終於爆炸開來。
心中的大哥哥,最近回憶起年輕時,喜歡鑽研藝術理論,看藝術電影,閱讀世界文學名著,懷抱著對美好世界的追求。 當我回到過去,就越能夠看見自己,是怎麼著迷於這些藝術作品,就是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就像一塊海綿,不斷吸收外來的知識和能力,卻不知道自己真正適合的是什麼?
從開始接觸AI,就一直看見有關AI法律的論述,當時是有看沒有懂,因為還沒有機會接觸到AI ,經過這幾個月的實作,充滿很多的疑問。 最後,我決定把AI的法律問題,就交給AI生成文來解答了。
我一直在思索AI跟創作療癒的結合,到底可以激盪出什麼樣的未來式,每每透過AI生成文,我就像是閱讀一篇精華文章,看到任何的可能性,覺得這會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不同專業的跨領域交會的光芒,在創作與療癒間融合。
負面情緒的成因,可以是內在的心理因素,也可能是外在的環境,所以,透過內在的覺察,或是外在環境的改變,都是最自然釋放負面情緒的方法。
以下就是AI生成圖文創作,也是我的療癒日常。 AI創作療癒的應用 AI技術正在為藝術療癒帶來新的可能性: 視覺療癒 透過生成式AI,將長者的畫作和照片進行風格化轉換,有助於治療師引導長者說出更多情感 音樂療癒 AI可以根據長者的情緒生成個性化的音樂,幫助他們紓壓
半年多來,人事的變遷,所引發的各種猜測。在第一時間,我感受到惡意的中傷,就選擇避開。 重回這裡,我安於花草的照顧,與人保持距離,相安無事。 最近,對我的各種謠言,耳語不斷,我不聽,不想,也不說,卻避免不了,終於爆炸開來。
心中的大哥哥,最近回憶起年輕時,喜歡鑽研藝術理論,看藝術電影,閱讀世界文學名著,懷抱著對美好世界的追求。 當我回到過去,就越能夠看見自己,是怎麼著迷於這些藝術作品,就是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就像一塊海綿,不斷吸收外來的知識和能力,卻不知道自己真正適合的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我來分享我的感覺,看到這消息我不會哭,我這人比較特殊我沒有眼淚,我外公過世那天我完完全全沒有哭,我參加我外公的喪禮我很認真地去看待這件事情,但是我其他親戚有流眼淚,而我是沒眼淚,但我不冷血殘忍,我心裡都會默默地哭泣。
Thumbnail
當親人離開我們時,他冰冷的身體安靜地躺在那裡。最後一眼凝視著他,過去數十年的相處與愛護在腦海中一瞬間閃過。當棺木蓋上,知道再也見不到他時,心中的悲傷無法控制地洶湧而出。 當棺木被推進火化爐,看到親人化為一片慘白的骨頭時,內心被無法言喻的悲痛充滿。那個小小的骨灰格子,成為了親人最後的家。但我願他能回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從此之後,我跟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擋住了!」  「這就是當年父母過世的感受。」 出發前一段LIne的對話,把作者勾來高雄,跟學長 聊聊 生死議題,作者以自身的故事引出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並以文學、宗教等元素作為例子來闡述。文字內容洋溢著對生死議題的深刻思索,帶有關懷和情感。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死亡」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它來臨時總是令人措手不及 ,與生命告別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也是必修的課題。
Thumbnail
今天 過凌晨12點了 應該說昨天 完成我爸告別式及花葬儀式 人生正式走入‘’孤兒‘’階段 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 孤單寂寞是沒有的, 莫名空虛倒是在黑夜襲來。 我的父母來到世上走一遭花了七十餘年, 得到了什麼? 失去了什麼? 開心與否? 痛苦與否? 在蓋棺論定時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我來分享我的感覺,看到這消息我不會哭,我這人比較特殊我沒有眼淚,我外公過世那天我完完全全沒有哭,我參加我外公的喪禮我很認真地去看待這件事情,但是我其他親戚有流眼淚,而我是沒眼淚,但我不冷血殘忍,我心裡都會默默地哭泣。
Thumbnail
當親人離開我們時,他冰冷的身體安靜地躺在那裡。最後一眼凝視著他,過去數十年的相處與愛護在腦海中一瞬間閃過。當棺木蓋上,知道再也見不到他時,心中的悲傷無法控制地洶湧而出。 當棺木被推進火化爐,看到親人化為一片慘白的骨頭時,內心被無法言喻的悲痛充滿。那個小小的骨灰格子,成為了親人最後的家。但我願他能回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從此之後,我跟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擋住了!」  「這就是當年父母過世的感受。」 出發前一段LIne的對話,把作者勾來高雄,跟學長 聊聊 生死議題,作者以自身的故事引出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並以文學、宗教等元素作為例子來闡述。文字內容洋溢著對生死議題的深刻思索,帶有關懷和情感。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死亡」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它來臨時總是令人措手不及 ,與生命告別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也是必修的課題。
Thumbnail
今天 過凌晨12點了 應該說昨天 完成我爸告別式及花葬儀式 人生正式走入‘’孤兒‘’階段 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 孤單寂寞是沒有的, 莫名空虛倒是在黑夜襲來。 我的父母來到世上走一遭花了七十餘年, 得到了什麼? 失去了什麼? 開心與否? 痛苦與否? 在蓋棺論定時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