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分離焦慮處理方法~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陣子開學,想必每個國小在上學期間,都會出現卡在校門而進不去,緊緊抱著父母的小一新鮮人。我們一起來了解如何解這道題吧。


一、再保證父母安全

小孩會大聲哭喊不願意進校與父母分離。有可能是因為過度擔心父母安危。
不再眼前就擔心糟糕的事情在父母身上發生。因此父母可以保證「自己是很安全的」與「之後回家還是可以看到父母的喔。」

二、逐步練習

父母可以一開始送到教室門口,再變成穿堂,再變成校門口。
周末也可以來學校玩一玩,讓小孩覺得學校沒有這麼恐怖。
也可以在學校某個小角落藏小物件,讓小朋友上學時,可以來找出來,增加上學的趣味性喔。

三、校園安心角落

小朋友和父母分開後,心情上可能會低落與焦慮、不安。也可以和小朋友討論,在校園裡,哪個地方他覺得安心? 在他需要的時候,在老師的陪同下,可以去那邊暫時休息平復心情。

四、不要貼標籤

當遇到以哭鬧不進校園的小朋友時,我們可能會認為這是小孩利用情緒來操弄父母。
而引發成人的生氣且責備。但還是需要更了解全貌,設定合理的目標與期待喔。

五、冷處理與忌說走不走

對於小朋友的哭鬧以中性冷靜的方式回應。且父母下了最後通牒「掰掰」後,父母請轉頭就走吧。讓小朋友留給老師。即便他哭的在大聲也不要回頭了。
要走不走,會讓小朋友情緒更為波動。要篤定地離開,並再保證某某時間點一定會來接孩子,或是回家看到爸爸媽媽。最大的禁忌就是在門口十八相送。


六、安撫上盡量不要過度理性,同理加上提供好的選擇

這是我之前犯的錯。我跟小朋友說「你這樣哭,爸爸媽媽也不會回來呀。」
事實上,我的確沒有說錯。但效用上,小朋友聽到這句話根本沒有幫助。反而哭的更難過,因為我否定或是忽略他的感受。此刻他就是天崩地裂非常難過。
在情緒中,同理才是最佳的語言。在肯認情緒後,小朋友會更有機會平復心情,來聽取大人的好建議。

小結: 分離是人生常態

離開家庭,以個人的方式進入社會(學校),是我們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但有些敏感、較焦慮的小朋友會走得比較辛苦點。怎麼讓分離越來越習慣,且越來越無痛,都是大人小朋友可以一起加油的~


參考資料:

《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暢銷增修版):心理師給父母的21個教養解答》


1會員
6內容數
Hi 我是小紗,我是來自台北的準心理師。喜歡讀書、寫寫文章。 希望我的文章帶給你有趣或暖暖的支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國小一年級的我差點迷路,因為下課沒人來接我,爸媽午睡過頭,鬧鐘也沒有響。我在危險時刻學會自救,但卻被爸爸臭罵。如果你的孩子也曾在危機面前,你會怎麼做呢?
Thumbnail
幼兒園是寶貝踏入校園生活的第一個階段,與分離焦慮主題不同,上學繪本書單希望能幫助孩子了解上學的原因、認識學校的作息與學習內容、如何與朋友相處,以及可能遇到的緊張、不安情緒,最後終將適應,並且欣然邁向上學之路。藉此建立孩子對校園生活的期待感,對學校有正向認識。
Thumbnail
每當幼兒園學期一開始的那幾個月,總會在門口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以及不斷輕拍孩子安撫的家長,即便我們已經熬過了那段艱辛的歲月,但看到孩子奮力掙扎不願意離開父母懷抱的模樣還是令人感到揪心不已。 「上學」通常是我們經歷第一次分離焦慮的時候,而且時間還長達數小時,這對於打從出生即在父母時刻照料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八月即將迎來幼兒園的新生入學,面對新環境小寶貝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分離焦慮及適應期,父母也是。入學前和寶貝共讀讓他感到安心的繪本,幫助他了解上學是什麼、做些什麼事,並相信和主要照顧者只是短暫分離,可透過一些小約定或是說再見的儀式感,讓寶貝感到安定。
Thumbnail
那天小瑜的媽媽,帶著3歲剛讀小班小瑜一起走進咖啡廳來找我,特地帶著孩子來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在學校不斷被老師反應明明都聽的懂但卻不想配合指令、不斷的試探老師看看老師是否會生氣、當被拒絕的時候就會在教室大發脾氣,家長特別害怕孩子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狀況,一見到小瑜,很安靜,但一雙眼睛很伶俐的不斷觀察環境,嘗
在校園裡 偶而就會有一些狀況發生 例如小朋友跑不見了 小朋友發脾氣 小朋友跟導師頂嘴 這時候 通常我們大人都會很急的想把事情處理好 於是就會變成指責的話語 讓小朋友就更加反抗 耳朵就關起來了 很多時候 這時的小朋友 會變得更難以克制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讓孩子深深感受到媽媽就像安全堡壘般,也讓孩子對自己有了自信。」(p052) 記得我家弟弟(恒恒)滿心期待上小學時,前一晚就把衣服、書包整理好。 那天晚上爸爸給他一個祝福, 他很開心對我說:「我要去上學了!我長大了!」 開學第一天, 帶著興奮的心情, 牽著他的小手走進校門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國小一年級的我差點迷路,因為下課沒人來接我,爸媽午睡過頭,鬧鐘也沒有響。我在危險時刻學會自救,但卻被爸爸臭罵。如果你的孩子也曾在危機面前,你會怎麼做呢?
Thumbnail
幼兒園是寶貝踏入校園生活的第一個階段,與分離焦慮主題不同,上學繪本書單希望能幫助孩子了解上學的原因、認識學校的作息與學習內容、如何與朋友相處,以及可能遇到的緊張、不安情緒,最後終將適應,並且欣然邁向上學之路。藉此建立孩子對校園生活的期待感,對學校有正向認識。
Thumbnail
每當幼兒園學期一開始的那幾個月,總會在門口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以及不斷輕拍孩子安撫的家長,即便我們已經熬過了那段艱辛的歲月,但看到孩子奮力掙扎不願意離開父母懷抱的模樣還是令人感到揪心不已。 「上學」通常是我們經歷第一次分離焦慮的時候,而且時間還長達數小時,這對於打從出生即在父母時刻照料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八月即將迎來幼兒園的新生入學,面對新環境小寶貝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分離焦慮及適應期,父母也是。入學前和寶貝共讀讓他感到安心的繪本,幫助他了解上學是什麼、做些什麼事,並相信和主要照顧者只是短暫分離,可透過一些小約定或是說再見的儀式感,讓寶貝感到安定。
Thumbnail
那天小瑜的媽媽,帶著3歲剛讀小班小瑜一起走進咖啡廳來找我,特地帶著孩子來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在學校不斷被老師反應明明都聽的懂但卻不想配合指令、不斷的試探老師看看老師是否會生氣、當被拒絕的時候就會在教室大發脾氣,家長特別害怕孩子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狀況,一見到小瑜,很安靜,但一雙眼睛很伶俐的不斷觀察環境,嘗
在校園裡 偶而就會有一些狀況發生 例如小朋友跑不見了 小朋友發脾氣 小朋友跟導師頂嘴 這時候 通常我們大人都會很急的想把事情處理好 於是就會變成指責的話語 讓小朋友就更加反抗 耳朵就關起來了 很多時候 這時的小朋友 會變得更難以克制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讓孩子深深感受到媽媽就像安全堡壘般,也讓孩子對自己有了自信。」(p052) 記得我家弟弟(恒恒)滿心期待上小學時,前一晚就把衣服、書包整理好。 那天晚上爸爸給他一個祝福, 他很開心對我說:「我要去上學了!我長大了!」 開學第一天, 帶著興奮的心情, 牽著他的小手走進校門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