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力變現 #2】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的五大好處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不管科技如何發展,口語表達能力一直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能。無論是在職場、社交場合還是家庭生活中,良好的表達能力不僅能讓你更自信,還能開啟更多機會呢!✨✨

以下是提升口語表達的五大好處,以及如何讓它們影響你的生活、為你帶來哪些機會~


🎯 好處一:增強自信心(心理層面) 想想看,當你能在朋友聚會裡自信分享故事,或在大型會議中毫不怯場地發言,那種感覺多棒!

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讓你在公開場合中的應對能更從容,這份自信會逐漸延展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讓你在面對各種場合和挑戰時,對自己更有自信、更自然地展現自己 😎


🎯 好處二:得到更好的職場發展機會(工作層面)

在工作中,良好的表達能力能幫助你清楚傳達想法,提升對上、對下、對同事、對客戶的影響力。

例如說,當你在團隊會議上提出自己的觀點時,清晰的表達和讓人難以拒絕的說服力,會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的思路和提案重點,對於想要有工作表現、爭取升遷、或拓展自己事業的人來說,在關鍵時刻獲得認可是很重要的唷!🤝🤝


🎯 好處三:提高收入、增加收入機會(財務層面)

如果你能自信且有說服力地表達自己,那麼在談薪、升遷或轉職的時候,你將擁有更大的優勢!

試想一下,在面試中清楚表達自己的價值,或在績效評估時爭取更高的薪酬,很有可能因為你的精準表達能力而機會大增呢!💰💰


🎯 好處四:建立個人品牌和專業形象(生活層面) 良好的口語表達會讓你在人際交往中更有魅力,像是在和朋友的日常聊天談話,或是和老客戶、新客戶的溝通交流裡,如果你的發言總是能吸引眾人的注意、得到大家的重視,大家也會更願意聽你的建議、尊重你的意見。

這不僅提升了你的個人的專業形象,也在無形中增強了你在大家心中的影響力,進而達成你希望的溝通或事業目標喔!🏆


🎯 好處五:改善人際關係(社交層面) 精準的表達可以改善溝通、減少誤解,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呢!你可以有效地與家人或朋友交流,甚至是化解不希望發生的衝突,這種能力會讓你的人際關係更和諧唷~ 😊


如果你想用更快、更有效的方式大幅提升口語表達能力,歡迎預約諮詢會議來簡單聊聊~

我會用我自己和許多學員親身驗證過的實用方法和技巧,讓你獲得量身訂做的指導,幫助你克服表達上的障礙,進而達到更好的人際、生活、工作和事業發展目標! 預約諮詢 👉 https://calendly.com/dr_soonlin/1-on-1-consulting 我們線上見囉 😉 Dr. Soonli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r. Soonlin 的智學方舟
82會員
141內容數
學習就像一場航行,途中會遇到迷霧與暗流,但也會發現新的島嶼與可能。這裡是一個結合 AI x 教學 x 職場表達力 的學習空間,和你分享如何用更聰明的方式學習、表達與工作,從簡報提案、演講到 AI 工具應用,幫助你在職場和副業中提升影響力、創造更高價值。
2025/04/27
你是業務、講師、顧問、產品經理、客戶經理、自媒體、斜槓工作者,或曾經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嗎? 在職場上,只要你是需要透過與人互動交流來推廣產品服務的人,銷售演講能力都是非常關鍵的一項技能。世界上有兩件事很難:一、把你的想法放到對方腦中;二、讓對方把錢放到你口袋裡。雖然確實不容易,但這也是銷售演講價值所在
2025/04/27
你是業務、講師、顧問、產品經理、客戶經理、自媒體、斜槓工作者,或曾經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嗎? 在職場上,只要你是需要透過與人互動交流來推廣產品服務的人,銷售演講能力都是非常關鍵的一項技能。世界上有兩件事很難:一、把你的想法放到對方腦中;二、讓對方把錢放到你口袋裡。雖然確實不容易,但這也是銷售演講價值所在
2025/04/26
一週又過去了,從今年一月到現在,我在各大學、學院和機構辦了將近三十場的 AI 與教學培訓工作坊和講座,跟超過數百位老師和專業人士交流。雖然也不是第一次有這個觀察和經驗,不過這段時間又再次深刻體會到,每個人真正從「不行」跨越到「做得到」的關鍵,不在於科技技術或是表達技巧,而在於...
2025/04/26
一週又過去了,從今年一月到現在,我在各大學、學院和機構辦了將近三十場的 AI 與教學培訓工作坊和講座,跟超過數百位老師和專業人士交流。雖然也不是第一次有這個觀察和經驗,不過這段時間又再次深刻體會到,每個人真正從「不行」跨越到「做得到」的關鍵,不在於科技技術或是表達技巧,而在於...
2025/04/21
你有聽過這種說法嗎:「但我又不當講師,有必要特別練演講或表達能力嗎?」如果你剛出社會、或是工作不太需要面對人,或是沒有想要在職場上突破自己、得到更好的升遷加薪或發展機會,那好的沒問題,也許還 OK。不過如果你是已經在社會打滾了一陣子的職場菁英,或是在某個領域很有經驗的老鳥前輩...
2025/04/21
你有聽過這種說法嗎:「但我又不當講師,有必要特別練演講或表達能力嗎?」如果你剛出社會、或是工作不太需要面對人,或是沒有想要在職場上突破自己、得到更好的升遷加薪或發展機會,那好的沒問題,也許還 OK。不過如果你是已經在社會打滾了一陣子的職場菁英,或是在某個領域很有經驗的老鳥前輩...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只有自己想變得更好, 採取行動、踏出第一步, 才有機會變得更好。
Thumbnail
只有自己想變得更好, 採取行動、踏出第一步, 才有機會變得更好。
Thumbnail
本書是2018至2019年席捲各大書籍排行榜的年度暢銷書之一,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釐清了一個觀念「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專業知識,剩下的85%來自人際溝通,但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很寫實、很震撼但卻也意義深遠的一句話,小編從書中彙整一些重要的溝通觀點,願你我都為致力於走在另外1%贏在表達的
Thumbnail
本書是2018至2019年席捲各大書籍排行榜的年度暢銷書之一,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釐清了一個觀念「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專業知識,剩下的85%來自人際溝通,但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很寫實、很震撼但卻也意義深遠的一句話,小編從書中彙整一些重要的溝通觀點,願你我都為致力於走在另外1%贏在表達的
Thumbnail
大多數人沒有任何表達習慣,或在職場採用有意為之的溝通。然而高比例的職場問題,都出於不良的「溝通表達」,可以說學會溝通表達,可保職場順利平安也不為過。
Thumbnail
大多數人沒有任何表達習慣,或在職場採用有意為之的溝通。然而高比例的職場問題,都出於不良的「溝通表達」,可以說學會溝通表達,可保職場順利平安也不為過。
Thumbnail
在與人溝通表達時,你會不會常出現這樣的情況﹕ 當有人向你詢問問題時,你認真的回答一長串,最後他給的回應只有一聲﹕「蛤?你說什麼?」 每次只要遇到自我介紹的場合,你總是會怯場,明明準備那麼久,畫到嘴邊卻總變成支支吾吾,突然懷疑自己不會講話? 你跟某些人對話時,總是會發生牛頭不對馬嘴的事,你明明講得很清
Thumbnail
在與人溝通表達時,你會不會常出現這樣的情況﹕ 當有人向你詢問問題時,你認真的回答一長串,最後他給的回應只有一聲﹕「蛤?你說什麼?」 每次只要遇到自我介紹的場合,你總是會怯場,明明準備那麼久,畫到嘴邊卻總變成支支吾吾,突然懷疑自己不會講話? 你跟某些人對話時,總是會發生牛頭不對馬嘴的事,你明明講得很清
Thumbnail
你覺得說服別人容易嗎?我們人每天都會遇到很多不同的人,跟不同的人講話,可能是你的家人、朋友、同事等等,溝通、語言似乎佔了生活當中很大的一部分,講話、溝通每天都在做,看起來好像很容易,但平常生活中人似乎在溝通、對話就已常常碰壁,你也有這樣的經驗嗎?你有細細覺察你講話的語調、音量、方式嗎?
Thumbnail
你覺得說服別人容易嗎?我們人每天都會遇到很多不同的人,跟不同的人講話,可能是你的家人、朋友、同事等等,溝通、語言似乎佔了生活當中很大的一部分,講話、溝通每天都在做,看起來好像很容易,但平常生活中人似乎在溝通、對話就已常常碰壁,你也有這樣的經驗嗎?你有細細覺察你講話的語調、音量、方式嗎?
Thumbnail
在這本書中,依柔老師除了運用大量的舉例,讓我們可以快速理解之外,針對一些技巧,也是鉅細靡遺地提供教學步驟,讓讀者可以一步一步跟著執行。不僅如此,在每一個章節後,都還有精心設計的練習題,讓讀者可以做練習,真的是一本實作性極高的書,完全呼應了依柔老師說的:「說話不是一種藝術,而是可以學習的技術。」
Thumbnail
在這本書中,依柔老師除了運用大量的舉例,讓我們可以快速理解之外,針對一些技巧,也是鉅細靡遺地提供教學步驟,讓讀者可以一步一步跟著執行。不僅如此,在每一個章節後,都還有精心設計的練習題,讓讀者可以做練習,真的是一本實作性極高的書,完全呼應了依柔老師說的:「說話不是一種藝術,而是可以學習的技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