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如何透過段落模板化,提升學術寫作表現?】

更新於 2024/09/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學術寫作對於碩博士生來說,不只是研究成果的呈現,更是證明自己具備學術素養的重要工具。想要在寫作上脫穎而出,不僅要有深厚的知識背景,還要能夠清晰地表達想法。因此,學習如何將好的段落「模板化」,並應用在自己的論文寫作中,是一個有效的方式。

今天就來分享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你將優秀段落轉化為模板,進一步提升學術寫作的效率與品質。

raw-image


▋什麼是段落模板化?


對碩博士生來說,段落模板化是一個簡單但實用的技巧。這個技巧的核心概念是,把你閱讀過的優秀段落,將其具體的內容抽象掉,留下段落的結構與邏輯框架。這樣一來,你可以在這個框架中,根據自己研究的內容,替換成相關資訊,快速完成一個具備邏輯性和說服力的段落。


這樣的做法有助於你深入理解學術寫作中的表達方式,學習那些寫得好的論文是如何精簡而有效地傳達複雜概念的。對碩博士生來說,掌握這個技巧,會大大提高寫作效率,減少思考如何「組織語言」的時間。


▋如何蒐集並分析段落?


要成功掌握段落模板化的技巧,碩博士生必須先蒐集大量的參考文獻,特別是來自同領域的優秀期刊文章。當你閱讀這些文獻時,別只看結論與研究方法,而是要細心分析每個段落的結構。例如,摘要如何簡明扼要地表達研究目的?文獻回顧是如何構建出一個有說服力的背景?這些都是非常值得你學習與模仿的地方。


接著,將這些段落進行「模板化」處理。拆解段落中的核心邏輯,留下框架,並且用自己的話重組這些結構。每當你在寫作自己的論文時,就可以直接參考這些模板,套入你的研究數據與結論。


▋如何練習緊緻寫作?


學術寫作講究「緊緻」(compact),也就是在有限的篇幅內傳達最多的資訊。對於碩博士生來說,論文的每一段幾乎都要充滿實質內容,避免冗詞贅句。因此,如何在不犧牲重要資訊的前提下,壓縮內容,是提升學術寫作能力的關鍵。


在這方面,旋元佑的《英文魔法師之文法俱樂部》一書提供了很好的指導。我認為學術寫作應該像新聞報導一樣,學會利用有限的篇幅傳達豐富的資訊。這樣的訓練不僅能讓你的寫作更有效率,還能讓讀者更容易吸收你的研究成果。


▋段落模板如何應用在論文寫作?


要真正將段落模板化應用在論文寫作中,碩博士生可以使用 Obsidian 或其他類似的筆記軟體,來建立屬於自己的段落模板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可以分門別類,像是「引言模板」、「文獻回顧模板」和「研究方法模板」等。每當你遇到寫作瓶頸時,就可以回到這些模板,參考它們的結構來撰寫自己的內容。


這樣的寫作流程,不僅可以加快你的論文進度,還能確保文章的邏輯與結構都符合學術標準。


▋結語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學術寫作是一項不可避免的挑戰,但通過段落模板化和緊緻寫作的技巧,你可以顯著提升寫作效率與表達的精確度。這不僅有助於完成學位論文,還能讓你在未來的學術道路上,更具備競爭力。


學習將好的段落轉化為模板,並且不斷練習這些技巧,你會發現學術寫作不再那麼困難,反而能成為你展現專業能力的利器。

avatar-img
52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代知識工作者面對資訊海洋,如何有效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系統?我們可以從文獻的探索過程開始入手。文獻探索不僅僅是找到資料,更是理解並整理其中的關聯,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以下介紹幾個提升文獻探索效率的技巧。 ▌從引用中找線索 當你找到一篇核心文獻時,可以利用它的引用資料進一步探索。查看這篇文
1. 過度強調筆記數量,忽略了內在思維的深度: 很多學生會設立每天或每週必須完成多少則筆記的目標,認為這樣可以衡量自己的學習進度。然而,這樣的做法往往只看重數量,而忽略了筆記的核心價值——思維的深化與整理。筆記的目的是幫助你釐清思路、理順觀點,而不是為了單純的數字堆砌。當你過於在意產出的
作為一名研究員,我時常面對需要構思的挑戰。構思,正如和菜頭老師在《成年人修煉手冊》中所描述,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想像力運用。而且,構思不僅依賴靈感,它還需要訓練和方法的支持。 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如何透過兩種珍貴的靈感,進行有效的構思,並將它們應用於我的研究工作中。 ▋構思:理順與未知的靈感
對於碩士、博士在學學生來說,研究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無論是論文寫作的反覆修改,實驗結果與預期不符,還是投稿後的拒稿信,這些挑戰往往讓人感到沮喪。但若要真正從這些挫折中成長,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從失敗中汲取經驗,而「對事不對人」的反饋方式,就是一個重要的起點。 ▋對事不對人 研究工作,
「如果X導致M,M又導致Y,那麼M是X到Y之間一個“中介 Mediator”。」 「X到Y不經過M的效應叫做“直接效應”,經過中介M的效應叫"間接效應"。」 「直接效應,是假設中介M不動,看X對Y剩下的效應是多少。」 「間接效應,是指讓中介M變動不讓X變動。」 這段討論,節錄
選擇來美國念碩士,不僅是學術上的進階,更重要的是為職場鋪路。畢業後能否順利進入理想的行業,關鍵就在於你如何選擇課程、提升相關技能,以及理解業界需求。 這裡有幾個步驟可以幫助你做出更精確的選擇: ▌先了解職場需求 在選擇碩士課程之前,先花時間在 LinkedIn 或相關求職平台上,搜
現代知識工作者面對資訊海洋,如何有效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系統?我們可以從文獻的探索過程開始入手。文獻探索不僅僅是找到資料,更是理解並整理其中的關聯,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以下介紹幾個提升文獻探索效率的技巧。 ▌從引用中找線索 當你找到一篇核心文獻時,可以利用它的引用資料進一步探索。查看這篇文
1. 過度強調筆記數量,忽略了內在思維的深度: 很多學生會設立每天或每週必須完成多少則筆記的目標,認為這樣可以衡量自己的學習進度。然而,這樣的做法往往只看重數量,而忽略了筆記的核心價值——思維的深化與整理。筆記的目的是幫助你釐清思路、理順觀點,而不是為了單純的數字堆砌。當你過於在意產出的
作為一名研究員,我時常面對需要構思的挑戰。構思,正如和菜頭老師在《成年人修煉手冊》中所描述,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想像力運用。而且,構思不僅依賴靈感,它還需要訓練和方法的支持。 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如何透過兩種珍貴的靈感,進行有效的構思,並將它們應用於我的研究工作中。 ▋構思:理順與未知的靈感
對於碩士、博士在學學生來說,研究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無論是論文寫作的反覆修改,實驗結果與預期不符,還是投稿後的拒稿信,這些挑戰往往讓人感到沮喪。但若要真正從這些挫折中成長,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從失敗中汲取經驗,而「對事不對人」的反饋方式,就是一個重要的起點。 ▋對事不對人 研究工作,
「如果X導致M,M又導致Y,那麼M是X到Y之間一個“中介 Mediator”。」 「X到Y不經過M的效應叫做“直接效應”,經過中介M的效應叫"間接效應"。」 「直接效應,是假設中介M不動,看X對Y剩下的效應是多少。」 「間接效應,是指讓中介M變動不讓X變動。」 這段討論,節錄
選擇來美國念碩士,不僅是學術上的進階,更重要的是為職場鋪路。畢業後能否順利進入理想的行業,關鍵就在於你如何選擇課程、提升相關技能,以及理解業界需求。 這裡有幾個步驟可以幫助你做出更精確的選擇: ▌先了解職場需求 在選擇碩士課程之前,先花時間在 LinkedIn 或相關求職平台上,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為什麼說簡單到複雜也要,複雜到簡單也要呢?其實,更精確的答案應該是:研究的問題描述要簡化,從複雜到簡單比較好;而研究的解決方案要深化,從簡單到有意義的複雜會比較好。然而,剛開始做研究的博士生,常常是相反的:研究的問題從簡單變成複雜,偏離現實狀況;研究的解法卻從複雜變簡單,得到文獻裡早有的答案。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Sci-Hub的使用方法,方便研究生免費下載無法在學校資源中找到的學術論文。文中還提到一些研究生新手需要的軟知識,例如如何與教授互動、撰寫碩士論文的方法及研究生常見的焦慮與解決方案。此外,文章推薦了幾個有用的資源網站和文章,幫助研究生更好地完成論文寫作和研究工作。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學術論文的導入環節對於年輕學生、長期待在學界的學生和一直在業界的學生都至關重要。 這篇文章將指導你如何設計出一個能夠打動讀者的導入環節, 提升研究的影響力。 無論你的背景如何,都能從中獲益。 ▋步驟1 - 描述研究主題的影響力 首先,介紹你的研究主題在當前社會和研究社群
Thumbnail
https://www.technice.com.tw/new-submissions/?openExternalBrowser=1&p_code=F123966007 為了讓年輕學子能夠順利踏入科技產業、掌握職場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島要開闢「學長姊帶路」專區,讓業界前輩分享求職與任職的珍貴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為什麼說簡單到複雜也要,複雜到簡單也要呢?其實,更精確的答案應該是:研究的問題描述要簡化,從複雜到簡單比較好;而研究的解決方案要深化,從簡單到有意義的複雜會比較好。然而,剛開始做研究的博士生,常常是相反的:研究的問題從簡單變成複雜,偏離現實狀況;研究的解法卻從複雜變簡單,得到文獻裡早有的答案。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Sci-Hub的使用方法,方便研究生免費下載無法在學校資源中找到的學術論文。文中還提到一些研究生新手需要的軟知識,例如如何與教授互動、撰寫碩士論文的方法及研究生常見的焦慮與解決方案。此外,文章推薦了幾個有用的資源網站和文章,幫助研究生更好地完成論文寫作和研究工作。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學術論文的導入環節對於年輕學生、長期待在學界的學生和一直在業界的學生都至關重要。 這篇文章將指導你如何設計出一個能夠打動讀者的導入環節, 提升研究的影響力。 無論你的背景如何,都能從中獲益。 ▋步驟1 - 描述研究主題的影響力 首先,介紹你的研究主題在當前社會和研究社群
Thumbnail
https://www.technice.com.tw/new-submissions/?openExternalBrowser=1&p_code=F123966007 為了讓年輕學子能夠順利踏入科技產業、掌握職場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島要開闢「學長姊帶路」專區,讓業界前輩分享求職與任職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