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次內觀,我才開始覺知到心除了貪瞋之外的習氣、習性反應,或者也可以說是心遇到外境變化時,慣性思考與採取的行動。
例如,當我在堅決靜坐時,頭一天可以完全不動身體,但是,次一日卻怎樣都無法達到。我的心就開始說:我退步了,我好挫折。心產生了退縮,心輪區塊的能量就會跟著向後褪去,肌膜因能量退散而凹陷與緊繃。在下一坐時,人就會開始昏沉。(這感受真的很不舒服,觀察到許多缺乏信心的人,此處的心輪都是凹陷的狀態)
在人生中,我經常有第一次就嘗試成功的經驗,可能是新手的運氣使然,但是,後面遭受挫折時,我就會更加難以承受。認為自己退步了。如果第一次沒有成功,那就不會產生這般挫折的心態。不會有退步的解讀。
助理老師開導說:堅決的靜坐,是一個目標,是要一直往那個方向去。只要不斷往那個目標努力就可以了。而非指一定、非要當下一定要做到。
我想起我2018年第一次去內觀,真的是狠人。堅決的靜坐開始,就真的打死不動。當時的身體比現在好1000倍以上,依舊飽受疼痛,疼痛到第七天,全身舒暢感出現,一直到第十天,才又開始有新的業浮出來。
當我身體因感情的緣故出狀況後,我再次去到內觀,我就發現我無法再達到堅決的靜坐。同時也為了身體變得如此瘀滯特別挫折、沮喪。
一旦曾有過天堂的經驗,再次掉到地獄時,那是加倍的痛苦。更著急想要找回原本的狀態,更挫折於難以快速修復。這些情緒導致的內耗,也使得情況更加糾結難解。
這或許是人性,或許是我的心的習氣,如今看到了,深刻感受到了,也就慢慢能夠自我開導,讓那顆急於求結果的心,安頓在每個當下。
又比方說,近期發現另一個心的習氣。最近要跑步,設立了跑八圈操場的目標。以前八圈是輕鬆簡單可以完成的目標。但是,自從內觀時內臟都被火燒過(註)後,心肺功能就差點廢掉,連跑一圈都覺得喘。
自當時到如今已經過了三年,已經慢慢恢復了心肺的能力,但是跑八圈跟以前比起來,還是稍微吃力。我都會要求自己不要停下來,雖然達成目標,但是內在那股被要求而抗拒的部分,竟也隨之成長膨脹。
於是,用的意志力愈多,產生的相對作用力就愈多。往往隔天或是好幾天都完全找不到跑步的動力,甚至都是抗拒排斥的心理。比起一次達到目標,卻要休息好幾天,不如縮小目標或是再放鬆些,更能夠持之以恆地練習,更容易累積與進步。
佛陀曾開示:緊繃的琴弦易斷,鬆弛的琴弦則彈奏不出美妙的音樂。正是教導中道的處世之道。我不用一次跑完八圈,我可以跑到六圈,稍微休息一下,再跑完最後兩圈。之後隨情況變化,我自然就可以往八圈的目標邁進。
這也許對某些人是簡單又彈性的道理,對自我要求高的人,腦袋容易僵硬而難以變通,完美主義、意志力成為了頑固的習氣,在生命成長中,形成了阻礙。剩下了目標和要求,卻無法覺知到不同的情況,下的藥量就有不同。
再一個例子。上一次內觀到了第七天,我就感覺疲倦不堪,同時也發現自己在抗拒禪修。我稍作休息並觀察身體,發現胸腔周圍都緊緊的,心在抗拒的同時,也會強硬起來,似乎正在抵擋什麼而產生武裝防衛反應。
我跟著胸腔在一起呼吸,慢慢緊繃感消失,心的抗拒感也消融了。於是又可以順暢進入禪修的狀態。這個發現之後可以幫助我從身體著手,讓心理跟著有所變化。正如費登奎斯所提倡的:從身態改變心態。
經過這兩次內觀和平日的身心經驗,我發現禪修可以讓我觀察到心的習氣,從而學習如何調御身心,並進一步掌握這門藝術,擴展延伸到生活的各個層面。學習任何事情,或有目標時,或遇到各種情境時,心的舊習會再出現,而禪修幫助我能夠處在清明的狀態,更容易看見心的習氣。
(註)2021年,我再度回到內觀中心,經歷了七天的火燒經驗,此經驗幫助我改善了呼吸困難的瘀滯現象,我當時寫了一篇文章記錄,稍後會另文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