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禪修是調御身心的藝術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在上一次內觀,我才開始覺知到心除了貪瞋之外的習氣、習性反應,或者也可以說是心遇到外境變化時,慣性思考與採取的行動。


例如,當我在堅決靜坐時,頭一天可以完全不動身體,但是,次一日卻怎樣都無法達到。我的心就開始說:我退步了,我好挫折。心產生了退縮,心輪區塊的能量就會跟著向後褪去,肌膜因能量退散而凹陷與緊繃。在下一坐時,人就會開始昏沉。(這感受真的很不舒服,觀察到許多缺乏信心的人,此處的心輪都是凹陷的狀態)


在人生中,我經常有第一次就嘗試成功的經驗,可能是新手的運氣使然,但是,後面遭受挫折時,我就會更加難以承受。認為自己退步了。如果第一次沒有成功,那就不會產生這般挫折的心態。不會有退步的解讀。


助理老師開導說:堅決的靜坐,是一個目標,是要一直往那個方向去。只要不斷往那個目標努力就可以了。而非指一定、非要當下一定要做到。


我想起我2018年第一次去內觀,真的是狠人。堅決的靜坐開始,就真的打死不動。當時的身體比現在好1000倍以上,依舊飽受疼痛,疼痛到第七天,全身舒暢感出現,一直到第十天,才又開始有新的業浮出來。


當我身體因感情的緣故出狀況後,我再次去到內觀,我就發現我無法再達到堅決的靜坐。同時也為了身體變得如此瘀滯特別挫折、沮喪。


一旦曾有過天堂的經驗,再次掉到地獄時,那是加倍的痛苦。更著急想要找回原本的狀態,更挫折於難以快速修復。這些情緒導致的內耗,也使得情況更加糾結難解。


這或許是人性,或許是我的心的習氣,如今看到了,深刻感受到了,也就慢慢能夠自我開導,讓那顆急於求結果的心,安頓在每個當下。


又比方說,近期發現另一個心的習氣。最近要跑步,設立了跑八圈操場的目標。以前八圈是輕鬆簡單可以完成的目標。但是,自從內觀時內臟都被火燒過(註)後,心肺功能就差點廢掉,連跑一圈都覺得喘。


自當時到如今已經過了三年,已經慢慢恢復了心肺的能力,但是跑八圈跟以前比起來,還是稍微吃力。我都會要求自己不要停下來,雖然達成目標,但是內在那股被要求而抗拒的部分,竟也隨之成長膨脹。


於是,用的意志力愈多,產生的相對作用力就愈多。往往隔天或是好幾天都完全找不到跑步的動力,甚至都是抗拒排斥的心理。比起一次達到目標,卻要休息好幾天,不如縮小目標或是再放鬆些,更能夠持之以恆地練習,更容易累積與進步。


佛陀曾開示:緊繃的琴弦易斷,鬆弛的琴弦則彈奏不出美妙的音樂。正是教導中道的處世之道。我不用一次跑完八圈,我可以跑到六圈,稍微休息一下,再跑完最後兩圈。之後隨情況變化,我自然就可以往八圈的目標邁進。


這也許對某些人是簡單又彈性的道理,對自我要求高的人,腦袋容易僵硬而難以變通,完美主義、意志力成為了頑固的習氣,在生命成長中,形成了阻礙。剩下了目標和要求,卻無法覺知到不同的情況,下的藥量就有不同。


再一個例子。上一次內觀到了第七天,我就感覺疲倦不堪,同時也發現自己在抗拒禪修。我稍作休息並觀察身體,發現胸腔周圍都緊緊的,心在抗拒的同時,也會強硬起來,似乎正在抵擋什麼而產生武裝防衛反應。


我跟著胸腔在一起呼吸,慢慢緊繃感消失,心的抗拒感也消融了。於是又可以順暢進入禪修的狀態。這個發現之後可以幫助我從身體著手,讓心理跟著有所變化。正如費登奎斯所提倡的:從身態改變心態。


經過這兩次內觀和平日的身心經驗,我發現禪修可以讓我觀察到心的習氣,從而學習如何調御身心,並進一步掌握這門藝術,擴展延伸到生活的各個層面。學習任何事情,或有目標時,或遇到各種情境時,心的舊習會再出現,而禪修幫助我能夠處在清明的狀態,更容易看見心的習氣。


(註)2021年,我再度回到內觀中心,經歷了七天的火燒經驗,此經驗幫助我改善了呼吸困難的瘀滯現象,我當時寫了一篇文章記錄,稍後會另文補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喬馨身體空間
4會員
10內容數
這裡的一切,都是寫給你看的。這是我的禮物,獻給這個世界,獻給生命,獻給你。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是難得的緣分,願我的心意透過文字傳達出去。 這裡將分享關於我經歷的一切,包含身心覺察、靜心、內觀、修習佛法的體悟或是對自己觀察的各種發現與寶藏,以及肢體開發的身心觀念與動作細節,各種創作如詩、歌、散文小品、繪畫、攝影等等。
喬馨身體空間的其他內容
2024/10/28
此篇文章探討內觀禪修的核心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強調專注於當下的重要性。透過打坐練習,我們可以克服妄想,提升清晰的感知,並進入心流狀態。文章分享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原則,以讓生活變得更為單純和充實。並介紹了即將舉行的相關工作坊,鼓勵讀者實踐這些理念。
Thumbnail
2024/10/28
此篇文章探討內觀禪修的核心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強調專注於當下的重要性。透過打坐練習,我們可以克服妄想,提升清晰的感知,並進入心流狀態。文章分享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原則,以讓生活變得更為單純和充實。並介紹了即將舉行的相關工作坊,鼓勵讀者實踐這些理念。
Thumbnail
2024/10/24
本文探討了身心覺察中慣性對我們生命的影響,揭示了身體的結構與動作如何受到慣性的形塑。透過深入的覺察,讀者可以瞭解自身的身心狀態,並學會調整動作和心態,幫助減少由慣性造成的不平衡,促進身心的靈活與平衡。最終,文章強調自我覺察對於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0/24
本文探討了身心覺察中慣性對我們生命的影響,揭示了身體的結構與動作如何受到慣性的形塑。透過深入的覺察,讀者可以瞭解自身的身心狀態,並學會調整動作和心態,幫助減少由慣性造成的不平衡,促進身心的靈活與平衡。最終,文章強調自我覺察對於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0/18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透過投入與傾聽來改善身心關係,強調過程而非結果的重要性。作者闡述了正確的方向和方法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並且指出過度執著和不當的命令會增加內耗與緊繃感。通過與身體對話,個人能夠修復身心關係,開啟新的意識狀態,從而開啟生活中的新模式與可能性。
Thumbnail
2024/10/18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透過投入與傾聽來改善身心關係,強調過程而非結果的重要性。作者闡述了正確的方向和方法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並且指出過度執著和不當的命令會增加內耗與緊繃感。通過與身體對話,個人能夠修復身心關係,開啟新的意識狀態,從而開啟生活中的新模式與可能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透過呼吸將專注力回到自身當下,陪伴安定身體與情緒,重新選擇不被情緒慣性牽著走。當內在平穩後,靈魂便能有一份清晰,透過合適的路徑去連結內在的生命力與深層渴望。對於同個經驗就可能產生新的感受與應對解決之道,同時會對自己有個驚艷感動,彷彿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人。
Thumbnail
透過呼吸將專注力回到自身當下,陪伴安定身體與情緒,重新選擇不被情緒慣性牽著走。當內在平穩後,靈魂便能有一份清晰,透過合適的路徑去連結內在的生命力與深層渴望。對於同個經驗就可能產生新的感受與應對解決之道,同時會對自己有個驚艷感動,彷彿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人。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人生中的種種業障,並提出了有關學習放下的觀點和具體的過程。通過自我探索的過程,加速認識自己並放下內耗。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人生中的種種業障,並提出了有關學習放下的觀點和具體的過程。通過自我探索的過程,加速認識自己並放下內耗。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沉靜之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思和重新開始的決心。充滿了內省和自我探索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沉靜之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思和重新開始的決心。充滿了內省和自我探索的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