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戰爭看現代戰爭的樣貌(20)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你或許很難理解,美國在過去10年,有好幾次機會可以誘使中國發起無謀的戰爭,趁此機會一拳打趴中國。美國高層也有人想過,但為何不會執行?因為絕大多數的官僚沒辦法應付這種大場面,萬一到時候超出自己控制能力,會發生何事?離職啊。政治圈比華爾街難混多了。

上週提到官僚,筆者的意思是,現代戰爭很大一部份是官僚在決定的,因為戰爭機器要開動,需要非常多的執行者,而數十年沒有戰爭的結果,幾乎所有工業國家,都不是獨裁者一聲令下就可以開戰。

以普京為例,對烏克蘭的軍事戰略,早在21世紀初就開始,雖說後來讓親俄的亞努科維奇上台,就俄國的角度來說,依舊要上一層保險。這也是後來佔領克里米亞的遠因,俄國早就在準備了。而這些準備,當然經過杜馬(議會)的同意,主要官僚都認同,不然軍事機器開動不了。

無煙硝戰爭--灰色地帶作戰

俄國在冷戰後已經不能說是獨裁國家,偏向我們台灣認知的威權(編:俄國總統是全民直選,蘇聯解體後建立民主體制,但近年逐步走向威權),普京也有主要盟友,某個角度來看,還比不上兩蔣年代的集權。這意思是,普京得說服俄國民眾支持對烏克蘭的強硬行動,不然無法解釋,為何昨天還是親愛的斯拉夫弟兄,今天怎麼就變成納粹一份子。

前面的鋪陳要很久,尤其是在烏東頓巴斯地區,長期收買中階層公務員,控制黑社會,在各處抵制基輔的控制。接著就是宣布自治,讓黑道取得武器,攻入政府組織,奪取兩州控制權。而這過程也得在地民眾支持,製造一種不得已的氣氛。

為何我們說這是整套的手法?因為黑道沒兩年就被換掉了,黑社會對政府管理欠缺認識,也沒有治理人才,東歐黑道常常是竭澤而漁的掠奪資源。這會刺激既有的官僚體系,憑什麼我們讀書考試幾十年爬上來,他不過一條莫斯科的狗就能當首長?

是的,俄烏戰爭還沒爆發前,俄羅斯正規軍已經進駐,等到軍方已然掌控政府組織,黑道作為夜壺的角色就可以功成身退。

如果你有將十幾年的俄國手法攤開來看,會發現主導者雖是普京等最上層政治人物,實際上推動者是俄國公務、軍事體系的官僚。你可以解讀克林姆林宮的老大吃肉,執行官員喝湯,但好歹也要願意分湯出去,不然機器是不會啟動的。

攻擊民主的弱點:非戰時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

同樣的道理放到烏克蘭也是,不是沒有人看出問題,但官僚體系早年的教育就是親俄,先天上會牴觸反俄的政策。俄國在烏克蘭喪失民意支持,前後花了十幾年,烏克蘭人是親眼見到克里米亞易幟,頓巴斯區被侵占,中間官員才轉向為烏克蘭本土派的。

你可以解釋為,利益都要受損了,發現俄國占領區沒有比較好,才會醒過來。一般民眾利益更小,感受更加不明顯,多數人都是在2022年正式侵略後才醒覺。

把這狀況放到美國更明顯,總統即便能短期授權軍隊行動,規模也不能太大,且會受到民意反噬,也就是如果民眾不買單,選舉會選輸。別小看選輸的嚴重性,美國是世界超強,五十州有一半以上,都可以稱之為中型國家,參眾議員的權力、影響力放到世界上,相當於中小國的總理了。巨獸要動需要更多理由,也代表官僚的慣性更強,光是小布希啟動反恐戰爭,將戰略核心移到中東,花了十年才讓體系發覺中國武力崛起,改走向印太戰略。

就算改了,還是有非常多的官僚、智庫,認為頭號敵人是俄羅斯,季辛吉派的更是支持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慣性是你想像不到的強大,如果不是知名研究員,著作等身的高影響力者,一般智庫成員要做出抵抗大勢的分析很難。所謂的主流意見就是這樣,會在晉升與找其他工作時形成阻礙。

裁軍、反戰,左翼橫行的西歐軍事實力堪憂

西歐就更不用提,為何德國慘到連戰車的妥善率都那麼低,台灣還有人嘲笑居然比高裝檢還誇張。說穿了就是左傾反軍造成,當整個政府都左傾,認定軍方過度消耗資源,且世界和平幹嘛擴軍,削減軍備挪為他用再合理不過。若我們把德國的親俄派一個個抓出來看,他們的論點就包含俄國已經不再是威脅,更誇張的還有波蘭是前線,德國只要當輔助就好,反正美國會買單。

這些想法一旦擴散,在官僚體系中形成特定思維,你要違抗的下場就是升遷無望。換你是德國國防體系的官僚,總理想要的就是擴大社會保險,並多次暗示軍方是不是該讓步些,你就會想辦法讓報表漂亮,證明不需要更多軍備。過程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整個德國無法立刻湊出一個營的坦克,就夠說明一切,台灣黃埔年代都沒這麼扯過。

各位是否還記得,俄烏戰爭爆發後幾個月,開始討論援助烏克蘭豹二坦克,到修好可以援助,中間又過了多久?德國軍隊顯然不會把自己能用的直接送出去,依照國防要求,假設現在妥善率只有40%,俄羅斯威脅提高了,本國至少也要有一半以上可動吧。慣性思維,會讓國防官僚拿到夠多錢,先把自己該補的補好,多的才拿去出口。

這其實很諷刺,說波蘭擋在前面沒差的是官僚,說俄國威脅變大所以不能把現有裝備送了再說的還是官僚。雖然不是同一批人,思考的慣性會驅使和平時期的官僚,制定所有的決策都以不傷害自己前途為一切前提。

要解決,就是政治高層要有魄力,跟願意擔責任的決心,逼官僚體系動起來。

顯然西歐幾乎沒有這種魄力跟決心,高層都是等行政體系出報告,政務官依報告決策,避免自己獨斷造成政治風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6.4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明理的人都知道,遮眼閉目或用「和平」換字包裝,緩和不了戰爭的殘酷真相;逃避而不願直視,也無法否定戰爭與我們的過去同在,也是我們現在的一部分,而且還會緊隨著我們,共同走向未來。人就是這類暴力衝突中唯一的主角,沒有配角,討論戰爭,就是討論人。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Thumbnail
明理的人都知道,遮眼閉目或用「和平」換字包裝,緩和不了戰爭的殘酷真相;逃避而不願直視,也無法否定戰爭與我們的過去同在,也是我們現在的一部分,而且還會緊隨著我們,共同走向未來。人就是這類暴力衝突中唯一的主角,沒有配角,討論戰爭,就是討論人。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Thumbnail
中日韓峰會,存異求同。美國對華三板斧:關稅、補貼、科技禁令。 BJ:決定不要再談戰爭了,浪費版面,,除非它真的結束了。天佑人類。 或者說,真正重要的戰爭不在以巴、俄烏,而在無形的經濟戰中。 --- 軟銀擬年砸90億鎂投資AI。馬斯克為xAI串10萬組H100,打造運算力。 BJ:昨天去看了
Thumbnail
中日韓峰會,存異求同。美國對華三板斧:關稅、補貼、科技禁令。 BJ:決定不要再談戰爭了,浪費版面,,除非它真的結束了。天佑人類。 或者說,真正重要的戰爭不在以巴、俄烏,而在無形的經濟戰中。 --- 軟銀擬年砸90億鎂投資AI。馬斯克為xAI串10萬組H100,打造運算力。 BJ:昨天去看了
Thumbnail
在美國國會的舒適圈裡,沒有什麼比玩戰爭更有趣更重要的了。 隨著華盛頓逐漸進一步陷入「大國競爭」時代,這類戰爭的遊戲-託管它們的不僅僅是智囊團。媒體和更多的專家階層也紛紛加入進來,大聲爭論中美之間不可避免的軍事衝突的細節。 兵棋推演或「桌面演習」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試圖推算危機可能如何展開、需要做
Thumbnail
在美國國會的舒適圈裡,沒有什麼比玩戰爭更有趣更重要的了。 隨著華盛頓逐漸進一步陷入「大國競爭」時代,這類戰爭的遊戲-託管它們的不僅僅是智囊團。媒體和更多的專家階層也紛紛加入進來,大聲爭論中美之間不可避免的軍事衝突的細節。 兵棋推演或「桌面演習」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試圖推算危機可能如何展開、需要做
Thumbnail
看見新聞又開始報導軍事演習,總讓我不自覺認為,如果我們要的世界和平是這樣,那麼為何每一年都要軍演?國防預算年年增加,就是為了「可能」的世界衝突作準備?說來真的很好笑,又如此矛盾。現在野火燒不停,我們除了要維護自然景觀,還要防止可能的戰爭,為什麼?說來說去都是因為國家之間的角力不斷,台灣與中國的
Thumbnail
看見新聞又開始報導軍事演習,總讓我不自覺認為,如果我們要的世界和平是這樣,那麼為何每一年都要軍演?國防預算年年增加,就是為了「可能」的世界衝突作準備?說來真的很好笑,又如此矛盾。現在野火燒不停,我們除了要維護自然景觀,還要防止可能的戰爭,為什麼?說來說去都是因為國家之間的角力不斷,台灣與中國的
Thumbnail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