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訪|平衡直覺與現實,在限制中找到自由──專訪《小雁與吳愛麗》導演林書宇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入圍本屆金馬獎 8 項大獎的《小雁與吳愛麗》是林書宇導演繼《夕霧花園》後睽違五年推出的新作,他延續過往對女性角色的關心,從一名因為長期受暴而弒父入獄的更生人女孩,與另一名在社區大學上表演課、樣貌相同的女性之間的神秘連結切入,帶出難分難解、血淚交織的家族情仇,在鄉村親情寫實劇中增添懸疑色彩,手法大膽而深刻。

讓直覺先走──故事建構歷程

(!!本段有重要情節揭露,未看片者建議先跳到下一段,看完電影再回來補上!!)
(!!本段有重要情節揭露,未看片者建議先跳到下一段,看完電影再回來補上!!)

談起本片特殊的敘事結構,林書宇表示這次創作節奏與以前很不同,從《九降風》、《星空》、《百日告別》乃至許多沒被拍出來的劇本,他都是先想好結局才會動筆,而《小雁與吳愛麗》始於疫情,那時台灣還沒疫苗,眾人每天追直播、更新確診數字,一切時間彷彿靜止了,在不知道這場大疫會延續多久的情況下,他決定先放膽憑直覺寫看看。

起初,他腦中出現一個更生人,故事從她出獄開始說,另一頭,則有個正在上表演課、與更生人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孩,但剛開始創作時,他還不知道兩人是什麼關係。回溯「表演課」設定的起源,林書宇事後認知到,應是妻子夏于喬為了專心演員工作卸下《型男大主廚》主持棒後,在沒戲約時上了很多表演課,回家分享的點點滴滴種入他腦海,慢慢長出故事。

他持續採用平行式寫法,一面同時尋找兩名角色之間的關係,直到表演課這條線寫到第三堂時,他才明白兩者好像能是同一個人。既然是同一人,那下個問題便是:更生人為何要去上表演課?想著想著,「戲劇治療」的點子便冒出來了──可以說,《小雁與吳愛麗》是先有故事,才找到形式,而觀眾跟隨電影節奏一層層翻轉、再發現的體驗,也像一同經歷了林書宇創作路上的思路轉折。

《小雁與吳愛麗》劇照/牽猴子提供

《小雁與吳愛麗》劇照/牽猴子提供

黑白世界的況味

本片一大特點「黑白攝影」,來自於林書宇寫作時對畫面直覺的想像,他創作劇本時不會放入小說般的詳細描摹,而是腦袋中看到什麼畫面就寫什麼,當產生「黑白的氛圍才對」的直覺後,下一步便是回頭做現實的評估──就技術操作而言,在台灣取景常面臨戶外色彩很雜亂的問題,而黑白會讓「色調」一致,就比彩色拍攝更容易控制影片氛圍,只要場景的「灰階」是好看的,再控制光影即可。

然而,挑戰性也在於市場的接受度,黑白片的籌資因為預期市場接受度不高而較困難,不過他坦承做了如此選擇後,便知道電影規模不會太大,相對的,去向投資方要的資金也不用太多。

而就個人口味上,林書宇本身很喜歡黑白片鏡頭專注在人物身上的感覺,拍攝期間他最常和印度籍攝影師 Kartik Vijay 聊到的作品是《沒有煙硝的愛情》,那黑白世界裡面濃烈的情感特別吸引他。不過喜歡歸喜歡,下定決心做成黑白時仍不免卻步,畢竟就算只是身為一名現代觀眾,去看一部黑白電影前,都要做心理準備。

《小雁與吳愛麗》劇照/牽猴子提供

《小雁與吳愛麗》劇照/牽猴子提供

聊起與 Kartik 繼《夕霧花園》後再次合作,林書宇希望能透過外國眼睛看見台灣的不同,當初擔任《美國女孩》監製,找來希臘籍攝影師 Giorgos Valsamis,也是希望他能拍出並非我們既定印象的台灣。與 Kartik 在《夕霧花園》拍攝期間一起遊歷馬來西亞的經驗,讓林書宇發現:同樣身為外來者,兩人關注鄉鎮街景的角度卻很不同,自己喜歡拍大的結構,Kartik 卻常在意細節。這讓林書宇更加確信,聚焦於角色細膩情感的《小雁與吳愛麗》,該由 Kartik 來掌鏡。

在溝通上,林書宇與 Kartik 之間並不受語言隔閡,因為大多是透過其他電影作品、攝影照片、甚至是繪畫等等圖像 reference 交流;他的習慣是先列出分鏡表、並抓出遠/中/近等粗略的距離指示,剩下的詳細構圖便交給攝影師。不同攝影師接收到指令後,丟出來的畫面其實都不一樣,尤其手持攝影最能展現個人風格──林書宇說,他通常都會信任對方的美學選擇,畢竟長期合作的人選,就是原本氣場便合得來的。

《小雁與吳愛麗》劇照/牽猴子提供

《小雁與吳愛麗》劇照/牽猴子提供

回首製作《小雁與吳愛麗》的點滴,林書宇驕傲地表示:「這次完全實踐了『在限制裡找自由』」,許多逆來順受不得不做的選擇,反而造就意想不到的結果。

比如,劇組在高雄美濃拍攝,卻罕見地一直遇到下雨,甚至中間放掉兩天颱風假。本片令人印象深刻的長鏡頭開場,便是情急之下生出的靈光──原本林書宇安排很多分鏡,小雁會騎腳踏車經過夜市,鏡頭先帶到眾人看她的反應,才轉而見到小雁本人。景都勘好了,卻無奈碰上無法控制的雨,如果將就在有雨的狀況下拍了一顆,下一顆鏡頭便要考慮連戲問題,但又沒預算發水車⋯⋯。為此,林書宇連夜苦思後決定:改用一顆長鏡頭搞定,並利用多 roll 的空景時間拿來放片頭 credit。

「我平常是不喝酒的人,但成功捕捉到開場那顆後,收工回飯店和 Kartik 忍不住開了啤酒慶祝。」回憶起那天現場屏氣凝神,stand by、等待夏于喬騎車靠近,在剛好的定位點煞車,鏡頭再快速轉向,跟焦師完美對準,眾人齊心完成技術難度頗高的鏡頭,並且只拍了兩次便成功,林書宇嘴角仍止不住興奮地笑。

攝影/ioauue

攝影/ioauue

鏡頭裡外的真實

從短片《海巡尖兵》一路至今,林書宇在創作路上,土法煉鋼地摸索出一套製造「真實感」的心法,首先是關於故事細節設定──場景訂於美濃起初是基於實際面,申請到高雄影視補助資金後,他親自開車到處尋找鄉鎮,一個個拍照、調成黑白看感覺,因景觀樣貌而非文化特性挑中了美濃。「既然美濃是個客家莊,發生在這的故事就該有角色是客家人。」林書宇遂將楊貴媚飾演的母親設定為客家媳婦,雖然演員本身較擅長閩南語,但角色在這做生意不可能不會客語 ,因此需要額外花時間學習。

而曾國城飾演母親男友、在地的「仁哥」,也是他第一次在參演電影中全程使用客語演出。選角會確定他,一來是五十多歲擅長客語的演員並不多,二來是夏于喬和他搭檔主持了《型男大主廚》九年之久,有一定熟悉度。林書宇表示:「先前看過城哥演舞台劇,知道他深厚的表演能力,因此從來沒擔心他能不能將角色演到位,只擔心他願不願意接,畢竟角色的樣貌偏負面,與他平常形象差很多。」做為牽線人的夏于喬,遞出邀約前本來猜想他絕對不會接,沒想到城哥看在與自己多年搭檔的情分上欣然接受,也交出突破性的演出,順利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小雁與吳愛麗》劇照/牽猴子提供

《小雁與吳愛麗》劇照/牽猴子提供

再來,「真實感」之建立有助於讓不同背景的演員能在同一基準上、像在同部電影中表演,不至於強度參差不齊。對於大部分演員,林書宇不會在現場給予過多指導,而是先讓他們嘗試,再針對技術細節進行溝通,關於角色內心的討論則是前期過本時的功課。

林書宇認為,關鍵在整組場景定調出的氛圍要很詳實,盡量減少演員憑空想像的機會:「我會要求道具到位,能有四面牆就不會只給三面牆,哪怕鏡頭拍不到,都會覺得該在那邊的東西就該在那。」

他舉一場關於「聲音」的例子:母親令前夫婚外情所生的小孩自己操作脫水機,見他因為身高不夠拉不動開關,才前去幫忙。第一次拍攝時,因為脫水機有插電,當機器真的開始運轉,孩子被突然的晃動微微嚇到而退縮,但後面還有一些台詞,收音師便詢問可否把插頭拔掉,後製再加入機器運轉聲,這樣能錄到較清楚的對白。然而再次嘗試之後,林書宇發現孩子不懂得演「虛」的反應:「這時與其告訴他在媚姐拉起開關後、記得做出『退縮』的表演,不如技術面麻煩一點,用後製去除聲響,讓小孩真實地反應。」

《小雁與吳愛麗》劇照/牽猴子提供

《小雁與吳愛麗》劇照/牽猴子提供

本片靈魂──小雁與吳愛麗

談起第一次與夏于喬正式且密切地合作,林書宇坦言:於工作現場區分公私是重要的,但並不容易做到,而就算「心理上做不到,表面上還是必須做。」

《小雁與吳愛麗》約拍攝了三四週,起初第一週,兩人因為公私不分明而起了較多摩擦,因為太在意對方,反而多了自身職位不需有的擔心。「身為一名導演,跟演員拍整天戲,演出當下說 OK 就應該要是真的 OK,不會收工後再跑去討論。但對老婆會,因為求好心切。」如此矛盾又交織的身分,令演員身分的夏于喬產生自我懷疑──若表現真的很好,那些建議為何不在現場說?

意識到自己將身為老公的思考帶進工作關係後,兩人在首週結束後坐下來聊了很久,協議切開公與私,收工後就別再彼此擔心、不聊公事,畢竟兩人都與劇本相處了三年,已經夠熟悉了。

《小雁與吳愛麗》劇照/牽猴子提供

《小雁與吳愛麗》劇照/牽猴子提供

除了夏于喬飾演的小雁,在片中佔了舉足輕重份量的角色當屬楊貴媚飾演的母親,對於喜愛台灣電影的影迷,楊貴媚自有她的崇高地位:「媚姐的氣場和演技,不管在蔡明亮、李安、王童或林正盛導演的鏡頭下都很出色,是我寫完劇本後想到的首選。」另外,林書宇也感受到她和夏于喬皆有接地氣、生活化、與一般台灣人沒有距離的質感,可以很有說服力地扮演母女。

楊貴媚在拍攝現場的無私與親和力則讓林書宇印象深刻,不僅會體察到對手演員的不安,在鏡頭外給予幫助和力量,更擅長打破現場緊張感,像大姊一般照顧劇組每位夥伴:「到了美濃後,她在短時間內就與左鄰右舍混熟了,開拍沒幾天,放飯時已經不和劇組一起吃便當,而是被主場景對面住的阿嬤邀請去家裡吃。」這些良好關係,更沒有隨著殺青就結束:「直到現在,媚姐還跟阿嬤一家有聯絡,到南部都會順道帶伴手禮去拜訪,甚至約演藝圈好友們去阿嬤的孫子在台北開的餐館捧場。」

《小雁與吳愛麗》劇照/牽猴子提供

《小雁與吳愛麗》劇照/牽猴子提供

而針對角色,楊貴媚也提出使林書宇重新思考的疑問,那便是仁哥這樣一個有暴力傾向的男人,身上必然要有什麼值得欣賞的特質,才能令母親能夠繼續抓著他、為他辯護吧?

一開始創作劇本,仁哥在林書宇觀點中就是個偷機取巧、有捷徑就走的壞人,直到楊貴媚挑出這點,才加入仁哥每次出場必定帶吃的喝的送母親的設定,以呈現他雖然可惡又無賴,卻仍有可愛的面向。

漫漫創傷復原路

走過《小雁與吳愛麗》這趟深深鑽入家暴受害者心理的旅程,林書宇表示最大的收獲就是體認到:每個受害者面對加害者的情感都不一樣,並且很多矛盾的狀態是沒經歷過類似創傷、單純身為一個創作者的他,完全意想不到的。

《小雁與吳愛麗》劇照/牽猴子提供

《小雁與吳愛麗》劇照/牽猴子提供

「直覺會認為,受害者面對家暴者怎麼可能會有情感?或渴望對方對自己好?但其實真的有,即使對方對自己那麼壞,仍會希望得到對方的認可。」他舉日本漫畫《虐待我的爸爸終於死了》為例,作者面對施暴父親可能侵犯自己的恐懼,是到了在發育階段會刻意穿寬鬆衣物,甚至剃平頭去除女性特徵的程度,但直到後來長大成家,理應愛小孩的她,卻在自己情緒稍微激動地對待孩子時,突然看見了爸爸的影子。但明明她是如此嚴重虐待的受害者。「作者甚至開始懷疑,難道是遺傳的問題嗎?因為我是他的種、我身上流的血是壞的嗎?如此複雜的糾結,無論怎麼具有同理心,都無法憑空想像出來,這是我做這部片過程中慢慢明白的。」

林書宇認為,受虐者最後能好好走過創傷的方法,每個個案狀況不同,但如果要找到其中的共同性,那便是大量的愛與耐心的陪伴。就電影而言,雖然透過表演課,小雁得以抒發、告解,丟出自己隱忍的沉重負面情緒及疑惑,但她仍在這條漫長的復原之路上持續前進著。


採訪、撰稿:花神沒有咖啡館
攝影:ioauue
劇照提供:牽猴子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要把哭泣唱成高歌,把冬天唱成春天,這段過程中必然會經過痛苦,而這意味著你如果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需要花一些力氣。」──這是曾經徬徨的笨蛋少年,行過十幾個年頭,重新回身,反問自己「心想飛到哪」所得到的,不是結束的告別,是甫開始的未完待續──也許孤獨願意理解/你讓我想起自己是誰/你讓我想起自己是誰。
編按:在新片《小雁與吳愛麗​​》扮演母女的楊貴媚與夏于喬,戲裡糾結著傷痛記憶,戲外則是感情超好的前輩晚輩。《釀電影》本次邀請到兩人受訪,不只聊各自戲裡戲外的生命經驗,也請她們準備對彼此好奇的提問,期待擦出火花!
九月份「海光電影院」再次播映《神人之家》,並邀請盧盈良導演與台通主持人李毅誠參與映後座談。電影播映的前一天,盧盈良收到《神人之家》將在今年 11 月於法國上映的消息,他直言一路以來是緣分使然,電影之神為他與他的家人所帶來的變化,是一段非常神奇的旅程。以下文字整理映後座談部分內容,與各位讀者一同分享。
當時才十來歲的誠誠開始聽著南哥的音樂、看著南哥的電影長大,那台馳騁在九〇年代的野狼 125,轟隆隆地騎進他的生命裡。當誠誠有了孩子,才意識到那些曾經陪伴著他的童年記憶都正在消逝,為了阻止消亡,他除了用 Podcast 與朋友再談年輕時的記憶,也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說台語,想留下語言。
1996 年出生的奧山大史,剛好是介於 Y 世代與 Z 世代之間,難以被定義的世代,而他的出現也成了日本電影圈出淤泥而不染的存在。淤泥,並非批評現今的日本電影,而是在改編小說與漫畫當道的日本電影圈中,奧山大史將「童年回憶」作為創作的武器,透過年輕人的視角與鏡頭,一次又一次地端出作品,令人驚艷。
當初在《熟女慾望日記》演台版莎曼珊,「我那時是二十幾歲,演一個角色個性上會大膽講性的人,但她並不是性治療師。這次我第一次演性治療師,因為現在已經四十幾歲了,在看待這些事情的時候,有更不一樣的淬鍊。」事隔二十年,再度演出慾女角色,楊謹華自認「人生現階段接到這劇本跟角色,是一個很好的 timing」。
「要把哭泣唱成高歌,把冬天唱成春天,這段過程中必然會經過痛苦,而這意味著你如果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需要花一些力氣。」──這是曾經徬徨的笨蛋少年,行過十幾個年頭,重新回身,反問自己「心想飛到哪」所得到的,不是結束的告別,是甫開始的未完待續──也許孤獨願意理解/你讓我想起自己是誰/你讓我想起自己是誰。
編按:在新片《小雁與吳愛麗​​》扮演母女的楊貴媚與夏于喬,戲裡糾結著傷痛記憶,戲外則是感情超好的前輩晚輩。《釀電影》本次邀請到兩人受訪,不只聊各自戲裡戲外的生命經驗,也請她們準備對彼此好奇的提問,期待擦出火花!
九月份「海光電影院」再次播映《神人之家》,並邀請盧盈良導演與台通主持人李毅誠參與映後座談。電影播映的前一天,盧盈良收到《神人之家》將在今年 11 月於法國上映的消息,他直言一路以來是緣分使然,電影之神為他與他的家人所帶來的變化,是一段非常神奇的旅程。以下文字整理映後座談部分內容,與各位讀者一同分享。
當時才十來歲的誠誠開始聽著南哥的音樂、看著南哥的電影長大,那台馳騁在九〇年代的野狼 125,轟隆隆地騎進他的生命裡。當誠誠有了孩子,才意識到那些曾經陪伴著他的童年記憶都正在消逝,為了阻止消亡,他除了用 Podcast 與朋友再談年輕時的記憶,也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說台語,想留下語言。
1996 年出生的奧山大史,剛好是介於 Y 世代與 Z 世代之間,難以被定義的世代,而他的出現也成了日本電影圈出淤泥而不染的存在。淤泥,並非批評現今的日本電影,而是在改編小說與漫畫當道的日本電影圈中,奧山大史將「童年回憶」作為創作的武器,透過年輕人的視角與鏡頭,一次又一次地端出作品,令人驚艷。
當初在《熟女慾望日記》演台版莎曼珊,「我那時是二十幾歲,演一個角色個性上會大膽講性的人,但她並不是性治療師。這次我第一次演性治療師,因為現在已經四十幾歲了,在看待這些事情的時候,有更不一樣的淬鍊。」事隔二十年,再度演出慾女角色,楊謹華自認「人生現階段接到這劇本跟角色,是一個很好的 timing」。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幾乎全台灣一大半的人都忙著聲援無辜的林郁婷 我想到「啊⋯⋯這就是無條件的愛」
延續上篇前任W的文章,最後提到「愛的時候,所有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這一切都將成為致命傷。 最初的我們,因躁鬱症認出彼此有相同靈魂而相愛,聽起來很浪漫,但現實是,因疾病的發作不斷上演對彼此攻擊,最終兩人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我倆本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Thumbnail
社區裡有一位叫林夢的空姐,與鄰居張澤東酒後一夜激情,卻意外身亡,而有女友的東東,並不是殺她的兇手,一邊掩飾自己在場,還要找尋真兇,甚至發現了社區一件件不能說的秘密,劉冠廷可說是全劇最累的一個角色了,眼神與心理變化更是演繹地非常傳神。就在真兇終於透明時,竟然是一個你想不到的人,也是一段不能說的愛。
Thumbnail
在《幻愛》中,成全李志樂的愛情的條件是李志樂與葉嵐共同將仇恨拋向母親,是葉嵐必須在高學歷女性被假定為愛情與學術不可兼得的偽二元對立中作出選擇。其實,葉嵐所面對的偽二元對立,也包括多元情慾與單偶純愛。而《幻愛》無法把她的情慾探索進行到底,便也親手馴化了這位原本頗具顛覆性的高學歷慾女。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一個未被愛過、未愛過人的自縊、自刎者,試圖以自己的方式逃避痛苦,努力活著。在這份坦誠的故事中,他描述了遭受家庭暴力、校園霸凌以及心理創傷的痛苦經歷。這篇文章將透過詳細的描述和觸動人心的內容,深刻描繪了憂鬱症的折磨和自我傷害的背後動機。
一個徹底坦白過去、面對自己的人,會是什麼樣子?會更清楚明白自己的樣貌、對於自己所為與所思更加的瞭然於心?還是相反? 《告白者》同前作《同情者》,由同一個敘事者的肉體與心靈,受到諸多的苦難。當然,我們知道,即使作者在此作中再度讓敘事者肉體遭逢巨大的、逼迫至瀕死的酷刑(施虐者確實是以刑求的形式施予酷刑
Thumbnail
《剝皮》探討性騷擾事件及人們不同處置立場的故事情節。從揭露性騷擾發生後,受害者與旁觀者的處境,引發出觀察者與直接參與者的傷痛與療癒。事件中的加害者、被害者如何應對,以及誰的立場應受同情,成為小說的重點。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幾乎全台灣一大半的人都忙著聲援無辜的林郁婷 我想到「啊⋯⋯這就是無條件的愛」
延續上篇前任W的文章,最後提到「愛的時候,所有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這一切都將成為致命傷。 最初的我們,因躁鬱症認出彼此有相同靈魂而相愛,聽起來很浪漫,但現實是,因疾病的發作不斷上演對彼此攻擊,最終兩人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我倆本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Thumbnail
社區裡有一位叫林夢的空姐,與鄰居張澤東酒後一夜激情,卻意外身亡,而有女友的東東,並不是殺她的兇手,一邊掩飾自己在場,還要找尋真兇,甚至發現了社區一件件不能說的秘密,劉冠廷可說是全劇最累的一個角色了,眼神與心理變化更是演繹地非常傳神。就在真兇終於透明時,竟然是一個你想不到的人,也是一段不能說的愛。
Thumbnail
在《幻愛》中,成全李志樂的愛情的條件是李志樂與葉嵐共同將仇恨拋向母親,是葉嵐必須在高學歷女性被假定為愛情與學術不可兼得的偽二元對立中作出選擇。其實,葉嵐所面對的偽二元對立,也包括多元情慾與單偶純愛。而《幻愛》無法把她的情慾探索進行到底,便也親手馴化了這位原本頗具顛覆性的高學歷慾女。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一個未被愛過、未愛過人的自縊、自刎者,試圖以自己的方式逃避痛苦,努力活著。在這份坦誠的故事中,他描述了遭受家庭暴力、校園霸凌以及心理創傷的痛苦經歷。這篇文章將透過詳細的描述和觸動人心的內容,深刻描繪了憂鬱症的折磨和自我傷害的背後動機。
一個徹底坦白過去、面對自己的人,會是什麼樣子?會更清楚明白自己的樣貌、對於自己所為與所思更加的瞭然於心?還是相反? 《告白者》同前作《同情者》,由同一個敘事者的肉體與心靈,受到諸多的苦難。當然,我們知道,即使作者在此作中再度讓敘事者肉體遭逢巨大的、逼迫至瀕死的酷刑(施虐者確實是以刑求的形式施予酷刑
Thumbnail
《剝皮》探討性騷擾事件及人們不同處置立場的故事情節。從揭露性騷擾發生後,受害者與旁觀者的處境,引發出觀察者與直接參與者的傷痛與療癒。事件中的加害者、被害者如何應對,以及誰的立場應受同情,成為小說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