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社會創新的顛覆性思維:重塑未來的必要性

更新於 2024/10/1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回顧過去一段時間對於教育與社會創新的觀察,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為什麼我們每年看到這麼多青年熱衷於提出各種提案,投身社會創新與教育創新,甚至進入創業領域,但最終產出的成果卻與現有的議題組織越來越相似,甚至重複性越來越高?

這樣的現象讓我質疑,當前的創新真的在推動實質的社會變革嗎?還是只是換了一種形式,繼續在原有的體制內運作?

延伸閱讀:
思考教育與社會創新的邏輯:理念先行還是問題導向?

創新的真正意義

首先,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創新」的本質。創新,不僅是提供一個新產品或新服務,而是要重新審視並翻轉解決問題的方式,特別是針對那些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換句話說,創新應該挑戰現有的社會體制,促使制度性變革,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現狀。

真正的教育變革,必須打破現有的框架,從零重新設計。我們必須勇於承認,現有的體制已無法應對現代社會的需求,改變不能只是表面的修補,而是要進行徹底的結構性翻新。像One-Forty這樣的組織,已經證明透過設計思考與社會設計,能成功重構非營利組織的運作,這就是所謂的「重新設計非營利組織」(redesign NGO)。但問題是,為何台灣的教育體制不也能進行這樣的「重新設計」,亦即重新設計教育(redesign Education)?

我們不能再容忍那種虛浮的「修修補補」。教育體制若不能從根本上進行顛覆式改造,永遠無法解決深層次的社會問題。我們要的,不是一兩個政策的微調,也不是幾個新課綱的出台,而是完全推倒舊體制,建構全新的運作模式。這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個必要的行動。當體制本身成為問題,變革的唯一選擇就是徹底打破它的桎梏,重建一個能夠應對現代挑戰的框架。

創新,不是妥協於現狀,更不是迎合小修小補的需求;它是勇敢地挑戰、解構,再創造。唯有如此,才能釋放出真正的力量,推動我們期待已久的深刻變革。

社會創新的迷失:重複性與同質化的問題

社會創新領域如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過於專注於短期、表面的解決方案,而忽略了深層的結構性問題。許多組織聲稱自己在推動創新,然而實際上他們的行動大多是短視的,聚焦於解決單一議題,而不觸及問題的根源。這種現象我們以生涯發展相關的倡議中來舉例。

我們不難發現,許多組織紛紛推出各式各樣的自主學習計畫、生涯探索營隊、學習歷程檔案工作坊、或科系探索活動,這些活動表面上看來能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在生涯規劃上的困擾,甚至短期內還能帶來一些積極效果。然而,這些所謂的創新與改革,根本無法真正觸及台灣社會長期以來生涯問題的核心成因。這些活動僅是輔助性的解決方案,無法應對結構性的問題。

生涯問題的根源,其實來自於社會價值觀的扭曲與錯位。 台灣社會長期以來,生涯發展過度聚焦於職業選擇和科系的選擇,而忽略了個體多元化、全面性發展的價值。許多學生從小就被強迫遵循一條既定的軌道:考上名校、選擇「熱門」科系、進入某些特定職業,這樣的模式已經深植於我們的教育體制與文化價值觀中。

問題在於,這種模式其實是過時且有害的。當一個社會的生涯發展被侷限於少數的「成功」定義中,這不僅會壓抑個人潛力,還會扭曲整個社會的發展方向。 尤其是當我們的教育體制與社會價值觀一致強調職業導向時,學生的個性、興趣與能力便常常被忽視甚至壓抑。許多學生雖然在這種價值觀下勉強找到職業或選定科系,但內心卻無法獲得真正的滿足,最終導致工作倦怠、職涯迷失、甚至心理問題。

如果我們只關注於幫助學生做出更好的生涯選擇,而不挑戰那些導致問題的社會價值觀,那麼問題永遠無法真正解決。這是一個錯誤的思路,因為它只是試圖修補個別學生的生涯發展,而非挑戰整個社會結構中那些錯誤的價值觀。

事實上,台灣社會的生涯問題根本無法僅靠這些零星的計畫來解決。我們必須更深入地反思,為何台灣的生涯發展會走向如此扭曲的方向?這不但是個別學校或教育體制的問題,這是一個社會結構的問題,根源在於我們的文化、價值觀和社會期待。

本質與體制的重構

當我們討論教育創新或生涯發展問題甚或是其他社會議題時,不能只著眼於如何幫助個別學生或群體,而是要回歸這些問題的本質。例如,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是否仍然只是在沿用舊有的體制,換湯不換藥地解決現代問題?生涯發展的本質又是什麼?如果整個社會對於「成功」或「生涯」的定義是有問題的,那麼無論我們如何在現有框架內解決學生的生涯困境,最終都無法扭轉問題的根源。

真正的創新不應該是對原有制度的微調或修補,而是應該勇敢地挑戰並顛覆不合時宜的價值觀和制度。這代表著我們需要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對於某些議題的認知。例如,在教育領域,我們應該更深入地思考學生的多元化需求,而不是試圖將每個學生都塞進統一的框架中。生涯發展同樣如此,我們應該質疑現有的社會風氣,並尋找能夠鼓勵個人發展的全新方式,而不是單純強調成功的標準化路徑。

商業模式與社會問題的解決

當然,許多社會創新者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商業模式與永續性。畢竟,沒有可持續的資源,創新的計畫無法長久運行。然而,這不應該成為創新停滯不前的理由。事實上,真正的創新者應該尋找的是一種既能解決社會問題,又能保證永續發展的方式。這樣的平衡並非不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然而,我們也必須清楚,解決社會問題不應該只是為了商業利益。當創新被過度商業化時,往往會忽略初衷,導致偏離問題的核心。創新者應始終記住,他們的使命是推動社會變革,而不是僅創造一個可以盈利的產品或服務。

總結:創新需要的突破性思維

如果沒有社會體制的翻轉與徹底革新,所有的創新都只是空談!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任何試圖在現有框架內進行微調的所謂「創新」,都無法真正改變現狀。這種「創新」只是給已經破損的系統上貼膏藥,沒有打破舊有的制度,怎麼可能期待真正的進步?如果社會問題的根源不被動搖,那麼所有的努力最終只會變成維持現狀的工具,讓問題繼續潛伏、擴散,甚至變得更加難以解決。

現有的社會體制,無論是在教育、經濟還是生涯發展領域,都早已不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這些體制像一座堵住河流的堤壩,阻擋了真正的創新洪流。要想讓創新徹底發揮效力,唯有摧毀這些堤壩,讓改變的力量奔流不息。這不只是關於解決眼前的問題,而是要重塑整個社會的運作方式。

如果我們不敢打破現有的規則,不敢挑戰制度的權威,那麼我們就永遠無法改變那些深埋在社會結構中的問題。改變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它意味著冒險、挑戰、甚至承擔失敗的風險。但如果我們只求穩妥、安全,那麼創新將永遠止步不前,我們也只能眼睜睜看著這個世界繼續滑向深淵。

要徹底解決問題,我們需要的是具有顛覆性的創新,這種創新不僅要敢於從根本上質疑現有的體制,更要勇於為未來構建全新的框架。唯有如此,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當我們擁有這種突破性的思維時,創新才會不再只是口號,而是改變現實的強大力量!

avatar-img
32會員
98內容數
哈囉!我是冠彰,大家都叫我袋鼠。 從高中開始到現在不斷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意識到教育、社會與全球是息息相關,然而有太多結構性問題讓我感到困擾與煩憂。未來將成為#社會助人教育NPO工作者,期待在教育、社會、以負責、毅力與省思的方式,讓自己成為「助人的永續人才」道路前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袋鼠Kangaroo's Blog 的其他內容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關於武敬凱的最新影片-「你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你窮。|階級複製, 富人思維」。而在各大臉書或是論壇當中,我時常看到這個社會時常說到「讀書」可以翻轉階級。但是,過去以往可以用讀書翻轉,但是面對未來變化莫測的世界,對於用讀書來翻轉階級已經是很困難了,不然你想想,大家都想翻轉階級,但是到底有
引言: 在台灣,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儘管108課綱的實施意圖良好,但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聲音。這種評價的背後,是一系列教育體制和政策的問題。本文將以專業的態度,從政府教育目的、心態導向、升學競爭、差別待遇等角度深入探討,旨在促使對台灣教育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改革。 政府
最近,北一女區桂芝老師批判108課綱是一個無恥的課綱,起因於高中15篇核心古文中,沒有《廉恥》這一篇課文。而其中她也說到拿掉《荀子 勸學 》無法讓學生思考學習的意義……等等等。
約莫一年前,發布了「大一新鮮人,你必須要知道的事情…」之後,又過了一年想要來和大家聊聊關於從高中升上大學與未來發展這件事情。
今天來到新北板橋放送局參與2023年臺灣放伴教育協會的展覽與講座課程。主題是如何設計一堂批判性思考的課程。以下是今日講座中的重點,一起來看看吧!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關於武敬凱的最新影片-「你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你窮。|階級複製, 富人思維」。而在各大臉書或是論壇當中,我時常看到這個社會時常說到「讀書」可以翻轉階級。但是,過去以往可以用讀書翻轉,但是面對未來變化莫測的世界,對於用讀書來翻轉階級已經是很困難了,不然你想想,大家都想翻轉階級,但是到底有
引言: 在台灣,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儘管108課綱的實施意圖良好,但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聲音。這種評價的背後,是一系列教育體制和政策的問題。本文將以專業的態度,從政府教育目的、心態導向、升學競爭、差別待遇等角度深入探討,旨在促使對台灣教育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改革。 政府
最近,北一女區桂芝老師批判108課綱是一個無恥的課綱,起因於高中15篇核心古文中,沒有《廉恥》這一篇課文。而其中她也說到拿掉《荀子 勸學 》無法讓學生思考學習的意義……等等等。
約莫一年前,發布了「大一新鮮人,你必須要知道的事情…」之後,又過了一年想要來和大家聊聊關於從高中升上大學與未來發展這件事情。
今天來到新北板橋放送局參與2023年臺灣放伴教育協會的展覽與講座課程。主題是如何設計一堂批判性思考的課程。以下是今日講座中的重點,一起來看看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培養更多元的角度、更高的接受度, 你會發現,所有的好事或壞事,都是有意義的事。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了解熱門的題目熱門的技術,具體是解決什麼以前無法解決的問題。熱門的題目之所以熱門,常常是因為那個工作開啟了領域很大的想像空間。而之所以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基本是因為某種「技術」得到了突破。可能以前沒辦法計算的東西,現在可以計算了,可能以前逼近的效果不好,現在變得更好誤差都更小了
Thumbnail
有時候,困難或挑戰一再出現, 不代表我們做不好,或是重蹈覆轍, 而是在提醒我們,是不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去思考、去理解或嘗試, 為了一個更大的循環與跨越。
Thumbnail
我們常說: 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態度要轉、思維要轉。 "轉"就是"改變"的意思,成敗繫於一念之間,只有勇於改變現狀,大膽跳脫老舊巢臼,才有發展的機會 凡事靈活思考,擅長腦力激盪,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另一種方法嘗試,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在任何領域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培養更多元的角度、更高的接受度, 你會發現,所有的好事或壞事,都是有意義的事。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了解熱門的題目熱門的技術,具體是解決什麼以前無法解決的問題。熱門的題目之所以熱門,常常是因為那個工作開啟了領域很大的想像空間。而之所以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基本是因為某種「技術」得到了突破。可能以前沒辦法計算的東西,現在可以計算了,可能以前逼近的效果不好,現在變得更好誤差都更小了
Thumbnail
有時候,困難或挑戰一再出現, 不代表我們做不好,或是重蹈覆轍, 而是在提醒我們,是不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去思考、去理解或嘗試, 為了一個更大的循環與跨越。
Thumbnail
我們常說: 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態度要轉、思維要轉。 "轉"就是"改變"的意思,成敗繫於一念之間,只有勇於改變現狀,大膽跳脫老舊巢臼,才有發展的機會 凡事靈活思考,擅長腦力激盪,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另一種方法嘗試,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在任何領域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