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京丸之內。日本國家重要文化財。東京車站大飯店
2024年二月上檔的《漫長的季節》是近年來評分最高的陸劇。故事背景設定為中國東北的秋天,因有文學家著墨,偶有詩意;此時此地在台灣的秋天賞析,正好。
此劇由《凜冬之刃》大幅度改編而來,而其前身則是東野圭吾《白夜行》。然而,此劇完美地甩脫兩個借鑑原著。
全劇交叉使用「倒敘」和「插敘」以呈現時空交錯之效果,若能提前知道這點,觀影可較為順暢。
正是這時空交錯的剪輯,你會不斷看見並對比著:
一個人在二十年之前與之後的樣貌、想法、說話、執著、行動、生活方式、人際的合與不合、際遇⋯⋯
同為具有正義感、重感情的「老實人」,到最後,為何還是有所差異,而分別走向或甜或苦的人生結局?
此劇既能吸引大眾眼球,某種程度上,必然有很高、很深的人心共鳴,那些是什麼呢?
又該如何化為滋養自己的生命養分?
本文嘗試提煉出其中一二,希望有助於你回到自己的生活生命時,能更有「覺」。
#觀影式的覺察法
自我覺察,有許多方法,但是,藉由觀影,看看別人,想想自己,那是更為深刻,也更能賦予改變的力量的。
根據「瑜伽哲學」,一個人的「真心」被「精微體」重重包裹著。你所「覺」得的,不一定為真,
原因就是你有「精微體」——心念(情緒、念頭)、假我;而這些就是會牽制你,讓你不得自由豐盛的累世枷鎖。
觀影時,從他說話可判斷他的內在狀態。
聽他說這話是「情緒話」發洩,即出自「心念」。
若是「編故事」自我膨脹,即出自「假我」。
不知「觀影式覺察法」者,看戲時會看不懂,還會說:「我看他很善良內,講話也有趣,怎麼會這樣⋯⋯」
若老說「怎麼會這樣」,內心一堆疑,難保你也沾染情緒,而覺得人生真是莫名其妙了。
#隱藏的情緒會從說話時流露出來
此劇中,可從「龔彪」身上看每天都滿滿「情緒話」的一種可能結局。外表看來,算憨厚喔,但是,注意聽他說的都是些什麼話。他說話常常有滿滿的對立感,搭配某些人某些場景,也是有它的笑果;看似無害,但其實,你不會想要有那麼戲劇化的人生的,對吧?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緩步往上走。
他是當時極少數的大學畢業生,一進廠就是坐辦公桌的天之驕子。多年後以開計程車謀生,插科打諢十多年,患有糖尿病,最後因車禍身亡。這樣的人生路,那一路上是怎樣轉折的?當然,有些是外力,不可控,然而,更多的主導因素肯定是在於自身。
他當年為了女友,在員工大會時暴怒上台、暴打廠長,意外地反成為第一個被下崗的,這才去做靠行司機。
你看他對妻子好像很深情,也順她的意,要離婚就離婚,還自動淨身出戶,但其實他情緒很多很滿,都表現在他的日常言行上。編劇很強,安排他得糖尿病,最後橫死在河裡,是有他的道理在的。
(不過,人是很複雜的,不同人的病因、死因或有更曲折的面向。)
#從他說話看他的假我有多大
「假我」、情緒、念頭這些「精微體」都不是具體可見的物質,卻很實際地在影響你。
假我很大,有什麼問題嗎?簡單說,會妨礙你的真心,找不到真愛,遠離「清明」與真實。
可以從刑警隊長「馬德勝」看「假我」。他當年為查案奔走,在得知沈大爺性侵姪女後正義感爆棚,氣得當場痛毆大爺;被處分後心生不滿,主動請辭時弄得那場面也是「很有戲」。
一般或許覺得他是好男兒、真性情!他的確有這一面,但,人生不是看一時。
假我很大的人,會有很多的「別人應該」,卻看不見自己眼中沒有別人,已與現實脫節。
雖然別人總說他在跳廣場舞,但他為何是老人大學(自封)的拉丁舞王?愛說「我最帥」?
乃至於到案情最後揭露時,他還非得要擺出某種排場,否則不說,這些都是假我在作祟。
編劇安排他最後「失智」,這一點就與「假我太大,遠離清明」有所呼應。
——————
#關於如何應用觀影式覺察法,以更瞭解「心念、假我」的運作,請參閱《智慧瑜伽》(註)
——————
#有在思考並做出改變的人,翻轉劣勢
導演說,主角王響被困在了兒子走後的那年秋天,本劇描述他是怎麼走出來的。
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說,困住他的正是他自己——精微體當中的「心念」——很頑強的一份堅信。
他堅信心愛的兒子不可能自S!那,為何死在水裡??一定是被害死的!那,是誰害的?
就一直這樣堅信,一直沒答案,一直被困住,原地打轉;而這一點,恰恰也是他與馬德勝在當年、在後來,一直有激烈衝突的點,因為後者堅信的是完全相反的對立面:你兒子死了,而且,根據跡象,一定是自殺!
這是#二分法,兩方都是部分見解,都是偏見。若一直堅持偏見,執念會不斷加強加深,引起自身多重失衡。
「追查真兇」雖然困住王響,不過,最後也領他走出困局。
他多年來都有在思考(發展智性),培養出高於心念、假我的力量。所以,你可以看到當年也衝上講台,痛罵廠長的他,多年後在個性上、說話上、行為上的確有了改變,特別表現在他對待收養來的兒子與女伴巧雲,有尊重有珍惜,難怪,他得到了一個相對為好的晚年。
#如何在身、心拓展空間?
他不可能自S⋯⋯對,他絕無此意;可是,說他自S,也不為過,畢竟他是自願跳下去⋯⋯
「人生無常」大家都知道,但在人生實境中,卻常常在抗拒「意外」,常常問為什麼,還非得要一個確切的、非黑即白答案⋯⋯否則⋯⋯因為也不能怎樣,就只能逼自己,逼到牆角⋯⋯這就是「沒空間」。
可以留意王響年輕時走路的姿態,常給我們一種「兩腳疾走,上半身卻僵直」的印象,到了晚年似乎較輕微了。
身心互相影響,身體的延展、柔軟度也與能擴大心理空間相關。
#瑜伽體位法
要身體能彎、能折、有彈性,這跟心理上的彈性同理,都要先做到「擴大空間」。
「拜日式第一式」即為此意。藉由兩腳施力踩穩,兩手上舉,運動「橫隔膜」,就是在身體上、心理上擴大空間。
#自然呼吸即可運動橫隔膜
自然吸氣,手舉高,肋骨擴展,橫隔膜向下移動,可感知到脊椎相應地微微縮短;吐氣時,肋骨與橫隔膜收回,胸腔變小,脊椎即稍稍延長。
這是一個隨時可練、效果也好的瑜伽體位,特別適合久坐族。
——————
註:江信慧著《智慧瑜伽——薄伽梵歌首二章的身心靈秘密》2023,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