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完全不專業,純粹個人意見的心理師聊聊身心靈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神秘的「身心靈」課程

近來,身心靈課程議題發燒,不少的網紅都去參加了「身心靈」課程,頓時這類的心靈課程,似乎成為顯學。身為臨床心理師,也不免關注在這些新聞上,就我的觀察,這類談及身心靈的網紅,很容易使用「身心靈」這三個語詞來述說,但是幾乎沒有人可對這三個字下定義,但從一些報導或影片來觀察,歸納出會對「身心靈」課程有需求的狀況大致有如下三大類:

1、人生遇到瓶頸:如事業不順、感情不如意有狀況、人際失衡、情緒失調⋯等。

2、對自我探索有興趣:如自我覺察瞭解、自我生命成長

3、自我蛻變:和上述2有點類似,但更著重脫離舊有既定的生活模式,期能創造新局,達到某些所想的目標。

如果只是上述三大類,那麼我認為通過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也能達成。甚至執行心理諮商或治療的心理師,還能偵測到人生遇到瓶頸的狀況,是否已達心理疾病的徵候。

許多人不想跳入醫療或尋求諮商,通常原因如下:

第一,他們期待參與身心靈課程,問題狀況就能得到緩解或解決,可以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並避開心理有問題或生病的醫療標籤。當然,若涉及醫療,不想留下病歴記錄。

第二,期待經驗「靈」能以降低焦慮。一般人有很多焦慮,如自己無法達成某事、某目標、停滯不前無法再進步⋯等。參與身心靈課程者對靈的認知,多涉及超越一般自己本身的能力與現象,比如神、佛、超自然體驗⋯,期待這些經驗能像「大力丸」一般,把自己原有的焦慮消除。在課程中尋求「更高力量」的指引,讓自己靠著這個「更高力量」帶領,如此心也會安,焦慮感可以降低許多。

 

「靈」

但,到底「靈」是什麼?身心靈的身是我們有形的身體,生理上各種情況均屬之;心也可以被理解,像理性的認知,感性的情緒,決策的心理運作⋯均屬之;可是靈是什麼呢?有的人表示,當生而為人,追求自我統整和諧、個人價值、自我實現、愛⋯等,均屬之。我找了許多資料,並沒有確切的共識定義。但大體指稱超越時間、超越生死的精神自我,跟神性、佛性高相關,有一說還類似現象學所說的「超驗自我」(transcendental ego),它是純覺知,無法被語言描述,無法對象化的東西。

既然「靈」無法被確切定義,我們反過來觀察人們所云的「身心靈」課程的內容作法,會發現有部份課程大致應用一些心理學技巧,這些技巧是心理師不輕易使用的,之所以不輕易使用,因為沒有經過詳細心理評估,貿然使用,可能製造收受者的心理創傷經驗。再者心理師受專業倫理規約及心理師法限制,不可能廣告心理技巧的效用。

而市面上的身心靈課程何其繁多、有不同方式及內容。在此無法一一評論,我本身參加過台灣內觀中心的12日課程,它完全不收費,我個人覺得收穫良多,也對自己的專業有不少的助益。

但是一些收費很貴的身心靈課程,不排除參與者為了維持自身認知一致性(「花了這麼多錢,它一定是有價值的!」),而相當投入它們的課程活動,聽進每一句話並放大它們的效果,隱惡而揚善。反觀,政府近來向民眾推行的免費諮商方案,也不排除它們免費,民眾便輕視它的價值。而在心理師看來,身心靈課程講師和接受諮商所對應的心理師極有可能說出同樣的話,但因場域及收費不同,民眾重視的程度也不同,所形成的心理效果也就不同。

 

邪教

再來談談「邪教」。在查找的資料中,建議用「新興宗教團體」或「非主流宗教團體」來代替「邪教」這個說法,因為「邪教」本身已有主觀判斷在。

我們要問的問題是:一個入是否參與了所謂「邪教」,他的言行受到影響?在經驗上來說,當然是會的(註:可以去看看韓劇「地獄公使」中的陽光班老師的例子)。就近來網紅事件來說,其問題是所謂「身心靈」課程是不是附屬在特定團體之下,為這個團體服務?如果查無組織支撐,沒有信仰特點,也沒有要求成員奉獻,那它僅可能是一個特殊的課程,談不上所謂「邪教」。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德國有發展一個「邪教檢查表」,有17項特徵,符合越多點,「邪教」的可能性越大,這個「邪教檢查表」,在網路上就能孤狗到。

最後,我要表明離苦得樂本來就是基本人性之一,我們生活的世界有很多超出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佛家說的無常即是,生命也無法無限延長,你我終究一死。在這樣的生存樣態下,尋求一個可以讓你依恃的方法讓生命更安全穩當,甚至可以超脫生死是極期自然的事。因此在我們有限的條件下,慎選適當的方法,身心靈課程當然是一個選項,但市面上的課程可能良莠不齊,慎選方法、慎挑課程,記住,這個方法應是以不委曲自己,不形成過載壓力是最大原則。

(亦可用聽的,請收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 EP107,內容稍不同,以對話討論呈現)

追蹤「穗波心理師」FB粉絲專頁或加入「情感聊天室」可不定時收文章、podcast預告及貓相片

收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專門談心理的podcast)

點擊「家庭Q&A-愛情、親情的心理師相談」免費提問

 


avatar-img
202會員
358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探討了中元節的傳統意義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變化,強調在慶祝過程中不應忘記與先人的連結。
本文簡要探討人類的最基本情緒-「樂樂」和「憂憂」,以及從「緊」到「鬆」的心理舒壓方法。通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情緒壓力,以促進心身健康。
透過分析《腦筋急轉彎1》和《腦筋急轉彎2》中的心理成長故事,探討人們如何健康地向過去道別,迎向新階段的挑戰。文章以正確哀悼過去、情緒表達、自我意識的發展和個性與群性的觀點來呈現。
本文探討跟騷者與恐怖情人的心理特徵,並對影集《馴鹿寶貝》中的心理動力進行分析。文章提到唐尼對跟騷者的內心矛盾以及受暴後的性取向混亂,提出建議與心理療癒的觀點。
本文分析了近期Netflix挺頭的影集「馴鹿寶貝」中藉助現實中的騷擾案件所拍攝的跟蹤騷擾行為這一話題。通過詳細的心理學和法律方面的討論,幫助指導讀者瞭解該類型的犯罪行為。
本文探討了中元節的傳統意義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變化,強調在慶祝過程中不應忘記與先人的連結。
本文簡要探討人類的最基本情緒-「樂樂」和「憂憂」,以及從「緊」到「鬆」的心理舒壓方法。通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情緒壓力,以促進心身健康。
透過分析《腦筋急轉彎1》和《腦筋急轉彎2》中的心理成長故事,探討人們如何健康地向過去道別,迎向新階段的挑戰。文章以正確哀悼過去、情緒表達、自我意識的發展和個性與群性的觀點來呈現。
本文探討跟騷者與恐怖情人的心理特徵,並對影集《馴鹿寶貝》中的心理動力進行分析。文章提到唐尼對跟騷者的內心矛盾以及受暴後的性取向混亂,提出建議與心理療癒的觀點。
本文分析了近期Netflix挺頭的影集「馴鹿寶貝」中藉助現實中的騷擾案件所拍攝的跟蹤騷擾行為這一話題。通過詳細的心理學和法律方面的討論,幫助指導讀者瞭解該類型的犯罪行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決定進行一次自我探索之旅,與新的心理師展開短暫的晤談。隨著晤談的進行,心理師的陪伴讓作者在困惑中找到自我,並清晰看見問題的核心。儘管議題困難,作者決定慢慢練習,逐步面對人生的挑戰。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人生中的種種業障,並提出了有關學習放下的觀點和具體的過程。通過自我探索的過程,加速認識自己並放下內耗。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因壓力和焦慮而導致健康問題,但身心靈實踐能幫助提升整體幸福感和身體健康。本文將探討踏入身心靈領域的好處,並提供開始的方法。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情緒管理工作坊的文章,內容包含了如何學習覺察情緒與辨識情緒,並透過課程方式練習轉化情緒並調節壓力。並提及四種面對人生苦難的境界,以及過往經驗對於每個人面對情緒的影響。
Thumbnail
經過疫情的這些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或因隔離所帶來的疏離、孤獨感,以及眼前的世界、生活中大大小小改變所造成的不安情緒,使得越來越多人求助於身心照護,選擇慢慢的練習探索自己內在,觸碰自己的心,並正視健康源自於身心靈的和諧平衡。
Thumbnail
走進心靈成長的殿堂,你是否也曾感到困惑? 你是否曾對心靈成長課程感到好奇,卻又擔心自己被貼上「情緒化」、「脆弱」的標籤?或者,你身邊是否有人熱衷於這類課程,甚至試圖說服你也加入他們的行列? 或許你會驚訝地發現,參與心靈成長課程的人其實背景多元,其中不乏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外向活潑的社交達人。那麼,
Thumbnail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情緒的書,並且從各種面向討論情緒,而這本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主要強調情緒調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去「意識或覺察到情緒,並且探索這樣的情緒」,也強調要與自己和解。這本書比較多的是透過「探索」、「反思」,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要去不斷思考裡面的問題,才可能比較會有收穫。
Thumbnail
越需要,越要克制:低落的心身狀態,更要避開身心靈成長課程 現代社會充斥著五花八門的商業模式和行銷策略,它們巧妙地運用心理學原理,在我們心中種下「需要」的種子,引誘我們做出看似自主,實則受到操縱的消費決策。打開手機,心靈成長課程的廣告鋪天蓋地而來,彷彿整個社會都陷入了集體焦慮,急需心靈的慰藉。然而,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可以提供有用的技巧和策略,但其中一些應該被視為輔助工具,而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專業治療和個人化的方法可能更適合處理問題。 身心靈課程通常是一種通用的方法,無法考慮到每個人的獨特需求和背景。每個人的心靈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通用的課程可能無法完全滿足每個人的需求。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決定進行一次自我探索之旅,與新的心理師展開短暫的晤談。隨著晤談的進行,心理師的陪伴讓作者在困惑中找到自我,並清晰看見問題的核心。儘管議題困難,作者決定慢慢練習,逐步面對人生的挑戰。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人生中的種種業障,並提出了有關學習放下的觀點和具體的過程。通過自我探索的過程,加速認識自己並放下內耗。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因壓力和焦慮而導致健康問題,但身心靈實踐能幫助提升整體幸福感和身體健康。本文將探討踏入身心靈領域的好處,並提供開始的方法。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情緒管理工作坊的文章,內容包含了如何學習覺察情緒與辨識情緒,並透過課程方式練習轉化情緒並調節壓力。並提及四種面對人生苦難的境界,以及過往經驗對於每個人面對情緒的影響。
Thumbnail
經過疫情的這些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或因隔離所帶來的疏離、孤獨感,以及眼前的世界、生活中大大小小改變所造成的不安情緒,使得越來越多人求助於身心照護,選擇慢慢的練習探索自己內在,觸碰自己的心,並正視健康源自於身心靈的和諧平衡。
Thumbnail
走進心靈成長的殿堂,你是否也曾感到困惑? 你是否曾對心靈成長課程感到好奇,卻又擔心自己被貼上「情緒化」、「脆弱」的標籤?或者,你身邊是否有人熱衷於這類課程,甚至試圖說服你也加入他們的行列? 或許你會驚訝地發現,參與心靈成長課程的人其實背景多元,其中不乏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外向活潑的社交達人。那麼,
Thumbnail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情緒的書,並且從各種面向討論情緒,而這本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主要強調情緒調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去「意識或覺察到情緒,並且探索這樣的情緒」,也強調要與自己和解。這本書比較多的是透過「探索」、「反思」,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要去不斷思考裡面的問題,才可能比較會有收穫。
Thumbnail
越需要,越要克制:低落的心身狀態,更要避開身心靈成長課程 現代社會充斥著五花八門的商業模式和行銷策略,它們巧妙地運用心理學原理,在我們心中種下「需要」的種子,引誘我們做出看似自主,實則受到操縱的消費決策。打開手機,心靈成長課程的廣告鋪天蓋地而來,彷彿整個社會都陷入了集體焦慮,急需心靈的慰藉。然而,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可以提供有用的技巧和策略,但其中一些應該被視為輔助工具,而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專業治療和個人化的方法可能更適合處理問題。 身心靈課程通常是一種通用的方法,無法考慮到每個人的獨特需求和背景。每個人的心靈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通用的課程可能無法完全滿足每個人的需求。